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宝宝3岁要入园了,平时都是老人带的,我和孩子爸爸上班比较忙,孩子有时候会打奶奶的头,我每次看见都要说他,但他奶奶觉得没什么,还叫我不要说,这快去幼儿园了,万一跟别的小朋友打架怎么办?我的教育方式是不是不对,大家有没有什么好的方式方法呢?感谢!


孩子打人在学术上被称为:攻击性情绪

一、什么是攻击性情绪?

生活中的任何压力、创伤、挫折,都可能导致孩子的攻击性情绪。攻击性情绪可以是焦虑、恐惧、悲伤、沮丧、无助等各种深层情绪的外在表现形式。

比如,一个被同伴嘲笑,怒气冲冲要打人的孩子,内心可能充满了沮丧和无助。攻击性情绪,让他觉得更有力量,而内心真正的掩藏的,是那些更为脆弱的情感。

攻击性情绪表现为积极行为和消极行为。这里的「积极」并非褒义词,而是指主动和明显的行为。

积极行为:

l 反抗(比如,「我就要爬在窗帘上!我就不下来!」)

l 挑衅(比如,「我偏把水倒在地板上,你来打我呀!」)

l 攻击性行为(比如,打人、毁坏物品、吐口水、咬人、虐待小动物)

l 攻击性语言(比如,威吓、嘲讽、辱骂、责备)

l 控制别人,指用威胁的语言和行为,或负面情绪操控别人(比如,「如果你不同意,我就生气啦!」「如果你不给我玩小汽车,我就把它弄坏!」)

l 表现愤怒(比如,吼叫、喘粗气、摔东西、踢门、跺脚等)

l 提出无理的要求(比如,「我现在就要吃冰棍!」)

消极行为:

l 不合作,或故意慢吞吞(比如,「我不要睡觉」,「要画你自己画,反正我不会!」)

l 挑毛病(比如,「我叫你把球扔低一点,你总是不听!我不捡,你自己去捡!」)

l 否定他人(比如,「你的蛋糕做得太难吃了,我都要吐了!」「你画的是狗吗?我以为是猪呢!」)

l 固执己见(比如,「不要你管!我就要这么搭!」)

l 表现恐惧和焦虑(比如,「我怕床底下有鬼」,「万一我们家来小偷怎么办?」)

二、什么导致了攻击性情绪?

◆ 创伤性事件,比如:

l 被虐待,或看到别人被虐待(比如,被打骂;被关黑屋子;被罚站;被当众羞辱)

l 医疗创伤(比如,住院;打针;手术)

l 分离创伤(比如,晚接;不辞而别;长时间分离)

l 恐怖事件(比如,看暴力电影;经历车祸、被盗;走失)

l 家庭变故(比如,父母争吵;父母离婚;家人去世;搬家;换学校;弟弟妹妹的出生)

l 被欺负(比如,语言和身体暴力;被孤立;被捉弄或嘲讽)

◆ 压力导致的负面情绪,比如:

l 因为过高估计自己的能力,而以失败告终,由此导致的沮丧和挫败感(幼儿阶段孩子的特点)。

l 成人过高的期望,导致的沮丧、焦虑和挫败感。比如,经常因为失误受到批评和指责;很少受到鼓励和肯定。

l 过度专制的管教所导致的愤怒和憎恨。比如,过度苛刻的限制;被惩罚;不予任何解释,被命令做这做那。

l 被忽视导致的无聊和悲伤。比如,无人陪伴;无人倾听。

l 被抛弃导致的恐惧和无助。比如,哭泣无人理睬;被强迫一个人睡。

◆ 未满足的需要。

老师发现浩浩这几天特别「暴力」,和小朋友经常发生冲突,动不动发脾气、打人,还总是挥舞著「宝剑」在后面追赶乐乐,吓得乐乐一边跑一边哭,都不敢上幼儿园了。

「浩浩平时不是这样的呀!」老师也很奇怪,就找浩浩爸爸了解情况。

「浩浩妈妈要出差半个月,已经走了快一个星期了,」浩浩爸爸说,「原来主要是他妈妈照顾他,陪他玩,哄他睡觉。我可不会像他妈妈这样,什么都依著他,我一向是说一不二的。我要求他自己收拾玩具,遇到困难自己解决,碗里的饭必须吃完,8点半必须睡觉,下棋、踢球我也不让著他,敢哭闹、发脾气,就自己一边呆著去,所以这几天父子关系有点紧张。浩浩不让我陪他玩,也不让我陪他睡觉,这几天都是自己一个人睡。」

与成人一样,除了一些基本的需要,比如,空气、食物、休息、运动、游戏等,他们也有很多心理需要,比如,自我表达、尊重、自主、独立、接纳、欣赏、支持、理解、成就,等等,如果这些心理需要得不到满足,也会导致儿童的攻击性情绪。就像浩浩一样,因为爸爸无法满足他对自主、尊重、支持、理解、成就、自由表达情绪等的需要,所以才引发了他的攻击性情绪。

三、如何帮助有攻击性情绪的孩子

有攻击性情绪的孩子,在他们恼人的行为背后,常常感到压抑、孤单、自卑、无价值,他们在困境中挣扎,渴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优越感、更强的自我价值感,以及掌控自我和别人的虚幻的力量感,从而暂时缓解他们无助的感觉。

然而,他们的努力是徒劳的。他们行为的后果往往是,亲子关系进一步恶化,成人感到失望、烦恼、愤怒,把孩子的不当行为,看成是对自己权威的挑战,从而采取更为严厉的手段,强迫孩子屈服(比如,体罚、辱骂),或者干脆逃避、放弃(「你爱去不去,随你便吧!」「要发疯去你自己房间!」)。

那么,父母该如何面对有攻击性情绪的孩子呢?

◆ 接纳,而不是对抗

其实,有攻击性情绪的孩子,正是最需要关爱和帮助的孩子,虽然他们寻求爱的方式是错误的。因此,教育的重点,不是对抗,而是爱和接纳。

当孩子的行为完全失去控制时,应该及时采取行动,进行身体限制或把他拉离现场,以免他伤害自己和他人。

但是,用平和的语气、尊重的话语、坚定的态度,让孩子感觉到,虽然你在制止他不当的行为,但是你依然爱他。

「妈妈很爱你,但是事情不可以这样做。」

「我知道你很生气,但是,打人是粗野的行为,我不允许你这样做。」

◆ 避重就轻。

孩子恼人却不违规的行为,比如,不合作、无理要求、挑毛病、固执、故意慢吞吞,很容易把人激怒,但是,父母不应该针对孩子的行为,与孩子对抗或发生冲突,也不要试图讲道理说服他,否则战争会不断升级,最终两败俱伤。记住一点,孩子愿意顺从你,是因为他爱你,而不是因为他比你弱小。你可以说:

「看来你心情不太好,发生什么事了吗?」

「不管发生了什么事,妈妈愿意在你身边陪伴你。」

通常在这种情况下,孩子的眼泪会夺眶而出,或者开始突然发脾气。你只需要在旁边耐心地陪伴他,拉著他的手,抚摸他的肩膀,或者把孩子拥进怀里,给他抚慰,就可以帮助他释放攻击性情绪。

◆ 满足需要,增加力量。

不管是什么导致孩子的攻击性情绪,我们都可以通过给孩子提供心理营养,增加他内在的力量,来帮助他度过难关。比如:

l 给予更多关注和陪伴;

l 给予更多照顾和帮助。比如,如果孩子要求,就给孩子喂饭、穿衣服、洗澡

l 适当降低期望值,给予更多鼓励和赞美;

l 制定宽松的规则,尽量满足孩子的需要。比如,允许孩子和妈妈睡;不要求孩子自己收拾玩具。

l 给孩子更多的自由和选择。

l 多一些身体接触,比如,按摩、拥抱、亲吻、摔跤游戏

l 给孩子一些特别的礼物。

帮助孩子释放攻击性情绪。

与其让孩子以不恰当的方式,释放攻击性情绪,我们不如主动用游戏的方式,为他提供释放其攻击性情绪的一个安全、健康的出口。权力游戏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在权利游戏中,你是一个愚蠢、胆小、笨拙、可笑、虚张声势的家伙,而孩子始终占上风,每次都以自己的力量和智慧获胜。

比如,你和孩子用纸团,或软球互相扔对方,但是,你总是扔不到对方身上,还抱著头,吓得到处躲藏。或者,让孩子用枕头打你,但是,孩子一打到你,你就倒下假装痛得哇哇叫,或者装死。或者,对于大一些的孩子,你们互相玩摔跤,用力把对方推倒,你假装很努力,但是,最后总是让孩子把你打倒在沙发上。权力倒置游戏需要父母巨大的投入和表演才能。在和孩子的对抗中,占了孩子的上风,如果你发现孩子从一个角落里盯著你,表情紧张、严肃,那就糟了,你一定是表演得过火了。

权力倒置游戏中的欢笑具有疗愈作用,它能帮助孩子释放恐惧、焦虑、愤怒等各种积压的情绪。而游戏中轻柔的、温暖的身体接触,如拥抱、蹭鼻子、一起打滚,能让孩子感受到你的爱。

不用担心权利游戏会让父母失去尊严,或者会让孩子以后更加暴力。相反,权力倒置游戏让孩子释放了由于焦虑、恐惧等导致的攻击性情绪,孩子会变得更听话、更尊重父母,他们在生活中的攻击性行为也会逐渐减少。

为了避免受伤,最好事先制订必要的安全规则,比如,不可以打脸,如果有一方说「停」,就必须马上停止游戏。


我家孩子也经历过打奶奶的头,有时也打我们,是因为她在成长的过程中,看到别人有类似的行为,她学会了,用在了我们身上,当她用第一次的时候,老人一般都会觉得没事,孩子还小,有时还会笑笑,觉得好玩。所以孩子就会认为,她打我们也没关系,这错误的教育方式。

孩子爱打人,父母应该如何解决?

1、培养孩子的同情心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孩子的理解型同情心随著成长经历会慢慢发展起来,视频中的男孩显然在这方面与同龄人的发展相比是滞后的,男孩的同情心还处于萌芽阶段,所以才会出现男孩一而再的踢男子,男孩还不能理解这样的行为会伤害到他人,更不会想到会招致报复,最后才会发生视频中我们所看到被暴打一幕。

而我们做为父母要了解同情心的发展规律,在给孩子提出同情心的要求时,就要结合孩子的年龄特点,针对不同年龄阶段提出不同的要求。

例如,对于幼儿园阶段的孩子,让他们学会安慰哭泣的小朋友,小伙伴摔倒以后主动扶起来;

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要求就要提高一些了,要让孩子学会了解父母或者伙伴的情绪,了解生病的人的痛苦,了解生活贫穷家庭的无奈等,并采取一些力所能及的行动。

而到了中学阶段,对孩子提出的要求就要更高一些,要让孩子理解贫穷,理解离异的痛苦和无奈,理解疾病,理解失败和挫折等等。

父母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家庭情况,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性格特点,确定更具体的培养目标。

2、对孩子的行为说「不」

很多父母平时碰到孩子打自己或是长辈,还会顺势和孩子继续打闹,「你居然敢打妈妈,看我怎么收拾你!」像这样半开玩笑似的就过去了,这是很不正确的。

因为我们的表现,会让孩子错误的以为自己「打人」的行为还能引起大人的注意,下次孩子就会用同样的方式,让其他小朋友或大人引起他们的注意。

还有的父母更极端,看到孩子打人后,心里的火一下子就上来了,马上抱起孩子,对著孩子屁股就是一顿打,嘴里还说著「我让你打人,打到你记住为止」。

但对于孩子来说,他们根本理解不了父母是在惩罚他们的意思,在孩子的思想里,他们会认为「原来是可以打人的,因为爸爸妈妈也是这么打我的」。

最好的处理方式就是,把孩子带到一边,父母先平复一下心情,然后看著孩子的眼睛,并坚定的告诉孩子,「你的行为是错的,不可以打任何人,你打别人,会让别人受伤的」。这里最关键的是要让孩子停止正在进行的行为,这样才能做到就事论事,也只有在这种场景下,孩子才能更明白我们所说的。

3、父母要起到表率做用

很多父母自己平时动不动就生气,通过吵架和动手解决问题,一边让孩子不能打人,一边对爱人动手。这双标玩的不是一般的溜。丝毫没有觉得自己正在宽以待己,严以律娃。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

「打人」是很多孩子发展的必经之路,如果我们父母起到表率做用,孩子打人的行为就会得到控制,而且在这个过程中,父母还可以通过打人事件,教会孩子如何和他人友好相处,如何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其实,处理孩子打人本身也是对我们父母的情绪修炼,不是吗?

为人父母的应该先认识到你要教育的是一个未来,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认识打人小孩的父母,多是平时很少陪伴小孩,或者只是人在心不在的,非高质量的陪伴。这个请家长自行检讨。其实小孩打人大部分原因是因为求得父母关注,只是方式用错;小部分的是被虐打从而往外发泄。后者比较少吧,生在虐打家庭,真心不走运,投错胎。现在的小孩谁不是捧在手心上溺爱,你说的奶奶被打还笑嘻嘻说没关系,要换以前,哪能这样以下犯上,目无尊长的?轻则扇几个耳光,重则吊打。

比如我家小孩1岁半的时候出游,同事过来逗他,这时同事自己的小孩1岁六个月看到了,立马走过来,在毫无预警下伸手大力抓我儿子的脸,当场就抓伤了,从始到终他的脸色是冷酷的。后来回想起来小孩眼中确实是有怨气,只是任何人都不会想到,一个一岁六个月的小孩会做出如此行径。而他的父母,就是属于人在心不在的陪伴:爸爸巨婴,妈妈太累,老人主打。目睹这一幕的还有其他同事。后来有一位同事跟我说,她女儿以前也是这样的,因为夫妻工作太忙,小孩隔代照顾,回家也没有父母的亲密陪伴,也是对其他小朋友存在攻击倾向。后来她意识到这个问题,果断转移工作重心,多陪伴女儿,这种情况就减轻了许多。

小孩生来是没问题的,是纯真的,如果他有不良行为,其实也是父母的责任。童年,父母的作用太过重要,人类不是低级动物,生下来只管吃饱穿暖就可以撒开,如果可以这样,个个小孩做留守儿童都无所谓了。缺乏父母的关爱是会导致性格问题和行为问题,你不知道这个,证明你这个父母当得不及格,但你能发现问题,证明还为时未晚,还能补考。


谢邀,我觉得每个阶段的孩子都会有不同打人、咬人等不好的行为。建议家长了解下原因,从侧面(或讲故事引导的方法等)来告诉孩子这样做是不正确的行为。而且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龄,心理不断成长,在家长的不断教诲下,应该是会有所改正的。家长不必过于忧虑,我家宝也是这样的,现在四岁多仍然是会打爷爷奶奶包括爸爸,但是每年这样的行为次数都是会逐年递减的。不过我确实不赞成奶奶阻拦妈妈教育孩子的行为,这样会惯著孩子心里认为我打奶奶的行为是对的包括我妈妈说的话不一定是对的思想。


没有,性格比较内向


不是妈,现在也没有孩子。宝贝的小宠物会打架,也会有凶恶的一面。


儿童会在1岁作用开始出现攻击性行为,2岁左右儿童间会出现一些明显的敌意攻击,学前期儿童发生攻击性行为的频率较高,

为什么儿童会出现攻击性行为呢?主要有以下原因:

自身因素:学前期儿童认知能力差,归因能力弱,另外学前儿童移情能力较差也就是换位思考能力较差无法正确的认识他人的行为,总认为他人行为带有敌意性。

环境因素:1.家庭教养方式:家长过分专制给予儿童较多的惩罚;家长过分溺爱,在儿童出现攻击性行为后听之任之不管不顾。2.儿童通过观看暴力视频暴力节目等对于所观看的暴力内容的模仿。3.家长或老师对于孩子的不公待遇使儿童产生了挫折心理,毕竟攻击性行为产生的直接原因是挫折。

预防和矫正冲突性行为的方法:

1.允许孩子进行合理宣泄,可以安排发泄的游戏来满足他们攻击性冲动。

2.有意识的安排孩子进行合作、分享的游戏,培养其助人、分享的亲社会行为。

3.让孩子进行角色扮演的游戏,使儿童有机会获得更多不同角色的情感与态度,提高移情能力。

4.成人的榜样效应,一定要做好孩子的榜样,不要在孩子面前无故经常发火,另外还要对孩子诚实守信,答应过的事一定要办到。

另外给你安利一本书《杰瑞的冷静太空》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到你。


小孩有手欲期,打人是具体表现之一。注意引导不要矫枉过正,我女儿在三岁半左右出现的,前面三四个月比较突出,过了半年就可以收敛,后来就不再愿意打人了


昨天说了他两句又是踹又踢,还扬言要hang死我,最后的结果是他哭的很惨。


小孩子有一段时间会打人咬人,很正常的,因为孩子在发育或者长牙的期间会有打人咬人这种正常的生理行为,但是家长要做正确的引导,不可以因为这是正常现象就宠溺孩子,要严肃的批评他,告诉他这样做不对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