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版研習|《坤輿萬國全圖》:一張明代的世界地圖



國內現存最早的、唯一的一幅據刻本摹繪的世界地圖。“地球”這兩個字第一次被用來形容我們所身處的世界。

雕版研習|《坤輿萬國全圖》:一張明代的世界地圖


雕版研習|《坤輿萬國全圖》:一張明代的世界地圖


這是一張曾經被遺忘的世界地圖。它與今天的世界地圖如此相像,以至於讓人不敢相信它繪製於400多年前的明代。更令人驚訝的是,它刊行於中國,而不是當時剛剛經歷過地理大發現的歐洲。

雕版研習|《坤輿萬國全圖》:一張明代的世界地圖


▲雕版《坤輿萬國全圖》 局部

“歐羅巴”、“亞細亞”、“地中海”、“大西洋”、“尼羅河”等地理名詞的漢化,在這張地圖上早已完成。“地球”這兩個字第一次被用來形容我們所身處的世界。

雕版研習|《坤輿萬國全圖》:一張明代的世界地圖


▲彩繪版《坤輿萬國全圖》局部

這是當時地球上最爲精確的世界地圖,但弔詭的是,在其誕生兩百多年以後,似乎沒有人知道它的存在,以至於鴉片戰爭爆發後,道光皇帝還要向他的大臣問道:英國在哪兒?

雕版研習|《坤輿萬國全圖》:一張明代的世界地圖


▲英國當時被稱爲“諳厄利亞”

明代最詳細的中文版世界地圖

First map of the world

從12月25日開始的最後一期“域外集珍——海外收藏浙江輿圖系列展覽”中,主要來自日本的國立國會圖書館和國立公文書館,其中最重磅的就是《坤輿萬國全圖》,和南京博物館院藏的摹繪版不同,這次展出的是明代初版原刻本的1∶1比例複製件。

雕版研習|《坤輿萬國全圖》:一張明代的世界地圖


南京博物院所藏《坤輿萬國全圖》,爲明萬曆三十六年宮廷中的彩色摹繪本,是國內現存最早的摹繪版本。《坤輿萬國全圖》原圖由意大利傳教士利瑪竇和明朝官員李之藻共同繪製,是中國最早的彩繪世界地圖,它以當時的西方世界地圖爲藍本,改變了當時通行的將歐洲居於地圖中央的格局,而是將亞洲東部居於世界地圖的中央,此舉開創了中國繪製世界地圖的先例。

雕版研習|《坤輿萬國全圖》:一張明代的世界地圖


▲彩繪版《坤輿萬國全圖》

《坤輿萬國全圖》長380.2釐米,寬168.7釐米,以當時的西方世界地圖爲藍本,改變了原本歐洲居於地圖中央的格局,而是將亞洲東部放到了世界中央,開創了中國繪製世界地圖的先例。除主圖外,還繪有九重天圖、天地儀圖、日食圖、月食圖、赤道北地半球圖、赤道南地半球圖、中氣圖等小圖,包羅了天文、地理方面的知識。在各大洋中,繪有16世紀不同類型的帆船9艘,各個海域中,還繪有鯨、鯊、海獅等海生動物15頭,南極大陸上繪有陸上動物大象、獅子、鴕鳥、恐龍等8頭。如此內容豐富的世界地圖,在當時是非常難得的。

雕版研習|《坤輿萬國全圖》:一張明代的世界地圖


▲彩繪版《坤輿萬國全圖》局部

參與繪製這幅地圖的是一個叫李之藻的杭州人,他既是官員,也是科學家。1581年,意大利人利瑪竇來到廣東肇慶傳教。在廣東期間,他畫了一幅標有西方文字的世界地圖,將其掛在教堂門口供人們參觀,引起了中國人的好奇和圍觀。到了1601年,利瑪竇由水路從南京出發,沿大運河北上,見到了明萬曆皇帝,獻上了自鳴鐘、世界地圖等禮物。不過,萬曆對地圖並不滿意,一籌莫展的利瑪竇見到了對西方科學有濃厚興趣的李之藻,兩人合作繪製了這幅中文版世界地圖《坤輿萬國全圖》,地圖上不僅歐洲地名全部用漢字標註,而且中國各省的名稱在地圖上也都能找到。

雕版研習|《坤輿萬國全圖》:一張明代的世界地圖


▲利瑪竇

原刻本僅存七件,這次展覽的複製件就是其中之一。

雕版研習|《坤輿萬國全圖》:一張明代的世界地圖


▲雕版《坤輿萬國全圖》 局部

《坤輿萬國全圖》對天圓地方觀唸的顛覆

Subvert traditional ideas

利瑪竇再次獻上地圖,這次,萬曆皇帝滿意了,他讓宮中畫匠臨摹《坤輿萬國全圖》,送給皇親國戚觀覽,之後又流傳到韓國、日本等國家,促進了整個亞洲的地理學、天文學的發展。利瑪竇也將這幅地圖帶回歐洲,同樣引起轟動,稱這幅地圖是“不可能的黑色鬱金香”。

雕版研習|《坤輿萬國全圖》:一張明代的世界地圖


▲彩繪版《坤輿萬國全圖》局部

目前業界普遍的看法,都認爲利瑪竇是個外國人,不可能對中國地理瞭如指掌,這部分主要由李之藻完成——據史料記載,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李之藻30歲時,就曾自己蒐集資料,繪製過一幅全國地圖。

根據記載,李之藻原刻本《坤輿萬國全圖》共有七件,都散落保存在國外,分別藏於梵蒂岡教廷圖書館、日本京都大學、日本宮城縣立圖書館、日本內閣文庫、原克萊芒學院、意大利博洛尼亞大學天文臺。尤其是梵蒂岡教廷圖書館的藏本最佳,六屏幅完整,上面有三顆耶穌會印章,沒有着色,是當時耶穌會從中國寄回梵蒂岡的。目前中國國內沒有《坤輿萬國全圖》原刻本,南京博物院收藏的是根據刻本摹繪的版本。

雕版研習|《坤輿萬國全圖》:一張明代的世界地圖


▲雕版《坤輿萬國全圖》局部

《坤輿萬國全圖》所表現的地球爲一圓球,小圖更闡釋了地球是一個球星的概念,完全顛覆了中國的認知。其一是“地球”的概念,向國人直觀展示了這種球形空間。雖然東漢張衡《渾天儀圖注》言“天之包地,猶殼之裹黃”,鄭和下西洋之後《明史·天文志》也有“地圓說”的記載,但是中國傳統對於天地的認知是“天圓如張蓋、地方如棋局”,無論是政治、文化還是信仰無不由此引發開來,例如祭壇、陵墓、宮殿等建築都是從天圓地方的觀念中生發出來的。

利瑪竇在他的筆記中對當時中國人的這種觀念也進行了描述:“他們認爲天是圓的,但地是平而方的,他們深信他們的國家就在它的中央……他們不能理解那種證實大地是球形、由陸地和海洋所構成的說法,而且球體的本性就是無頭無尾的。”

雕版研習|《坤輿萬國全圖》:一張明代的世界地圖


雕版研習|《坤輿萬國全圖》:一張明代的世界地圖


▲彩繪版《坤輿萬國全圖》局部

其二是“世界”的概念。傳統視中國爲天下、爲海內、爲六合,天下之外爲四夷,四海之外爲諸夷,可《坤輿萬國全圖》上中國不再雄踞於世界中心—雖然爲了迎合中國人的觀念,地圖將本初子午線向左移動了170度,使中國居於中心位置,但顯然中國與其他很多國家一樣散落在一個圓球上。

雕版研習|《坤輿萬國全圖》:一張明代的世界地圖


▲地圖中的“大明”及其周邊

三是附圖中《九重天圖》對於宇宙結構的解釋,《天地儀圖》關於“天包地外”“地處天中”的概念,《中氣圖》關於節氣線的畫法可謂對傳統認知的補充。

雕版研習|《坤輿萬國全圖》:一張明代的世界地圖


▲彩繪版《坤輿萬國全圖》局部

這幅有悖於中國傳統觀唸的地圖卻依舊得到萬曆皇帝的認可和喜愛,他讓宮中畫匠開始臨摹這幅地圖,贈送給皇子和皇親國戚,此後,《坤輿萬國全圖》又流傳到了韓國日本等國家,促進了整個亞洲的地理學、天文學的發展。

雕版研習|《坤輿萬國全圖》:一張明代的世界地圖


▲地圖中的日本

雕版研習|《坤輿萬國全圖》:一張明代的世界地圖


▲地圖中還科學描繪了日食、月食的成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