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热的夏秋季节,很多小朋友都会中招一种叫疱疹性咽峡炎的疾病,看著宝宝因咽部疱疹及溃疡疼痛而哭闹不安,吃不下东西,甚至连喝水也痛得难受,家长们虽然看著心疼,但也只能在一旁干著急,不知道该如何帮宝宝减轻这种痛苦。那么,在疱疹性咽峡炎高发的夏季,爸爸妈妈该如何为宝宝做好防护呢?

疱疹性咽峡炎有哪些症状?

疱疹性咽峡炎是小儿常见的一种病毒性咽炎,主要由肠道病毒引起,如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等,好发于夏秋季,主要通过粪-口传播、呼吸道飞沫传播。

这种疾病来势汹汹,发病后,宝宝的早期表现是发烧,表现为体温迅速升高,一般发烧期可持续4-6天,长的也可以达一周,除了骤起高热外,还伴有咽部充血,在咽腭弓、软腭、悬雍垂的黏膜上可见多个约2-4mm大小的灰白色的疱疹,周围有红晕,一两天后,疱疹可破溃形成小溃疡,到那时,宝宝会痛得更加厉害。

由于口腔疱疹及咽痛非常明显,宝宝常因疼痛而变得不太敢吞咽,于是便出现拒食和流口水,甚至连水也不愿意喝,成天哭闹不止,异常烦躁。

由于疱疹性咽峡炎暂时没有特效治疗,主要还是对症治疗为主,但又由于它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在经过对症处理后,一般一周左右就可以痊愈了,只有极少数的患儿可能会在短期内发展为危重病例,甚至威胁生命。所以对待疱疹性咽峡炎,家长既无需过于担忧,也不要过分轻视它。

注意手卫生,从源头预防发病

一个小朋友患了疱疹性咽峡炎后,他的粪便、唾液、疱疹也、鼻涕等都会含有病毒,另一个小朋友在和他一起玩耍时就可通过接触而把病毒传递过去。所以,要注意避免让宝宝与其他患病宝宝接触,同时要注意宝宝的手卫生,防止病从口入,另外,父母从外面回来后,也要注意先洗干净双手后再与宝宝接触。

小儿持续高烧时要警惕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早期的表现是发烧,只有等到咽部起了疱疹才能确诊,由于初期症状与感冒极其相似,因此常被误以为是感冒而延误治疗。那么怎样才能尽早将疱疹性咽峡炎从普通感冒发烧中识别出来呢?

一般来说,在夏季,如果宝宝持续高烧,就要提高警惕是否患上了疱疹性咽峡炎了,如果又发现宝宝发烧后开始变得不太愿意吃东西,老是哭闹不止,而且口水也总是流下来,就要留意观察宝宝的口腔咽部变化,看看是否有疱疹,一旦疑是疱疹性咽峡炎时,最好能带宝宝到医院请专业的医生进行诊治,切不可当成普通感冒发烧而继续自行用药。

口腔护理

疱疹性咽峡炎的患儿由于咽部长出疱疹难受而出现不同程度的拒食、流口水,特别是疱疹破溃后,这种情况会加重。因此,对患有疱疹性咽峡炎的宝宝,做好口腔护理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首先是保持口腔清洁,预防感染:较大的患儿可让其用生理盐水进行漱口,较小的患儿还不会自己漱口,就可以用生理盐水给他们擦拭口腔,以保持口腔清洁卫生,避免感染。

其次是要鼓励宝宝多喝水,在饮食上宜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如果是口腔咽部疼痛厉害的,可给予温热流质或半流质的食物,避免进食一些辛辣刺激的食物。

再次,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喷一些药,以减轻局部疼痛感,促进疱疹溃疡面的愈合。最后,爸爸妈妈要注意随时观察宝宝口腔黏膜的情况,以便及时告知医生,调整用药方案。

重症病例要早期识别

虽然疱疹性咽峡炎大部分都可治愈,但也有极少数的病例有可能会发展为危重病例而对宝宝造成生命威胁,所以家长也需要尽早识别一些重症病例。如果宝宝具有以下特征,尤其是三岁以下的患儿,家长就需格外注意了:宝宝持续高烧不退,宝宝出现精神状态差、末梢循环差、肢体抖动、呼吸急促、心率加快、血象异常等情况。

39健康网 查看官方网站 专业健康网站,提供有趣易懂的健康科普

疱疹性咽峡炎可预防可治疗可自愈。我家孩子一个月前也得了疱疹性咽峡炎,我是这样处理的。

1.隔离。因为该病有很大传染性,所以上幼儿园或者上学的孩子,首先第一要做的肯定是请假回家,避免传染其他孩子,于此同时,如果家长有经验会判断倒无所谓,如果无法确认病情,建议要到医院进行确诊,并且要把病情如实反映给老师。

2.观察是否发烧。因为是自愈性疾病,并没什么特效药,所以我是让孩子在家休息观察,没有给任何药物吃的。观察分为两个部分,首先就是是否高烧不退,按照正常情况,疱疹性咽峡炎一般是中低烧,也就是最高大约就是38摄氏度多一些,很少有高烧现象,也很少发生并发症,但并不是没有。如果高烧不退(39-40摄氏度),建议还是去医院处理,不过心大的家长也可以在家先自己尝试药物退烧观察下,毕竟在医院发生二次感染的几率也是有的。

3.饮食。因为疱疹性咽峡炎主要是口腔症状,就是吞咽困难,疼痛,所以,建议在疱疹溃烂期间以流质饮食为主,喝水以凉水为主,并且特别难受时可以喝冰水,能缓解疼痛感。

4.补充。我个人觉得因为症状体现在黏膜上,我会选择一些维生素含量丰富的水果促进黏膜恢复,也会给一些综合维生素的片剂。

总之,疱疹性咽峡炎属于病毒感染,病程大约5-7天,吃药或者不吃药都需要这么长时间。而其传染期则比病程长,在疱疹愈合后10-20天依然携带传染病毒。所以在疾病高发期最好的办法还是预防,也就是少去人群密集的地方以及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


疱疹性咽峡炎主要是肠道病毒引起的,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肠道病毒都会引起疱疹性咽峡炎。它的病原体主要是柯萨奇A组病毒(1~6,8,10,22),还有一些疱疹病毒、EB病毒比较多见。以粪-口或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传染性很强,传播快,遍及世界各地,呈散发或流行;

当我们的宝宝劳累过度、活动量大或者有过敏体质,突然出现气温变化受凉了,还有一些物理化学刺激等,使孩子的免疫力低下了就容易患此病。

临床以发热、咽痛、咽峡部黏膜小疱疹和浅表溃疡为主要表现。这个病是自限性的,一般的病程4-6天,重者可至2周,预后是比较好的。夏秋季为高发季节,一般主要侵犯1-7岁的一个小孩,尤其是五岁以下三岁以下的孩子特别多见。

宝宝得了疱疹性咽峡炎,主要是对症治疗,做好口腔、饮食及生活方面的护理。

宝宝出现发烧的时候,可以采用物理降温或者是拿一个冰贴贴到血管搏动的地方,比如说额头、颈部大血管的地方,也可以拿湿毛巾冷湿敷;

一些特别小的孩子如果实在降不下来也可以洗个澡,用温水擦浴都是可以的,但是当体温超过38.5度,尤其是超过39度的时候一定要口服退烧药。

因为疱疹性咽峡炎是病毒感染的,所以除非有继发的细菌感染,否则吃抗生素是无效的。

疱疹性咽峡炎口腔疼痛明显,患儿大多都有拒食现象。应该注意给患儿补充营养,食物不宜过热,应该清淡一些,不油腻,并富有营养,进食困难时可以静脉营养补液。

注意口腔卫生,保持口腔清洁。可用淡盐水漱口,用10%硝酸银涂于溃疡或用咽喉灵丹,冰硼散等吹播咽部以减轻咽痛症状。患儿用过的食具一定要进行沸水消毒处理,避免造成染。


分享我与「疱疹性咽峡炎」斗争的经历,类似普通感冒,严重时即为手足口,秋冬季必须重视的幼儿疾病!

在做本次分享时,我的朵朵已完全康复,能蹦能跳能吃能喝了,但事后回想,我却后怕至极,本期就和大家分享我所经历的疱疹性咽峡炎。

上周日晚上入睡时,朵朵各方面都很正常,但到半夜就开始高烧,直奔38℃+,最高到39.5℃。

虽说是突发的高烧,但我却天真的以为和以前一样是感冒所致。

因此我首先想到的是物理降温:半夜强行喂水,温水擦拭全身,退烧贴(刚贴上就被她撕下来)。

对朵朵而言,如果是感冒引起的发烧,上午情况会好很多,体温也不会猛的往上走,只会在下午和晚上更严重,而且洗完澡后体温会得到稍微的平稳。

可这次却始终高居不下,尽管洗澡喂水也毫无用处。

不知道自己当时是怎么想的,如此高的体温,第二天起来,我也没第一时间带去医院,而是在家持续物理降温,可体温并没下降的意思,直逼39.5,烧成一个小苹果。

中午十一点多,我赶紧去买了泰诺(对乙醯氨基酚)和美林(布洛芬),给朵朵喂了些泰诺后,她睡了。

待她睡著后,我若无其事的上班去了,至此我也没意识到她这次并非普通感冒。

我在此郑重提醒各位妈妈,如果是毫无征兆的高烧,不能掉以轻心,一定要引起重视。

等我下班回到家,上午给朵朵服下的泰诺早就失去了药效,朵朵还是一如既往的高烧。

原本打算洗完澡后就给她喂退烧药,但洗完澡后我发现她手背有两个很小很小的泡,白色的泡周围是红色的。

平时我有研究儿童护理的书籍,所以本能的让她张开嘴,发现在她喉咙上有两颗小泡。

直到这时,我才意识到这次不对头,赶紧穿好衣服,去医院挂了急诊。

季节更替时,各类病菌都特别多,防不胜防,因此平时不妨研究孩子护理的书,遇到时才不至于手忙脚乱。

带孩子在医院看病的情形大多类似,我就不多说了。

……(此处省略一万字)

最后医生在处方单上写下疱疹性咽峡炎的字眼。

从晚上八点折腾到十二点,总算搞完回家,洗澡吃药睡觉。

还记得拿完药,医生对我说如果烧没退下来,手上和脚上长了泡泡,就直接去儿童医院,这里不收了,手足口太容易传染了。

听完这话后,我居然没有五味杂陈的心情,不知道哪里来的自信,我断定朵朵不会到那一步,最后天随人愿。

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是由同一类病毒导致,但严重程度远远不及手足口,然而又比普通的感冒严重很多。

因此,确诊后后也不能大意,即便遵医嘱吃药,但照顾孩子时要注意观察口腔内小泡发展情况,以及手脚上是否长了泡,身体有无其它异常。

除此之外,照顾生病中的孩子一定要十足的好脾气与耐心。

万幸的是,这一切都过去了,就像现在的天气一样,阳光满满,希望我的文字能给你一些帮助,下一期将和大家分享疱疹性咽峡炎的相关常识。

接下来,分享几点我个人的心得:

1.38.5℃必须要吃退烧药

疱疹性咽峡炎的发烧和普通感冒发烧完全不一样,它没给你缓冲期,直接冲上38℃以上,我没在意,一开始也采取了物理退烧,但效果不大。

各位妈妈一定要注意,即便暂时不看医生,但当宝宝体温升到38.5℃时,也要服用退烧药。

2.不同退烧药,可交替服用

朵朵这次生病一共就服用了两次退烧药:一次是我自行购买的,一次是医生开的。

疱疹性咽峡炎如果不及时退烧,很可能会转化为手足口,所以在药效退了后,应再次服用。对乙醯氨基酚和布洛芬可以交替服用,这样能减少一种药在体内的沉积。

3.突发高烧,退烧是关键

如果孩子在毫无征兆的前提下体温直接升高,首先需要退烧,以免出现高温惊厥。

疱疹性咽峡炎的第一步一定是退烧,烧退了,孩子才会慢慢康复,在这种情况下去找病因已经毫无意义。

4.发烧的原因,24~48小时才显现

在服用退烧药能退烧的前提下,不要著急立马去医院,可先在家观察。发烧只是症状,并非是疾病本身,刚发烧时去医院检查,由于血项没触碰临界值,抽血可能根本就检查不出真实病因。

如果著急去医院,在医院排队的时间那么长,可能让孩子沾染更多的细菌,而孩子生病时抵抗力更差,稍不慎就会被其他的病菌入侵。

疱疹性咽峡炎要以喉咙出现了小白点或泡,医生才能准确的做出判断,但小白点并不是和高烧一起出现的。

5.生病期间务必多喝水

生病期间多给孩子喂水,帮助排尿,带走体内一部分热量,还能帮助病菌的排出,有时孩子吃了退烧药后效果不好,也是由于喂水不到位所致。

无论是疱疹性咽峡炎还其它原因导致的发烧,都必须要多给孩子喂水,喂水好处多多。

6.以甜味、流质半流质为主

成年人口腔溃疡时,吃点带盐味的食物都疼,小孩更是如此,所以我给朵朵吃的就是普通的白米粥,在里面放了冰糖,待她稍微好点后,大米粥内放入了瘦肉,但还是用冰糖替代盐。

在泡泡破掉后的康复期,喝水都是痛的,所以宝宝这时想吃甜味的就满足他们吧。

7.不要让宝宝吃手

朵朵用吃手来缓解上幼儿园时的内心焦虑,我知道这很不好,也强调多次,但她就是改不掉这个坏毛病,我觉得这样迟早会生病,还真是应验了。

所以各位妈妈,一定要引以为鉴,在口欲期让孩子尽情吃,后期慢慢制止,病从口入这个道理大家都懂。

8.所有的药必须按量吃完

成人生病时,医生一般开7天的药,说实话,我从来没吃完过,但对孩子开药,医生还是挺控制,除了一种药以外,其余的就三天,我坚持让她全部吃完。

坚持让孩子把要吃完,一来杀死病菌,二来帮孩子后期巩固。如果一好转就停药,病情很可能会反复,等再吃此类成分的药时,病菌便对此产生免疫。

9.将吃药标准用表格标注

我觉得只要没被医生留院治疗,父母都可以上班,可把用药量用表格标注出来,吃一顿划个勾,这样以免家中老人弄混淆。朵妈将自己的表格分享给大家,大家可以借鉴。

10.换季时少带孩子去密闭空间

换季时,不要带孩子去密闭的场合,里面的空气不对流,易滋生细菌,而且在这个环境内,可能会有携带病菌的孩子,你的孩子小或抵抗力不够,就很可能感染。

尽管生病不可避免,但少带去密闭的空间也能够尽可能的让孩子远离病菌。

11.开窗通风

虽说外面有灰尘、病菌,但外面的病菌密度小,所以大家在外走路并不易生病,及时开窗,让空气对流,保证房间空气新鲜度,也能够远离病菌。

如果不开窗,病菌在温暖的环境繁殖起来特别快,而且密度会变大,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宝宝在家也会生病的原因之一。

12.上幼儿园的宝宝加强锻炼

父母平时应加强对孩子身体的锻炼,晚上吃饭后带孩子下楼跑步,平时多去户外,身体强壮是抵抗病菌的关键所在。

诸如流感、疱疹性咽峡炎、手足口等大多数是从孩子集中的地方传染的,而幼儿园正是这样一个地方,很多小朋友就是三岁前好好的,自从上幼儿园开始就爱生病了,也是这个道理。

13.多户外运动,适应天气变化

很多父母天气一变就不带孩子出门了,这么极端的方法,我不赞成。在天气不错的情况下,多出去,感受下不同的季节,也让孩子早日适应,以免一变天就生病。

14.多观察孩子

生病都有潜伏期,如果能早发现早治疗,在某些疾病猖獗的季节做到早预防,也能让孩子少去医院少吃药,所以平时多观察孩子很有必要。

15.病愈后血常规检查推荐社区医院

病愈后的血常规检查很有必要,尽管孩子病愈后食欲、精神状况、排便情况都好很多,但做个检查能让自己放心、也对孩子负责。

社区医院基本是给孩子做体检、注射疫苗或普通感冒的治疗,病菌绝对没大医院多,而且血常规这么简单的检查,一般不会出现偏差,所以我选择社区医院,也推荐给大家。

END


我儿子最近才好 首先这种疾病的初期是有潜伏期的 发出来以后就是会高烧 这个时候自己没法确定病情的时候最好带孩子去医院 请医生确诊病情 因为此疾病类似于手足口 确诊后也不要惊慌 如果宝宝白细胞高那么就要配合吃消炎药 没有的话就吃小柴桂就好 注意宝宝体温 超过39度给退烧药 低烧就物理降温 宝宝因为嗓子疼会比平时哭闹 注意安抚宝宝情绪 饮食方面要注意吃流质的 温度要凉点 绿豆汤这些清火的也可以给宝宝 因为是自限疾病 所以一般一周就会好 如果高烧持续不退 那就要另尊医嘱了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