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英國的電影、電視劇,敢拍、沒底線是兩個關鍵詞,許多人還記得電視劇《黑鏡第一季》裏「首相與豬」的情節。

枯燥的政治,僵化的官僚體系,總能在英國人的鏡頭下散發出邪惡的魅力,這一次,英國人把鏡頭對準了「脫歐公投」。

說起英國人對歐盟的感情,可謂是相當複雜。2016年6月23日,英國「脫歐」公投的最終結果,是脫歐派勝出,英國確定脫離歐盟。可到了三年後,2019年1月15日,英國議會下院投票又否決了英國政府此前與歐盟達成的「脫歐」協議。

這一連串如同兒戲般的騷操作讓我們這些喫瓜羣眾看得也是大呼不可思議,劇情反轉的比電影還精彩。而且「脫歐」還真的被拍成電影。今年的1月7日,英國電視臺Channel 4放出了一集時長93分鐘的電視電影《脫歐:無理之戰》。

由大名鼎鼎的「奇異博士」卷福飾演男主多米尼克·卡明斯,「脫歐」公投運動的首席總監,幕後黑手。

影片是倒敘,一開始用很花哨的剪輯手法,通過交叉剪輯主角卡明斯的自說自話,以及他在「脫歐」公投成功後因信息泄露而被調查的場景,成功塑造出一個傲慢,自我,又有些偏執與神經質的天才形象。懂得很多,滿嘴高深莫測的名詞與個人思想,而且還能用嘴炮懟得調查員說不出話來。

然後電影的敘事時間倒回至「脫歐」公投前,一羣脫歐派人士為了贏得公投勝利,想要找個「軍犬」一樣的人,來領導他們。於是,他們找到了在家無所事事的天才卡明斯。

這種展開有點像中國古代那些有野心的人去尋求賢才,然後賢才以各種理由推脫,最後又果斷同意去輔佐主公共謀大業。卡明斯也是這樣,說著「永不再參與政治」,到後來卻比誰都要積極,當場解鎖了一番「真香」操作。不過他不是去當謀臣,而是去當領導者。

【圖為多米尼克.卡明斯本人與他的飾演者】

他看不起那些已經白髮蒼蒼的「老人」,認為他們所做的那些有關脫歐的措施是愚蠢的。對那個大投資商也不認可,認為在這個網路時代,最重要的是數據。他去酒吧找普通人聊天,找網路公司尋求利用互聯網操控輿論、爭取選民的方法,在媒體上對首相大肆批判,可就是不鳥那些有權有財的「大人物」。

於是,脫歐派的元老們被他得罪了一遍之後,他們開會決定剝奪這個低情商「混蛋」的權利。但在會議上,卡明斯又解鎖了一個新的騷操作,當場要求換一個新主席,由他本人全權領導。而且這操作居然成功了!

看完這個神奇的奪權戲碼,再想想英國「脫歐」戲劇般的發展過程,讓人不得不感慨英國人是真的能玩。當然,舊主席也沒有就此沉寂,他和大投資商又聯合組建了另一個脫歐派,並繼續在各種媒體上為脫歐發聲。

不過這個天才也會有苦惱。回家後,他很疲憊地癱倒在牀上,在懷孕的妻子面前,他說出了自己的困惑與苦惱「為什麼大家都不喜歡我」。果然,家庭的溫情永遠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調和劑」。這個自我的天才,在妻子面前露出了自己脆弱柔軟的一面。

接下來,就到了公投十週前最後的奮戰。卡明斯把一些脫歐派人士和高科技人才召集到一起,研究脫歐的戰略。而另一方,「留在歐盟英國更強」派也開始緊急會議,指定應對策略。

為了成功脫歐,卡明斯從《準爸爸手冊》上獲得靈感,提出了很經典的宣傳標語「拿回控制權」。即讓英國的控制權重新回到英國人民的手裡。他甚至還包下了一輛大公交車,車廂上貼滿宣傳標語,繞城遊行。

他們還研發了一款軟體,就是類似於大數據分析那種軟體,向選民們投放了十億條定向廣告。同時,找到了處於社會邊緣地位的貧困階層,三百萬人,煽動他們不滿的情緒,把他們貧窮的罪過推到歐盟身上,使這些人也進入了脫歐陣營。

事態逐漸失控,留歐派也發現了他們主導政權時犯下的錯誤,把太多罪過扔給歐盟,導致很多民眾對歐盟產生了強烈的不滿情緒。而這種不滿帶來了憤怒,帶來了民粹主義盛行。直到,極端人士出現,刺殺了留歐派的議員喬.考克斯。

可悲劇之後,兩方的戰爭還在繼續。卡明斯與留歐派領袖在地鐵站偶然相遇,他們一塊去了酒吧。在酒吧裏,這個人譴責卡明斯在助長一種毒文化,潘多拉的魔盒已經被打開,誕生的,是誰也控制不了的新政治。

公投結果出現,脫歐派以更多的得票數贏得勝利,他們開始狂歡。而卡明斯,卻一個人落寞地,抱著自己的行李離開了狂歡的會場。

然後,回到了影片開始的那一幕,因為脫歐的拉票活動違反了選舉法,卡明斯不得不去接受調查。人們譴責他對脫歐前景的樂觀估計是有缺陷的,可是他並不這樣認為。他認為他的構想沒有缺陷,有缺陷的是人,是那些政客,是出現系統故障的整個西方世界,是短期政治,是自私狹隘,是陷入僵化而不能改變的一切。

這部電影算不上一部經典之作,整體敘事缺乏動力而顯得有些蒼白,而且編劇把各種人物、各種信息一股腦的塞進去,導致對於每一個人物形象的塑造都有些平面化,讓多數觀眾,尤其非英國觀眾會看得有些喫力。

但影片的剪輯風格,和充滿古典氣息的配樂,又比較成功的營造出「黑雲壓城城欲摧」的緊張感,使影片不至於徹底淪為平庸之作。而且英國人的「政治自黑」,以及片中對特朗普違法拉票當選美國總統的暗諷,也可以滿足我們喫瓜羣眾的看戲需求。豆瓣7.7的評分算是比較中肯的評價。

當然,這部影片最大的看點還是正逐漸禿頂的卷福,包括脫歐陣營的大多數男人,都在禿頂的邊緣徘徊,讓人不得不對這些英倫紳士的發量感到擔心。以至於很多人都戲稱這部電影不應該叫《脫歐:無理之戰》,而應該改成《脫髮:禿頂之戰》。

畢竟脫髮纔是我們每個人的切膚之痛啊。

↓↓↓↓↓↓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