我们在分析及思考产品时,就应该从“迭代”切入,看到产品设计者当初的格局。本文以该方式,思考K12在线教育“第一”的产品——作业帮。

产品迭代设计:解说“作业帮”,培养演化思维

产品思考之道

看今日的微信、抖音、支付宝,我们都清楚互联网极具网络效应及品牌效益。故当一款产品发展形成为SNS时、拥有粉丝属性的用户时,这款产品就越发显现马太效应。对此,每一款从0做到“第1”的产品都值得我们去思考。

2018微信7.0版本上线,2019微信公开课张小龙如约而至现身解说微信7.0版本的产品观,4小时的演讲似乎平息了我们对微信改版的吐槽与”质疑”。作为用户的我们,其实不管面对哪一款产品,我们对该款产品为何这样设计及迭代都不太理解。

但身为产品经理的我们,在看待产品时我们应该透过表象看到产品深层次的东西,所谓深层次无外乎是进一步洞察产品背后的隐性框架与设计理念。当然,只要我们不是这款产品的设计者,我们就不能精准的认知它;不过,也不是无迹可寻的。

其实,设计及迭代的中心法则就像张小龙说的“微信在与时俱进”一样,我想每一款产品的设计及迭代都会遵循时间所带来的变化而进行产品调整与更新。

随着时间的推进,当下所处的人及环境都会变,所以要想设计出具有生命力且持续满足用户需要的产品就得与时俱进。

对此,如果想刻意练习产品感时,我们在分析及思考产品时,就应该从“迭代”切入,看到产品设计者当初的格局。这样或许我们就能学习他们每次迭代产品时,是怎么寻找那条最佳的存活路径。通过此种方式来训练自己的演化思维。

现在以该方式,思考K12在线教育“第一”的产品——作业帮。

产品诞生之际

需求是产品存在的原因,每一款产品诞生都离不开需求驱动,但产品不是需求的必要。换句话说,一个需求可以有多种解决方案,面对不同的用户群体,他们选择的解决方案(产品)也就不尽相同。

这也就衍生出“产品定位”的说法,产品定位也就让我们清楚产品要服务于谁、目标用户是谁,产品解决用户什么问题,他们有什么偏好;其实也就是做产品的三个要素:做给谁,做什么,做怎样。

回到2014年K12在线教育赛道,我们看看“作业帮”的定位。先来回顾一下当时的大背景,2013在线教育的元年,但真正实现井喷式的增长是2014年。也就是这年,微博式学习社区产品的“粉笔网”、拥有海量题库及课件的“梯子网”宣告over。

于2014年1月发布App的作业帮,在当时的形势下它看到了什么,又想做什么呢;有涉足K12赛道动机的作业帮当然会进行市场及产品的考量,所以他们势必会进行一系列的分析与思考。

现在,假设我们置身于当时几位创始人的头脑风暴中:

  • A:我们要做一款什么样的产品?
  • B:“互联网开始渗透教育,那改变学生学习心理及方式、改变知识传播方式、让资源最大化,或许适宜”。你看我给你们分析一下,“在真实环境中学生没有足够自信去表达观点且没有权利选择教师容易造成厌学心理;线下传播讲授知识易受时空限制且覆盖面窄”发现问题了没,那我们就做一款可以满足“让学生更轻松的交流表达观点,让资源覆盖更多学生,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老师及学习资料”需求的产品。

这大致也就是粉笔网的产品定位:做连接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的学习服务社区。

  • C:当下学生有分享的习惯吗,学生分享的资源能保证质量吗,教师有足够多的时间与找到他的学生进行互动吗,互动能给到学生多少启示。这样学生愿意留在平台吗?

或许这就是粉笔网不能持续运营的原因。

  • A:我是这么想的“阶段性的考试、线下的资料,无法随时随地满足学生对刷题的需求”我们是不是可以提供丰富的题库,试题供他们练习,让他们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时间。

这大致就是梯子网产品定位:提供丰富的题库满足学生刷题的需求。

  • C:当下纸质资料稀缺吗,学生买不起这些材料吗,学生不能借用同学的资料(不同类型)吗,学生利用课堂或者课下的时间练习不是更能充分利用时间吗

梯子网可能没有意识到当时学生的行为习惯

  • C:我想大家主要是忽略了一个学生普遍存在的一个痛点“家庭作业做不来、碰到不会的题没有解析的沮丧”,你想要是有一款产品可以让学生及时便捷的解决难题、不会的题,学生是不是更愿意使用。所以,我们产品的切入点应该是提供一种可以把题目拍下来,上传到平台来寻求解答的形式及时满足学生需求,形成答疑UGC社区。

这也就衍生出作业帮这款产品的最初定位:主打“问答”,让学生提出的问题便捷及时的得到解答。

“从学生有什么痛点”这个源头出发进行思考,是一种很好定位及了解用户的方式。但往往能找出破局点的设计者一定是把自己变成用户,想他们所想。就像微信红包的发现,就很好的给微信支付找到一个破局点。

产品迭代之路

2014这一年,作业帮围绕“丰富答疑社区”这一个任务不断强化,从答疑圈子扩展到更广泛的社交圈子来提高用户粘性,从单一的答疑方式到老师在线视频答疑,以多元的形态来巩固答疑社区的壁垒。——这就是他们当时的核心任务

一周年之际作业帮推出基于题库的拍照搜题,与学霸君、小猿搜题呈三足鼎立态势,各方都紧紧围绕“答疑+题库”不断更新内容及技术。与此同时,他们只顾着在答疑方面自娱自乐就行了吗

工具型产品变现难,是摆在他们面前的事实。但,带来更大的挑战我想应该是“答疑练习并不能吸引学霸的兴趣,解答并不能让学生掌握学习窍门,解答也并不能真正的提高成绩”的问题让他们面临没法拉新与留存的严峻考验。

那作业帮如何再一次破局呢,依旧让我们置身于当时产品经理们的“头脑风暴”中:

  • A:详细的解题过程为什么不能吸引学霸呢?
  • B:我想一个比较客观的事实是,学霸学习自制力强,他们享受解答的过程,偏好与老师面对面的交流。
  • A:高效的解题效率,给学生节省更多时间练习更多题目,为什么就没成绩呢?
  • B:或许一部分学生没有对知识进行吸收,没有学习方法盲目刷题。
  • C:竟然学霸有更高的追求,那更优秀的老师是不是深受他们偏爱?竟然没有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那何不让老师根据他们情况来制定属于他们的学习方法。
  • A:有可行的实现方案?
  • C:你看呀,线下老师资源不足够给每个学生都进行1对于1的辅导,那线上有何不可呢;学霸在线下也不太可能随时找到很多优秀的老师与他们交流,那线上也行不通吗?
  • C:当下如火如荼的移动直播是我们的突破口;借助内容丰富、灵活性高、互动性好的直播,用在线1对1的辅导方式,让更多学生渗透进来。

也正因此,作业帮从“答疑”这一个点,不断发展出UGC社区、题库、1对1辅导、直播等这几条线,逐渐形成一个服务体系的面。

这也证实了,令产品活下来并不仅仅依靠最初的那个点子,而是需随环境变化而不断演化。

产品升级之势

似乎,在线教育又来到了一个转折点;同样我们得把握当前形势,那如今在线教育又身处一个什么样的环境呢?

  • 政策:变革育人方式,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纳入教育工作重点。这势必会弱化应试教育体制给在线教育带来的效益。
  • 技术上:人工智能技术与教育相结合的场景应用落地是大势所趋;大数据技术为导向的自适应学习应运而生;这将让学习方式更加多元,让个性化学习规模化成为可能,这也势必会让海量题库及线上1对1辅导、在线直播失去一定的作用。
  • 学生、教师、家长上:家长越加注重孩子兴趣特长以及品行修养方面的发展,学生越加喜欢有创造性的事物,越加喜欢自由的成长。教师也越加愿意担起“授人以渔”的责任。这样的观念转变也必然会让素质教育不再口头化。
  • 教育模式上:慕课的推进、双师课堂的高速增长,那翻转课堂、混合式学习、智慧学习等新学习方式也未尝没有机会实践。

如此一来,我们是该观望还是参与进去呢?

附作业帮App迭代记录:

产品迭代设计:解说“作业帮”,培养演化思维

本文由 @不一样先生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网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