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小可爱问我完形是不是真的放弃了…其实也不是啦,嗯~我觉得完形可考察的点太多了,比如单词量,比如语法,比如一词多义,比如阅读理解。所以完形事实上是很难的一个部分。我说的放弃并不是不准备,而是不用可以准备,像平时被单词呀,做阅读这些都会有练习到嘛,在做真题的时候把完形顺便写一下就足够了。而且我觉得完形很看运气,一旦是你熟悉的题材(像今年的就没有什么理解难度),那就很好答,要是陌生的领域,我觉得就……只能看命……所以嘛,英语卷子,就像我高中英语老师常说的,得阅读者得天下


我坐在书桌前,听著淅淅沥沥的雨声,带著南方春天特有的青草味道,去年的今天,我好像还在学校里面准备答辩,闻的是北方某超市特有的雾霾的味道。仿佛时空倒转,没有真切的感觉,从初试成绩出来到前几天复试结束,我一直不太敢相信这一切,直到这几天办理档案调离,我才意识到自己是真的考上了。

其实成绩出来就想写一篇经验帖(毕竟我考的还可以,疯狂不要脸哈哈哈),考研两次,踩过的坑不少,也得到了很多帮助,希望可以借著这篇帖子,帮助奋斗在考研路上的你们。

首先,我希望你们可以仔细的想想,我为什么要考研,或者我为什么要考心理学。学习动机是不是强烈会决定你之后的努力程度和面对困难的态度嘛~我想,考研算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决定,还是要慎重一点。

下面我会分为几个部分来写,有点啰嗦也希望大家不要介意咩。

一、 个人介绍

二、 初试阶段(一战和二战都有)

三、 复试阶段

四、 答疑解惑

一、 个人介绍

我本科是北京的一所真的非常非常不知名的学校,大概只有北京本地人会知道吧……我学的是市场营销,简单来说,就是创造出顾客所需要的产品并且获得利润的过程(好吧,其实就是卖东西)。所以,对于华师,我是最不占优的三跨生。

我第一次考的时候,也是报考的华师,成绩并不理想,没有考虑调剂(后来我才知道,像我们这种二本院校,基本上是没有学校可以调剂的,手动滑稽),当时也很纠结,到底是要二战,还是好好找个工作算了。我是和家人朋友以及老师讨论了很久,最终还是决定了二战。如果也有和我一样纠结是不是要二战的小伙伴,可以找我聊聊呀~

嗯,再说一下我这次的考试情况,英语85,政治64,专业课253,总分402。

在我报考的发教方向初试排名第二,复试之后排名第四,我们这次复试正常划线是进了15个人,除去推免本来还剩下9个名额,但是今年有扩招,所以最后一共进了十几个,还算是不错吧,我认识的几个都进了。

总结一下,我是三跨,二战,中间没有工作经历。考的还可以,很开心的就是我的意向导师最后也收了我。

二、 初试阶段

我觉得大抵初试都有两个阶段,收集信息和好!好!学习!

收集信息的目的有这么几个,确定目标院校以及了解学校要考的书目以便于确定自己的备考计划(我真的有认识的朋友直到考前一个月才发现学校要考的书单还有好几本没看过……绝望)所以,我觉得这一步真的很重要,可以为自己确定方向。虽然地球是圆的,但是你确定你绕一大圈还能坚持到目的地吗?

我是17年年初的时候开始收集信息的(其实算是有点晚了,真的确定了要考研还是尽早开始比较好),主要是通过考研论坛、贴吧、考研机构。或者看到有的学长学姐会留下qq什么的就加了问问。嗯~我的建议是,不要盲目的搜集资料,开始之前,先了解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比如学校要不要985啊,地理位置啊等等,有目的性的去了解会事半功倍嘛。

我当时很明确,离家近一点(我是浙江的),然后学校在心理学方面的排名一定要靠前。然后我把范围锁定在了华东师大和浙大。我虽然真的很喜欢浙大,可是,浙大招生人数太少了,我对自己没有这么大的信心,就选择了华师,而且华师在心理学的排名比浙大更加靠前。所以最后我就定下了华东师大。(说实话,我当时只看了学校最终招生人数,既没有关注报录比也没有看什么导师,心是真的大。你们了解信息的时候还是尽量全面的好,要是可以找到直系学长学姐就更好了。)

确定学校之后,我就开始安心备考了,两次考试我都是在北京备考,感觉学校的环境更加适合我学习吧。

备考阶段

在开始复习之前,我觉得列一个时间计划表还是蛮有必要的,尤其是当你和其他人一起备考,看到别人的复习进度或者他们的时间分配,很容易会怀疑自己是不是在某科上面花的时间太少了,这时候看看自己的计划表可以定定心嘛。至于怎么安排,我是根据:报考学校的分数线+优势劣势→各科复习时间安排。

比如,我的英语不错,政治没什么基础,专业课几乎是全新的知识。而华师每年的分数线大约在380左右,如果我要考上,那么我政治和英语加起来至少140,专业课至少240。结合起来看,我自认为英语不需要花太多的精力,专业课需要占2/3的复习时间。大体的计划做出来之后,我每天分配给各个科目的时间也是以此为根据。当然这是最简单的一个方式,你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安排。

一战的时候,我大概二月中旬回到学校之后就立马开始备考了。二战的话,由于当时忙著毕业答辩,再加上已经准备过一年,所以正式开始是毕业之后,六月中旬左右。

【英语】

学硕是考的英语一,难度的话,我觉得比六级难一丢丢,所以要是英语基础不好的小可爱们,还是要重视起来的。

英语考试嘛,莫过于考辞汇和语法,而针对考研英语,我是分为四部分去准备的。

1、 单词 2、语法 3、真题 4、作文。

我的英语基础比较好,14年浙江英语卷考了146(满分150),四六级也是轻轻松松就过了,所以我只买了真题和考研单词(红宝书)。我觉得大家可以针对自己的情况,看看买什么语法书或者作文书。我有朋友的语法就是买的陈正康老师的书,听他说还不错,不过我觉得英语辅导书大同小异,用好一本就够了。

单词单词是高分的关键!单词是高分的关键!单词是高分的关键!重要的话强调三遍!单词是从开始备考到考试都要坚持的。我一战刚开始的阶段用过一些app,但是发现不适合我,后来还是买了红宝书,一天两次的背。嗯~我背单词的方法很笨,大概像这样,按照记忆曲线走。我会列计划表,规定每天背哪几个unit,不断的重复,基本上每个unit我过了二三十遍吧。

在背的时候,我是习惯一边默读一边在稿纸上写下来,然后把看起来不太熟悉的单词标记出来,划线或者划正字都可以,这样下次再背的时候,会更有目的性。到了后期我基本上是五分钟过完一个unit,因为已经都记住了嘛,再背也只是为了强化记忆。至于怎么列的这个表,我在最后的答疑里面会有介绍。

当然除了红宝书,还有就是真题里面的单词,其实真题做多了就会发现有的单词是反复考的,所以每次做真题的时候我也会把不认识的单词摘出来,专门记在一个本子上,隔几天看一次!看一次的步骤很重要的…不然你就是白摘了…

语法:嗯…嗯…我没有怎么复习语法…不过我有跟著机构上过几节语法课…不过基础不好的同学还是要仔细的看一遍语法的,前期打好基础,这样做起阅读来才不会看不懂。而且语法对于最后的翻译也很重要。

真题:真题应该是除了单词之外第二重要的部分了。我自己是把九几年到最近的卷子都做了,英语二也做了一部分。其实做下来你会发现,最近几年英语一真的没有之前那么难了,零几年的卷子明显难很多。

刚开始3到6月的时候,基本上三天或者四天一套卷子,第一天和第二天每天两篇阅读,在写的时候就要求自己慢慢写,力求把文章看懂,不懂的地方先用红笔标注出来,等写完了再搞明白。批改的时候,也会把不懂的单词摘出来,对著解析看答案,想清楚为什么是这个选项,我是哪里没有想到。总之,这个阶段一定要仔细,就像小时候英语老师分析试卷一样,把每个答案都搞明白。

第三或者第四天写其他的部分(作文我一开始没管),嗯~我觉得吧,完形这块,没必要花太多时间,一是分值低,二是可能你花时间了还是答不好,还不如把时间用在背单词上……

七月份开始,我做阅读就开始计时了,一口气做完全部的阅读,锻炼自己的速度和准确度。我一般做阅读会先看题目,带著问题看文章,其实近几年英语阅读脉络都很清晰的,往往一道题目的定位就在那一块,所以不要求你读完全文。我这次英语考试,全部写完还剩下半个多小时,于是我把前面的阅读又检查了一遍…

卷子做的快的话,基本上到七八月份就可以做完一遍了,不过我留了两年的真题用来最后的模拟。所以八九月份开始,我又回过头把英语一又做了一遍。二战的时候也是如此,不一样的是我二战跳过了精读阶段。

我的建议是,时间允许的情况下,真题多做几遍,实在没时间至少也要两遍,保质保量。那帮老头子真的很喜欢反复考察你不会的单词。

作文:嗯~作文我也没有买参考书(尴尬……),作文可以晚一点开始准备。我一战是到了十一个中下旬开始准备的,二战到了临考前一个星期才开始。小可爱们要是不放心,我觉得十一月开始也足够了。

英语一分为大小作文,我觉得小作文重要的是掌握不同的应用文的格式,不然卷子发下来就一脸懵,影响其他部分的作答。格式一共有九种,近些年的话,信件、通知考的比较多,一定要重点去记忆。

至于大作文,其实我一直觉得很像八股文,每一段写什么都是定好的。给自己发挥的空间不大。嗯~按照自己的情况来吧,要是你英语基础好,看看范文是怎么写的,自己琢磨琢磨也就会了。要是你和我一样不会写作文,那就老老实实背套路句,开头,结尾还有各种起承转合的句子,理解了结合语法去背还蛮好记忆的,到时候即使忘记了也不至于写不出东西。平时背完可以试著写写练手感。考试的时候,用上高大上的套路句和自己的简单句就很完美了。至于要不要背押题的文章,看你自己的精力吧,背了总归没有坏处嘛。不过即使押题压中了也千万不要照搬,不然你怎么知道别人是不是也背上去了…

我今年超级幸运的就是,考前问老师要了去年的押题文章,我早上考完政治,中午就站在花坛前面背英语,然后恰巧就被我用上了(哈哈哈哈大概是突然被杨超越附体)

小结:我觉得英语,你所花费的时间是可以和你最终的成绩划等号的,我见过不少英语基础差,但是认真背单词认真刷题的小可爱最后考了70+,也有很多英语底子好的却只有60+。所以小可爱们只要肯花时间,一定没有问题的!

【政治】

首先我政治只考了64,并不好,当然也和我自己精力花的不多有关系。嗯~我两次都有跟著辅导班上课的,所以其实整个进度都是跟著在走,自己没有怎么计划过。下面我尽可能的总结一些经验吧。

我觉得准备政治也可以大致划分为几个阶段吧。

3~7月,可看可不看,政治没有必要那么早开始,毕竟312考试的书那么那么多,时间有限嘛。我一战的时候这个时候就开始跟著上课了,占了我一些专业课的时间,所以我二战的时候,直到九月份才开始跟著上课、做题。我身边有朋友这个阶段开始看肖大大的精讲精练,有时候闲聊问她怎么样,她觉得自己就像在看故事一样,但是没记住。嗯,其实我觉得这个阶段看政治是很轻松的一件事,你会觉得自己在复习,是有用的,而且相对于专业课或者数学,轻松很多,但是你是不是要仔细的思考一下,你学到了什么,或者时间的投入会有相应的回报吗?

9月的时候,开始刷一千题,要是你有时间的话,可以反复的刷,一千题很详细,要是一千题做的好,后期的选择题基本上是稳的。

11月开始,可以陆续的开始做真题,尤其是选择题可以多刷几遍,总结规律。比如有的题它是从题干出发,有的就是纯粹的考你知识点。近些年的政治越来越灵活,很少单纯的考知识点的,所以学会读题干很重要。再往后就是肖四肖八,跟著做就好。政治的大题,按照肖大大的去背就挺稳的,我的建议是不需要一字不漏,按照点背就好,后面的结合可以自己发挥,毕竟咱们专业课还有很多要背的哈哈哈。不过一定要看清楚,你背的答案是不是材料(我两年都碰到了这样的情况),如果是的话,一定要把自己背的答案转化为类似的语言,不然没有用的(把答案默上去才发现题目里有的我疯狂哭泣)。因为老师改卷是踩点给分,所以答案里面,多点少展开最好。

嗯~就我个人而言,政治,辅导班真的帮了我很多,尤其是马哲那一块,我是理科生,所以对马哲、近代史什么的一窍不通,自己看根本来不及也看不懂。至少可以看看往年的网课,听听大牛是怎么讲解的。不建议买精讲精炼,到后期你题目刷多了,参考答案的解析里面也有相应的知识点,更有针对性。

【专业课】 终于写到专业课了……感觉自己真的是磨磨唧唧,感谢还能看到现在的小可爱们。

首先,我专业课没有报班(有点迷之自信),但是我自己有搜罗了很多机构的公开课,前期的时候会听一下。而且我在搜集信息的时候加到的学长学姐也在在我考研期间给了我很多备考建议,还解答了我很多专业课不懂的地方,在此万分感谢学长学姐不嫌弃我。

312统考的书,我是淘宝买的一套,挺全的,一共10本,这几本书里面,我觉得除了实验和统计比较难理解,其他的都还可以。

统计我建议先看甘怡群老师的那一版,对于没有什么基础的小白更好入门,然后再看徐建平老师的那一版,深入理解。好像听说今年有几本书改版了,小可爱们仔细了解一下啊……

接下来讲一下我自己的备考经历吧。一战的时候踩了很多坑。我从三月初就开始看书了。当时看心理学的这些书,尤其是普心社心,感觉根本没有什么难点,全部都是理所当然的 事情,再加上一本书那么多,完全不知道重点是什么,所以我真的是一头雾水的在看,并且花大量的时间在看,现在想想完全是无用功,努力只是在感动自己。

到了后期我还摘抄过笔记,我觉得还是不要摘抄笔记的好,因为我觉得心理学如果是重要的知识点,那么他就是一大段话,抄下来既浪费时间,而且你在这个过程中,看到了努力的结果(满满的笔记),会很有收获感,并且容易产生我已经努力过了,离成功又近了一步的错觉…于是就减少了后续的记忆。

我一战的时候,统计部分就死记硬背了那些公式,完全谈不上理解,直接导致了考试时候懵圈。嗯,所以我建议像是实验啊、统计啊,前期的时候,一定要仔仔细细的看书,理解里面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原理。而且像312的卷子,统计和实验考的不是很难,重点是看你有没有理解。

下面我详细的讲讲我的二战。分了几个阶段。

基础阶段:6~8月(3~7月),踏踏实实看书。

虽然之前我也有断断续续的看书,但是因为毕业论文的事情,没有系统的开始。所以我正式开始复习是从6月开始的,开始每天上图书馆看书。我给自己的计划就是在这三个月把所有的书过一遍。因为有了一战的基础,所以我是从统计这一块开始的,至于一战的小伙伴,我觉得可以和我第一次一样,3~7月作为基础阶段,可以从普心开始,先有一个入门。

虽然我没有计划一天看几章,但是一天下来至少有10个小时是花在专业课上面的。

我给自己的目标就是看过的统计和实验一定要搞明白,至于其他的部分,暂时不要求背,理解,熟悉即可

强化阶段:9~10月(7~9月)。画框架图,并背诵。

这个阶段我就已经开始背书了,我买了一本《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解析》还有配套的1000题。市面上不同的参考书还是很多的,我觉得大同小异,没有必要买很多,坚持用好一本就可以了。还是和英语一样,我给自己列了每天要背的章节。背诵的同时,我会把每本书的框架列出来,了解每本书每个章节主要讲的是什么。注意一定是最简略的提纲,不然你列提纲就失去了意义。

每天背过的章节,我也会把相应的一千题拿出来练。我还有一本历年真题,是按照不同的知识点板块把真题归类的,我也会同时做那个,了解不同的单元常考的知识点(312的知识点就是反复在考)就是下面这本!超好用啊~

嗯~关于背书,我觉得没有什么捷径可走,什么技巧都只是帮助你更好的记住,但也是在你愿意花时间背的基础上。我比较笨,而且觉得312的大题实在是像打靶一样,出在什么细小的知识点都有可能。所以除非是我确定不可能出大题,我一般都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尽量全部背下来的。背书的时候,我喜欢在稿纸上列大纲,而不是单纯的读出来,多渠道的去记忆嘛,当然每个人的习惯不一样,我觉得你自己觉得有用就可以。不过我觉得我这个习惯很有用的一点就是考试的时候真的写那么多字我的时间是来得及的。

像这样的稿纸,我大概用了二三十本吧~这个阶段,我大概一个星期会做一套卷子的选择题,大题的话会列出知识点。

冲刺阶段:11~12月(10~12月),强化记忆,反复刷题。

到了10月11月,其实在强化阶段我们的知识点已经开始成型了,但是还是会有一些知识点记不清楚(实在是太多了……),所以这个阶段,我虽然还是给自己列表,但是和上个阶段看书背不一样的是,我会看著总结出来的提纲回忆每个章节的知识点,在回忆不出来的时候看书回顾,并做上记号。如果有知识点被我圈出来3次都是我一下子回忆不出来的,我可能会重点标记,告诉自己这是考前那个晚上熬夜都要看的内容。

除此之外,加大力度的刷题,我到了后期,几乎是一天一套卷子,反复刷。选择题十几分钟可以做完,虽然还是会有一两道题做错,这就是我没有巩固好的知识点。因为知识点是反复在考,所以我建议至少要刷四五遍,而且要全部都理解。

碰到统计或者实验测量这几个部分的时候,我还会把之前的1000题拿出来刷。这本1000题相当于是书本的补充,很多知识点都是那本解析上没有的,所以我觉得对于像这样比较难的部分,拓展多一点是很好的。

当然,如果你像我一样已经是二战了,而且觉得学有余力,可以再把最开始的书拿出来翻一翻。我觉得回归书本也有助于更进一步的理解知识点,尤其是实验和统计,感觉书本真的编的很好。

就是我所有的考研经验分享,本来想写成一篇干货,结果写著写著发现更像一篇闲聊的分享了…

三、复试阶段

感觉自己写复试的经验又可以像这样写上好几千字。

我是个反面教材,考完到出分这两个月一直在玩…当时自己估分感觉可能刚好在线上,所以也没有动力好好准备复试。结果到成绩出来吓一大跳,然后就是很慌张,什么都不知道的开始到处找学长学姐求经验。血的教训就是,但凡你觉得自己有希望或者你即使考的不好准备调剂都千万不要浪费这两个月,提前准备。

华师的复试分为两个部分,笔试加面试。华师给了笔试的书单,可惜并不考(手动微笑)。我觉得基本上还是在312的范围里面,而且题很灵活,综合性比较强。所以你只要每天都看一些,不要忘记就好。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提前了解自己想考什么导师,然后开始看他的英语文献。

面试的话,我觉得真的全凭老师心情吧。我当时准备了意向导师的文献,主动在自我介绍里面Q了导师,结果全程都是问我文献的问题。嗯,我觉得面试像专业课文献这样的题决定你会不会录取,其他的一些可能只是加分题,答得好了加分,答不好也不至于让你game over。所以初试结束之后一定不可以完完全全的放松下来。不然你会和我一样在复试的时候,焦虑的一塌糊涂。

至于更加详细的内容,我想,现在说还是太早,毕竟目前更重要的是初试~

四、答疑解惑

1、我的计划表

我这个也是网上看到的方法。根据记忆曲线来嘛~举个例子吧,以红宝书unit1为例,第一天的早上和晚上,第三天,第五天,第七天和第十五天分别要背一遍,前面几天列出来还好,到了中期基本上每天要被七八个unit,但是因为你已经不是第一遍在背了嘛,所以会简单很多。我英语是一次列3个unit,每次过我都过的比较快,因为你早上过一遍,晚上还会再过一遍,所以即使第一遍没有完全记住也完全不用担心。比较重要的是,每天的计划一定要完成。所以其实整本书一遍过下来,你其实已经过了6遍。

这是一个很麻烦的过程,尤其是到了后期,打开书会有一种,嗯,这里我背过了,嗯,那里我也背过了的感觉。(我不知道你们是不是和我一样,看过的文章就不想再看了)。其实也说不上什么克服不克服,我在不想在背的时候就会问自己,如果考场上考到了你能一秒钟就反应出来吗?其实考研终归还是和自己的惰性在博弈嘛。

2、考研的时候怎么调整心态

我觉得我是一个比较容易焦虑的人,尤其是到了二战,后期的时候,每天都会想如果自己考不上怎么办。我的解决办法就是好好看书,努力的利用好每一分钟,让自己充实起来,就不会那么焦虑了。

实在很焦虑的时候,我会和朋友倾诉,哭一哭或者跑跑步,尽量的不要去想考不上会怎么样。二战的时候我和研友一起租在外面小房间,从起床到睡觉都在那里面,每天最开心的时候就是吃饭,一起看一期动漫什么的。我觉得偶尔的放松一下完全没有关系,实在没有必要一边吃饭一边背书。

现在想想,其实考不上是很正常的一件事,那么多的考生,大多数都是考不上的,为什么你要是那个考上的呢?我们只能在因上努力,至于果,那是缘分。嗯~所以与其担心这些有的没的,还不如多背一个知识点。

3、老师会不会歧视三跨的考生

我觉得在你自身的实力足够的情况下,并不存在歧视。当然啦,你要是北大的学生肯定会被高看一眼的,别说是老师了,我都会觉得你很厉害呀。这是人之常情嘛。但是不能因此就认为你的本科背景会决定你能否考上吧。

而且我自己就是三跨,现在被心仪的导师收入门下,准备开始自己的秃头之旅。

4、要不要报班

这是一件见仁见智的事情。我们可以分析一下报班的好处和坏处(辩证的看嘿嘿嘿)。

好处:①知识点经过老师的解析更容易理解

②考研班会合理的安排你的学习进度,比自己安排会合理一些,而且老师知道每年常考的知识点,有助于合理的分配复习时间。

③如果你是一个没有什么自制力的人,那么考研班可以很好的督促你

④各种材料和模拟卷。说实话,我觉得这是考研班最重要的一点了。很多材料自己真的是不好找。

坏处:①考研班的学习方法和你自己的不匹配。比如我就更加适合自学,跟著老师上课我很容易就不想复习。

②贵?哈哈哈哈

最主要的还是根据自己的情况分析,看看自己的目的是什么,以及是否可以接受缺点。比如我自己,我觉得我更适合自学,而且312是统考卷,我没有特别需要搜集的资料(虽然我考前十分的想写模拟卷,可惜没找到,我后来了解到他们报班的都有一模、二模什么的),那么我就没有必要报班。政治的话,一来我实在没有那么多时间自己看书,二来我也不想总结每年的考点,那我就老老实实的跟著一起上课呗。

但是其实在复试的时候,我发现好些同学都相互认识,后面知道他们是报了同一个辅导机构的,所以感觉机构应该挺有用的,毕竟能带著你学(但是如果你不学,那估计没用)。我有个姐姐当时考公务员儿也报了机构,花了不少,但考上了。

总之,关于报班,我觉得需要端正的一个态度就是,辅导班只是一个辅助,怎么说呢,看个人吧,客观看待机构,不要神话,也不要太诋毁。考研更多的还是和自己的战斗,你不努力,那报再好的班都没有用。

5、其他

小伙伴们还有什么想知道的可以私信问我呀~我一定尽量解答。

我很喜欢简真在《荒野之鹰》里面的一句话,命运给了你荒野,是因为它想让你成为高飞的雄鹰!不管你是一战还是二战,越是困苦,越不能自怨自艾。

最后,晒几张我去复试的时候拍的图片吧~其实当时很焦虑,没怎么拍图…

心理学院的门口~第一次来的时候超级紧张…可惜没有拍到门口的猫咪~感觉学校好多只小猫,很想撸就是了…

这个对联真的是写出了心声…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