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聊的电影,来头很大哟。

《绿皮书》荣获了第9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拿走了小金人(电影届象征最高荣誉的)。从2月25日颁奖——3月1日国内电影院上线,上片的速度之快,值得点赞。从上片效率上看,也说明大家对奥斯卡的关注,对优质电影的需求。绕开满屏幕炸弹飞,特效飞的「感官刺激大片」,这部《绿皮书》更直击内心,用幽默的方式,讲述了一个深刻的主题。

接下来,分3部分。从剧情简述、角色原型及时代背景、个人感悟,三个方面去谈谈电影,电影主角最终走向何如,遇到何种变故,我不会在文章中剧透。

0 1剧情简述。

电影采用的是双主角戏,托尼*利普(维果·莫腾森饰)、唐*(马赫沙拉·阿里饰)分别隶属两个鲜明的阶层跟肤色。

托尼*利普(文中简称白人主角)是义大利的移民后代,典型的工薪阶级 。混迹于社会底层,在KTV做领班,保安,给环保局开过车。虽然文化水平不高,白人主角很爱自己的妻子跟孩子,并努力挣钱养家。

同时,他处理事情灵活,为人仗义,在当地的圈子口碑很好。这就是他为啥工作简历差,却能被推荐给上流社会面试工作的原因。理清这里,看电影时候会舒畅。

唐*谢利(马赫沙拉·阿里饰)是唐是一位黑人,同性恋者。是一个高学历,高收入的钢琴艺术家。他还拥有心理学、音乐学、礼仪艺术三个博士学位,并且两次在美国白宫演出。在电影中,白人主角称呼黑人主角为「唐博士」,正是来源于此。

两人虽然出生、地位、工作环境都截然不同,但是骨子里,两人的性格都很要强、倔强。白人主角不甘工作技能低,仍旧努力工作,为了家庭拼搏。黑人主角虽然功成名就,本可稳定从容,但是不甘自己肤色所带来的社会歧视,仍旧冒著生命危险去推广演出。

黑人主角,为前往种族歧视严重的南方巡演,想找个白人做司机。白人主角虽然工作简历不行,但是与人处事的能力很强,在中介的重点推荐下,黑人主角关注到了白人主角,并在面试中,用高薪挽留了白人主角。

白人主角,本也是个种族歧视者。当给自己修水管的黑人工人用过的家庭水杯,被白人主角直接丢到了垃圾堆。但自己刚刚实业,顶著要交下周房租的压力,在黑人主角高薪的诱惑下,勉强同意接受工作。在双方都有结缔的情境下,开启了一段演出旅行。

在车内两人,互相瞧不对眼,本就有矛盾。而在车外,越往南走,越有生命危急。在多种矛盾,危急下,双主角命运如何,演出是否成功?请去电影院自己观看,值得购票。

看点1,两大主角都是影帝,看双方如何飙戏。

看点2,两个倔强男人的旅行成长。

看点3,手把手教你如何做居家好男人?

看点4,真实还原了20世纪60时代的历史。

0 2 原型及时代背景。

绿皮书是一本真实存在的书,于上世纪30年代开始出版 ,是一本专为黑人而设的旅行指南,标注了各城市中允许黑人进入的旅店、餐馆。(图1)

(图1 图片来源于百度)

而《绿皮书》取材于真人真事,影片中的主角都有原型。黑人主角「唐」的原型,来之钢琴家唐*谢利(Don shirley)。1927年1月29日出生于牙买加的金斯顿,2岁学琴。9岁进入美国华盛顿的列宁格勒音乐学院学习。1945年,18岁的唐首次在波士顿公开演出。是60年底美国著名的钢琴家。

总结:音乐天才,少年得志,名誉美国。(图2)

(图2 图片来源网路)

白人主角是一名美国保镖,曾在酒吧担任保镖工作。当时工作失业后,在朋友的推介下,担任了唐的专属司机,并成为朋友。

上世纪50时代的美国,种族歧视严重。我们现在看到的黑人总统奥巴马、黑人运动员科比,乔丹、黑人演员威尔·史密斯 。现在我们觉得习以为常的事情,在当时候是有生命危险的。黑人去上个厕所,做公交车都会被隔离,如果「越界」,就有随时被抢打死的危险。在美国,持枪是合法的。我们初中时代的课本,就有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想》演讲的文章,让我们跳回当时候的美国社会坏境,去感受当时候黑白对立的压抑氛围,你就能理解黑人与白人发展一段友谊,是多么的难能可贵。

0 3 个人感悟

〉1本片亮点,通过生活细节反应时代主题。

影片中,重头到尾,没有说教,没有大场面去讲述时代环境下的社会主题。没有课堂中的老师说教,没有家庭中父母的教诲。没有为了自由信仰去头破血流的视觉重击。通过一个个生活细节的推进,通过主人公们遇到的切实问题,去感受他们的无奈与挣扎。

〉2解决问题是最大的勇气。

生活中,我们遇到不公平,最本能的反应是冲上去说不。比如商家黑我们钱,我们通过砸店子东西去发泄;比如遇到公交车小偷,我们通过暴打去泄愤;比如小孩子没有读书名额,我们通过闹学校争取权利。

黑人主角,对于种族被歧视现象,由于绝大多数同胞都选择沉默,自己也有妥协,放弃古典乐,转向「白人能接受」的爵士乐。自己身处高处,在衣食无忧的背景下, 也选择为其他同胞争取权利。于是,他选择去美国南方巡演,用一个人的「无声战斗」,去表达自己的不满,去赢得其他白人尊敬 。影片中,白人主角面对不公,是用自己的拳头让对手尊敬。而黑人主角,选择的是更难的路。去只有白人才能演出的高端酒店,高级会所去演奏。用黑人的肤色跟身份去演出,虽然他演出下台后,立马被打回原形又不被人尊重,但是在演奏中那被所有人尊敬的几分钟,就是一种改变!

〉3成长是永恒的主题。

黑人主角,在片中有过对自我身份认同的困惑。「我出生在黑人家庭,但是却在给白人上流社会演奏。收入高,生活体面与多数的黑人同胞有差异,所以我不是纯粹的黑人。但是,即使我有艺术天赋,但是因为肤色原因,仍旧不受白人社会待见。虽然我黑衣白心,但我始终无法融入白人社会。现在一来,我既不黑,也不白,双方都不接受我,那我又是什么呢?」

「我不是白人,又不像黑人,那我到底是谁?」 是电影中的经典台词,也是一种呐喊跟不甘。

在我们学习,工作中也遇到与主角相似的境遇。比如家庭矛盾与工作矛盾,由于某阶段的工作及生活经历限制,即使你努力工作,得不到家庭认可,也得不到工作单位认可;比如毕业就业时期,自己能努力的去挽救爱情,纵使你头破血流,到头来仍要面对恋人下线,工作告急的局面。

曾经我们以为,我们能做到最好,而现实让我们冷静,又会让我们一时之间迷茫,无所适从。成熟的标志是,认识到生活中的无奈与不足。而自我提高的关键,不是一方与另一方的反抗与屈服,而是在认识到生活中的无奈与不足下,依旧去自我改变,完成自我成长和救赎。

0 4 结尾

快去电影院,好好感受《绿皮书》里面真挚的友情吧。 立刻,马上,不要再犹豫咯。 立刻,马上,不要再犹豫咯。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