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大阪師團”,很多人都相當不屑,認爲是日軍中的另類部隊,絲毫沒有普通日軍所推崇的“武士道”精神,不打仗時會忙着倒騰軍需物資,打起仗來則是慣於耍滑頭,甚至有在諾門罕衝突中,接到命令後故意拖延,開赴前線的行軍也是磨磨唧唧,一直到停戰那天才剛剛趕到前線的軼事,以至於後來調入南方軍作戰序列沒有一個軍願意要,最後只好改爲大本營直屬……

日本第一窩囊廢師團——大阪師團,但事實真的如此嗎?

簡直就是一支人見人嫌的奇葩部隊,想想也是,第4師團的兵員都來自大阪市井之地,大都是小商小販,平時就精於算計,這樣一支商賈部隊自然就應該會有這樣的表現。

很可惜,這些都是段子。

日本第一窩囊廢師團——大阪師團,但事實真的如此嗎?

第四師團又名大阪師團,對日軍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日軍有17個甲種師團,都是在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前成立的常備軍,是日軍頭等精銳,第4師團就位列其中

日本第一窩囊廢師團——大阪師團,但事實真的如此嗎?

在這17個師團中,明治二十一年(1888年)第一批成立的6個師團,又是17個常備師團中的佼佼者,精銳中的精銳,而第4師團就是第一批成立的6個師團之一。在20、30年代,日軍實際上先後成立過21個師團,又裁撤了4個師團,其中並沒有第4師團。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第4師團顯然沒有那麼差勁。

日本第一窩囊廢師團——大阪師團,但事實真的如此嗎?

大阪第四師團成立於1888年,士兵主要由大阪的菜販商人組成,是日軍中的資格最老的師團之一。這支部隊下轄四個聯隊,配備了一流的武器裝備,堪稱日軍“精銳”。然而它成立沒多久,“窩囊廢”的名聲就傳遍了整個日軍。尤其是第四師團的核心部隊——第八聯隊,因爲在日俄戰爭中屢戰屢敗,獲得了“敗不怕的八聯隊”綽號。(實際上第4師團在此次作戰中,連克金州南山等重鎮,之後參加了遼陽、沙河、奉天會戰,沒敗過一次。)

日本第一窩囊廢師團——大阪師團,但事實真的如此嗎?

至抗日戰爭爆發前,第四師團再沒上過前線。不過,這並不等於它沒有表現“勇敢”精神的機會。1933年,第四師團二等兵鬆井在大阪市中心闖紅燈,結果和警察發生衝突,師團長寺內壽一爲了“維護大日本皇軍的尊嚴”,毅然帶兵砸了警察所,史稱“大阪Go-Stop事件”,第四師團在日本國內的“武勇”可見一斑。-----這個倒是真的。

日本第一窩囊廢師團——大阪師團,但事實真的如此嗎?

1937年,因駐華日軍兵力喫緊,日軍大本營將第四師團調到中國東北,劃歸關東軍序列。怎樣才能讓這支部隊煥發戰鬥精神呢?日軍大本營着實費了一番心思,結論是指揮官對於一支部隊的戰鬥力具有決定性的作用,於是日軍大本營先後調來幾位名將整訓該師團,例如綽號“馬來之虎”的山下奉文就曾擔任過師團長,但他也拿自由散漫的第四師團沒辦法。

日本第一窩囊廢師團——大阪師團,但事實真的如此嗎?

精訓兩年後,第四師團終於有了露臉的機會。1939年,蘇聯與日本在中蒙邊界的諾門坎地區發生戰爭,關東軍下令駐紮在僞滿洲國北部的大阪、仙台兩師團緊急動員,增援前線。仙台師團(即第二師團)接到命令後,強行軍4天從海拉爾趕到諾門坎,抵達戰場當天就投入戰鬥,但很快就被蘇軍打了個落花流水。

日本第一窩囊廢師團——大阪師團,但事實真的如此嗎?

與此相反,第四師團的出動命令雖然下達,卻遲遲不動。原因是動員令下達後,師團內的疾病患者激增,放眼望去,滿營都是因爲五花八門原因要求留守的官兵。激動的日軍聯隊長在狂怒之下,親自坐鎮醫務室參加診斷,這才勉強組織好部隊向前線進發,“聯隊長改行當大夫”的笑話也就此在日軍中流傳開來。然而事情並沒有結束,第四師團的士兵們又耍起了新的花招——消極怠工。從海拉爾到諾門坎,第二師團走了4天,第四師團卻整整走了8天,而且大量人員掉隊。湊巧的是,第四師團先遣隊到達前線的當天,蘇日宣佈停戰。消息傳來,掉隊的第四師團官兵彷彿喫了大力丸一樣迅速跟了上來,連留守的官兵也有不少“帶病”趕赴前線,一邊還在萬分懊喪地抱怨居然沒有機會打上一仗。

日本第一窩囊廢師團——大阪師團,但事實真的如此嗎?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返程的時候,齊裝滿員、精神飽滿的第四師團,成了日軍中最威武的部隊,而率先趕到戰場的第二師團卻丟盔卸甲、傷兵滿營。關東軍負責新聞宣傳的軍官實在看不過去,提起筆把日軍報紙呈上審查的《我無敵皇軍第四師團威勢歸來》新聞標題改了一個字,變成了《我無傷皇軍第四師團威勢歸來》,拐彎抹角地嘲諷了這支“軟蛋”部隊。(這又是捕風捉影,看諾門坎戰史,就沒有第二師團和第四師團什麼事。

日本第一窩囊廢師團——大阪師團,但事實真的如此嗎?

早在“徐州會戰”期間,中國軍隊就遇到過一支“奇怪的日軍”。面對日軍合圍,李宗仁指揮40萬大軍巧妙地跳出了日軍的包圍圈。突圍後的中國軍隊已是人困馬乏,重裝備也丟失了很多,戰鬥力銳減。就在穿越魯蘇皖邊界一條公路的時候,發現前方路上赫然出現一支裝備精良、正在挺進的日本軍隊,此刻,疲憊不堪的中國軍隊驚惶失措,混亂地離開公路撤向附近的山區。奇怪的是,過了很久都沒見日軍追來,中國軍隊的指揮官驚奇之餘派人打探,卻見那支日軍絲毫沒有追擊的意思,相反,還在公路兩側堂而皇之地燒起飯來。這支“奇怪的日軍”正是第四師團的南進支隊。”-----(當時第四師團在東北,根本沒有參加徐州會戰。)

日本第一窩囊廢師團——大阪師團,但事實真的如此嗎?

曾有一次,第十一軍司令官阿南惟幾不信邪,派第四師團在第二次“長沙會戰”中打主攻,結果第四師團一進長沙就被趕了出來,全線潰敗。(實際上第二次長沙會戰日本日軍擊破中方5個精銳軍,獲得勝利,第三次長沙會戰日軍在長沙被合圍的時候,第4師團早就調到上海了。)

日本第一窩囊廢師團——大阪師團,但事實真的如此嗎?

日軍在進攻衡陽和芷江時遇到中國軍隊的頑強抵抗。戰鬥一開始,來自第四師團的老兵又故伎重演,從軍官、士官到老兵紛紛入院,消極但合理地拒絕作戰。當負傷的日軍士兵到醫院的時候,那些“養病”的第四師團“前輩”們還要問:“你爲什麼要這樣玩命啊?”當被問到自己爲何不願意參戰時,這些“病號”卻豪氣沖天地說:“聽說這次出擊我們是擔任佯攻的,這很沒有意思,如果是主攻麼,自然是要好好打一仗嘍。”(寫這些的也不看看第四師團當時在東南亞的什麼地方,你難道讓他飛到衡陽城下嗎?

日本第一窩囊廢師團——大阪師團,但事實真的如此嗎?

太平洋戰爭中,第4師團首戰巴丹,第16師團啃了將近一個月都沒能啃下來的硬骨頭,第4師團只出動了7300人,不過一個星期,付出了600人的輕微傷亡就拿下來了。隨後在科雷吉多爾要塞,更是隻用了一個晚上就輕鬆攻佔了。

日本第一窩囊廢師團——大阪師團,但事實真的如此嗎?

有人說,這是第4師團運氣好,而且對手已經人困馬乏,是第4師團揀了大便宜。其實不然,在巴丹和科雷吉多爾的守軍都是取得了第一階段作戰的勝利,士氣應該更旺纔對,而且這兩處都儲存有大量彈藥糧秣,長期堅守毫無問題。

日本第一窩囊廢師團——大阪師團,但事實真的如此嗎?

第4師團之所以能如此順利得手,得益於第4師團戰前做足了功課,不但進行了有針對性的訓練,還進行了非常縝密的偵察,將守軍的火力點都一一標註清楚,等到戰鬥打響,第4師團的炮火就按圖索驥,逐一精確打擊,既減少了傷亡,又大大加快了作戰進程。

日本第一窩囊廢師團——大阪師團,但事實真的如此嗎?

從某種意義上說,第4師團確實是日軍的另類,但絕不是“保命第一的廢柴”。這支部隊不像其他日軍那樣只會死打硬衝地蠻幹,而是會動腦子,戰前重視偵察,擅長找出對手的薄弱處,而且還比較注重後勤,這也是其他日軍部隊所罕見的。

日本第一窩囊廢師團——大阪師團,但事實真的如此嗎?

日本陸上自衛隊目前依然保留着第4師團的番號,說明這支日軍部隊並不像我們想象中的那樣廢柴。那謠言從何而起呢?其實和日本作家關幸輔的《日軍第一窩囊廢師團》這本書有關,但是關幸輔早年是演員,息影之後才轉行寫劇本,根本就不是軍史學者,更多的是爲了一搏眼球才寫了這本書,窩囊廢師團的名號也是從這裏纔開始流傳起來的,早先是在日本傳播,後來才傳到了中國。

日本第一窩囊廢師團——大阪師團,但事實真的如此嗎?

要知道,第四師團可是舊日軍組建的第一批常備師團中的一員!日本作爲一個現代化的國家,怎麼可能容忍自己這樣的精銳部隊軍紀渙散,毫無戰鬥力?信這種段子,其實等於在侮辱與日寇苦戰了14年的中國抗日軍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