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不如张旭与怀素,但是孙过庭说过今不逮古,古质而今妍。黄庭坚书法中有继承张旭与怀素。

黄庭坚的草书是学时人周越的,苏轼以周越书为「险劣」,米芾则评周越书为「气势雄健而锋刃交加」。黄庭坚后来在一则论书语中道出了其书法及书学思想成熟后对周越书法的看法:「王著临《兰亭》《乐毅论》,补永禅师、周散骑《千文》,皆妙绝,同时极善用笔。若使胸中有书数千卷,不随世碌碌,则书不病韵,自胜李西台、林和靖矣。盖美而病韵者,王著;劲而病韵者,周越——皆渠侬胸次之罪,非学者不力也。

无疑,黄庭坚对草书笔法的深刻认识和掌握,当是「得张长史、僧怀素、高闲墨迹,乃窥笔法之妙」的。他在《跋此君轩诗》中写道:「近时士大夫罕得古法,但弄笔左右缠绕,遂号为草书可,不知蝌蚪、篆、隶同法同意。数百年来,唯张长史、永州狂僧怀素及余三人悟此法可。苏才翁有悟处而不能尽其宗趣,其余碌碌耳。

黄庭坚草书的成熟还得益于其书外功的参悟。除其上述「于燹道舟中,观长年荡桨,群丁拔棹,乃觉少进,喜之所得,辄得用笔」外,他还有一段自道可说明因缘:「余寓居开元寺夕怡思堂.坐见江山。每于此中作草,似得江山之助。然颠长史、狂僧皆倚而通神入妙。余不饮酒,忽五十年,虽欲善其事,而器不利,行笔处,时时蹇蹶,计遂不得复如醉时书也。」张旭、怀素作草皆以醉酒进入非理性忘我迷狂状态,纵笼挥洒,往往变幻莫测、出神入化。黄庭坚不饮酒,其作草全在心悟,以意使笔。然其参禅妙悟,虽多理性使笔,也能大开大合,聚散收放,进入挥洒之境。而其用笔,相形之下更显从容娴雅,虽纵横跌宕,亦能行处皆留,留处皆行。黄庭坚所作《诸上座帖》等佛家经语诸草书帖,乃真得其妙理者。

张旭的书法「阆风游云千万朵,惊龙蹴踏飞欲堕。更睹邓林花落朝,狂风乱搅何飘飘」,既透出张旭草书狂逸的气息,又暗含张旭集张芝、钟繇、「二王」(王羲之、王献之)的势态特征于一身而风格统一。张芝改章草点画波磔而创「今草」,使「字之体势,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及其连者,气脉通其隔行」(张怀瓘《书断》),巧妙和谐地处理了草书形、气、韵三者的关系,把草书艺术特有的美发挥得淋漓尽致,开拓出崭新的艺术境界,张旭对其草书艺术加以接受、吸收,追求「孤蓬自振,惊沙坐飞」的境界,追求一种疾势如飞、奇伟狂放的意趣——张旭在其作品中倾注了艺术家不可遏止的激情,又能使之气势连贯、自由畅达,时而低昂回翔,翻转奔逐;时而若狂风大作,万马奔腾;或如高山般稳实;或似流水般潺潺。同时,张旭草书能将个人的思想感情以及个人对风雨雷霆等各种自然变幻现象的感受融入,极富字外之趣。此外,张旭草书更是升华到了用抽象的点画来表达内心情感的高度艺术境界,其笔迹伏如虎卧,起如龙舞,顿如山峙,挫如泉流,因此李泽厚将「那如走龙蛇、刚圆遒劲具有弹性活力的笔墨线条,那奇险万状、绎智遗形、连绵不断、忽轻忽重的结体、布局,那倏忽之间变化无常、急风骤雨不可遏制的情态气势」称为「纸上的舞蹈」。

怀素的草书称为「狂草」,用笔圆劲有力,使转如环,奔放流畅,一气呵成,和张旭齐名。后世有「张颠素狂」或「颠张醉素」之称,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他也能做诗,与李白、杜甫、苏涣等诗人都有交往。好饮酒,每当饮酒兴起,不分墙壁、衣物、器皿,任意挥写,时人谓之「醉僧」。他的草书,出于张芝、张旭。《金壶记》说他是「一日九醉」。大概醉翁之意不在酒,「狂僧不为酒,狂笔自通天」,他志在「狂草」而已。怀素的草书以篆书入笔,藏锋内转,瘦硬圆通,用笔迅疾,气势宏大,虽然狂放,但并没有为追求新奇而无视法度。相反,他的草书严谨,结字简练,体现独特的草书艺术风格。


这个不好说,各有千秋吧

如果论写草书的气势

颠张醉素,自然是站在草书顶峰的。

黄庭坚写草书非常慢,所以才叫描字。

但如按狂气,黄庭坚把长线条和散点的运用,发挥到了一个新的层次,丰富了狂草的节奏变化,是一种不同的狂。

不比旭素差。

其实,草书的水平除了看技法之外,主要看意象。

不是写的有狂气,就叫狂草大家。

而是在笔法章法中表现出一股意象,才是草书高手。

比如旭素有山林沟壑,飞鸟走虫的气象。

而黄庭坚用笔有一股江湖悠游之气,豁达自如。

所以他们,都可称为草圣。

如论排名,那只能看生活年代先后,水平风格上,是分不出来的。


没得耍事4仁兄,自古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私信回你岂不坏了我的名声?还将我拉黑?接仁兄的楼,回他几句,这位没得耍事4楼主,理屈词穷,不敢公开辩论,还拉黑名单,私信谩骂,还自称文字编撰工作者,能够左右汉字简化的方向,真不知道如此高深职业如今有哪些成功。其人自称要把汉字简化删减,删除到1000个以下,真可谓千古绝唱!自古夷不乱华,此君欲以以南方某些百越化、甚至马来化方言为基础,阉割汉字,幸亏此君不过一山野村夫,庙堂无名。否则大汉危矣!疼、痛尚且不分之辈,廉、耻二字岂能认得?你家祖、宗也要简化吧?你爹、你爸只留一个,你妈、你娘必去其一。你兄、你哥多了无用,你儿、你子多余喂狗。你脸、你面到是能两个共存。


这种提问,本身就存在问题。答案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正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


黄坚庭和宋代四大家、苏试、米芾、蔡襄及整个宋代书法大家的草书和楷书都没有超过唐代,只是行书方面发展到之极!


黄庭坚有没有张旭怀素水平高,这要从谁的眼光来看,那些写丑书的,滥竽充数的,招摇撞骗的,把黄庭坚奉为祖师爷,这些人还常常把黄庭坚的一句诗挂在嘴上:世人皆学兰亭面,欲换凡骨无金丹。好像他黄庭坚是得到了兰亭真髓一样。在这些人眼里,黄庭坚的水平是最高的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