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型與此前如泰勒斯所提出的靈魂是否是一個東西?


之前答主 @Petrolezs 已經回答了泰勒斯。

那麼我來說一下靈魂概念和柏拉圖的理念。首先靈魂概念有兩種解釋,一種就好比我們日常認為的人類是否有靈魂的精神性存在。另外一種就類似於泰勒斯之類的哲學概念,它不一定是精神性存在,但是很容易指向泛靈論。柏拉圖理論中有「靈魂」,比如靈魂馬車喻,這與泰勒斯的靈魂並不一樣。包括後來的「努斯」,也可以翻譯成為「精神」,但是事實上沒有我們所說的那種精神性,而是一種普遍原著的精神。

柏拉圖的理念英文中寫作Idea(注意這裡一定是用大寫來區分idea),我們的翻譯受英文影響很大,實際上這個準確的翻譯應該是「型相」。理念已經約定俗成就這麼用了,但是千萬不能理解成頭腦中的觀念之類的東西,更不能理解成為靈魂,這與柏拉圖的理念論大相徑庭,完全不是一回事。

理念是最高的型相是最高的善。也就是萬物最本質的原型。所有的事物都是對它的分有和摹仿。在柏拉圖的理論中,世界被分成兩個,一個是我們日常生活的現象世界,一個是本體世界。這個本體世界就是理念的世界。你可以參照四個比喻更好的理解理念,洞喻,太陽喻,線喻,靈魂馬車喻。我就不寫了。好比我們這個世界最高的東西就是太陽,太陽普照大地,萬物生長,本體界最高的是善,也就是最高的理念。柏拉圖理論後期的困難就是聯繫此岸和彼岸。不過你目前先明白這個理念,理解萬物對它的分有,不能帶入主觀色彩把它看作意識,或者靈魂。你看看柏拉圖的書,比如《理想國》有詳細的論證說明。


對關於Thales的內容做一些擴充和調整。

Water

關於Thales的「水」的哲學思想的了解僅依賴於Aristotle的兩個段落:

1. 《論天》(de caelo)B13,294a28

2.《形而上學》 (Metaphysics)A3,983b6

這兩段中提煉關於Thales兩個點:

1.The earth rests on water. 大地浮在水上

2. The principle is water. 萬物的「本源」是水

對於Thales的思想,Aristotle對其描述非常小心,從其行文中看,Aristotle對Thales的了解是間接的,據稱Thales從未留下任何書面工作。

關於1

在說道大地浮在水上這點時,Aristotle用了「which they say」。

Thales的宇宙論極有可能受到近東文化的影響。Thales對天文學的研究將他與古巴比倫聯繫起來,對數學的研究又將他與古埃及研究起來。並且「在埃及,大地通常被設想為一個平坦的、有邊緣的停在水上的盤子,而水也充滿了天空;太陽在一艘船里每個白天航行通過天空,每個晚上航行在地下。」在古巴比倫,「在最初所有陸地都是海;接著,馬杜克在水的表面建造了一個筏子,和在這個筏子上的一座蘆葦屋,它變成了大地。」

而希臘神話中的繞地之河Okeanos這一看似最有可能作為Thales的思想來源的觀念卻並不那麼解釋得通,因為Okeanos並不在地下。所以Thales這一思想的來源更有可能是近東文化,埃及的可能性更大。

關於2

萬物的「來源」是水

這裡要特別注意!Aristotle在《形而上學》中提到Thales的水的段落最初一句是「most of the first philosophers thought that principles in the form of matter were the only principles of all things」.

我們知道Aristotle的四因(質料、形式、動力、目的),所以在這個段落中,Aristotle很明顯是在用自己對於質料因的理解來套用在Thales的「水」上。

並且質料因對於Aristotle來說,即使事物從中產生的那個principle,又是事物在變化中持續存在的principle。那麼,我們如何認為,「the earth rests on water」,即說明萬物從水中產生並且水持續的存在於萬物之中呢?這顯然是解釋不通的。

也許Thales僅僅認為萬物從水中誕生(nutrition, moist),所以更適合的來講是一種宇宙生成論。

Soul

來源:

1. Aristotle 《論靈魂》

提煉兩點:

1. The soul was something kinetic.靈魂是某種能夠運動的東西

2.all things are full of gods.萬物充滿了神

Thales明顯將靈魂與運動聯繫在一起,靈魂,具有運動的能力。Thales給出的例子是磁石和琥珀,但很奇怪這兩種東西的運動方式是特別的——磁石自己很明顯不會運動,只會讓一部分特有的對象運動。從這裡也許能得出的結論是,一種明顯沒有靈魂的對象其實是活的,因為其具有一種有限的運動能力。

從Thales的「物活論」的觀點上可以得到的可能的結論是:萬物在總體上被某種生命本源所滲透,靈魂或生命的範圍遠遠大於它看上去的樣子。這種影響範圍和持久性可被看作成神聖的(靈魂-神)。

一定一定要注意!關於Thales的記載!是從Aristotle間接獲得的!並且Aristotle不可避免的在自己的概念中記載並分析Thales!

Thales的重要性在於,他開啟了一個了解世界的新的方式。之前的詩人是神話性質的,他們作品中的神大多是擬人化的,神之間交配產生新的神。Thales試圖通過觀察來對世界作出一個普遍的解釋,儘管不能被稱作為「科學」,至少也是一種較之前更加智慧,更加理性的觀點了。

1.Early Greek Philosophy. 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philosophy. A.A.Lang

2.The presocratic philosophy. G.S.Kirk


從亞里士多德的角度出發能清晰的比較二者的區別。

亞里士多德在《論靈魂》( 第一卷第二章)里寫道:

據相關記載,泰勒斯也似乎持靈魂是一種引起運動的原動力的觀點,因為他曾說過由於磁石可以使鐵運動,所以磁石有靈魂。

亞里士多德認為泰勒斯的思想起源於一般含有靈魂的物質,泰勒斯最初考慮的事實是,因為磁鐵移動了鐵,物質運動的存在表明這個物質包含了生命。這種觀點被我們稱為物活論。

亞里士多德的《物理學》(第二卷第三章)里提出了四因說:

我們在作了以上這些辨析之後,應該進而研究,有多少個什麼樣的原因。既然我們的目的是要得到認識,我們在明白了每一事物的「為什麼」(就是說把握了它們的基本原因)之前是不會認為自己已經認識了一個事物的,所以很明顯,在生與滅的問題以及每一種自然變化的問題上去把握它們的基本原因,以便我們可以用它們來解決我們的每一個問題。

那麼,事物所由產生的,並在事物內始終存在著的那東西,是一種原因,例如塑像的銅,酒杯的銀子,以及包括銅、銀這些「種」的「類」都是。形式或原型,亦即表述出本質的定義,以及它們的「類」,也是一種原因。例如音程的2:1的比例以及(一般地說)數是音程的原因,定義中的各組成部分也是原因。再一個就是變化或靜止的最初源泉。例如出主意的人是原因,父親是孩子的原因,一般他說就是那個使被動者運動的事物,引起變化者變化的事物。再一個原因是終結,是目的。例如健康是散步的原因他為什麼散步,我們說「為了健康」。說了這句話我們就認為已經指出了原因。由別的推動者所完成的一切中間措施也是達到目的的手段。例如肉體的消瘦法、清瀉法、藥物或外科器械也是達到健康的手段。所有這些雖然有的是行為,有的是工具,各不相同,但都是為了達到目的。那麼,使用「原因」這個詞的意義差不多就是這些了。但是還要說明:既然原因有多種不同的涵義,事物自身就有多種不同的原因(不是因偶性)。例如雕塑術和銅兩者都是塑像的原因(這裡是塑像作為塑像而不是因別的什麼),但它們不是同一種原因:一是質料,另一是運動的根源。還要說明:有些東西互為原因。例如鍛煉好使得身體好,身體好也使得鍛煉好。不過,它們不是同一種因:一是目的,另一是運動變化的根源。還有,一個事物也可以為相反的結果的原因:一種結國是因為有這個事物,我們有時就把相反的結果歸因於沒有這個事物,例如把船隻的失事歸因於沒有舵工,而有舵工乃是船隻安全航行的原因。

我們可以看出柏拉圖的理念是形式因,泰勒斯的靈魂是動力因。這就是二者的區別。


這個問題想否證非常容易,但是問題本身的價值遠遠超過了否證

否證的話,只要說出柏拉圖的靈魂可能會墮落就行了,而不存在可能墮落的理念,因此不等價。

但是我可以同樣否證這個否證,按照柏拉圖,靈魂如果是理性的,它如何可能變得墮落,如何弄髒一件本來不分有髒的東西?

然而我可以再次否證,按照斐多篇或者更晚的篇目,靈魂能夠承擔別的東西,比如人可以承擔胖和瘦兩種存在,然而靈魂與臟不髒的關係如何?是通種論的?還是近似質料與形式的,我該承認智者篇對,還是菲利布篇對?

這裡我提幾個比較有意思的線索,1.可以從新柏拉圖主義去考慮,理念與靈魂同屬於精神存在,但是理念要比靈魂更精神2.可以去從亞里士多德考慮,不去討論靈魂是一種多還是一,直接說靈魂有理性能力,而理念為潛在的共相

3.將前兩者合併,引發中世紀最大的問題之一,共相的實在以及靈魂是否是共相的一種的問題

結論:實際上柏拉圖本身並沒有統一地給出答案,能夠獲得線索又常常因為採用篇目不同互相矛盾,所以這個問題在自生的基礎上生髮出了之後的綿綿無窮的哲學討論

程咬金般直接給答案版:不是。(但這個答案沒有哲學價值)


不是。泰勒士的靈魂是用來解釋變的,柏拉圖的理型是用來解釋不變的。完全不一樣,差老鼻子了~


我還是好好解釋一下吧...

泰勒斯留給後人的命題其實不過三個:「萬物的本原是水」、「大地浮在水上」、「萬物充滿靈魂」,還都是通過後人轉述而來的。我覺得真的沒有必要對泰勒斯太較真,那個時候理性的思維方式還沒有形成,他的命題不過是基於經驗觀察提出的猜想而已,看看也就得了。

如果真的非要講的話,也可以說一說:

「大地浮在水上」——這句話來自亞里士多德《論天》中的記載,「另外一些人說大地浮在水上,這確實是保存下來的最古老的理論,據說是米利都人泰勒斯。大地被設定為靜止的,因為它浮在那裡,就像木頭和其他類似的東西一樣」。我們可以這麼簡單理解:希臘文明是海洋文明,泰勒斯生活的世界被海洋包圍,地下也儲存著大量的地下水,陸地反而更像是零零散散偶然出現的,所以他更可能猜測大地浮在水上。當然也有可能是受希臘神話的影響,不過這些也都不可考了。

「萬物充滿靈魂」——亞里士多德《論靈魂》:「根據泰勒斯的記載來判斷,他似乎認為靈魂是一種引起運動的能力,他說過磁鐵有靈魂,因為它吸動了鐵。」從磁鐵的例子可以看出,泰勒斯講的「靈魂」不是什麼精神性的東西,而是指的一種動力,用來解釋物體間的相互的作用。在阿那克薩戈拉之前,希臘哲學還沒有什麼物質和精神的區分,「靈魂」這個詞不過是泰勒斯用來解釋運動的一個概念。

泰勒斯作為最早的哲學家,其實不過是基於經驗觀察提出的猜測,這種猜測還是很幼稚的。我們承認他在哲學史上的首創之功,更多的從他提出的範疇所代表的意義來看的,至於內容,沒有必要深究,因為實在無「深」可究。倒是柏拉圖,是整個古希臘哲學的巔峰級的人物,他建立第一個完整的哲學體系,留下大量的著作,柏拉圖才是真正值得去深入研究和思考的。


不行。看《蒂邁歐篇》。


謝邀,不是。我要著重講plato一下

你需要好好理解一下什麼是理型,這是plato最核心的概念。

The world that appears to our senses is in some way defective and filled with error, but there is a more real and perfect realm, populated by entities (called 「forms」 or 「ideas」) that are eternal, changeless, and in some sense paradigmatic for the structure and character of the world presented to our senses. Among the most important of these abstract objects (as they are now called, because they are not located in space or time) are goodness, beauty, equality, bigness, likeness, unity, being, sameness, difference, change, and changelessness.

The most fundamental distinction in Platos philosophy is between the many observable objects that appear beautiful (good, just, unified, equal, big) and the one object that is what beauty (goodness, justice, unity) really is, from which those many beautiful (good, just, unified, equal, big) things receive their names and their corresponding characteristics.

而plato眼中的soul是 always retains the ability to recollect what it once grasped of the forms, when it was disembodied prior to its possessors birth (see especially Meno), and that the lives we lead are to some extent a punishment or reward for choices we made in a previous existence (see especially the final pages of Republic).

soul can grasp the nature of the forms far more easily when it is not encumbered by its attachment to anything corporeal.

重點你可以看一下國家篇和裴多篇,plato理論中的soul和recollect理論密切相關。因此,soul和ideas不是一個層面的概念,在plato眼中。


柏拉圖,拋卻物質對人的影響,用思想對話。


這個一般翻譯叫理式。

嗯。

這倆不一樣。

但是他們都認為在變化的世界背後 存在一個東西。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