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邀。鄧石如,初名琰,字石如。是清代碑學興起後,第一個全面實踐、體現碑學主張的書法家。

在他的書藝生涯中,不僅繼承和發展了篆書和隸書,也為一直囿於帖學的楷行草書注入了碑的基因,開創了碑帖結合的書寫新風。

他的楷書得力於北碑墓誌,點劃豐厚飽滿,結體沉穩工整,入筆斬釘截鐵,收筆多有出鋒,大有踔厲風發之勢。

而行草書也很有特色。其書寫常以篆隸、魏碑筆意為之。用筆絞轉翻飛,氣勢暢達傲偉,變化豐富。但遺憾的是欠缺虛和,遒麗不足。

我是晉風。願與大家在書法藝術,詩詞楹聯及人文知識等方面,同學習,互交流,共進步!


鄧石如,原名琰,字石如,號頑伯,完白山人、龍山樵長等,生於乾隆八年(1743年),卒於嘉慶十年(1805年),是清代集篆刻家、書法家、畫家、文學家於一身的藝術大師,鄧派篆刻創始人。鄧石如少出寒門,祖輩的「潛德不耀」的人品和「學行篤實」的學業以及本人驁岸不馴的性格,促使其刻苦自勵,勤奮向學,終成清代碑學書家巨擘,擅長四體書,其書法藝術是我國書法史上一座傑出的豐碑。時大學士劉墉贊其「千數百年無此作矣」,戶部尚書曹文埴稱其「四體書皆為國朝第一」。

鄧石如畫像

鄧石如擅以隸法作篆,他的篆書縱橫捭闔,字體微方,接近秦漢瓦當和漢碑額,打破了千百年玉筋篆一統書壇的保守局面,開闢了清代篆書的新氣象。隸書直溯漢碑,結體緊密,貌豐骨勁,大氣磅礴。楷書取法魏晉碑版,結體謹嚴,變化疏朗,剛狠而致秀勁。行草書主要吸收晉、唐草法,筆法遲澀而飄逸。大字草書氣象開闊,意境蒼茫。

鄧石如篆書《龍虎山銘軸》

鄧石如篆隸作品豐厚,然傳世行、草書作品不多。其行、草作品中常參入篆隸筆意,神氣完足,用筆凌厲,氣勢勃發,蔚為壯觀,有了一種異軍突起、沉鬱雄強的情致,以得自秦漢魏晉碑版之蒼古質樸,一掃乾嘉年間帖學低媚的姿態和風氣,對後世影響也非常之大。

鄧石如草書聯《海為龍世界天是鶴家鄉》


鄧拓同志的草書還是不錯的,古樸、沉穩、果敢而大氣。頗有幾分毛主席的書法風範。


草書沒有隸書好,但字寫得確實大氣


草書不及篆書和隸寫的好!


他的篆體字寫得很好。


鄧石如當時人稱「四體皆精,國朝第一」。

其中「四體」者,蓋真、草、篆、隸也。

尤以篆隸名世,而篆書最為特出。

草書則較之略遜耳。


比較全能大書家!


鄧石如最受稱道的是隸書,筆法開一代至尊,其次為篆書。行書和草書相對不顯著,草書作品見的不多。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