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黑鷹條約(Treaty of the Three Black Eagles 1732)

1732年9月13日,一場蓄謀已久針對波蘭的祕密條約被簽署,三方代表分別是普魯士、奧地利與俄羅斯,因為這三國的國徽都有黑鷹的形象,所以它被稱為三黑鷹條約。條約的主要戰略目的是三國聯手壓制波蘭在未來可能的復興,內容包括兩點。首先,三國一致同意在「強力王」去世後反對薩克森韋廷家族或波蘭列什琴斯基家族的人當選波蘭國王,因為前者就任國王極有可能繼續促成波蘭-薩克森-立陶宛聯邦的形成,或是讓韋廷家族世襲波蘭王位,後者一定會試圖改革,中興波蘭。因此,三國決定在未來的選舉中支持葡萄牙歐倫伯爵伊方特·馬努埃爾,他是葡萄牙國王約翰五世的兄弟。 一個混亂無序的無政府狀態波蘭最符合三國利益,因此他們將聯合反對未來波蘭產生的任何改革,手段包括政治干涉和軍事入侵。因此,我們可以認定三黑鷹條約就是未來三次瓜分波蘭的源頭所在,它直接宣判了波蘭的死刑。

三隻崛起的黑鷹最終將衰老的白鷹啄食殆盡

波蘭王位繼承戰爭(War of the Polish Succession 1733~1735)

波蘭王位繼承戰爭是波蘭國力衰微,政府控制力徹底崩潰的體現,也是第一次多國大規模干涉波蘭內政的戰爭。宏觀來講,這場戰爭是強大的波旁王朝與哈布斯堡王朝的又一次角力,歐洲各國紛紛站隊圍繞波蘭王位的繼承權爆發的國際戰爭。隨著「強力王」奧古斯都二世失敗的改革事業引發的「沉默瑟姆」,波蘭衰落到無以復加的地步。隨1733年,強力王去世,波蘭王位虛懸引發多方勢力覬覦,其中就包括曾被卡爾十二世扶持上位的斯坦尼斯拉夫·列什琴斯基。他的女兒於1725年與法王路易十五結婚,所以法國人願意支持他競選波蘭王位。 在1733年王位選舉中,列什琴斯基以11,697張選票毫無懸唸的擊敗了所有競爭對手,波蘭的幾乎所有大貴族都選擇了這位出身古老名門的前波蘭國王,他通過合法選舉第二次成了波蘭國王。然而彼時的波蘭衰落至極,許多國家都希望扶持對自己有利的人成為波蘭國王,俄國首先發難,他們反對選舉結果,並無視列什琴斯基已經通過合法選舉的既定事實強行推選他們的選舉人,也就是「強力王」的兒子,薩克森選帝侯弗裏德里克·奧古斯都二世( Fryderyk August II )。 很快,在親俄貴族安東尼·波欽斯基的密謀和俄國軍隊的保護下上演了一場政治鬧劇。他們像模像樣的表演了一次「選舉儀式」,以906張選票獲得勝利,並公開宣佈薩克斯選帝侯成為波蘭國王,稱奧古斯都三世,波蘭王位選舉會議的權威與合法性淪為空談。這是俄國第一次在波蘭操控選舉,類似的事情以後還會發生更多。 著重提一下戰爭開始前俄國突然放棄馬努埃爾轉而支持奧古斯都二世的行為動機,俄國此時已經改變了對波政策,從攪亂波蘭政局改為尋求與波蘭薩克森的合作,其中的關鍵人物就是奧古斯都二世。俄國試圖將他送上波蘭王位,以期達成加深在波的俄國影響力,波蘭放棄對利沃尼亞的宣稱和同意俄國女皇為庫爾蘭公爵領選擇繼承人等目的,它體現在雙方於17338月19日簽訂的羅文沃爾德條約裏。在波蘭選王會之前,俄國公開宣佈不承認列什琴斯基的統治合法性為之後的武裝干涉提供理由。至於奧古斯都二世本人的態度,後面我會提到。

俄國女皇安娜·伊萬諾夫娜的統治從1730到1740年。
  • (奧古斯都二世承諾奧地利,他會尊重1713年查理六世下發的國事詔書,就是確立哈布斯堡家族在神羅的世襲領地,包括奧地利,匈牙利,克羅埃西亞等等。)
  • (法國傾向於藉助這場戰爭削弱神羅的力量,並且奪取洛林公爵領。)
  • (普魯士當時與俄國的對波態度基本類似,所以加入到俄國一方。)

1733年8月11日,俄國陸軍元帥彼得·拉西亞率領30,000俄軍進入波蘭實施武裝干涉。9月,法國宮廷宣佈支持列什琴斯基,俄國和奧地利干涉波蘭選舉的行為給了法國戰爭藉口,10月,法國對奧地利和薩克森宣戰,波蘭王位繼承戰爭正式打響。近水樓臺先得月,俄軍以極快的速度佔領華沙並把奧古斯都二世的屁股安在了波蘭王座上,這迫使列什琴斯基出逃至格但斯克,而法軍還在洛林-斯特拉斯堡一帶鏖戰。 值得注意的是,此時在波蘭已經有許多貴族意識到國家的危機,以皇家蓋特曼約瑟夫·波託斯基為首的改革派貴族成立了德茲科夫聯盟,他們宣佈支持列什琴斯基並率軍與薩克森-俄國軍隊戰鬥。儘管他們最終落敗,但這也說明波蘭傳統大貴族勢力並不是鐵板一塊的支持無政府狀態,許多人已經逐漸意識到了國家的問題和病根所在。 1734年2月22日,近四萬俄軍包圍格但斯克,守軍近2萬人以波軍、法軍、瑞軍組成,其中一半是志願者和民兵。俄軍損失慘重,但不停發起進攻,眼見城破在即,列什琴斯基打扮成農民逃到了柯尼斯堡。俄國人付出了約8,000傷亡的代價,苦戰135天才迫使守軍投降。列什琴斯基期望大量法軍的援助,然而法國自始至終都沒有派遣足夠的軍隊前往波蘭。1735年10月,法國與奧地利簽署停戰協定單獨退出戰爭,列什琴斯基失去了最後的希望。次年年初,列什琴斯基宣佈放棄波蘭王位,奧古斯都二世被確認為波蘭國王。不過作為補償,他得到了洛林和巴爾公爵領,他去世後這些領地要歸還神羅和法國。 毫無疑問,戰爭的最大贏家是奧古斯都二世和俄國女皇,最大的輸家是波蘭,她又一次因為俄國錯失了成功改革的機會,加快了國家的衰亡。 不過列什琴斯基的人生還沒有結束,儘管沒有真正的政治權力,但他在洛林成了一位出色的統治者。列什琴斯基建立了法國南希皇家圖書館和斯坦尼斯科學學院,大力推動了當地天文學和其他藝術的進步,推廣啟蒙運動和宗教寬容,同時對洛林實施了力所能及的政治和經濟改革。在他的統治下,洛林建造了新的學校,醫院,圖書館,糧倉以及對窮人的救濟單位。在他死後,洛林人民為他建造了雕像,並且以他的名字命名了南希廣場,就是今天的斯坦尼斯廣場。 列什琴斯基毫無疑問是一位優秀的統治者,除了上述功績外,他還於1733-1744年間在南希出版了本人撰寫的政治論文《確保自由的聲音》(G?oswolnywolno??ubezpieczaj?cy)。文中詳細闡述了他針對波蘭的政治綱領,列什琴斯基呼籲對波蘭的政治、經濟和社會形態進行深刻改革,包括改變自由選王制,只允許波蘭本地貴族,即「皮雅斯特人」當選波蘭國王。還要收回王室直屬領地,對施拉赫塔階層收取10%所得稅,以及其他政策充實王室財政。要限制自由否決權,禁止無地貴族參與瑟姆和瑟姆奇。取消落後的徵兵系統,組建至少十萬的常備軍。同時,他還提出廢除波蘭農奴制,賦予農民自由,用西歐租金制度取代勞役制莊園。這是歐洲最早的呼籲廢除農奴制的宣言之一。《確保自由的聲音》是後世波蘭啟蒙主義思潮中最重要的著作之一,為之後波蘭的改革成功奠定了基礎。 列什琴斯基保留波蘭國王的頭銜直到去世,1766年初的冬天,他穿著絲綢衣服靠在壁爐旁打盹,結果衣服被火苗點燃,他本人嚴重燒傷。列什琴斯基幾天之後去世,他活到88歲,是壽命最長的波蘭國王。

列什琴斯基又是一位「生不逢時」的波蘭統治者,圖為斯坦尼斯廣場

奧古斯都三世的無為統治

奧古斯都三世,(Friedrich August II),波蘭韋廷王朝第二位君主,來自薩克森韋廷家族,世襲薩克森選帝侯。其父是薩克森選帝侯兼波蘭國王奧古斯都二世,他被俄國扶持為波蘭國王。

官方頭銜:奧古斯都三世,蒙上帝恩典的波蘭之王,立陶宛大公爵, 魯塞尼亞、普魯士、馬索維亞、薩莫吉希亞、利沃尼亞、斯摩棱斯克、基輔、沃里尼亞 , 波德拉謝、斯摩棱斯克、塞維利亞和切爾尼戈夫的統治者,以及世襲公爵,薩克森的選帝侯。

他出生於1696年10月17日,今德國德累斯頓;

薩克森選帝侯執政始於1733年2月1日,結束於1763年10月5日 (30年);波蘭國王執政始於1734年1月17日,結束於1763年10月5日 (29年);他去世於1763年10月5日,在德累斯頓,享年66歲;

奧古斯都三世統治波蘭的時間近三十年,是歷史上統治波蘭時間最長的君主之一,然而他並沒有很好的利用這些時間做出改善波蘭境況的事情,實際上段時間被廣泛認為是波蘭歷史上政治最混亂的時代之一。奧古斯都三世對波蘭事務並不感興趣,他更願意把時間和精力花在本家薩克森的領地內去施政、打獵和消遣。在很長時間內,他將管理波蘭政務的重任交給了他和他父親都較為倚重的財政大臣海因裏希·馮·布呂爾伯爵( Heinrich, count von Brühl),他是一位狡猾和貪婪的外交家。

打一個形象的比喻,奧古斯都三世是波蘭公司的CEO,布呂爾是總經理,而實際管理波蘭事務的則是恰爾託雷斯基、波託茨基和波尼亞托夫斯基等大貴族。布呂爾沒有意願和能力令波蘭的大貴族階層停止內鬥和廣泛的政治混亂,他利用了這點在其中巧妙周旋,為自己儘可能的攫取利益。作為薩克森和波蘭聯通橋樑的他是一位狡猾的政客,如果沒有他的批准,別人甚至很難進見到奧古斯都三世。布呂爾是一位優秀的外交家,但不是個合格的政治家。他令薩克森進入災難性的七年戰爭,導致薩克森的遭到普魯士的沉重打擊,財政陷入崩潰,並永久性的降低了在神羅的政治地位。

但幸運的是,波蘭並沒有捲入殘酷的七年戰爭,公正的說,奧古斯都三世「無為而治」的統治讓聯邦共和國在一個多世紀的連綿戰爭中獲得了難得的和平時光。儘管上層政治仍然混亂不堪,國家進入徹底的無政府狀態,但從十八世紀四十年代開始,通過與薩克森和奧斯曼帝國的貿易與和平環境所賜,波蘭的經濟開始恢復,大量貨物通過格但斯克從波羅的海湧向各個歐洲國家。被戰爭毀滅的村莊和城鎮從廢墟中拔地而起,並且比從前更加繁榮。人口開始增長,藝術和教育蓬勃發展,奧古斯都三世修建和擴建了許多波蘭宮殿建築和許多基礎建設。國王還將家鄉的德累斯頓歌劇引入波蘭,儘管並沒有太多波蘭人願意觀看。

而這一時代的重頭戲毫無疑問就是奧古斯都三世間接推動的波蘭啟蒙運動(Enlightenment in Poland),這是研究聯邦共和國晚期歷史的重大課題。在結束災難性的數百年戰爭後的和平時期,這個古老又傷痕纍纍的國度第一次開始了自上而下的反思。奧古斯都三世去世後留下的是一個混亂虛弱,卻又誕生了一點點希望之光的國家。這希望的光芒在之後的波尼亞托夫斯基時代會照亮無數愛國人士前進的道路,在無數詩人、改革家、思想家、科學家和軍事家的共同努力下,瀕臨熄滅的波蘭文明之火會在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爆發出最燦爛輝煌的一瞬——波蘭民族的最高峯《五·三憲法》。

我會在下期著重描寫這一波蘭歷史連載的最高潮,敬請期待。

歡迎加入我的東歐史學習交流羣:731688622

前期鏈接:

張益達:聊聊我們比較陌生的中歐國家——波蘭(一)張益達:波蘭的統一之路、拔都西征與普熱梅斯爾王朝的統治——正說波蘭史(二)(補文)

張益達:波蘭立陶宛珠聯璧合 條頓騎士團百年悲歌——正說波蘭史(三)

張益達:波蘭立陶宛珠聯璧合 條頓騎士團百年悲歌——正說波蘭史(四)張益達:波蘭國王血灑瓦爾納 ,十三年戰爭普魯士稱臣——波蘭史話(五)張益達:十三年戰爭對決條頓 ,涅沙瓦法令鬥智鬥勇——正說波蘭史(六)張益達:波莫瑞重回祖國,條頓騎士團俯首稱臣——正說波蘭史(七)(上半部分)波美拉尼亞重回祖國,條頓騎士團俯首稱臣——正說波蘭史(七)(下半部分)波蘭兩院議會嶄露頭角,基輔羅斯風起雲湧——正說波蘭史(八)張益達:涅瓦河,楚德湖,強敵折戟;莫斯科 漸崛起 驅逐韃虜, ——正說波蘭史(九)伊凡 I 修築俄國基石 頓河王吹響反攻號角 —— 正說波蘭史(十)張益達:伊凡三世的統一之路,諾夫哥羅德的毀滅和前三次莫-立戰爭-正說波蘭史(十一)

張益達:瑟姆議會,施拉赤塔和第四、五次莫-立戰爭——正說波蘭史(十二)

張益達:普魯士公國雛鷹展翅,博娜王后政治改革——正說波蘭史(十三)張益達:波蘭-立陶宛聯邦共和國誕生,盧布林條約和利沃尼亞戰爭——正說波蘭史(十四)張益達:一年國王、《亨利條約》和華沙聯盟——正說波蘭史(十五)張益達:波蘭胡薩羽翼騎兵——正說波蘭史(十六)斯特凡·巴託雷與利沃尼亞戰爭反擊戰——正說波蘭史(十七)

西吉斯蒙德三世的即位和波瑞關係的破裂——正說波蘭史(十八)

第一次波蘭-瑞典戰爭與基爾霍姆戰役——正說波蘭史(十九)

波蘭對俄國的幹預戰爭與偽迪米特里一世——正說波蘭史(二十)

張益達:偽迪米特里與沙皇瓦西里四世的上位——正說波蘭史(二十一)

張益達:波蘭軍隊佔領莫斯科與「波蘭沙皇」——正說波蘭史(二十二)

張益達:第二次波土戰爭、黃金年代逝去與危機的來臨——正說波蘭史(二十三)

第四次波蘭-瑞典戰爭,利沃尼亞領土的丟失和黃金時代的結束——正說波蘭史(二十四)

瓦迪斯瓦夫四世的失敗改革——正說波蘭史(二十五)

張益達:火與劍——正說波蘭史(二十六)

火與劍(下)——正說波蘭史(二十七)

張益達:俄國入侵,贖身契和賣身契——正說波蘭史(二十八)

張益達:「大洪水時期」的落幕——正說波蘭史(二十九)

張益達:上帝降下的洪流——正說波蘭史(三十)

張益達:瑞典洪水退去,普魯士宣告獨立——正說波蘭史(三十一)

張益達:波蘭立陶宛聯邦薩爾馬提亞主義與黃金自由淺析(未完成)

張益達:薩爾馬提亞主義和自由否決權——正說波蘭史(三十二)

張益達:瑪麗女王改革和魯博米爾斯基叛亂——正說波蘭史(三十三)

張益達:第二次波土戰爭——正說波蘭史(三十四)

張益達:楊三世·索別斯基——正說波蘭史(三十五)

張益達:第三次波土戰爭與維也納戰役——正說波蘭史(三十六)

張益達:楊三世·索別斯基(下)——正說波蘭史(三十七)

張益達:「強力王」與沉默的瑟姆——正說波蘭史(三十八)

波西米亞胡斯戰爭外傳:張益達:偉大的殉道者:楊· 胡斯 ——波蘭史話番外篇(上)張益達:聖杯派、塔博爾派與胡斯戰車 ——波蘭史話番外篇(中)張益達:獨眼猛男楊·傑士卡與胡斯戰爭——波蘭史話番外篇(下)

二戰波蘭史闢謠和其他:

張益達:淺析當前中國網路環境下特殊的「 波蘭現象 」

張益達:對部分波蘭近代史爭議點的集中闢謠和針對性科普——正說波蘭史番外篇

張益達:關於當代波蘭與「臺獨」的聯繫

張益達:針對「三分鐘看懂波蘭歷史」漫畫中歷史錯誤的補充、指出和批駁。

張益達:對蘇聯和某些「過度偏愛蘇聯人羣」的看法

張益達:波蘭在二戰時的政治策略是怎樣的?為什麼會遭受德國、蘇聯兩個對立方的入侵?

張益達:二戰時期蘇聯為什麼入侵波蘭?

張益達:俄國和波蘭的世仇是具體是什麼,可以詳細說明嗎?

張益達:如何看待波蘭這個國家近300年在國際上的所作所為?

張益達:為什麼兩次世界戰爭都是德國發起的?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