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脫歐成定局,但更大的考驗還在後面

在數天前落幕的英國大選上,首相鮑里斯·約翰遜(Boris Johnson)領導的保守黨取得壓倒性勝利。如其所言,這一結果也為破解已持續三年多的脫歐僵局賦予了「強有力的新授權」。

不過,回溯這場大選,英國國內政治醜態頻出。而對於英吉利海峽彼岸的歐盟而言,或許一場艱難的考驗即將來臨。

好的一面

先簡單談談英國這場大選「好」的地方。

在12月13日的歐洲理事會會議上,德國總理默克爾很好地概括了歐洲大陸對英國大選的總體感受:「說實話,許多人欣慰地看到英國大選有了明確的結果。」

默克爾其實話裡有話:這不是歐盟最想看到的結果,因為它意味著英國將於2020年1月31日正式脫離歐盟,隨後歐盟-英國會就雙方未來關係展開一場非常艱難的談判。

不過,這樣的結果至少比過去三年來長期僵持的局面好一些。

這種心態與其說是喜悅,不如說是心頭的石頭終於落了地。給英吉利海峽兩岸各種經濟、政治和社會活動造成最大損害的,是英國和歐盟未來關係的不確定性——這裡包括法律和其他層面。

例如,如果英國和歐洲之間新資源的歸屬沒有明確,法律和規範適用界限沒有劃清,那誰還願意投資?我本人在英國有家公司,通過大量研究我發現,即使專家們對未來也相當茫然,目前唯一理智的策略就是「靜觀其變」,雖說這隻能算得上一個不是辦法的辦法。

德國有句格言,「再可怕的結局,都好過沒完沒了的擔驚受怕。」

經過兩年的準備,英國最初定下的脫歐日期是2019年3月29日,後來改成4月12日,接著又變成5月22日,然後是6月30日。再後來,鮑里斯·約翰遜表示自己「寧肯死在溝裏」,也不願要求布魯塞爾方面將脫歐日期再次推延。

可是,他還是被迫這樣做了,而且也活得好好的。不過這次看來,約翰遜真的獲得了必要的多數支持。

此次選舉也是保守黨自1987年以來取得的最大勝利,工黨則面臨1935年以來最嚴重的失敗。(圖/《金融時報》網站)

本質上,此次英國大選意味且僅意味著一件事,那就是英國真的會脫離歐盟,他們將斬斷最後一點留歐的退路,至少未來幾十年內不可能反悔了。此次大選也把英國舉行第二次脫歐公投之類的選項徹底排除了。

有件事情這場選舉的結果無法告訴我們,那就是英國和歐盟未來的關係會如何。雙方到底會通過談判達成協議,還是會鬧到所謂「硬脫歐」的地步,這一點目前仍不明確。

由此便引出了它「不好」的一面。

壞的一面

脫歐變「拖歐」有個嚴重的後果:正式脫歐日期被整整推遲了十個月,如果接下來一切都按最好的情況推進,不再延長脫歐過渡期,那麼就英國和歐盟就未來關係進行談判的時間也縮短了整整十個月。

即便過了2020年1月31日,英國實際上仍可算作歐盟成員國,只不過不再擁有歐盟事務投票權。脫歐過渡期到2020年12月31日結束。如果在這11個月內無法達成協議,英國將再次面臨「硬脫歐」。

約翰遜已經排除了延長過渡期的可能,這是保守黨給選民的承諾。但約翰遜也可能因為不想再次「死在溝裏」而再次食言。畢竟再多撒一次謊,大家也不會感到意外。

即使英國和歐盟達成協議,雙方也只會就未來方向簽署一個不具法律約束力、不涉及具體數字的聲明。

要達成貿易協定,談判時間通常遠遠不止11個月。比如2019年宣佈達成的歐盟與南方共同市場(註:「南共市」是南美地區最大的經濟一體化組織)的自貿協定,談判前後耗時20年之久。因此,保守估計英國和歐盟也得談上幾年。況且,英國與歐盟要談的不止是貿易,還有交通、教育、漁業、網路安全等領域的事項。

再者,這些談判不是歐委會可以單方面負責的,27個歐盟成員國都必須參與,且得先在歐盟內部達成一致。由於所涉利益複雜,這本身就不是那麼簡單的一件事,不排除到最後一刻因為某一個國家反對,整個協議都被推翻。比如英國和西班牙在北大西洋水域捕魚權爭議,或直布羅陀未來的歸屬問題,都可能影響整個談判。

與此同時,英國方面自始至終都在挑肥揀瘦——保留對自己有利的安排,對於義務則能放就放。協議早已明確,而這一態度無益於談判的高效進行。

歐盟尤其擔心英國以缺乏權益保障的勞工制度和寬鬆的環保標準為「賣點」,將自己打造成極端自由主義的避稅天堂——比如目前,英國計劃把海關免稅區和特別稅收減免結合起來,建立名為「自由港」的經濟特區。

未來,英國和歐盟將繼續就歐盟單一市場准入展開博弈,英國會爭取不執行歐盟最低關稅標準,因為它與美英自貿協定計劃相衝突。

除此之外,英國內部的團結統一也在告急,許多問題不僅懸而未決,甚至還不斷惡化。近期大選中,蘇格蘭選民壓倒性支持蘇格蘭民族黨,展現出明確的「留歐」意向,這意味著蘇格蘭可能要求第二次獨立公投,以便脫離英國,繼續留歐。甚至在北愛爾蘭,要求重新統一愛爾蘭的呼聲也在高漲。

不管英國脫歐最終是否會導致聯合王國分崩離析,只剩下英格蘭和威爾士,目前看來起碼可以說這些分離傾向不利於英國脫歐。

不堪的一面

儘管我們欣慰地看到英國大選產生了明確的結果,儘管這是英歐雙方接下來展開艱難談判的必要前提,但不得不說,此次大選的勝利者以及他取勝的方式並不招人待見。

彷彿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先是特朗普,後是約翰遜。兩人不僅在外形和風格上有相似之處,而且他們都使人從根本上懷疑大眾的智慧,甚至暗暗質疑西方民主制度本身。

最初,英國前首相卡梅倫想借公投平息黨內反對歐盟的聲音,沒想到弄巧成拙,不但公投結果是「脫歐」,而且還硬生生地撕裂了英國社會,親人之間、朋友之間、黨派之間都心生罅隙。前首相梅同樣對大選誤判,不僅沒能贏得多數席位鞏固其在脫歐中的控制,反而失去了多數席位,讓脫歐完全陷入僵局。

相比誤判公眾情緒,更糟糕的是利用選民們最卑下的本能,如仇外、貪婪和民族主義。脫歐派在競選中散佈了太多謊言、虛假信息和空洞的承諾。但就是這種手段,不但說服了被民粹主義矇蔽的羣眾,而且即使謊言和臆想被徹底拆穿後,這些羣眾仍然執迷不悟。

與其說「觸及」,不如說約翰遜「突破」了憲制的底線。他明目張膽地撒謊、誇誇其談、脅迫政要、冒犯女王等行徑,並沒有觸怒英國民眾;他開除黨內異己分子,試圖扼殺新聞自由的做法不僅沒有引起普遍的憤慨,反而贏得了更多選票。

顯而易見,選民已經覺得無論以何種方式、付出什麼代價,一定得打破沒完沒了的僵局;而且他們認為,只有約翰遜這種兼具殘酷蠻力和冷血狡猾的人才能做到。

這些英國選民和歐洲大陸上我所認識的大多數人有著相同感受。英吉利海峽北面淳樸的公民受夠了他們的每日新聞和政治程序充斥著「脫歐」。除了面臨英國人鬧脫歐之外,還有其他問題的歐洲人覺得,英國要分手就分吧,也不必強行挽留,走得越快越好。不少歐洲人還打著讓英國支付天價「分手費」的小算盤。

但真正的損失已經造成:政治程序的合規性、英國人民的團結、歐洲國家對英國的尊重與好感都受到了傷害。

有句格言說:「愛到失望尤生恨」 。英國想離開歐盟,又恨無法成為美國的一個州。看著這樣的英國,歐洲大陸的情感由同情不可逆地轉為淡漠,也是在情理之中吧。

原文見:

Gunter Schoech:UK parliamentary election and Brexit?

zhuanlan.zhihu.com圖標

(譯者觀察者網凱莉)

關注Gunter Schoech公眾號:有朋自西方來

關注Gunter Schoech專欄文章:

一個旅居法國的德國人眼中的世界?

zhuanlan.zhihu.com圖標

看12月12日的大選了,如果鮑里斯贏了,就能解決現在這樣欲脫不脫的尷尬局面了。


12月12日的大選後,首相約翰遜率領的保守黨贏得議會下院絕對多數席位。此前所有保守黨候選人均已承諾,一旦當選,將在議會「脫歐」協議的投票中支持約翰遜,這意味著此前英國與歐盟達成的「脫歐」協議將很快在議會通過。

約翰遜當選後,第一時間承諾兌現他選前「搞定脫歐」的承諾。這意味著英國『脫歐』將會塵埃落定」,「脫歐」三年多來「脫不成、留不得」的僵局將得以打破。目前看,今年1月31日英國正式「脫歐」幾乎已成定局。

「脫歐」三年多來,不確定性導致商業投資減少,企業長期規劃受影響,投資者止步觀望,生產率增長停滯。

大選結果一公佈,不僅英鎊急漲,英國、法國、德國和義大利商界都立刻表示歡迎。「脫歐」帶來的不穩定性終於要暫告一段落。一旦「脫歐」』協議在議會通過,「無協議脫歐」的風險將暫時消除。

此次大選議題眾多,但「脫歐」毫無疑問是最重要的一個。英國選民實質上在「脫歐」問題上進行了第二次全民公投,這次的選擇更清晰——英國要儘快完成「脫歐」。

除了「脫歐」,英鎊急漲還有另一個原因。保守黨在競選綱領中承諾,一旦勝選,將大幅增加公共投資,改善公共服務。英國商界預計,在明年2月份的預算案中,保守黨政府可能將公共投資增加200億英鎊,這將給英國經濟帶來額外刺激。

英國各界都沒有被突然的好消息沖昏頭腦,大家都知道,「脫歐」還遠沒有結束。即使英國在明年1月底「脫歐」,這只是英國退出歐盟進程的第一步。根據目前「脫歐協議」安排,雙方在「離婚」後將開始「後脫歐時代英歐經貿關係」談判。對於深度依賴對彼此貿易的企業而言,在英國與歐盟的自由貿易協定談判結束前,市場准入問題仍不能得到解決,不穩定性仍然存在。

按「脫歐」協議中的約定,英歐雙方要在2020年年底前完成談判,屆時「脫歐」過渡期將結束。如果到時候雙方既沒有達成貿易協議、又不同意延長過渡期,那麼就仍將面臨「無協議脫歐」,仍將不得不重新退回世界貿易組織框架下進行貿易。那對彼此互為重要貿易夥伴的英歐來說將是兩敗俱傷,英鎊也將再度一落千丈。

英國前駐歐盟大使伊萬·羅傑斯告訴我,英國與歐盟的自由貿易協議談判可能會長達10年,而在此之前,英國都將被巨大的不確定性籠罩。他幾次向我強調,英國1月31日「脫歐」只能算是「完成了第一項任務」,更具挑戰的是隨後的英歐貿易協議談判。

如此看來,保守黨在大選中提出的「搞定脫歐」口號能否落實將存在不確定性,英國「脫歐」帶來的不穩定預期仍未真正消失。

不過,不管怎麼說,「脫歐」在長時間的懸而未決後終於取得實質性進展,還是令人鼓舞,讓人期待。


不請自來。

這個問題有點大,只能純靠個人瞎猜臆測了。

英國脫歐首先要面臨的是和歐盟的關係談判,涉及方方面面的問題太多,一時半會肯定是談不完。

由此帶來的直接後果是英國經濟受到較大影響,沒有意外的話,短期內談增長是不太可能的了。

經濟發展受阻,而脫歐派原先期待的美好願望並不會得到太多實現,矛盾依舊存在。以精英階層為代表的留歐派的矛盾卻徹底爆發。兩相一併,起碼三五年內,大英帝國雞飛狗跳是無法避免的。

未來的路在哪?這是英國從投票結果出來的那天起就必須慎重思考,重新規劃的問題。

(規模)工業化、信息化、高科技、資源優勢,是國家發展的必要因素。不管怎麼看,英國可能只剩下高科技這一項了。要重振經濟國力,就必然要尋求資源、市場國進行深度合作,一如當年滿世界開發殖民地一樣。

但事實證明瞭,這麼多年,大英跟著美帝並沒有混的如魚得水,星辰大海。

當初英國「出人意料」地第一個加入亞投行,也是真的有點雞賊。

但現狀是,世界三大經濟中心的歐盟已然被英國離婚,北美要make America great again,東亞的中國要復興。

種種情形下,英國即便放下麵皮,能搶多少肉還是個未知數。

非洲?呵。。。

怎麼辦?

噹噹噹噹,正在飛速發展的世界大國,人類文明古國,印度,很可能是英國的不二之選。英印關係突飛猛進,指日可待。

另一方面,英國脫歐,對美帝的中東政策是極為有利的。擺脫移民問題,讓德法等國直面難民前沿,藉此裹挾歐盟立場,又順帶打擊瓦解,算盤打的啪啪響。

可惜,馬克龍直說出了北約腦死亡,德瑞奧面對美國對俄歐能源交易的制裁,直接選擇反對批評加無視三連,並反手重訂了項目加速協議。

借中東謀利的想法,也是不好走了。

由此看來,大英帝國新航母,還要再找生財之道啊。

我甚至有個大膽的預測:大英F35訂單很可能被削減。

總之,10到20年裏,大英將持續低迷。

如果這期間世界局勢相對平緩的話,找個契機,再公投操作一次,完全有可能的嘛。

取決於美帝的對外策略,英國甚至有可能改革自身政治制度。

但不管如何,女皇陛下啊,時代變了。


脫是肯定會脫的,但雙方到底要扯皮到什麼時候誰也不知道。整個歐洲都爛到骨髓裏了,遲早還得打仗,不打仗就能能實現一體化的事情,在人類歷史上還沒發生過。


突然想到英國脫歐會不會是為了倒逼工業化迴流的休克療法啊,我怎麼覺得英國這是中美之間兩邊下注啊,英國想建立人民幣最大的離岸交易中心,順從美國放棄歐元交易中心,我感覺英國在下一部大旗啊,tg警惕卡明斯的動作啊


一直都是在扯皮中,和歐盟談判脫離時間,國內對於脫歐的態度,都是有不同意見。在英倫三島中本來就有一大部分的人是不同意脫歐的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