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聊的電影,來頭很大喲。

《綠皮書》榮獲了第91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拿走了小金人(電影屆象徵最高榮譽的)。從2月25日頒獎——3月1日國內電影院上線,上片的速度之快,值得點贊。從上片效率上看,也說明大家對奧斯卡的關注,對優質電影的需求。繞開滿屏幕炸彈飛,特效飛的「感官刺激大片」,這部《綠皮書》更直擊內心,用幽默的方式,講述了一個深刻的主題。

接下來,分3部分。從劇情簡述、角色原型及時代背景、個人感悟,三個方面去談談電影,電影主角最終走向何如,遇到何種變故,我不會在文章中劇透。

0 1劇情簡述。

電影採用的是雙主角戲,託尼*利普(維果·莫騰森飾)、唐*(馬赫沙拉·阿里飾)分別隸屬兩個鮮明的階層跟膚色。

託尼*利普(文中簡稱白人主角)是義大利的移民後代,典型的工薪階級 。混跡於社會底層,在KTV做領班,保安,給環保局開過車。雖然文化水平不高,白人主角很愛自己的妻子跟孩子,並努力掙錢養家。

同時,他處理事情靈活,為人仗義,在當地的圈子口碑很好。這就是他為啥工作簡歷差,卻能被推薦給上流社會面試工作的原因。理清這裡,看電影時候會舒暢。

唐*謝利(馬赫沙拉·阿里飾)是唐是一位黑人,同性戀者。是一個高學歷,高收入的鋼琴藝術家。他還擁有心理學、音樂學、禮儀藝術三個博士學位,並且兩次在美國白宮演出。在電影中,白人主角稱呼黑人主角為「唐博士」,正是來源於此。

兩人雖然出生、地位、工作環境都截然不同,但是骨子裡,兩人的性格都很要強、倔強。白人主角不甘工作技能低,仍舊努力工作,為了家庭拼搏。黑人主角雖然功成名就,本可穩定從容,但是不甘自己膚色所帶來的社會歧視,仍舊冒著生命危險去推廣演出。

黑人主角,為前往種族歧視嚴重的南方巡演,想找個白人做司機。白人主角雖然工作簡歷不行,但是與人處事的能力很強,在中介的重點推薦下,黑人主角關注到了白人主角,並在面試中,用高薪挽留了白人主角。

白人主角,本也是個種族歧視者。當給自己修水管的黑人工人用過的家庭水杯,被白人主角直接丟到了垃圾堆。但自己剛剛實業,頂著要交下週房租的壓力,在黑人主角高薪的誘惑下,勉強同意接受工作。在雙方都有結締的情境下,開啟了一段演出旅行。

在車內兩人,互相瞧不對眼,本就有矛盾。而在車外,越往南走,越有生命危急。在多種矛盾,危急下,雙主角命運如何,演出是否成功?請去電影院自己觀看,值得購票。

看點1,兩大主角都是影帝,看雙方如何飆戲。

看點2,兩個倔強男人的旅行成長。

看點3,手把手教你如何做居家好男人?

看點4,真實還原了20世紀60時代的歷史。

0 2 原型及時代背景。

綠皮書是一本真實存在的書,於上世紀30年代開始出版 ,是一本專為黑人而設的旅行指南,標註了各城市中允許黑人進入的旅店、餐館。(圖1)

(圖1 圖片來源於百度)

而《綠皮書》取材於真人真事,影片中的主角都有原型。黑人主角「唐」的原型,來之鋼琴家唐*謝利(Don shirley)。1927年1月29日出生於牙買加的金斯頓,2歲學琴。9歲進入美國華盛頓的列寧格勒音樂學院學習。1945年,18歲的唐首次在波士頓公開演出。是60年底美國著名的鋼琴家。

總結:音樂天才,少年得志,名譽美國。(圖2)

(圖2 圖片來源網路)

白人主角是一名美國保鏢,曾在酒吧擔任保鏢工作。當時工作失業後,在朋友的推介下,擔任了唐的專屬司機,並成為朋友。

上世紀50時代的美國,種族歧視嚴重。我們現在看到的黑人總統奧巴馬、黑人運動員科比,喬丹、黑人演員威爾·史密斯 。現在我們覺得習以為常的事情,在當時候是有生命危險的。黑人去上個廁所,做公交車都會被隔離,如果「越界」,就有隨時被搶打死的危險。在美國,持槍是合法的。我們初中時代的課本,就有馬丁*路德*金《我有一個夢想》演講的文章,讓我們跳回當時候的美國社會壞境,去感受當時候黑白對立的壓抑氛圍,你就能理解黑人與白人發展一段友誼,是多麼的難能可貴。

0 3 個人感悟

〉1本片亮點,通過生活細節反應時代主題。

影片中,重頭到尾,沒有說教,沒有大場面去講述時代環境下的社會主題。沒有課堂中的老師說教,沒有家庭中父母的教誨。沒有為了自由信仰去頭破血流的視覺重擊。通過一個個生活細節的推進,通過主人公們遇到的切實問題,去感受他們的無奈與掙扎。

〉2解決問題是最大的勇氣。

生活中,我們遇到不公平,最本能的反應是衝上去說不。比如商家黑我們錢,我們通過砸店子東西去發泄;比如遇到公交車小偷,我們通過暴打去泄憤;比如小孩子沒有讀書名額,我們通過鬧學校爭取權利。

黑人主角,對於種族被歧視現象,由於絕大多數同胞都選擇沉默,自己也有妥協,放棄古典樂,轉向「白人能接受」的爵士樂。自己身處高處,在衣食無憂的背景下, 也選擇為其他同胞爭取權利。於是,他選擇去美國南方巡演,用一個人的「無聲戰鬥」,去表達自己的不滿,去贏得其他白人尊敬 。影片中,白人主角面對不公,是用自己的拳頭讓對手尊敬。而黑人主角,選擇的是更難的路。去只有白人才能演出的高端酒店,高級會所去演奏。用黑人的膚色跟身份去演出,雖然他演出下臺後,立馬被打回原形又不被人尊重,但是在演奏中那被所有人尊敬的幾分鐘,就是一種改變!

〉3成長是永恆的主題。

黑人主角,在片中有過對自我身份認同的困惑。「我出生在黑人家庭,但是卻在給白人上流社會演奏。收入高,生活體面與多數的黑人同胞有差異,所以我不是純粹的黑人。但是,即使我有藝術天賦,但是因為膚色原因,仍舊不受白人社會待見。雖然我黑衣白心,但我始終無法融入白人社會。現在一來,我既不黑,也不白,雙方都不接受我,那我又是什麼呢?」

「我不是白人,又不像黑人,那我到底是誰?」 是電影中的經典臺詞,也是一種吶喊跟不甘。

在我們學習,工作中也遇到與主角相似的境遇。比如家庭矛盾與工作矛盾,由於某階段的工作及生活經歷限制,即使你努力工作,得不到家庭認可,也得不到工作單位認可;比如畢業就業時期,自己能努力的去挽救愛情,縱使你頭破血流,到頭來仍要面對戀人下線,工作告急的局面。

曾經我們以為,我們能做到最好,而現實讓我們冷靜,又會讓我們一時之間迷茫,無所適從。成熟的標誌是,認識到生活中的無奈與不足。而自我提高的關鍵,不是一方與另一方的反抗與屈服,而是在認識到生活中的無奈與不足下,依舊去自我改變,完成自我成長和救贖。

0 4 結尾

快去電影院,好好感受《綠皮書》裡面真摯的友情吧。 立刻,馬上,不要再猶豫咯。 立刻,馬上,不要再猶豫咯。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