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者:人生领航员狮子心

还记得当年在就读研究所时,为了能够顺利毕业,因此在升上二年级之后,便经常得找时间和指导教授讨论论文撰写的相关内容。由于是第一次撰写,再加上深知论文的好与坏将是影响日后能否顺利毕业的重要关键,因此,不论是从一开始的确认研究主题、研究方向、研究方法,一直到实际撰写阶段的论文标题、论文架构、相关研究资料收集、相关对象访谈等等,只要是攸关论文撰写上的任何一丝细节、任何一点不确定,我都会立马备齐相关资料之后就火速奔到教授的研究室里做进一步讨论。

只不过原以为这种积极的态度,肯定会让教授深受感动,而愿意多花些时间心力来给予更多的指导、更多的建议,殊不知,结果却总是事与愿违,每当我充满热血的拿了一堆刚整理好的资料去找教授讨论,最后换来的往往都只是一顿责难,这种热脸贴冷屁股的状态,就这么持续了将近一年之久,最后就在论文进度始终难以有所进展的情况下,再加上已经错过了学校表定的口试截止日期,因此即便再不甘愿,我也只能被迫多留半年时间,等到下一次的论文口试才有机会顺利毕业。

而在这个过程当中,看著其他同学能够一一的在时限内顺利毕业,而我却连一个论文标题都还出不来,我自认为并不是自己不够努力、不够投入,而是因为实在是找不出前进的方法来,那时的我,自然会对于迟迟不愿多给些建议的指导教授多所埋怨,只不过对于现况却又实在是有些无可奈何,毕竟能否毕业的权力掌握在教授手中,如果过不了这关,那么不仅是拿不到文凭,更重要的是连这两年多来的努力也将等同于白费。

后来,为了赶紧让自己能够从这股低气压之中脱离出来,我只能选择不再抱怨,毕竟此时再多的抱怨也全都于事无补,好好想想该如何追回严重落后的论文进度才是重点所在,不过出发总得有个方向,于是我开始试著去回想每一次与教授之间的讨论过程,以及在这过程当中教授究竟都说了些什么,以试图从中去找出一些值得参考的蛛丝马迹。

后来只记得在每回的讨论过程当中,教授似乎总在提醒我一件事:「请你记住!这个论文最后作者写上的会是你的名字,而不是我,想清楚了之后再来找我!!」当时我实在不明白,究竟是犯了什么样的错误,才会让自己老是换来这样的教训?不过由于事关能否顺利毕业,因此即便是再不愿意,我还是必须试著去仔细推敲出这句话背后所隐藏的意涵。有趣的是,原本百思不得其解的一句话,当我选择不再去向外检讨,而是好好的自我检视之后,我也才真正能够领悟到教授的用意。

原来,在每次的讨论之前,或许我的确都会先做足了功课,只不过在每次的讨论之中,我似乎总习惯性的会将所有的相关资料及个人意见想法全都摊在桌上,然后就被动等著教授能够给我更多的方向与建议,殊不知,在这一堆由我所亲自细心整理、思考过的资料及想法当中,表面上看起来似乎的确都是我论文撰写的一部份,但实际上里头却根本看不到任何一点我所做的决策,感觉自己反而比较像是教授身边的研究助理,只是单方面的依照教授的研究需求和指令去帮忙备妥相关研究资料罢了!!却还自以为只要有参与,那么自己当然也可以名正言顺地当个「联名作者」似的。但我却没意识到,这种搭便车的依赖心态,最后即便的确能够因此而换来足够亮眼的成就与荣耀,但无论如何,这些光环也都绝对不属于自己,只因为在这样的过程之中,从头到尾主角根本就不是我………….

在明白了这个道理之后,我便试著开始重新取回主导权,不过或许是因为想法还不够成熟、也或许是因为在实务经验上的确是还有些稍嫌不太足够,因此即便事前想的再多、再透彻,在我的一些执行做法和想法上,都还是会不断遭到教授的严厉批判。然而即便在过程之中的压力再大、再丢脸难堪,但是为了让进度能够顺利推展,因此我依旧试著努力将每次的讨论焦点摆在我所做出的每项决策上,至于教授的批评与指教,则会是我在日后修改决策时的重要参考依据,而不是非遵循不可的唯一指示。

当我试著重新取回主导地位时,或许还是会因为在一些观念想法上的意见分歧,而难免会和教授在某些讨论上产生激烈争辩与冲突,也或许因为做出了这样的选择和转变,反而会让自己得承受更大的压力、更多的责任,但令人欣慰的是,当我能够不断的挺身而出、果决地做出每个决策,论文撰写也开始产生了前所未有的飞快进度,后来在几经磨难之后,我的论文总算完成,而当我战战兢兢地将已印刷完成的论文交到指导教授手中时,本以为我行我素、老是自作主张的结果肯定会换来一阵责骂,但却没想到,教授反而是面带微笑的对我说了这么一段话:「很好嘛!早该这样做了不是吗?」或许只是不经意的一个表情、一段回复,但这一幕,却让我永远也忘不了。比其他同学,我多花了半年时间,却学到了如此宝贵的人生经验,对我而言,一切也都值得了~~

后来,当我有幸能够在职场上成为部门主管,带领许多同仁伙伴们共同完成许多大小任务,此时我才发现这堂多花了半年时间才学习到的课程有多么珍贵。在职场上,其实不乏许多既有企图心、充满热忱,而且还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的优秀员工,只不过或许你在许多的任务交办上的确会十分仰赖这些人,然而,当你真正在选择最重要的干部人选、甚至是副手或接班人时,你却绝对不会去想到这些所谓的「人才」,其实他们并不是没有态度,也不是没有能力,只不过老是有股说不出、但你就是会去忽略他们的刻板印象始终挥之不去,而让这群「理论上」应该得到重用的「主管人选」,「实际上」却顶多也只能成为万年的「资深员工」。

其实道理很简单,就如同在《犹太人的思考技术》一书当中曾经提到的一则故事:『从前有个经营店铺的生意人有事必须出一趟远门,只不过路途遥远,这一去,估计短期之内也回不来,而在这么长的时间里,如果店铺没能持续稳定经营,搞不好在回来之前,店铺可能早就先倒闭,因此,这个生意人决定在临走之前先好好找个值得信赖的伙计来帮顾著店舖,于是,他便花了些时间,好不容易找到了值得托付的人选,不过在准备出发前,由于事关重大,因此生意人希望先好好观察一下这位伙计的工作状况,如果没问题了,自己也才能够放心远行。于是生意人便趁著伙计不注意,偷偷躲在附近做观察,在头一年当中,每当顾客拿起商品询问这位伙计:「请问这个可以再便宜一些吗?」伙计往往会这么回答:「可能不行诶,我想老板应该是不会给这种折扣的。」看到这一幕,生意人不放心的摇了摇头,决定再多观察些日子。后来到了第二年,每当顾客拿起商品和伙计询问同样的问题:「请问这个可以再便宜一些吗?」这回伙计则往往这么回答:「不行诶,我们无法多给你一些折扣。」听完伙计的回复后,生意人依然不放心的决定再多花些时间好好观察,于是到了第三年,这次,每当又有顾客拿起商品询问同样的问题:「请问这个可以再便宜一些吗?」这回,伙计则会这么回答:「不行!我不能给你这种折扣!!」看到了这一幕之后,生意人这才满意的点了点头,放心离去。』

原来,想成为一位称职的优秀干部,除了本身所具备的工作热忱与专业能力之外,更重要的是还要能够得到主管的信任,才能够放心的授权予你,而主管自己也才能够毫无顾虑的去做其他更重要的事,但如果你只是空有热忱、空有能力,却老是摆脱不了依赖,从你口中听到的总是一堆问题、抱怨,却从没听到任何可行的解决方案或是你的个人看法,那么可想而知的是,当主管在授权之后,不仅无法让自己变得更轻松、更有余力,反而还得经常回过头来协助处理那些早已充分授权予你的大小任务,这样的授权不仅连一点效率也没有,更只会造成事倍而功半,既然如此,那么当初又何必授权?既然不必授权?那么又何须提拔你为干部?

或许有一点的确不可否认,当你在下任何决策前,多征询其他相关利关系者的客观意见,的确有助于降低因为个人过于主观而陷入当局者迷思的可能性,但是有一点千万别忘记,征询他人意见的目的应该是为了能够帮助自己做出更正确的决策才是,而不是要你学会依赖,如果你总是只愿被动遵从他人指示,却不愿意自己主动尝试做决策,那么或许你的确能够因此而减轻许多压力、少扛许多责任,但相对而言,随著压力与责任的减少,你的个人存在价值也将跟著慢慢消失殆尽,直到价值归零的那一天,那么你的去留也将不会再有任何人会去在乎,当事情演变至此,被辞退,也只不过是早晚的问题罢了!!共勉之,大家加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