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好多人一提到感官游戏,第一反应都是触觉,脑海里浮现的画面是触摸各种不同材质、形状的材料,这可能和国内流行的蒙氏教具里面有很多触觉感官教具有关。

其实,儿童的感官开发应该是全方位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还要加上大运动和精细运动,才算是完整的五感开发:包括对世界的感知力和对自己身体的控制。人类所有的学习都离不开这两方面的能力,因此五感没开发好,真的是会影响一个人的学习效率的。

德国幼儿园发给我的感官游戏清单,我之前已经分享过两篇:

视觉篇:德国幼儿园的最全感官开发游戏清单,强烈建议家长收藏

听觉篇:德国幼儿听觉感知游戏清单,会“听”的孩子学习能力更强

今天继续写触觉篇。话说触觉感官,网上已经有很多关于触觉游戏的文章了,但我想写点与别人不同的东西:对触觉的“刻意练习”。(其实每写一篇文章,我对自己的要求都是观点一定要新颖独特,哪怕是别人写过的主题,我也希望能写出新意和不同视角来,我绝对是个自虐狂...)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而触觉就是通过我们皮肤上的无数个神经细胞的感知,向大脑传达外界信息。

人类的触觉可以强大到什么地步?没练过的人是无法想象的。这里我要和大家分享一下美国社会运动家、演说家海伦·凯勒的故事,因为她的故事实在太震撼了!

出生于1880年的海伦·凯勒,在19个月大时得了一场重病,病后她变得又聋又瞎,什么都看不见,什么也听不到。她的世界一片寂静,一片漆黑。对很多人来说,这辈子感觉快完了吧?

然而,她却在家庭教师的帮助下学会了语言!

在5岁时,老师一开始给她一件物品让她摸玩,然后在她的手心上写下这件物品的名称。她一只手感受着水流,老师就在她的另一只手上反复写着“WATER”——就这样凭着触觉,她学会了很多东西的名称。甚至连“爱”、“快乐”这样抽象的词老师都可以通过具体场景,用手的触摸来帮助海伦·凯勒理解。

再后来,她开始学习用盲文阅读书籍。我想大家对盲文都有一定的了解,需要用手摸着凸凹不平的点点来识别单词,靠的完全是触觉记忆

海伦·凯勒 9岁时提出了一个非常有野心的目标,她不再满足于阅读,她想学习说话。大家能否想象,一个从婴儿时期就听不见看不见的人,如何学习说话呢?

对了,答案是通过触觉!她把手放在老师的嘴唇上,感受老师说话时舌头和嘴唇的变化,在一个小时内她就学会了说M, P, A, S和I。用这个方法她不仅学会了英语,还学会了法语和意大利语(让我们这些正常人情何以堪啊!)。

后来她去了哈佛大学读书,哈佛大学图书馆中的大部分书籍都没有盲文,她是通过家庭老师在她的手掌心上一个字一个字拼写出来而“阅读”的。

她是世界上失明又失聪的人当中,第一个获得大学学位的。这样一个在生命早期遭遇重大不幸的人,通过顽强的意志和学习能力,最后竟然做到了在世界各地演讲,为了推动社会变革而努力,受到世人的尊敬。

海伦·凯勒让我们看到了人无限的潜力,就算视觉和听觉通道双双关闭了,也还是有希望的,通过触觉我们依然可以在无声又黑暗的世界里学会说话和阅读。

有的人没了手,脚却训练得可以写字。

有的人捐了一个肾,却发现剩下的一个肾变得越来越强大,承担了两个肾的工作量。

悠悠妈我自己有一只眼睛从出生起就是弱视,但我另外一只眼睛比谁都好,怎么用都用不坏...

说了这么多,我终于要放出结论了:刻意练习可以帮助我们的感官变得更加灵敏强大,而提高触觉灵敏度最好的方法就是——闭上眼睛练习。

当人闭上了眼睛,关闭了视觉通道,皮肤上的触觉神经会变得更加灵敏,你想象不到的潜力会被激发出来。

因此,德国幼儿园清单上的触觉感官游戏,也基本都是要求闭眼完成。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1. 触觉记忆配对

记忆配对我相信大家都玩过,一堆卡片里面找到两张一样的,考察视觉和短期记忆力。但是触觉记忆配对玩过的人就不多了。

闭上眼睛,在一堆不同触感的材质中,找到两个一样的完成配对。

这个游戏考验的不仅仅是触觉感知,更考验触觉记忆。前面我写到,阅读盲文需要的正是“触觉记忆”——不仅能感觉出来,更要能把那触感牢牢记住。

当然这个游戏不必非要借助教具来完成,图片仅帮助大家理解,自己在家DIY,使用任何材料都是可以的。不光可以配对相同材质,也可以配对相同形状。

2. 用手猜盒子里面装的是什么?

这个也是德国非常常见的游戏,在很多儿童博物馆都可见到。用手摸一摸,能猜出来盒子里面装的是什么东西吗?

在汉堡的Klick!儿童博物馆,有两条漆黑的隧道,进去之后什么都看不见,但隧道的墙上其实布满了各种各样材质的物件,鼓励孩子在漆黑中用手去感知。

这样的触摸盒其实也没啥高大上的,自己在家就能做,在鞋盒上剪个洞,把不同的东西放进去,让孩子猜猜,猜对有奖哦!

3. 触摸桌游

德国非常注重学前五感的开发,所以桌游里面也有设计很多五感感官游戏。很多时候都是要求有目的的摸出某种形状的东西。

比如下面这个,小班幼儿园老师就给我们推荐过。玩法与UNO类似,每打出一个钮扣,下一个玩家要么出颜色一样的,要么出形状一样的钮扣(锻炼视觉)。

如果手上没有符合条件的钮扣了,就要把手伸进袋子里摸一个形状一样的出来——此处考察的正是有目的有意识地摸

掌握了这个桌游原理,其实家里的积木或者七巧板也可以拿出来这么玩啊!

对于手抓板拼图也可以这么玩。我之前在《德国幼儿园的最全视觉感官开发游戏清单》中写过,把手抓板背过来放着,孩子能通过拼图块的轮廓猜出来是什么吗?这是在考验视觉。

那么现在变换一下玩法,把眼睛闭上,用手摸拼图块,能通过摸轮廓猜出来是什么吗?

4. 身体接触游戏:在孩子背上或手掌心写字画画

海伦·凯勒的老师通过在她的手掌心上用手比划着写字教会了她认字和阅读,其实这也是一个极佳的锻炼触觉的好方法,我们完全可以用在生活中。

在孩子还不会认字的时候,我们可以在孩子的手心或者背上画画,比如画一朵花,一颗心,一个三角形,让孩子猜猜,我画的是什么?

也可以让孩子趴着,一边在孩子的背上做动作,一边让孩子感知不同动作之间的区别,比如,我们可以用手模仿不同的动物走路,大象咚咚咚跺脚,猫咪轻轻踱步,青蛙一跳一跳。

这里家长们可以打开脑洞,想在孩子的背上演什么都可以,比如我在悠悠的背上做披萨饼,先拿擀面杖揉面(是用真的擀面杖哦),再用手拍拍拍,把面团拍平,拉一拉扯一扯,拉成披萨的圆形,在上面加作料(轻轻用手假装往背上撒东西,悠悠会觉得好痒,咯咯地笑,享受得不得了)。

把fantansy假装游戏和触觉输入结合,边输入语言边在孩子的背上配合不同动作,多感官同时输入,这就是体验式学习的精髓啊!

此外,我以前也写过多次,和孩子时常进行身体和皮肤的接触,对孩子的大脑发育和安全感形成极其重要,必不可少。亲子之间若缺乏身体的接触,是会对孩子的大脑和人格造成硬伤的!这个触感游戏中有大量的身体接触,可以增进亲子联结。

等孩子再大一点开始学习数字、字母和写字了,就可以在孩子的手心或背上引入“猜猜我写的是什么”的游戏啦。

5. Blinde Kuh 盲奶牛

这在德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多人社交游戏,18世纪的油画中就有所记载。

选出一名玩家当盲奶牛,用围巾或合适的布料蒙住“盲奶牛”的眼睛,其他人在盲奶牛身边走来走去,通过喊叫、挠捏等形式逗盲奶牛。盲奶牛抓住人后,要用手摸TA(触觉感知),如果能猜对是谁,被抓住的人就要当下一个盲奶牛被蒙住眼睛。

6. 足部触觉开发

从上面一个例子相信大家已经看出来,触感开发并不仅限于手部,身体的皮肤都可以锻炼的。

人类的足部神经相当发达,足部要这么多神经干嘛?当然是用来感知的咯,我们走路,隔着鞋子也能感到脚下面踩的是什么,多亏了发达的足部神经。

孩子学走路,也是靠足部神经感知地面,不断做出微调,最后形成每个人的走路姿势。所以说,光脚学走路学得更快,光脚也最利于形成健康又漂亮的足型、腿型和走路仪态。(推荐阅读我以前的文章《别再纠结宝宝穿不穿袜子了!国外医生说光脚丫对孩子腿型最好!》)

不仅手要多触摸不同材料,刺激触觉神经,足部神经也是需要得到刺激的。像德国有很多赤脚公园,鼓励人们脱掉鞋子,在不同材料的路面上光脚行走,感知不同材料带给足部的刺激。夏天的时候我最喜欢带悠悠去赤脚公园走走。

悠悠参加的运动会上,也专门放有不同材料的盒子供孩子们赤脚踩。

国内虽然没有赤脚公园,不过平时在干净有安全保证的环境下也可以让孩子光脚踩一踩沙滩、草地、土地、瓷砖、木地板等等不同材质的地面。要知道,触觉神经是直接与大脑相连的,吸收的信号越多,神经联结越发达,大脑自然也越聪明呀!

所有的感官刺激都不是白刺激的,都是在为更强的大脑服务的!

7. 玩游戏时多接触不同材料

这一点就是老生常谈了,我不多说了。平时给孩子准备的游戏材料,要尽量多样化,塑料、金属、木质、水、沙子、橡皮泥、动力沙、颜料,除了人造的,天然的材料如各种果子、树叶、绳子、毛线、土、泥巴等等。

不同的材料,冷暖软硬不同,或精细或粗糙,触摸得多了,触觉神经就会越来越发达,大脑也愈加敏锐。我们对世界的感知,正是有了触觉才变得生动立体起来。

如果你希望阅读以上更多关于中西教育理念碰撞、儿童情商培养、性格养成、家庭早教和英语启蒙等方面的干货文章,可关注悠悠妈的微信公众号【德国育儿研究】(ID: yoyomadeguo),300多篇原创文章,全部是满满的干货,不灌鸡汤,真实、生动、简单、实用性强,看后让人不焦虑、不盲从,给予家长在教育上笃定从容的力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