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焦虑症(social anxiety disorder,简称SAD)又称社交恐惧症(social phobia),耳熟能详,常常在小说、报章杂志、乃至于电影中看到,似乎离我们的生活很遥远...但,真的是如此吗?

 

甚么是社交焦虑症?

「总觉得大家好像都在注意我,等著看我出丑…」

「不知道为什么,跟某些人讲话,或是在大家面前演讲,都让我感到十分害怕,好像自己下一秒就会引发大家的哄堂大笑…」

以上的状况只是简单的内向、害羞吗?临床经验或是大规模的研究统计,都告诉我们,上述的状况往往代表了社交焦虑症的可能性!

一般来说,社交焦虑症好发在青春期的中期,但也有五岁即被诊断出有社交焦虑症的个案报告。危险因子除了自婴儿期就有的天生文静内向(behavioral inhibition)的气质、遗传、甚至是过度干涉与保护孩子的父母,都是我们可以理解的危险因子。

此外,生长过程中的社交机会与教导也是非常重要的。常见到社交焦虑的个案在生长过程中,因为多种原因产生对于社交的焦虑,导致避免社交活动,并因此而无法学习到较为成熟与全面的社交技巧;之后发现自己越来越无法融入社交场合的压力,导致对于社交的焦虑增加,更加避免参与社交活动,并因此而形成恶性循环,甚至可能因此而将原来自觉舒适的人际关系圈变得紧绷,而使每日的工作与生活充满压力。最后因为人际关系的疏离、自我评价的下降,往往跟忧郁、物质滥用、失眠、甚至是其他生理疾病有极高的共病性。

 

社交焦虑症为什么需要注意?

综上所述,社交焦虑症包含了遗传与环境的各种影响,且加上每个人不同的防御机转,最后导致人际关系与情绪宣泄的困难,并影响到学业、职业、与日常生活的正常运转。据悉,美国约有一成的人患有社交焦虑症,其他国家有高有低,但终归都是不低的比例,想来台湾也不会差太远,你我不得不注意。

话虽如此,社交焦虑症除了分为广泛型社交焦虑症,非广泛型社交焦虑症两种外,个案与个案的症状严重程度亦有明显的差别。虽然只要自觉焦虑造成的社交障碍已经影响到生活,就可能患有社交焦虑症;但有许多社交焦虑症的个案,往往可以在自己的社交舒适圈中生活得还算轻松,只是在某些需要频繁与陌生人互动或可能成为全场焦点的场合无法自由挥洒。而当个案不得不在这样的场合工作或生活时,就会导致焦虑恶化、影响生活。这样的个案往往在经过药物或认知行为治疗后,就会有明显的改善,并在治疗过程中更加了解自己,甚至因为克服自信不足之处,而让自我评价明显上升。

 

我有社交焦虑症吗?

请看看下列的问题,如果三者都有,那么患有社交焦虑症的可能性就不低了。

「因为担心自己会丢脸或出丑,所以避免与他人一起从事活动或聊天。」

「想尽办法避免会让自己成为全场焦点的活动 (如演讲)。」

「没有比『丢脸』、『看起来像个笨蛋一样』更让自己感到害怕的事了!」

如果上述三者都有,而且这种担心害怕的心情已经严重影响到生活,请就近前往可以信赖的身心科或家医科咨询!

 

 

作者:康德联合诊所 身心科 郭信麟医师

门诊

时间

周一

周二

周三

周四

周五

周六

周日

09:00
|
12:00

 

 

 

14:30
|
17:30

 

 

18:30
|
21:00

 

 

 

 

新竹市东区光复路一段362-2号 (03)578-8282 (03)578-8383

 


检视较大的地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