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05_%E5%89%AF%E6%9C%AC.jpg 

 

近幾十年來,臺灣的生活環境有很大的進步。在以前的農業社會,擔心能否喫飽,是許多中老年人成長過程的兒時經驗,而在物質水平大幅進步的今日臺灣,能否喫飽不再是個普遍存在的問題,喫的選擇已經足夠,取而代之的是一些文明慢性病的增加,對照日前發生的諸多食品安全事件,不禁讓人感嘆,喫飽沒問題,但最大的難題是:到底該喫什麼才健康?

腸胃道是人體十分重要的系統,從口腔肛門,包含了諸多器官,腸胃道每天必須消化我們所喫進去的食物,分解吸收後,提供體內各細胞足夠的養分,一旦腸道健康拉警報,整個身體狀況也會隨之產生變化,進而導致疾病的發生,因此,如何保養我們的腸胃道,非常重要。

原來,健康的腸道對維持人體機能正常運作影響竟然這麼大!在我短淺的認知中,只曉得腸道的功能是消化與吸收,直到看到這本書「你不能沒腸識」之後,才發現除此之外,腸道還具有免疫防衛神經調控的重大使命,難怪許多人總是小病不斷,想來大多也是因為腸道不健康的緣故。

‧ 你知道嗎?腸癌是竄升最快速的世紀癌症。就連影響三分之一人口的「死亡四重奏」──肥胖、高血壓、高膽固醇、高血糖,它們也都和腸道,以及腸道裡的細菌有關。

‧ 你知道嗎?對於每天加班加不停、缺乏運動又飲食不均衡的外食族來說,即使所得提高了,也換不回每下愈況的腸道健康。

‧ 你知道嗎?當你每天為了減肥而節食,但是辛苦了半天卻徒勞無功,其實只因為你擁有老化的腸道罷了。

我一點也不是危言聳聽!因為以上的這些,在推廣腸道健康的蔡英傑博士的書裡面都寫的很詳細呢,只是一般人都選擇性忽視罷了,直到有一天自己生病求診,才把重返健康的任務丟給醫生。

自然療法權威,也是清腸專家的詹森醫生(Dr. Bernard Jensen)在他的著作《大腸管理學》(Tissue Cleansing Through Bowel Management)中指出,由於現代人攝取大量精緻的碳水化合物,缺少足夠的纖維素,廢物積存在腸中的時間太長,因而刺激腐敗細菌的滋生。這不但造成腸子的各種疾病,其它慢性病和癌症的產生也根源於此。數十年來累積的斷食及臨牀經驗,眼見一般人腸子變形的趨勢日益嚴重,詹森醫生更加深信,唯有將大腸清理整頓好,否則,不論再多的藥物、手術、維他命或是營養品都不可能讓慢性病徹底根除。因此,不管要花多長的時間,付出多大的代價,重拾健康,唯有從全面徹底的清腸開始。

從以下這段話,帶大家瞭解,為什麼腸道的健康會影響我們很多

身體的結構,也有環保系統,而且不只一個。在消化系統,每日喫下去的食物,身體不需要的食物殘渣,會變成糞便,由肛門排出血液中的代謝廢物,則先由腎臟加以過濾,由尿液排出。大部分的暑氣、寒氣、濕氣,則由汗液排出,也有部份由經絡系統排出淋巴系統則收集組織間的垃圾,再交給附近的血管,由血液帶走
 身體的組織之所以把環保工作做得那麼細,那麼徹底,是因為身體的空間有限,每一個空間都隨時會被使用到,實在沒有空間可以用來貯蓄垃圾。所以,在身體的主場,是希望所有代謝廢物,每日都要排光,這麼一來,身體其他組織的運作,才會更自在。

大家可以想像一下,如果家裡的垃圾一天沒倒,冬天或許還不會發出惡臭,但是夏天溫度一高,就連食物擺置半天就臭掉了;那麼身體的垃圾是不是也很可怕?過去身邊的朋友常常說,我常常三天沒排便了,還有人是一個星期排便一次,有的人依賴市面上的軟便劑、浣腸劑、瀉藥、清腸藥,甚至有很多的減肥產品都含有瀉藥成分,這些產品急用是可以,但是長期使用對人體非常的傷害(就像吸毒一樣,不能沒有它,久了影響造成器官退化,甚至更嚴重)。

現在保健觀念人人都有,許多人都會買「益菌粉」、「優酪乳」、「纖維粉」等來加強腸道環境健康,但是常常又礙於品牌及功能性太多,導致大家看不懂到底要如何喫對「益菌」,如何「健腸」

要維持健康的腸道,幾件事一定要做到,水份要夠膳食纖維要足補充腸道益菌規律運動每天排便好習慣飲食均衡等六大步驟。

日常飲食中所含的纖維素,習稱為膳食纖維,膳食纖維的每日建議攝取量是20-30g,大概要喫二十個蘋果才夠。如果早餐喫豆漿燒餅油條,中餐一碗牛肉麵,晚餐是標準的三菜一湯加白飯一碗,一天下來纖維素攝取量頂多7-8g,所以,要每天喫到20-30g的膳食纖維,是需要相當巧思的。

現在人能躺就不要坐,能坐就不要站,能騎車就不要走路,能搭電梯就不爬樓梯,能搭電纜就不要登山,走路也會帶動我們肚子的震動,幫助腸道的蠕動,所以在家有時也可以踏踏步,或是搖呼啦圈也很有幫助。

飲食把握住蔬果多於肉,不要喫過多的加工品,不要每天重覆喫一樣的東西,口味儘量把握清淡,或是交替換,舉例來說,中午喫辣,晚上就別喫太重口味。

補充腸道益菌是大家最不知道要如何做才對,人體腸內的細菌可分為三大類:一、 有益菌,二、是有害菌,三、是伺機菌。隨著年紀的增長,有益菌會愈來愈少,有害菌則不斷增加,腸道亦隨之逐漸老化。若能保持腸內的有益菌數量,進一步將有害菌逐出體外,想要長命百歲絕非癡人說夢。馬偕醫院淡水分院營養課課長趙強也指出,這些有益菌可以在腸內產生醋酸等有機酸(即所謂的短鏈脂肪酸,SCFA)和乳酸,造成腸內的酸性環境,有利於自身的成長,同時控制有害菌的生長。不僅如此,這些有機酸更可以直接作為腸道表皮黏膜細胞的能源,使細胞的代謝與替換更加正常順暢,維持益菌的完整性,有益腸道健康的保持。

其實人體中的有益菌自出生時即存在於腸道中,且在餵食母奶後成為腸內菌的優勢族羣,以哺餵母乳的嬰兒來說,體內比菲德氏菌(Bifidus)可佔腸內細菌總數的百分之九十五以上(餵配方奶粉的小孩會減低),不過在開始餵食副食品之後即會降低。謝瀛華主任也強調,嬰兒出生五天左右,腸道的菌幾乎全是有益菌。斷奶後,嬰兒腸內有害菌逐漸壯大,但是彼此之間尚能平衡,一旦如果失去平衡,疾病就會伺機而動。據瞭解,在感冒、腹瀉、便祕、消化潰瘍、肝硬化等病人身上,均可發現其腸內的bifidus菌減少而有害菌卻相對增加的現象。

市面上的益生菌到底是要飯前喫還是飯後喫?

有些市售益生菌產品具有特殊技術(包埋技術、特殊耐酸菌種)等,能夠耐酸耐鹼,不受胃酸與膽汁的破壞,如果是這類產品,建議飯前使用,原因在於空腹時胃部排空約一小時,益生菌能較快速到達腸道駐紮,達到整腸的作用。

是不是越多益生菌種,產品是最好的?

腸道裡所能定殖的益生菌含量是有限的,過量的菌數,反而影響益生菌的作用。
-菌數過高,反而會造成菌株之間的相互卡位,無法發揮「各司其職」的功能。市售標謗含1000億菌株的產品,值得好好考慮其菌株定殖率。所以說,不是越多菌種就越好,甚至會造成互相排斥的作用。

那益生菌有粉狀、膠囊、錠狀,選擇那一種比較好?

膠囊、粉劑為宜。錠劑製作過時中,不可避免的會經過高熱的加壓而製成錠,而造成菌株的壞死。

========================================================================

推薦大家一款產品,因為我的姊姊從唸書時,就有便祕的問題,基本上排的分量都比嬰兒少,看腸胃科也沒改善,喫很多牌子的益菌,都只有前幾天有效,後期必須加重量,有點喫不消,另外長期喫排便藥,精神更差,這樣的時間長達了快二十年,我都替她擔心,後來認識一個醫養師,她推薦MODERE這款「益生菌」和「 蘆薈益暢」,我姊姊每天排便的量有一根香焦(之前都是小羊便),現在不用天天喫,也能排得順,真得讓她從內改善她的腸道菌叢生態平衡與消化道健康。

這一瓶「益生菌」,有一大特色「耐熱型芽孢乳酸桿菌技術」專利。

一般乳酸菌無法產生孢子(endospore),因此會受熱、酸、鹼、氧氣之影響而慢慢衰退死亡,因此,一般益菌產品多半以大量菌數來提升安全到達腸道益菌的比率。芽孢乳酸桿菌最大特色就是能產生具有防護罩的孢子,對熱、酸具安定性,不受胃酸與膽鹼影響,故能順利通過胃,在腸道內定殖,並在腸胃中存活更長時間,發揮其保健功能。

另外,也有添加菊苣纖維(果寡糖),提供好菌生長所需的營養,有助於提高乳酸菌存活繁殖率。

%E7%9B%8A%E7%94%9F%E8%8F%8C_524778.jpg 


歡迎大家加入 「慕迭爾健康交流」

             「健康營養/安全無毒體驗分享」

使用Google+的可以加入 健康管理師最愛的無毒安全又時尚的品牌


自然醫學:壓力如何催生6大疾病

MODERE(慕迭爾):營養醫學的重要

最新的腫瘤治療方法~不是做化療,是改變飲食、改善血管新生!

 諾麗 Noni是健康的營養素

 缺乏酵素-身體會知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