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版研习|《坤舆万国全图》:一张明代的世界地图



国内现存最早的、唯一的一幅据刻本摹绘的世界地图。“地球”这两个字第一次被用来形容我们所身处的世界。

雕版研习|《坤舆万国全图》:一张明代的世界地图


雕版研习|《坤舆万国全图》:一张明代的世界地图


这是一张曾经被遗忘的世界地图。它与今天的世界地图如此相像,以至于让人不敢相信它绘制于400多年前的明代。更令人惊讶的是,它刊行于中国,而不是当时刚刚经历过地理大发现的欧洲。

雕版研习|《坤舆万国全图》:一张明代的世界地图


▲雕版《坤舆万国全图》 局部

“欧罗巴”、“亚细亚”、“地中海”、“大西洋”、“尼罗河”等地理名词的汉化,在这张地图上早已完成。“地球”这两个字第一次被用来形容我们所身处的世界。

雕版研习|《坤舆万国全图》:一张明代的世界地图


▲彩绘版《坤舆万国全图》局部

这是当时地球上最为精确的世界地图,但吊诡的是,在其诞生两百多年以后,似乎没有人知道它的存在,以至于鸦片战争爆发后,道光皇帝还要向他的大臣问道:英国在哪儿?

雕版研习|《坤舆万国全图》:一张明代的世界地图


▲英国当时被称为“谙厄利亚”

明代最详细的中文版世界地图

First map of the world

从12月25日开始的最后一期“域外集珍——海外收藏浙江舆图系列展览”中,主要来自日本的国立国会图书馆和国立公文书馆,其中最重磅的就是《坤舆万国全图》,和南京博物馆院藏的摹绘版不同,这次展出的是明代初版原刻本的1∶1比例复制件。

雕版研习|《坤舆万国全图》:一张明代的世界地图


南京博物院所藏《坤舆万国全图》,为明万历三十六年宫廷中的彩色摹绘本,是国内现存最早的摹绘版本。《坤舆万国全图》原图由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和明朝官员李之藻共同绘制,是中国最早的彩绘世界地图,它以当时的西方世界地图为蓝本,改变了当时通行的将欧洲居于地图中央的格局,而是将亚洲东部居于世界地图的中央,此举开创了中国绘制世界地图的先例。

雕版研习|《坤舆万国全图》:一张明代的世界地图


▲彩绘版《坤舆万国全图》

《坤舆万国全图》长380.2厘米,宽168.7厘米,以当时的西方世界地图为蓝本,改变了原本欧洲居于地图中央的格局,而是将亚洲东部放到了世界中央,开创了中国绘制世界地图的先例。除主图外,还绘有九重天图、天地仪图、日食图、月食图、赤道北地半球图、赤道南地半球图、中气图等小图,包罗了天文、地理方面的知识。在各大洋中,绘有16世纪不同类型的帆船9艘,各个海域中,还绘有鲸、鲨、海狮等海生动物15头,南极大陆上绘有陆上动物大象、狮子、鸵鸟、恐龙等8头。如此内容丰富的世界地图,在当时是非常难得的。

雕版研习|《坤舆万国全图》:一张明代的世界地图


▲彩绘版《坤舆万国全图》局部

参与绘制这幅地图的是一个叫李之藻的杭州人,他既是官员,也是科学家。1581年,意大利人利玛窦来到广东肇庆传教。在广东期间,他画了一幅标有西方文字的世界地图,将其挂在教堂门口供人们参观,引起了中国人的好奇和围观。到了1601年,利玛窦由水路从南京出发,沿大运河北上,见到了明万历皇帝,献上了自鸣钟、世界地图等礼物。不过,万历对地图并不满意,一筹莫展的利玛窦见到了对西方科学有浓厚兴趣的李之藻,两人合作绘制了这幅中文版世界地图《坤舆万国全图》,地图上不仅欧洲地名全部用汉字标注,而且中国各省的名称在地图上也都能找到。

雕版研习|《坤舆万国全图》:一张明代的世界地图


▲利玛窦

原刻本仅存七件,这次展览的复制件就是其中之一。

雕版研习|《坤舆万国全图》:一张明代的世界地图


▲雕版《坤舆万国全图》 局部

《坤舆万国全图》对天圆地方观念的颠覆

Subvert traditional ideas

利玛窦再次献上地图,这次,万历皇帝满意了,他让宫中画匠临摹《坤舆万国全图》,送给皇亲国戚观览,之后又流传到韩国、日本等国家,促进了整个亚洲的地理学、天文学的发展。利玛窦也将这幅地图带回欧洲,同样引起轰动,称这幅地图是“不可能的黑色郁金香”。

雕版研习|《坤舆万国全图》:一张明代的世界地图


▲彩绘版《坤舆万国全图》局部

目前业界普遍的看法,都认为利玛窦是个外国人,不可能对中国地理了如指掌,这部分主要由李之藻完成——据史料记载,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李之藻30岁时,就曾自己搜集资料,绘制过一幅全国地图。

根据记载,李之藻原刻本《坤舆万国全图》共有七件,都散落保存在国外,分别藏于梵蒂冈教廷图书馆、日本京都大学、日本宫城县立图书馆、日本内阁文库、原克莱芒学院、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天文台。尤其是梵蒂冈教廷图书馆的藏本最佳,六屏幅完整,上面有三颗耶稣会印章,没有着色,是当时耶稣会从中国寄回梵蒂冈的。目前中国国内没有《坤舆万国全图》原刻本,南京博物院收藏的是根据刻本摹绘的版本。

雕版研习|《坤舆万国全图》:一张明代的世界地图


▲雕版《坤舆万国全图》局部

《坤舆万国全图》所表现的地球为一圆球,小图更阐释了地球是一个球星的概念,完全颠覆了中国的认知。其一是“地球”的概念,向国人直观展示了这种球形空间。虽然东汉张衡《浑天仪图注》言“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郑和下西洋之后《明史·天文志》也有“地圆说”的记载,但是中国传统对于天地的认知是“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无论是政治、文化还是信仰无不由此引发开来,例如祭坛、陵墓、宫殿等建筑都是从天圆地方的观念中生发出来的。

利玛窦在他的笔记中对当时中国人的这种观念也进行了描述:“他们认为天是圆的,但地是平而方的,他们深信他们的国家就在它的中央……他们不能理解那种证实大地是球形、由陆地和海洋所构成的说法,而且球体的本性就是无头无尾的。”

雕版研习|《坤舆万国全图》:一张明代的世界地图


雕版研习|《坤舆万国全图》:一张明代的世界地图


▲彩绘版《坤舆万国全图》局部

其二是“世界”的概念。传统视中国为天下、为海内、为六合,天下之外为四夷,四海之外为诸夷,可《坤舆万国全图》上中国不再雄踞于世界中心—虽然为了迎合中国人的观念,地图将本初子午线向左移动了170度,使中国居于中心位置,但显然中国与其他很多国家一样散落在一个圆球上。

雕版研习|《坤舆万国全图》:一张明代的世界地图


▲地图中的“大明”及其周边

三是附图中《九重天图》对于宇宙结构的解释,《天地仪图》关于“天包地外”“地处天中”的概念,《中气图》关于节气线的画法可谓对传统认知的补充。

雕版研习|《坤舆万国全图》:一张明代的世界地图


▲彩绘版《坤舆万国全图》局部

这幅有悖于中国传统观念的地图却依旧得到万历皇帝的认可和喜爱,他让宫中画匠开始临摹这幅地图,赠送给皇子和皇亲国戚,此后,《坤舆万国全图》又流传到了韩国日本等国家,促进了整个亚洲的地理学、天文学的发展。

雕版研习|《坤舆万国全图》:一张明代的世界地图


▲地图中的日本

雕版研习|《坤舆万国全图》:一张明代的世界地图


▲地图中还科学描绘了日食、月食的成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