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黑鹰条约(Treaty of the Three Black Eagles 1732)

1732年9月13日,一场蓄谋已久针对波兰的秘密条约被签署,三方代表分别是普鲁士、奥地利与俄罗斯,因为这三国的国徽都有黑鹰的形象,所以它被称为三黑鹰条约。条约的主要战略目的是三国联手压制波兰在未来可能的复兴,内容包括两点。首先,三国一致同意在「强力王」去世后反对萨克森韦廷家族或波兰列什琴斯基家族的人当选波兰国王,因为前者就任国王极有可能继续促成波兰-萨克森-立陶宛联邦的形成,或是让韦廷家族世袭波兰王位,后者一定会试图改革,中兴波兰。因此,三国决定在未来的选举中支持葡萄牙欧伦伯爵伊方特·马努埃尔,他是葡萄牙国王约翰五世的兄弟。 一个混乱无序的无政府状态波兰最符合三国利益,因此他们将联合反对未来波兰产生的任何改革,手段包括政治干涉和军事入侵。因此,我们可以认定三黑鹰条约就是未来三次瓜分波兰的源头所在,它直接宣判了波兰的死刑。

三只崛起的黑鹰最终将衰老的白鹰啄食殆尽

波兰王位继承战争(War of the Polish Succession 1733~1735)

波兰王位继承战争是波兰国力衰微,政府控制力彻底崩溃的体现,也是第一次多国大规模干涉波兰内政的战争。宏观来讲,这场战争是强大的波旁王朝与哈布斯堡王朝的又一次角力,欧洲各国纷纷站队围绕波兰王位的继承权爆发的国际战争。随著「强力王」奥古斯都二世失败的改革事业引发的「沉默瑟姆」,波兰衰落到无以复加的地步。随1733年,强力王去世,波兰王位虚悬引发多方势力觊觎,其中就包括曾被卡尔十二世扶持上位的斯坦尼斯拉夫·列什琴斯基。他的女儿于1725年与法王路易十五结婚,所以法国人愿意支持他竞选波兰王位。 在1733年王位选举中,列什琴斯基以11,697张选票毫无悬念的击败了所有竞争对手,波兰的几乎所有大贵族都选择了这位出身古老名门的前波兰国王,他通过合法选举第二次成了波兰国王。然而彼时的波兰衰落至极,许多国家都希望扶持对自己有利的人成为波兰国王,俄国首先发难,他们反对选举结果,并无视列什琴斯基已经通过合法选举的既定事实强行推选他们的选举人,也就是「强力王」的儿子,萨克森选帝侯弗里德里克·奥古斯都二世( Fryderyk August II )。 很快,在亲俄贵族安东尼·波钦斯基的密谋和俄国军队的保护下上演了一场政治闹剧。他们像模像样的表演了一次「选举仪式」,以906张选票获得胜利,并公开宣布萨克斯选帝侯成为波兰国王,称奥古斯都三世,波兰王位选举会议的权威与合法性沦为空谈。这是俄国第一次在波兰操控选举,类似的事情以后还会发生更多。 著重提一下战争开始前俄国突然放弃马努埃尔转而支持奥古斯都二世的行为动机,俄国此时已经改变了对波政策,从搅乱波兰政局改为寻求与波兰萨克森的合作,其中的关键人物就是奥古斯都二世。俄国试图将他送上波兰王位,以期达成加深在波的俄国影响力,波兰放弃对利沃尼亚的宣称和同意俄国女皇为库尔兰公爵领选择继承人等目的,它体现在双方于17338月19日签订的罗文沃尔德条约里。在波兰选王会之前,俄国公开宣布不承认列什琴斯基的统治合法性为之后的武装干涉提供理由。至于奥古斯都二世本人的态度,后面我会提到。

俄国女皇安娜·伊万诺夫娜的统治从1730到1740年。
  • (奥古斯都二世承诺奥地利,他会尊重1713年查理六世下发的国事诏书,就是确立哈布斯堡家族在神罗的世袭领地,包括奥地利,匈牙利,克罗埃西亚等等。)
  • (法国倾向于借助这场战争削弱神罗的力量,并且夺取洛林公爵领。)
  • (普鲁士当时与俄国的对波态度基本类似,所以加入到俄国一方。)

1733年8月11日,俄国陆军元帅彼得·拉西亚率领30,000俄军进入波兰实施武装干涉。9月,法国宫廷宣布支持列什琴斯基,俄国和奥地利干涉波兰选举的行为给了法国战争借口,10月,法国对奥地利和萨克森宣战,波兰王位继承战争正式打响。近水楼台先得月,俄军以极快的速度占领华沙并把奥古斯都二世的屁股安在了波兰王座上,这迫使列什琴斯基出逃至格但斯克,而法军还在洛林-斯特拉斯堡一带鏖战。 值得注意的是,此时在波兰已经有许多贵族意识到国家的危机,以皇家盖特曼约瑟夫·波托斯基为首的改革派贵族成立了德兹科夫联盟,他们宣布支持列什琴斯基并率军与萨克森-俄国军队战斗。尽管他们最终落败,但这也说明波兰传统大贵族势力并不是铁板一块的支持无政府状态,许多人已经逐渐意识到了国家的问题和病根所在。 1734年2月22日,近四万俄军包围格但斯克,守军近2万人以波军、法军、瑞军组成,其中一半是志愿者和民兵。俄军损失惨重,但不停发起进攻,眼见城破在即,列什琴斯基打扮成农民逃到了柯尼斯堡。俄国人付出了约8,000伤亡的代价,苦战135天才迫使守军投降。列什琴斯基期望大量法军的援助,然而法国自始至终都没有派遣足够的军队前往波兰。1735年10月,法国与奥地利签署停战协定单独退出战争,列什琴斯基失去了最后的希望。次年年初,列什琴斯基宣布放弃波兰王位,奥古斯都二世被确认为波兰国王。不过作为补偿,他得到了洛林和巴尔公爵领,他去世后这些领地要归还神罗和法国。 毫无疑问,战争的最大赢家是奥古斯都二世和俄国女皇,最大的输家是波兰,她又一次因为俄国错失了成功改革的机会,加快了国家的衰亡。 不过列什琴斯基的人生还没有结束,尽管没有真正的政治权力,但他在洛林成了一位出色的统治者。列什琴斯基建立了法国南希皇家图书馆和斯坦尼斯科学学院,大力推动了当地天文学和其他艺术的进步,推广启蒙运动和宗教宽容,同时对洛林实施了力所能及的政治和经济改革。在他的统治下,洛林建造了新的学校,医院,图书馆,粮仓以及对穷人的救济单位。在他死后,洛林人民为他建造了雕像,并且以他的名字命名了南希广场,就是今天的斯坦尼斯广场。 列什琴斯基毫无疑问是一位优秀的统治者,除了上述功绩外,他还于1733-1744年间在南希出版了本人撰写的政治论文《确保自由的声音》(G?oswolnywolno??ubezpieczaj?cy)。文中详细阐述了他针对波兰的政治纲领,列什琴斯基呼吁对波兰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形态进行深刻改革,包括改变自由选王制,只允许波兰本地贵族,即「皮雅斯特人」当选波兰国王。还要收回王室直属领地,对施拉赫塔阶层收取10%所得税,以及其他政策充实王室财政。要限制自由否决权,禁止无地贵族参与瑟姆和瑟姆奇。取消落后的征兵系统,组建至少十万的常备军。同时,他还提出废除波兰农奴制,赋予农民自由,用西欧租金制度取代劳役制庄园。这是欧洲最早的呼吁废除农奴制的宣言之一。《确保自由的声音》是后世波兰启蒙主义思潮中最重要的著作之一,为之后波兰的改革成功奠定了基础。 列什琴斯基保留波兰国王的头衔直到去世,1766年初的冬天,他穿著丝绸衣服靠在壁炉旁打盹,结果衣服被火苗点燃,他本人严重烧伤。列什琴斯基几天之后去世,他活到88岁,是寿命最长的波兰国王。

列什琴斯基又是一位「生不逢时」的波兰统治者,图为斯坦尼斯广场

奥古斯都三世的无为统治

奥古斯都三世,(Friedrich August II),波兰韦廷王朝第二位君主,来自萨克森韦廷家族,世袭萨克森选帝侯。其父是萨克森选帝侯兼波兰国王奥古斯都二世,他被俄国扶持为波兰国王。

官方头衔:奥古斯都三世,蒙上帝恩典的波兰之王,立陶宛大公爵, 鲁塞尼亚、普鲁士、马索维亚、萨莫吉希亚、利沃尼亚、斯摩棱斯克、基辅、沃里尼亚 , 波德拉谢、斯摩棱斯克、塞维利亚和切尔尼戈夫的统治者,以及世袭公爵,萨克森的选帝侯。

他出生于1696年10月17日,今德国德累斯顿;

萨克森选帝侯执政始于1733年2月1日,结束于1763年10月5日 (30年);波兰国王执政始于1734年1月17日,结束于1763年10月5日 (29年);他去世于1763年10月5日,在德累斯顿,享年66岁;

奥古斯都三世统治波兰的时间近三十年,是历史上统治波兰时间最长的君主之一,然而他并没有很好的利用这些时间做出改善波兰境况的事情,实际上段时间被广泛认为是波兰历史上政治最混乱的时代之一。奥古斯都三世对波兰事务并不感兴趣,他更愿意把时间和精力花在本家萨克森的领地内去施政、打猎和消遣。在很长时间内,他将管理波兰政务的重任交给了他和他父亲都较为倚重的财政大臣海因里希·冯·布吕尔伯爵( Heinrich, count von Brühl),他是一位狡猾和贪婪的外交家。

打一个形象的比喻,奥古斯都三世是波兰公司的CEO,布吕尔是总经理,而实际管理波兰事务的则是恰尔托雷斯基、波托茨基和波尼亚托夫斯基等大贵族。布吕尔没有意愿和能力令波兰的大贵族阶层停止内斗和广泛的政治混乱,他利用了这点在其中巧妙周旋,为自己尽可能的攫取利益。作为萨克森和波兰联通桥梁的他是一位狡猾的政客,如果没有他的批准,别人甚至很难进见到奥古斯都三世。布吕尔是一位优秀的外交家,但不是个合格的政治家。他令萨克森进入灾难性的七年战争,导致萨克森的遭到普鲁士的沉重打击,财政陷入崩溃,并永久性的降低了在神罗的政治地位。

但幸运的是,波兰并没有卷入残酷的七年战争,公正的说,奥古斯都三世「无为而治」的统治让联邦共和国在一个多世纪的连绵战争中获得了难得的和平时光。尽管上层政治仍然混乱不堪,国家进入彻底的无政府状态,但从十八世纪四十年代开始,通过与萨克森和奥斯曼帝国的贸易与和平环境所赐,波兰的经济开始恢复,大量货物通过格但斯克从波罗的海涌向各个欧洲国家。被战争毁灭的村庄和城镇从废墟中拔地而起,并且比从前更加繁荣。人口开始增长,艺术和教育蓬勃发展,奥古斯都三世修建和扩建了许多波兰宫殿建筑和许多基础建设。国王还将家乡的德累斯顿歌剧引入波兰,尽管并没有太多波兰人愿意观看。

而这一时代的重头戏毫无疑问就是奥古斯都三世间接推动的波兰启蒙运动(Enlightenment in Poland),这是研究联邦共和国晚期历史的重大课题。在结束灾难性的数百年战争后的和平时期,这个古老又伤痕累累的国度第一次开始了自上而下的反思。奥古斯都三世去世后留下的是一个混乱虚弱,却又诞生了一点点希望之光的国家。这希望的光芒在之后的波尼亚托夫斯基时代会照亮无数爱国人士前进的道路,在无数诗人、改革家、思想家、科学家和军事家的共同努力下,濒临熄灭的波兰文明之火会在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爆发出最灿烂辉煌的一瞬——波兰民族的最高峰《五·三宪法》。

我会在下期著重描写这一波兰历史连载的最高潮,敬请期待。

欢迎加入我的东欧史学习交流群:731688622

前期链接:

张益达:聊聊我们比较陌生的中欧国家——波兰(一)张益达:波兰的统一之路、拔都西征与普热梅斯尔王朝的统治——正说波兰史(二)(补文)

张益达:波兰立陶宛珠联璧合 条顿骑士团百年悲歌——正说波兰史(三)

张益达:波兰立陶宛珠联璧合 条顿骑士团百年悲歌——正说波兰史(四)张益达:波兰国王血洒瓦尔纳 ,十三年战争普鲁士称臣——波兰史话(五)张益达:十三年战争对决条顿 ,涅沙瓦法令斗智斗勇——正说波兰史(六)张益达:波莫瑞重回祖国,条顿骑士团俯首称臣——正说波兰史(七)(上半部分)波美拉尼亚重回祖国,条顿骑士团俯首称臣——正说波兰史(七)(下半部分)波兰两院议会崭露头角,基辅罗斯风起云涌——正说波兰史(八)张益达:涅瓦河,楚德湖,强敌折戟;莫斯科 渐崛起 驱逐鞑虏, ——正说波兰史(九)伊凡 I 修筑俄国基石 顿河王吹响反攻号角 —— 正说波兰史(十)张益达:伊凡三世的统一之路,诺夫哥罗德的毁灭和前三次莫-立战争-正说波兰史(十一)

张益达:瑟姆议会,施拉赤塔和第四、五次莫-立战争——正说波兰史(十二)

张益达:普鲁士公国雏鹰展翅,博娜王后政治改革——正说波兰史(十三)张益达:波兰-立陶宛联邦共和国诞生,卢布林条约和利沃尼亚战争——正说波兰史(十四)张益达:一年国王、《亨利条约》和华沙联盟——正说波兰史(十五)张益达:波兰胡萨羽翼骑兵——正说波兰史(十六)斯特凡·巴托雷与利沃尼亚战争反击战——正说波兰史(十七)

西吉斯蒙德三世的即位和波瑞关系的破裂——正说波兰史(十八)

第一次波兰-瑞典战争与基尔霍姆战役——正说波兰史(十九)

波兰对俄国的干预战争与伪迪米特里一世——正说波兰史(二十)

张益达:伪迪米特里与沙皇瓦西里四世的上位——正说波兰史(二十一)

张益达:波兰军队占领莫斯科与「波兰沙皇」——正说波兰史(二十二)

张益达:第二次波土战争、黄金年代逝去与危机的来临——正说波兰史(二十三)

第四次波兰-瑞典战争,利沃尼亚领土的丢失和黄金时代的结束——正说波兰史(二十四)

瓦迪斯瓦夫四世的失败改革——正说波兰史(二十五)

张益达:火与剑——正说波兰史(二十六)

火与剑(下)——正说波兰史(二十七)

张益达:俄国入侵,赎身契和卖身契——正说波兰史(二十八)

张益达:「大洪水时期」的落幕——正说波兰史(二十九)

张益达:上帝降下的洪流——正说波兰史(三十)

张益达:瑞典洪水退去,普鲁士宣告独立——正说波兰史(三十一)

张益达:波兰立陶宛联邦萨尔马提亚主义与黄金自由浅析(未完成)

张益达:萨尔马提亚主义和自由否决权——正说波兰史(三十二)

张益达:玛丽女王改革和鲁博米尔斯基叛乱——正说波兰史(三十三)

张益达:第二次波土战争——正说波兰史(三十四)

张益达:杨三世·索别斯基——正说波兰史(三十五)

张益达:第三次波土战争与维也纳战役——正说波兰史(三十六)

张益达:杨三世·索别斯基(下)——正说波兰史(三十七)

张益达:「强力王」与沉默的瑟姆——正说波兰史(三十八)

波西米亚胡斯战争外传:张益达:伟大的殉道者:杨· 胡斯 ——波兰史话番外篇(上)张益达:圣杯派、塔博尔派与胡斯战车 ——波兰史话番外篇(中)张益达:独眼猛男杨·杰士卡与胡斯战争——波兰史话番外篇(下)

二战波兰史辟谣和其他:

张益达:浅析当前中国网路环境下特殊的「 波兰现象 」

张益达:对部分波兰近代史争议点的集中辟谣和针对性科普——正说波兰史番外篇

张益达:关于当代波兰与「台独」的联系

张益达:针对「三分钟看懂波兰历史」漫画中历史错误的补充、指出和批驳。

张益达:对苏联和某些「过度偏爱苏联人群」的看法

张益达:波兰在二战时的政治策略是怎样的?为什么会遭受德国、苏联两个对立方的入侵?

张益达:二战时期苏联为什么入侵波兰?

张益达:俄国和波兰的世仇是具体是什么,可以详细说明吗?

张益达:如何看待波兰这个国家近300年在国际上的所作所为?

张益达:为什么两次世界战争都是德国发起的?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