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跟「好」,在主管心中,可能无法并存;当主管先入为主,认为「快」就是「敷衍」、「交差」,就是不等于「好」时,你说再多也没用。(图/Pixabay)

年轻时的我,跟多数人一样,是一名上班族,从事电视新闻记者工作。我一直认为,只要长官交付任务,就该全力以赴,用努力与效率,在最短时间内完成任务;也因此,我很少迟交新闻,甚至经常能够在距离截稿时限还有好一段时间的情况下,把工作完成,帮负责下一个动作(例如剪辑)的同事,争取更多作业时间,让作品更趋完美。

直到有一次被长官狠狠打脸,我才知道,原来我的作法,在长官眼中,反而是「不够认真」的表现……

那次的任务,是制作、撰写一个关于当时总统面临的政治风暴的专题报导,由于时间有点急迫,所以长官分给四个人各做一个段落,我负责的是72分钟节目中的18分钟报导。当时,长官给我们三天时间找资料、看过去的影片、统整文字;由于那段历史发生时,我几乎都在第一线现场采访,所以对于事件与人物背景如数家珍,再加上我知道公司希望尽早完成这个专题节目,所以我在接到任务的当天晚上,就主动留在公司加班、对照与确认画面细节,再补充些我记得不够清楚的背景资料,就开始动手写脚本。

我写报导的速度向来很快,这次任务的内容又是我熟悉的题材,所以当天晚上写到深夜,我就把几千字初稿完成,隔天早上长官进办公室,我再确认一次内容之后,就把文稿交给她过目;而此时,其他三位记者还在看拍摄带、搜集网路资料的阶段……

记得当时,我对于自己熬夜的认真感到自豪,也对写出的内容很有信心,而且能够超前两天半完成任务,应该也能给后制单位更多把节目剪得更好的空间,应该是件好事。

万万没想到,长官接获我的手稿,先是一个不可置信的惊讶表情,几秒之后立刻转趋不悦。

其实当时我在旁边并不能理解,我已经提早这么多时间交稿,长官也还没看过内容,怎么就开始不高兴?

她清了清喉咙,终于开口:「我给你三天时间好好做,你竟然第一天早上就急著交差,太敷衍了吧!这种稿子的品质会好吗?我不想看!你回去好好调整,把品质顾好再交。」

真的没想到,牺牲自己休息时间,连夜努力敢出来的成果,长官居然连看都没看就否定,当下我觉得很难受,也不能接受。

只是我的个性不习惯跟长官冲突,所以我虽然不高兴,但也没多说什么,就默默拿回稿子,回去看看有什么可以调整的地方。

这次我学乖了,不再抢先交稿,我拖到第三天下班前两小时,才再度把文稿交出去;长官不忘问一句:「有好好调整了吗?」我点点头,她才开始审稿。

半小时后,她把我叫进办公室,笑著跟我说:「这样就对了嘛,其实你的能力不错,可以把稿子写得很好;你看,这篇稿子就蛮有深度,又兼顾画面感跟故事性,早就跟你说,不要敷衍,不要急躁,既然给你三天,你好好做,成果不就会是好的吗?」

我再次点点头,没有多说,简短谢谢长官,就拿著长官一字未改的稿子离开办公室。

显然长官满意这篇报导,所以一字未改;而事实上,这篇稿子跟三天前的那篇初稿,我也一字未改。

刹那间,我领悟到,「快」跟「好」,在主管心中,可能无法并存;当主管先入为主,认为「快」就是「敷衍」、「交差」,就是不等于「好」时,你说再多也没用。

有时候,还真的需要「让子弹在空中多飞一会儿」。

五年前,我从媒体转战企业,当时一位前辈也曾提醒我:「千万记得,长官交代的事,纵使对你而言很简单,也绝不要太快完成。」

前辈的意思是,比方说,对我们记者出身的人来说,要个立委的行动电话,可能打开手机通讯录就查得到,但是对一般公司来说,可能要透过层层关系,打听大半天,所以当长官请你查某位立委的联络方式的时候,不要30秒就给答案;因为这样做的结果,也许第一次长官会觉得你厉害,但此后他可能会用同样的标准,期待你在任何事的表现,如果你无法永远都这么厉害,他对你的观感反而会转成负面,这样到最后,苦的还是自己。

同样的,当有状况发生,长官问你的意见跟对策时,他期待的是你认真去思考、去跟同事讨论、去外面找救兵,这样才能「缜密地拟定对的方针」;这种时候,如果你反射性地直接给他答案,即使这个答案是正确的,他也不会信任,只会怀疑你又是「敷衍」跟「交差」。

「别太急著完成工作」,很不符合「积极任事」的原则,偏偏在实际的职场里,不学会这样做,就会有吃不完的亏。不信你试试看!

●作者:蔡祐吉/职场作家、资深媒体人、企业讲师

●本文为作者评论意见,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闻》立场

●《今日广场》欢迎来稿或参与讨论,请附真实姓名及联络电话,文章欢迎寄至[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