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05_%E5%89%AF%E6%9C%AC.jpg 

 

近几十年来,台湾的生活环境有很大的进步。在以前的农业社会,担心能否吃饱,是许多中老年人成长过程的儿时经验,而在物质水平大幅进步的今日台湾,能否吃饱不再是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吃的选择已经足够,取而代之的是一些文明慢性病的增加,对照日前发生的诸多食品安全事件,不禁让人感叹,吃饱没问题,但最大的难题是:到底该吃什么才健康?

肠胃道是人体十分重要的系统,从口腔肛门,包含了诸多器官,肠胃道每天必须消化我们所吃进去的食物,分解吸收后,提供体内各细胞足够的养分,一旦肠道健康拉警报,整个身体状况也会随之产生变化,进而导致疾病的发生,因此,如何保养我们的肠胃道,非常重要。

原来,健康的肠道对维持人体机能正常运作影响竟然这么大!在我短浅的认知中,只晓得肠道的功能是消化与吸收,直到看到这本书「你不能没肠识」之后,才发现除此之外,肠道还具有免疫防卫神经调控的重大使命,难怪许多人总是小病不断,想来大多也是因为肠道不健康的缘故。

‧ 你知道吗?肠癌是窜升最快速的世纪癌症。就连影响三分之一人口的「死亡四重奏」──肥胖、高血压、高胆固醇、高血糖,它们也都和肠道,以及肠道里的细菌有关。

‧ 你知道吗?对于每天加班加不停、缺乏运动又饮食不均衡的外食族来说,即使所得提高了,也换不回每下愈况的肠道健康。

‧ 你知道吗?当你每天为了减肥而节食,但是辛苦了半天却徒劳无功,其实只因为你拥有老化的肠道罢了。

我一点也不是危言耸听!因为以上的这些,在推广肠道健康的蔡英杰博士的书里面都写的很详细呢,只是一般人都选择性忽视罢了,直到有一天自己生病求诊,才把重返健康的任务丢给医生。

自然疗法权威,也是清肠专家的詹森医生(Dr. Bernard Jensen)在他的著作《大肠管理学》(Tissue Cleansing Through Bowel Management)中指出,由于现代人摄取大量精致的碳水化合物,缺少足够的纤维素,废物积存在肠中的时间太长,因而刺激腐败细菌的滋生。这不但造成肠子的各种疾病,其它慢性病和癌症的产生也根源于此。数十年来累积的断食及临床经验,眼见一般人肠子变形的趋势日益严重,詹森医生更加深信,唯有将大肠清理整顿好,否则,不论再多的药物、手术、维他命或是营养品都不可能让慢性病彻底根除。因此,不管要花多长的时间,付出多大的代价,重拾健康,唯有从全面彻底的清肠开始。

从以下这段话,带大家了解,为什么肠道的健康会影响我们很多

身体的结构,也有环保系统,而且不只一个。在消化系统,每日吃下去的食物,身体不需要的食物残渣,会变成粪便,由肛门排出血液中的代谢废物,则先由肾脏加以过滤,由尿液排出。大部分的暑气、寒气、湿气,则由汗液排出,也有部份由经络系统排出淋巴系统则收集组织间的垃圾,再交给附近的血管,由血液带走
 身体的组织之所以把环保工作做得那么细,那么彻底,是因为身体的空间有限,每一个空间都随时会被使用到,实在没有空间可以用来贮蓄垃圾。所以,在身体的主场,是希望所有代谢废物,每日都要排光,这么一来,身体其他组织的运作,才会更自在。

大家可以想像一下,如果家里的垃圾一天没倒,冬天或许还不会发出恶臭,但是夏天温度一高,就连食物摆置半天就臭掉了;那么身体的垃圾是不是也很可怕?过去身边的朋友常常说,我常常三天没排便了,还有人是一个星期排便一次,有的人依赖市面上的软便剂、浣肠剂、泻药、清肠药,甚至有很多的减肥产品都含有泻药成分,这些产品急用是可以,但是长期使用对人体非常的伤害(就像吸毒一样,不能没有它,久了影响造成器官退化,甚至更严重)。

现在保健观念人人都有,许多人都会买「益菌粉」、「优酪乳」、「纤维粉」等来加强肠道环境健康,但是常常又碍于品牌及功能性太多,导致大家看不懂到底要如何吃对「益菌」,如何「健肠」

要维持健康的肠道,几件事一定要做到,水份要够膳食纤维要足补充肠道益菌规律运动每天排便好习惯饮食均衡等六大步骤。

日常饮食中所含的纤维素,习称为膳食纤维,膳食纤维的每日建议摄取量是20-30g,大概要吃二十个苹果才够。如果早餐吃豆浆烧饼油条,中餐一碗牛肉面,晚餐是标准的三菜一汤加白饭一碗,一天下来纤维素摄取量顶多7-8g,所以,要每天吃到20-30g的膳食纤维,是需要相当巧思的。

现在人能躺就不要坐,能坐就不要站,能骑车就不要走路,能搭电梯就不爬楼梯,能搭电缆就不要登山,走路也会带动我们肚子的震动,帮助肠道的蠕动,所以在家有时也可以踏踏步,或是摇呼啦圈也很有帮助。

饮食把握住蔬果多于肉,不要吃过多的加工品,不要每天重复吃一样的东西,口味尽量把握清淡,或是交替换,举例来说,中午吃辣,晚上就别吃太重口味。

补充肠道益菌是大家最不知道要如何做才对,人体肠内的细菌可分为三大类:一、 有益菌,二、是有害菌,三、是伺机菌。随著年纪的增长,有益菌会愈来愈少,有害菌则不断增加,肠道亦随之逐渐老化。若能保持肠内的有益菌数量,进一步将有害菌逐出体外,想要长命百岁绝非痴人说梦。马偕医院淡水分院营养课课长赵强也指出,这些有益菌可以在肠内产生醋酸等有机酸(即所谓的短链脂肪酸,SCFA)和乳酸,造成肠内的酸性环境,有利于自身的成长,同时控制有害菌的生长。不仅如此,这些有机酸更可以直接作为肠道表皮黏膜细胞的能源,使细胞的代谢与替换更加正常顺畅,维持益菌的完整性,有益肠道健康的保持。

其实人体中的有益菌自出生时即存在于肠道中,且在喂食母奶后成为肠内菌的优势族群,以哺喂母乳的婴儿来说,体内比菲德氏菌(Bifidus)可占肠内细菌总数的百分之九十五以上(喂配方奶粉的小孩会减低),不过在开始喂食副食品之后即会降低。谢瀛华主任也强调,婴儿出生五天左右,肠道的菌几乎全是有益菌。断奶后,婴儿肠内有害菌逐渐壮大,但是彼此之间尚能平衡,一旦如果失去平衡,疾病就会伺机而动。据了解,在感冒、腹泻、便秘、消化溃疡、肝硬化等病人身上,均可发现其肠内的bifidus菌减少而有害菌却相对增加的现象。

市面上的益生菌到底是要饭前吃还是饭后吃?

有些市售益生菌产品具有特殊技术(包埋技术、特殊耐酸菌种)等,能够耐酸耐碱,不受胃酸与胆汁的破坏,如果是这类产品,建议饭前使用,原因在于空腹时胃部排空约一小时,益生菌能较快速到达肠道驻扎,达到整肠的作用。

是不是越多益生菌种,产品是最好的?

肠道里所能定殖的益生菌含量是有限的,过量的菌数,反而影响益生菌的作用。
-菌数过高,反而会造成菌株之间的相互卡位,无法发挥「各司其职」的功能。市售标谤含1000亿菌株的产品,值得好好考虑其菌株定殖率。所以说,不是越多菌种就越好,甚至会造成互相排斥的作用。

那益生菌有粉状、胶囊、锭状,选择那一种比较好?

胶囊、粉剂为宜。锭剂制作过时中,不可避免的会经过高热的加压而制成锭,而造成菌株的坏死。

========================================================================

推荐大家一款产品,因为我的姊姊从念书时,就有便秘的问题,基本上排的分量都比婴儿少,看肠胃科也没改善,吃很多牌子的益菌,都只有前几天有效,后期必须加重量,有点吃不消,另外长期吃排便药,精神更差,这样的时间长达了快二十年,我都替她担心,后来认识一个医养师,她推荐MODERE这款「益生菌」和「 芦荟益畅」,我姊姊每天排便的量有一根香焦(之前都是小羊便),现在不用天天吃,也能排得顺,真得让她从内改善她的肠道菌丛生态平衡与消化道健康。

这一瓶「益生菌」,有一大特色「耐热型芽孢乳酸杆菌技术」专利。

一般乳酸菌无法产生孢子(endospore),因此会受热、酸、碱、氧气之影响而慢慢衰退死亡,因此,一般益菌产品多半以大量菌数来提升安全到达肠道益菌的比率。芽孢乳酸杆菌最大特色就是能产生具有防护罩的孢子,对热、酸具安定性,不受胃酸与胆碱影响,故能顺利通过胃,在肠道内定殖,并在肠胃中存活更长时间,发挥其保健功能。

另外,也有添加菊苣纤维(果寡糖),提供好菌生长所需的营养,有助于提高乳酸菌存活繁殖率。

%E7%9B%8A%E7%94%9F%E8%8F%8C_524778.jpg 


欢迎大家加入 「慕迭尔健康交流」

             「健康营养/安全无毒体验分享」

使用Google+的可以加入 健康管理师最爱的无毒安全又时尚的品牌


自然医学:压力如何催生6大疾病

MODERE(慕迭尔):营养医学的重要

最新的肿瘤治疗方法~不是做化疗,是改变饮食、改善血管新生!

 诺丽 Noni是健康的营养素

 缺乏酵素-身体会知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