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邓石如,初名琰,字石如。是清代碑学兴起后,第一个全面实践、体现碑学主张的书法家。

在他的书艺生涯中,不仅继承和发展了篆书和隶书,也为一直囿于帖学的楷行草书注入了碑的基因,开创了碑帖结合的书写新风。

他的楷书得力于北碑墓志,点划丰厚饱满,结体沉稳工整,入笔斩钉截铁,收笔多有出锋,大有踔厉风发之势。

而行草书也很有特色。其书写常以篆隶、魏碑笔意为之。用笔绞转翻飞,气势畅达傲伟,变化丰富。但遗憾的是欠缺虚和,遒丽不足。

我是晋风。愿与大家在书法艺术,诗词楹联及人文知识等方面,同学习,互交流,共进步!


邓石如,原名琰,字石如,号顽伯,完白山人、龙山樵长等,生于乾隆八年(1743年),卒于嘉庆十年(1805年),是清代集篆刻家、书法家、画家、文学家于一身的艺术大师,邓派篆刻创始人。邓石如少出寒门,祖辈的「潜德不耀」的人品和「学行笃实」的学业以及本人骜岸不驯的性格,促使其刻苦自励,勤奋向学,终成清代碑学书家巨擘,擅长四体书,其书法艺术是我国书法史上一座杰出的丰碑。时大学士刘墉赞其「千数百年无此作矣」,户部尚书曹文埴称其「四体书皆为国朝第一」。

邓石如画像

邓石如擅以隶法作篆,他的篆书纵横捭阖,字体微方,接近秦汉瓦当和汉碑额,打破了千百年玉筋篆一统书坛的保守局面,开辟了清代篆书的新气象。隶书直溯汉碑,结体紧密,貌丰骨劲,大气磅礴。楷书取法魏晋碑版,结体谨严,变化疏朗,刚狠而致秀劲。行草书主要吸收晋、唐草法,笔法迟涩而飘逸。大字草书气象开阔,意境苍茫。

邓石如篆书《龙虎山铭轴》

邓石如篆隶作品丰厚,然传世行、草书作品不多。其行、草作品中常参入篆隶笔意,神气完足,用笔凌厉,气势勃发,蔚为壮观,有了一种异军突起、沉郁雄强的情致,以得自秦汉魏晋碑版之苍古质朴,一扫乾嘉年间帖学低媚的姿态和风气,对后世影响也非常之大。

邓石如草书联《海为龙世界天是鹤家乡》


邓拓同志的草书还是不错的,古朴、沉稳、果敢而大气。颇有几分毛主席的书法风范。


草书没有隶书好,但字写得确实大气


草书不及篆书和隶写的好!


他的篆体字写得很好。


邓石如当时人称「四体皆精,国朝第一」。

其中「四体」者,盖真、草、篆、隶也。

尤以篆隶名世,而篆书最为特出。

草书则较之略逊耳。


比较全能大书家!


邓石如最受称道的是隶书,笔法开一代至尊,其次为篆书。行书和草书相对不显著,草书作品见的不多。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