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望岳》及李白的《从军行.其二》,窃以为是最能体现气壮山河的诗句。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首联说,从齐到鲁,泰山青青郁郁的山色,没完没了。从地域的辽远广阔来刻画泰山的雄伟壮丽。

颔联说,泰山气象万千,是大自然神奇秀美的结晶。矗立在天地之间,山南向著太阳已经天亮,山北日光被蔽,依旧如黑夜昏暗。从天色的不同来突出泰山顶天立地的气势。

颈联说,云气叠起,涤荡心胸,尽力远看,才看清山巅回巢的归鸟。极写泰山之高,视野开阔。

尾联化用「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一句,表达了诗人有圣人孔子的雄心壮志,相信有机会实现理想。

全诗雄浑磅礴,气壮山河。

李白的《从军行.其二》更是霸气无敌,气壮山河,令人热血沸腾。

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

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铁甲破碎,战争旷日持久,激烈残酷,城南已被敌人重重围困,布下重重陷阱。但百战沙场的将军,心自岿然不动,无畏无惧,而心细如发,他深知城南是唯一的生路,稍有不慎,即误中敌人的陷阱,从而导致全军覆没。他亦深明关键是在困境中,保存有生力量,才可能在改变环境后的将来取得最后的胜利。

因此将军,毅然决然的选择突围,神勇如天神,射杀敌方高级将领,独领残兵千骑成功凯旋。「独」之一字传神,独挡一面,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战神形象,跃然纸上。

寥寥数笔,一位在千百次战斗中,偶然一次失利的战神形象,虎虎生威,豪气干云,气壮山河。

千百年来,这些气壮山河的诗句一直激励著人们,令人热血沸腾、一往无前。


我看了一些人在这个问答中所回答的问题文不对题。什么叫"古诗"?"古诗中最能体现气壮山河的诗句有哪些"?应针对这个题目来进行回答,而不是答非所问。

关于古诗词中能体现"气壮山河"的诗句有很多,如能用一个"最"字来筛选的话,恐怕有些牵强附会,下面我们就来简单列举一下有关于古诗词当中有哪些付合题主所问的这一话题。

曹操的《步出夏门行》第一章: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淡淡,山岛耸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这是曹操征乌桓经过碣石山时所作。写登山望海的景象,气势雄浑,是诗歌中以写景为主题的名作,千百年来为人们所传颂。

《三国演义》开篇词曰: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这是三国演义开篇的上半阙诗词。词中壮阔的长江景色,带动著浪花而淘尽了历史上无数的英雄豪杰;转瞬间一切都变得空空如也,只有无数的群山,在天天转换著美丽的夕阳。

《登幽州台歌》唐朝诗人陈子昂作,虽只有短短四句、二十二字,"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却是以广阔的胸襟,慷慨悲凉的情调,感时伤事,吊古悲今,不假修饰,其立意、气势利用幽州台壮阔的美景来反衬托出作者的思想感情,千百年来一直引起后世人们的强烈共鸣。

《临洞庭上张丞相》: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这是唐朝诗人孟浩然对洞庭湖博大壮观的景色描写,反映了波滔汹涌的洞庭湖那无边无际的沉浸在雾蒙胧罩下的海市蜃楼般的岳阳城,岿然屹立。

再就是杜甫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萧瑟的秋天,在诗人的笔下被写得有声有色,而引发出来的感慨更是动人心弦。这不仅由于写了自然的秋,更由于诗人对人生之秋所描绘的强烈的感情色彩。颔联壮景逼真,是后人传世的名句。


首先感谢邀请。说到气壮山河的诗句,每个朝代都有很多,毕竟我泱泱华夏,历史源远流长。优秀的诗词歌赋也是数不胜数。

我们先从最早的《楚辞》说起。《九歌》里的『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离骚》里的『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还有描写楚国将士上阵杀敌的诗句『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像这样耳熟能详的诗句在《楚辞》中还有很多。至于《诗经》,里面倒是充斥许多爱情的甜蜜气息和劳动人民的朴素面容,雄壮的诗句大多出现在王公祭祀的诗句中,印象不是太深。

基本差不了多久的春秋战国时代,百家争鸣,思想大家辈出,有一位特殊的大家,他的文章倒是不乏波诡云谲。还记得庄子的『逍遥游』里的诗句『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也是印象深刻。

到了秦汉,纵横捭阖杀伐决断,想必有不少沙场战歌,却被秦始皇焚书坑儒付之一炬,加上汉朝写真情实意的诗词风格渐渐被花里胡哨华歌颂王朝盛世的赋取代。优秀的作品偏少,我也只记得一首刘邦的『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还算可以。

西汉刘向编辑的《古诗十九首》我倒是非常喜欢,那时的文人,似乎在经历思想启蒙和战乱到和平以及政治纠纷之后,开始感慨人生,词作也就多接近日常生活,『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就是那时的作品。

到了三国时期,诗词写得最好的,不是我们眼中为蜀汉兴复殚精竭虑,出征前写下《出师表》的诸葛亮,也不是『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周郎,而是被《三国演义》丑化的曹家父子,曹操的『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些诗句都体现了一代政治军事大家的壮阔胸怀。

两晋时期不乏才子文人,却在政治压迫下齐齐沉默了,这时他们唯一能够在保命的前提下与现实抗争的方法就是那些怪诞的行为,『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竹林七贤就是那时的代表人物。南北朝时期有一首诗歌让我印象深刻,『敕勒歌 』

北朝民歌

敕勒川,

阴山下,

天似穹庐,

笼盖四野。

天苍苍,

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其实说到这里,中国古代诗词发展的鼎盛朝代,唐朝和宋朝已经近在眼前了,它的体量本身就已经气壮山河了,我们熟悉的那些词句简直张口就来。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白发三千丈,源头似个长』,『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写到这,感觉太多了,有点累⊙﹏⊙


如今才懂,那些穷尽笔墨吟咏山川的诗句固然豪壮,但毛泽东一句:「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七律·长征》却是另一番景象。在诗人的眼中,山河壮阔,万物皆有风情,而在帝王诗人这里,眼观天下,心有雄图,目光所至皆是脚下之物。

——诗人甫子寸


古来圣贤皆死尽。敦煌残卷唐人抄本《将进酒》

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公无渡河》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赠裴十四》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庐山谣寄陆诗雨虚舟》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一风三日吹倒山,白浪高于瓦官阁。《横江词》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关山月》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

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

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江上吟》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南陵别儿童入京》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

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应未晚。《梁园吟》

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永王东巡歌》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九天揽明月。《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上李邕》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掳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一一北宋,苏轼,《念怒娇》《赤壁怀古》。


仗剑提刀争日月、伏尺流血换山河。

男儿事业英雄志、怒马烽火付高歌!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苍海。

行路难,李白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望岳,杜甫

登科后,孟郊,

一日看尽长安花!

敢上九天览月

敢下五洋捉鳖

毛泽东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毛泽东

咏哇

春来我不先张口

那个虫儿敢作声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