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谢邀答。

问题虽然看起来大得吓人,真认识清楚也就很小了。

庄子,可以认定,很少一部分中国「文化人」或者说「读书人」把玩的对象,孟子也是一样的,不过,相对庄子,把玩孟子的人稍微多一些,这是其一。

其二:孟子,由于出现在课文里的内容比庄子多,也多少在一些人的记忆里留有印象,也有人能够随口带上几句孟子的话出来,比较起来,庄子就在日常交流中比较少出现了。

因此,所谓文化影响力,两相对比,可以肯定孟子为大。

但我们应当清楚,文化,并非只是「」读书人「」把玩的内容,中国的「」读书人「至今还仅占总人口18%多一点的比例,把玩孟子庄子的人又在这18%最多也占不到1%,只是他们拥有比较多的发言机会,他们的声音被人们听到看到,才表现出来「文化影响力「」,而实际上,了解熟悉这种文化的人口远远占不到1%,至于运用这种文化,也许就不到万分之一了。这样的比例,其实是难以构成文化影响力的。


孟子影响广大,庄子影响深远。

孟子被称为儒家的「亚圣」,自宋明理学以来,影响力越加巨大;直至今日,在语文课本仍旧有许多必学的文章,比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孟子》文章一共7篇,是儒家「四书」之一,是历朝历代科举必考的科目,对人民生活的影响,非常深入,比如我们常说的「恻隐之心」「人之初性本善」等,都是孟子的学说。对我们生活广大影响,那是不言而喻的。

庄子是道家的代表人物,是「出世隐居」的开山鼻祖,对中国文化也影响至深。「阴阳」两个字,可以囊括出中国文化的面貌,如果说儒家的「入世」是阳,那么道家的「出世「就是阴。

庄子影响深远的地方,并不在于他对老百姓的影响,而是对「士大夫」的影响。士大夫是一个很乏的概念,可以是一切有才能的人。我很想找出一个精确词语来概括,可惜能力有限,找不到。

比如诸葛亮在27岁才被刘备发现而出山,但他最著名的一句话:」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却是贯穿他一生的。诸葛亮作为蜀国的宰相,死的时候家产只有15亩田。如果没有庄子那种」淡泊明志「,只有儒家入世的影响,很难想像诸葛亮死后只有15亩田,因为儒家崇尚礼节和规矩。正是因为儒家、道家共同影响,诸葛亮才会越加伟大。

庄子的思想一直比较高深,对老百姓的生活影响不大。比如」相濡以沫「原文出自《庄子·大宗师》,指的是夫妻共同患难,渡过难关;但庄子的原文是:」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我们老百姓截取了,我们能够理解的一部分。

类似的还有」学海无涯「(原文是: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怠矣!),「逍遥游「原指淡泊明志,但如今却总是与花街柳巷相关联。······

从这里,我们可以窥斑见豹,庄子对老百姓生活影响比较小,但对」士大夫「影响很大,类似的人物还有苏轼,苏辙,孟郊,贾岛,李白,竹林七贤,周总理等等。其中,多数是怀才不遇的「大师」。

如果没有庄子的思想,很多怀才不遇的人,他们该怎么办?明明是有一身本领,却没有办法为人民和国家做点有意义的事情。如果他们有意要为非作歹,肯定危害巨大的。但庄子的思想告诉我们:即使隐居深山老林,依旧意义重大。

这种深远影响渗入我们生活细节当中,就像春雨那样,润物细无声。

最近网路上一位姓沈的流浪汉很红,网友纷纷称为「大师」,留言「大师在流浪,小丑在殿堂」。如果不是庄子文化的深远影响,这位浑身邋遢,散发著臭味的流浪汉,躲都躲不及,怎么会受到那么多人尊敬?我相信,庄子、竹林七贤等人物,在他们那个年代,也是疯疯癫癫的。

这种「高手在民间」的思维早日深入人心,只是我们平时没注意而已。就像儒家《周易》讲的:「百姓日用而不知」。无论是孟子还是庄子,儒家还是道家,都对我们产生了广大和深远的影响,只是我们平时不知道罢了。


老庄 为道家孔孟是儒家,相传孔子曾问道于老子,老子对孔子以舌齿视之,言刚强不可保,柔弱可长存,其实是告诫孔子不可锋芒毕露,孔子问道其实是证自己得道,孔子反其道行之,道经曰: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儒家却是推崇仁义,必然是落了下风,惑乱的开始,在天为道在地为德,道德二字代表天地至理,天人自然之道,庄子崇尚自由,庄子最早提出「内圣外王」思想对儒家影响深远,庄子洞悉易理,深刻指出「《易》以道阴阳」;庄子「三籁」思想与《易经》三才之道相合。他的代表作品为《庄子》,其中的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

庄子的想像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据传,又尝隐居南华山,故唐玄宗天宝初,诏封庄周为南华真人,称其著书《庄子》为《南华真经》。孟子生平没有太多突出思想,只是继承了儒家思想,并主张人性本善,其著作《孟子》,也如同论语一般是记录性的书籍,

作有《鱼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富贵不能淫》和《寡人之于国也》被编入中学语文教科书中,讲真个人觉得孟子思想已经偏于道家思想。


个人认为,孟子的文化影响力要比庄子大。其一,从学派角度看,在古代中国,乃至当下,儒家的影响力胜过道家:孟子属儒家,且为「亚圣」,排在儒家圣贤的第二位;庄子属道家,虽然也排在第二位,但相对高度不如儒家的「亚圣」孟子。其二,从政治或教育角度看,在《孟子》一书既被列入「十三经」,又被编入「四书五经」,作为学子考取功名的必读教材;《庄子》一书虽被道家尊为《南华经》,但综合来看,影响力不如《孟子》。其三,从普通百姓得角度看,民间流传一句老俗语:「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 自己去。」七十三是「圣人」孔子的年岁,八十四是「亚圣」孟子的年岁。可以说,在平常百姓的认知里,已然把孟子当作一个「神圣的标杆」,可见,孟子在普通百姓中的影响力也大于庄子。


孟子的文化影响力更大。过去封建时代科举,「四书五经」的《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孟子》就是必考书目。现代教科书中《孟子》篇章仍在传承。而《庄子寓言》大多不列入课文正文,属于参考书目。因此,孟子比庄子的影响力要大很多。


孟子仁政得人心,庄子无为养生民。都是孔孟学术远,只要惠民都可行!!!.


挣这些名头有用吗?哪对你自己,个人有实际用处,你就汲有哪种,这样对自己好,有实用价值为政治服务的东西实在是对个人没可取之,佛道中医文化可健身健体,而愚家(儒)文化,只是庸俗文化,自己愿取哪种,随你便,莫强求于人。


孟子,几千年的封建帝国基本都是以孔孟之道来治理国家的。除了少数几个皇帝对老庄很推崇,但是随后还是要回到孔孟之道上


就普遍性而论,孟子继孔子之后,在孔孟之道上,孟子学识广,修行深,儒家识为亚圣,当然名气大。但庄子学说古怪,哲理深,纯属修行见闻及自身体会与大自然容为一体。继老子后的无为真人与尹真人分居左右。为道家学派名流。


庄子主张逍遥自在是在修心,「精骛八极,心游万仞」吞吐天地六气,孟子主张忠孝仁义是在修用,「人皆可以为尧舜」正养浩然之气,一个是道家,一个是儒家。可谓是中华文明的督脉和任脉,一阳一阴,一显一隐,一朝一野,相辅相成,共同支撑和哺育著中华民族,从文化影响力来说孟子的会大一些,因为世间很多都是要学以致用而真正修心者寥寥无几。*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