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哲學很感興趣,但又沒人教,所以只能自學,但我不知道該如何系統的學習哲學,總之我現在的想法是先把哲學史(西方)上的所有人物都大致的了解一下,從泰勒斯開始學習起來,一步步的隨著時間線大致的了解一下各個哲學家本人和他們的主要哲學思想,然後再選那些我比較感興趣的哲學思想深入的學習下去,所以誰能告訴我從泰勒斯開始的所有著名的哲學家的名字,要隨著時間線排列的,謝謝。

如果我上面的學習方法有誤的話,希望各位能指出並給我些建議,非常感謝!


這個圖也不是沒有問題。而且顯然即使是哲學專業的學生也不可能把上面的人都讀一遍,裡面好多人甚至都沒聽過。個人覺得比較重要的大概有這些: 柏拉圖-亞里士多德-aquinas-笛卡爾-休謨-康德-黑格爾-尼采。(這中間省略所有政治哲學的討論,而且像spinoza、locke這樣大哥也省去了,不過西方哲學的發展其實大概就是以這幾個人撐起來了,所以這樣暫時是足夠的)

讀到這個份上就要做決定了。雖然我個人覺得analytic philosophy (分析哲學)和continental philosophy(歐陸哲學)沒那麼大分別,但是畢竟兩個東西寫作風格迥異,互相鄙視,而且國外大學裡基本要麼教分析要麼教歐陸而很少兩者兼顧,所以起嗎在剛開始的時候得選一個。分析哲學更注重邏輯,文筆簡單明了。歐陸哲學會探討一些更有趣的問題(個人認為),文筆時而浮誇。

如果選了分析哲學,就可以直接去看現在contemporary的東西。分析哲學主要分成四個板塊:形而上學、知識論、倫理、邏輯。oxford press有一系列short introduction蠻不錯的,每一個板塊都有一本介紹。(雖然我不知道中國有沒有翻譯)之後如果想學更多philosopjy of religion、philosoohy of science之類的都是有趣的東西。其實,如果你現在就能決定學分析,前面的plato到尼采都可以完全不看,直接看這些short introduction更有效率。看完了再回去審視那些哲學家其實是更好的方式。

歐陸哲學也有一本short introduction,可以從那裡開始。只是之後最好也要要讀一讀像福科、derrida、薩特、海德加爾、Lacan、加繆這些人的原著。(沒有分類了,可以看上面的圖)


最高贊和髮長圖的兩位的回答已經非常棒了,就簡單補充一點。

如果答主對哲學感興趣,或者說,對哲學史感興趣,那現在通行的哲學史讀物(梯利、希爾貝克、羅素、趙敦華……)基本可以滿足需要,進階一點的就是牛津通識系列、劍橋指南系列、勞特利奇哲學史(不要看中文版翻譯,不護短,真的好爛……);但是如果有意深入一些艱深的思想高地,那最好先至少學好英語,然後讀大量的英文文獻,尤其是分析哲學的著作,翻譯成中文後其實還不如英文讀著好理解。這時候建議先打好一些基礎,尤其是思維的基礎。現代教授哲學(西哲)主要是四個模塊很重要,形而上學、認識論、邏輯學、倫理學,內部會有各種分支。

有幾本引入的書值得推薦一下

  1. 一本小書「the philosophers toolkit」,比較平易但是很漂亮地打好了思維的基礎。
  2. 邏輯學可以考慮雷曼的《邏輯的力量》,楊武金老師翻譯
  3. 倫理學推薦程煉老師的《倫理學導論》,思維流暢表達清楚
  4. 形而上學和認識論目前沒有想到特別合適的,可以從Continuum, Routledge, Blackwell和劍橋系列去讀指南書,注意有可能看到Oxford Handbook系列,那個先不要碰,那個是學者用的。

*感謝@圖林根人 的補充

這裡我就接著整理了一下,形而上學部分,Van Inwagen的形而上學目前出到第三版,確實很不錯,視野是比較傳統的那種(引自室友大佬),建議讀英文版,因為翻譯太垃圾了……

Library Genesis 上一個下載鏈接

還有一個更值得推薦的是Loux的形而上學,17年出的第四版,廣受讚譽

Library Genesis: Michael J. Loux, Thomas M. Crisp 同下載鏈接

以及我們學校的老師用的一個有點冷的版本

Library Genesis: Robert C. Koons, Timothy Pickavance

下載完別聲張啊hhh我看要是有人開懟我不尊重版權就刪鏈接了

Routledge Contemporary Introductions to Philosophy

然後這個是和最佳版本同系列的,一次在英國訪學的時候我問過Oxford那邊Hertford College的一位老師,現在聯繫不上授權就不附名字了,他對各種主流參考書的意見是,Routledge出的最好,為什麼?因為這個系列的書往往非常聚焦,專註於單個文本而少整體考察,思維流暢,表述清晰(其實這個標準不僅是分析領域,也是現代哲學界非常基本的要求,哲學不是故弄玄虛,先要讓人看得懂)

6. SEP是非常非常好的資源,用法最高贊的大佬已經說了,IEP也可以用。


最後想說的是,哲學讀進去會比較痛苦,也會很快樂,不要抱有一種「讀遍所有哲學家」的征服的態度,因為不可能讀完。我覺得哲學不是給人背一串又一串的哲學史(當然會有不同意見),那個是大錄音機,所以很多學者會認為哲學史是對哲學思想的簡化和壓抑,很難從哲學史簡單的語句中理解思想的奧妙,還是要進入文本。

最後送一段我超喜歡的話(感謝一位永遠感激的師姐告訴我的),來自希拉里·普特南的《多面孔實在論》,

He doesn』t believe in progress in any sense that implies things are getting better, or must in the future. But he does believe that novelty can be exciting and good as well as boring and bad; he finds construction and creation exciting and challenging. He believes, in short, that there is much, much we can do, and he prefers concrete and partial progress to grand and ultimately empty visions.


就學習哲學而言:想到什麼問題,直接讀相關的內容,或者是 斯坦福哲學百科全書 的相關條目。如果你要學好西方哲學,英語一定要好。從泰勒斯讀起,你可能會覺得哲學問題太離地,會對當代哲學,或者一般而言哲學到底處理什麼問題出現錯誤認知(就像很多人覺得哲學處理的都是大而空的問題,沒有實際意義一樣)。

當代哲學[1]主要是圍繞問題建構起來的體系。

比如,如果你想對墮胎是否應當合法、墮胎到底是否道德這兩個相互聯繫的問題有個解答,那麼就從這個問題開始搜索相關的哲學文章來看就好了,然後通過注釋、參考文獻順藤摸瓜。

一來,你既接觸到既是哲學學界內部經常討論、又和現實緊密聯繫的問題,二來你接觸到比這個問題本身更多的內容(比如墮胎問題就包含胚胎是不是人、「人」如何定義等問題)。

如果你僅僅是看有名的哲學家,你很可能不會對哲學或者某個哲學問題有系統認識,反而很可能存在認知偏差。

詳細解釋:

對於學習哲學而言,或者說系統學習哲學而言,名氣並不是影響你是否學習某位哲學家的決定因素。首先很顯然,名氣並不代表一個人的學術成就和其理論的真理性。

其次,個人感覺,就英美分析哲學而言,1960 年代後,特別是當代哲學家,已經很難按時間線提出所有「著名」哲學家了。

根本困難在於「著名」標準難以。對於學界而言,各人所熟悉的領域內有各自「著名」的哲學家,又或是各人所處的地理學術圈子,哲學家著作的廣泛認受程度(出版物是書還是期刊文章或合輯章節,書是通俗還是學術,是大部頭一概而全還是專門問題等),哲學家們最主要著作所研究的問題是否為領域、分支內的重要或流行問題,包括其他社會性話題,都會影響到對「著名」的認定。

比如有些作者可能僅有一篇傳世、影響力巨大的著作,例如提出了被定義為 the Gettier Problem (可翻譯為「戈提爾問題」) 的認識論重大問題的 Edmund Gettier III ,在當代認識論之外的一般哲學內可能不太多人知道(有誤請糾正我)。這是因為,比如在倫理學的學習和研究當中(就我個人經驗而言),前述戈提爾問題是不會也不必涉及到的。但是這個是 SASP 碩士研究生項目里的必修內容。

又比如當代英美人權哲學方面:

Martha Nussbaum, Onora O』Neill, Elizabeth Ashford, (前面三位均是女哲學家)John Finnis, Henry Shue, John Tasioulas, James Nickel, Charles Beitz, David Muller, Jeremy Waldron, Allen Buchanan, Thomas Pogge, Michael Freeman, Amartya Sen, Rowan Cruft[2]...

這些學者對於專門研究人權哲學的學生和學者而言可能都是耳熟能詳或者略知一二的名字,也各有建樹。但是在人權哲學之外,則未必每個人都那麼有名氣。一些可能的例外:

Martha Nussbaum 也是政治哲學、倫理學、女權主義等的大家,可能是當代全球最有名氣女哲學家之一;ONeill 是英國上議院(House of Lords)議員、不列顛哲學協會(British Philosophical Association)創始人等,有不少政治、公共活動;Jeremy Waldron 的影響力也應該在人權領域之外;John Finnis 是法哲學大家,國內也有翻譯著作,2018年末涉及牛津大學一些課堂種族歧視爭議;Thomas Pogge 在全球正義領域很著名,2017 年時涉及性侵學生醜聞;Michael Freeman 寫了一本人權入門著作,比較薄和通俗易懂,所以大概稍微有要了解這個領域的人都知道;大名鼎鼎的 Amartya Sen,即阿瑪蒂亜森,是著名的印度經濟學家和哲學家,拿過諾貝爾經濟學獎,一般以經濟學家為人熟知。

所以如果你僅僅是看有名的哲學家,你不會對哲學或者某個哲學問題有系統認識,反而很可能存在認知偏差。

參考

  1. ^本答案如無例外,「哲學」均指分析哲學。
  2. ^鄙人碩士導師,先就職蘇格蘭斯特林大學(University of Stirling),屬於聖安德魯斯/斯特林哲學研究生項目(St Andrews/Stirling Philosophy, SASP)。


最近剛看完希爾貝克《西方哲學史》(豆瓣評分9.1分),我就按著時間線梳理一下這本書所提到的哲學家。

這本書講述的是古希臘到20世紀70年代之間對西方思想影響較大的人物,因此除了哲學家以外,也會包含像弗洛伊德和亞當斯密等非哲學家。在下文中非哲學家我會用「*」標註出來。

一.前蘇格拉底哲學(公元前6世紀)

  1. 第一代希臘哲學家

1.1 泰勒斯

1.2 阿那克西曼德

1.3 阿那克西米尼

2. 第二代希臘哲學家

2.1 赫拉克利特

2.2 巴門尼德

2.3 芝諾(師承巴門尼德)

3.第三代希臘哲學家

3.1 恩培多克勒

3.2 阿那克薩戈拉

3.3 德謨克利特

4.畢達哥拉斯學派

4.1 畢達哥拉斯

二.智者派和蘇格拉底(公元前450年)

1. 智者派

1.1 高爾吉亞

1.2 色拉敘馬霍斯

1.3 普羅泰戈拉

2.蘇格拉底

三.柏拉圖(公元前400年)

柏拉圖師承蘇格拉底,受畢達哥拉斯學派影響

四.亞里士多德(公元前350年)

亞里士多德師承柏拉圖,同時也是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大帝的老師

五.後古典時期(公元前300年--公元400年)

1.伊壁鳩魯主義(公元前300年)

1.1 伊壁鳩魯

2.希臘的斯多葛學派(公元前300年)

2.1 芝諾(和第一節2.3中的芝諾不是同一人)

2.2 克利安西

2.3 克里希普斯

3.羅馬的斯多葛學派(公元前50年)

3.1 西塞羅

3.2 塞內加

3.3 愛比克泰德

3.4 奧勒留

4.新柏拉圖主義(公元200年)

4.1 普羅提諾

5.懷疑主義(公元前300年)

5.1 皮浪

5.2 卡爾尼亞德斯

5.3恩披里柯

6.其他學科

6.1 希羅多德*(歷史編纂學)

6.2 修昔底德*(歷史編纂學)

6.3 希波克拉底*(醫學)

6.4 蓋倫*(醫學)

6.5 阿基米德*(物理學)

6.6 托勒密*(天文學)

6.7 斐洛*(語文學)

六.中世紀時期(公元400年--文藝復興時期)

1.早期經院哲學(公元400年--公元1200年)

1.1 奧古斯丁(公元400年,受新柏拉圖主義影響)

1.2 埃里金納(公元850年)

1.3 安瑟倫(公元1050年)

1.4 阿伯拉爾(公元1100年)

2.經院哲學鼎盛時期(公元1200年--14世紀初)

2.1 大阿爾伯特

2.2 阿奎那(大阿爾伯特的學生)

2.3 司各脫(阿奎那論敵)

3.後期經院哲學(14世紀初--文藝復興時期)

3.1 奧卡姆的威廉

3.2 馬西略

七.文藝復興時期(14世紀--16世紀)

1.馬丁路德(1500年)

2.布魯諾(1550年)

3.馬基雅弗利(1500年)

八.啟蒙運動時期(17世紀--18世紀)

1.霍布斯(1600年)

2.經驗主義

2.1 培根(1600年)

2.2 洛克(1650年)

2.3 貝克萊(1700年)

2.4 休謨(1750年)

3.理性主義

3.1 笛卡爾(1650年)

3.2 帕斯卡爾(1650年)

3.3 斯賓諾莎(1650年)

3.4 維科(1700年)

3.5 萊布尼茨(1700年)

4.其他

4.1 孟德斯鳩(1700年)

4.2 盧梭(1750年)

4.3 愛爾維修(1750年)

4.4 伏爾泰(1750年)

4.5 埃德蒙帕克(1750年)

5.自由主義

5.1 經濟自由主義

5.1.1 亞當斯密*(1750年)

5.1.2 李嘉圖*(1800年)

5.1.3 馬爾薩斯*(1800年)

5.2 功利主義

5.2.1 邊沁(1800年)

5.2.2 詹姆斯密爾(1800年)

5.3 社會自由主義

5.3.1 斯圖亞特密爾(1850年)

5.3.2 希爾格林(1850年)

5.3.3 凱恩斯(1900年)

九.德國古典哲學(18世紀中葉--19世紀中葉)

1.康德(1750年)

2.黑格爾(1800年)

3.費爾巴哈(1850年)

4.人文學科

4.1 赫爾德(1750年,歷史主義)

4.2 施萊爾馬赫(1800年,文本詮釋)

4.3 薩維尼*(1850年,歷史學派)

4.4 蘭克*(1850年,歷史學派)

4.5 德羅伊森*(1850年,歷史)

十.現代哲學(19世紀中葉至今)

1.馬克思與恩格斯(1850年)

2.克爾凱郭爾(1850年)

3.唯意志論

3.1叔本華(1850年)

3.2 尼采(1850年)

4.實用主義

4.1 皮爾士(1850年)

4.2 威廉詹姆斯(1850年)

4.3 杜威(1900年)

5.分析哲學

5.1 邏輯實證主義

5.1.1 弗雷格(1900年)

5.1.2 羅素(1950年)

5.1.3 石里克(1900年)

5.1.4 卡爾納普(1950年)

5.2 批判理性主義

5.2.1 卡爾波普爾(1950年)

5.3 日常語言哲學

5.3.1 摩爾(1900年)

5.3.2 維特根斯坦(1900年)

5.4 歷史主義科學哲學

5.4.1 庫恩(1950年)

5.5 現象學

5.5.1 胡塞爾(1900年)

5.6 存在主義

5.6.1 薩特(1950年)

5.6.2 海德格爾(1950年)

5.6.3 波伏娃(1950年,薩特的妻子)

5.7 詮釋學

5.7.1 伽達默爾(1950年)

5.8 解構主義

5.8.1 德里達(1950年)

5.8.2 福柯(1950年)

5.8.3 羅蒂(1950年)

5.9 法蘭克福學派

5.9.1 哈貝馬斯(1950年)

5.10 弗洛伊德*


1、泰勒斯(除他之外其餘的哲學家可不看)

2、畢達哥拉斯(唯理論的開端)

3、巴門尼德(存在概念的提出)

4、蘇格拉底(哲學的代表)

5、柏拉圖(兩個世界的劃分)

6、亞里士多德(實體、潛能)

(中世紀+晚期希臘化時期可略去)

7、笛卡爾(心物二元論)

8、斯賓諾莎(泛神論和自由觀)

9、萊布尼茲(單子的統覺+單子的進化)

10、貝克萊(存在即是被感知)

11、休謨(不可知論和懷疑論)

12、康德(先驗哲學和自由意志)

13、黑格爾(絕對精神+辯證法)

14、叔本華(意志+意志客體化的逐步遞進)

15、胡塞爾(現象學)

16、海德格爾(存在的敞開+生存困境)

17、維特根斯坦

18、羅素

19、愛因斯坦(經驗論+內部理論的和諧)-----愛因斯坦是有哲學思想的!!!

20、波普爾(證偽主義)

21、杜威

22、弗洛伊德(無意識+里比多)

23、維也納學派

24、法蘭克福學派

25、達爾文

26、孟德爾

27、牛頓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