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大阪师团”,很多人都相当不屑,认为是日军中的另类部队,丝毫没有普通日军所推崇的“武士道”精神,不打仗时会忙着倒腾军需物资,打起仗来则是惯于耍滑头,甚至有在诺门罕冲突中,接到命令后故意拖延,开赴前线的行军也是磨磨唧唧,一直到停战那天才刚刚赶到前线的轶事,以至于后来调入南方军作战序列没有一个军愿意要,最后只好改为大本营直属……

日本第一窝囊废师团——大阪师团,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简直就是一支人见人嫌的奇葩部队,想想也是,第4师团的兵员都来自大阪市井之地,大都是小商小贩,平时就精于算计,这样一支商贾部队自然就应该会有这样的表现。

很可惜,这些都是段子。

日本第一窝囊废师团——大阪师团,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第四师团又名大阪师团,对日军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日军有17个甲种师团,都是在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前成立的常备军,是日军头等精锐,第4师团就位列其中

日本第一窝囊废师团——大阪师团,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在这17个师团中,明治二十一年(1888年)第一批成立的6个师团,又是17个常备师团中的佼佼者,精锐中的精锐,而第4师团就是第一批成立的6个师团之一。在20、30年代,日军实际上先后成立过21个师团,又裁撤了4个师团,其中并没有第4师团。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第4师团显然没有那么差劲。

日本第一窝囊废师团——大阪师团,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大阪第四师团成立于1888年,士兵主要由大阪的菜贩商人组成,是日军中的资格最老的师团之一。这支部队下辖四个联队,配备了一流的武器装备,堪称日军“精锐”。然而它成立没多久,“窝囊废”的名声就传遍了整个日军。尤其是第四师团的核心部队——第八联队,因为在日俄战争中屡战屡败,获得了“败不怕的八联队”绰号。(实际上第4师团在此次作战中,连克金州南山等重镇,之后参加了辽阳、沙河、奉天会战,没败过一次。)

日本第一窝囊废师团——大阪师团,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至抗日战争爆发前,第四师团再没上过前线。不过,这并不等于它没有表现“勇敢”精神的机会。1933年,第四师团二等兵松井在大阪市中心闯红灯,结果和警察发生冲突,师团长寺内寿一为了“维护大日本皇军的尊严”,毅然带兵砸了警察所,史称“大阪Go-Stop事件”,第四师团在日本国内的“武勇”可见一斑。-----这个倒是真的。

日本第一窝囊废师团——大阪师团,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1937年,因驻华日军兵力吃紧,日军大本营将第四师团调到中国东北,划归关东军序列。怎样才能让这支部队焕发战斗精神呢?日军大本营着实费了一番心思,结论是指挥官对于一支部队的战斗力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于是日军大本营先后调来几位名将整训该师团,例如绰号“马来之虎”的山下奉文就曾担任过师团长,但他也拿自由散漫的第四师团没办法。

日本第一窝囊废师团——大阪师团,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精训两年后,第四师团终于有了露脸的机会。1939年,苏联与日本在中蒙边界的诺门坎地区发生战争,关东军下令驻扎在伪满洲国北部的大阪、仙台两师团紧急动员,增援前线。仙台师团(即第二师团)接到命令后,强行军4天从海拉尔赶到诺门坎,抵达战场当天就投入战斗,但很快就被苏军打了个落花流水。

日本第一窝囊废师团——大阪师团,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与此相反,第四师团的出动命令虽然下达,却迟迟不动。原因是动员令下达后,师团内的疾病患者激增,放眼望去,满营都是因为五花八门原因要求留守的官兵。激动的日军联队长在狂怒之下,亲自坐镇医务室参加诊断,这才勉强组织好部队向前线进发,“联队长改行当大夫”的笑话也就此在日军中流传开来。然而事情并没有结束,第四师团的士兵们又耍起了新的花招——消极怠工。从海拉尔到诺门坎,第二师团走了4天,第四师团却整整走了8天,而且大量人员掉队。凑巧的是,第四师团先遣队到达前线的当天,苏日宣布停战。消息传来,掉队的第四师团官兵仿佛吃了大力丸一样迅速跟了上来,连留守的官兵也有不少“带病”赶赴前线,一边还在万分懊丧地抱怨居然没有机会打上一仗。

日本第一窝囊废师团——大阪师团,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返程的时候,齐装满员、精神饱满的第四师团,成了日军中最威武的部队,而率先赶到战场的第二师团却丢盔卸甲、伤兵满营。关东军负责新闻宣传的军官实在看不过去,提起笔把日军报纸呈上审查的《我无敌皇军第四师团威势归来》新闻标题改了一个字,变成了《我无伤皇军第四师团威势归来》,拐弯抹角地嘲讽了这支“软蛋”部队。(这又是捕风捉影,看诺门坎战史,就没有第二师团和第四师团什么事。

日本第一窝囊废师团——大阪师团,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早在“徐州会战”期间,中国军队就遇到过一支“奇怪的日军”。面对日军合围,李宗仁指挥40万大军巧妙地跳出了日军的包围圈。突围后的中国军队已是人困马乏,重装备也丢失了很多,战斗力锐减。就在穿越鲁苏皖边界一条公路的时候,发现前方路上赫然出现一支装备精良、正在挺进的日本军队,此刻,疲惫不堪的中国军队惊惶失措,混乱地离开公路撤向附近的山区。奇怪的是,过了很久都没见日军追来,中国军队的指挥官惊奇之余派人打探,却见那支日军丝毫没有追击的意思,相反,还在公路两侧堂而皇之地烧起饭来。这支“奇怪的日军”正是第四师团的南进支队。”-----(当时第四师团在东北,根本没有参加徐州会战。)

日本第一窝囊废师团——大阪师团,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曾有一次,第十一军司令官阿南惟几不信邪,派第四师团在第二次“长沙会战”中打主攻,结果第四师团一进长沙就被赶了出来,全线溃败。(实际上第二次长沙会战日本日军击破中方5个精锐军,获得胜利,第三次长沙会战日军在长沙被合围的时候,第4师团早就调到上海了。)

日本第一窝囊废师团——大阪师团,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日军在进攻衡阳和芷江时遇到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战斗一开始,来自第四师团的老兵又故伎重演,从军官、士官到老兵纷纷入院,消极但合理地拒绝作战。当负伤的日军士兵到医院的时候,那些“养病”的第四师团“前辈”们还要问:“你为什么要这样玩命啊?”当被问到自己为何不愿意参战时,这些“病号”却豪气冲天地说:“听说这次出击我们是担任佯攻的,这很没有意思,如果是主攻么,自然是要好好打一仗喽。”(写这些的也不看看第四师团当时在东南亚的什么地方,你难道让他飞到衡阳城下吗?

日本第一窝囊废师团——大阪师团,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太平洋战争中,第4师团首战巴丹,第16师团啃了将近一个月都没能啃下来的硬骨头,第4师团只出动了7300人,不过一个星期,付出了600人的轻微伤亡就拿下来了。随后在科雷吉多尔要塞,更是只用了一个晚上就轻松攻占了。

日本第一窝囊废师团——大阪师团,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有人说,这是第4师团运气好,而且对手已经人困马乏,是第4师团拣了大便宜。其实不然,在巴丹和科雷吉多尔的守军都是取得了第一阶段作战的胜利,士气应该更旺才对,而且这两处都储存有大量弹药粮秣,长期坚守毫无问题。

日本第一窝囊废师团——大阪师团,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第4师团之所以能如此顺利得手,得益于第4师团战前做足了功课,不但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训练,还进行了非常缜密的侦察,将守军的火力点都一一标注清楚,等到战斗打响,第4师团的炮火就按图索骥,逐一精确打击,既减少了伤亡,又大大加快了作战进程。

日本第一窝囊废师团——大阪师团,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从某种意义上说,第4师团确实是日军的另类,但绝不是“保命第一的废柴”。这支部队不像其他日军那样只会死打硬冲地蛮干,而是会动脑子,战前重视侦察,擅长找出对手的薄弱处,而且还比较注重后勤,这也是其他日军部队所罕见的。

日本第一窝囊废师团——大阪师团,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日本陆上自卫队目前依然保留着第4师团的番号,说明这支日军部队并不像我们想象中的那样废柴。那谣言从何而起呢?其实和日本作家关幸辅的《日军第一窝囊废师团》这本书有关,但是关幸辅早年是演员,息影之后才转行写剧本,根本就不是军史学者,更多的是为了一搏眼球才写了这本书,窝囊废师团的名号也是从这里才开始流传起来的,早先是在日本传播,后来才传到了中国。

日本第一窝囊废师团——大阪师团,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要知道,第四师团可是旧日军组建的第一批常备师团中的一员!日本作为一个现代化的国家,怎么可能容忍自己这样的精锐部队军纪涣散,毫无战斗力?信这种段子,其实等于在侮辱与日寇苦战了14年的中国抗日军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