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中,我们经常能看到日军在垂死挣扎之际一边高喊着自己的信条,一边端着刺刀向敌军阵地冲去。那么, 为何在已具有现代化战争雏形的二战,日军还采取这种近乎原始的自杀性攻击手段呢?其原因恐怕还是要从历史中去寻找。

白刃战曾经是日本武士的自豪:直到被美军的冲锋枪打成筛子!

十三世纪,元朝大军两次入侵日本。面对弓马娴熟的蒙古骑兵,日本岛上的战马根本无法和元军的相抗衡,因此日本武士只能抓住一切机会下马与蒙古人展开贴身白刃战,最后再加上台风助阵,竟然两次不可思议的击退元军的入侵。从此“神风”变成了保佑日本民族的天助之风,而白刃战就成为日本武士战胜对手的终极手段。

白刃战曾经是日本武士的自豪:直到被美军的冲锋枪打成筛子!

西南战争中,反幕斗士西乡隆盛在鹿儿岛起兵成功吸引了大量武士,面对现代化装备的明治政府军队,一些剑术精湛的武士经常利用山地丘陵等复杂地段不断设伏,待政府军士兵列队通过时一同冲出,将后者杀个人仰马翻。西乡隆盛和他的武士们虽然在西南战争中失败了,但是白刃战还是给政府军队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白刃战曾经是日本武士的自豪:直到被美军的冲锋枪打成筛子!

自此日本军队开始逐渐重视拼刺技术,甚至连辎重兵都开始大量练习拼刺,海军也不例外。1909年日本陆军修改《步兵操典》时,明确将“决定战斗最终胜负的方式是刺刀突击”列入条例之中。此时“刺刀突击”已经程式化,变为了战斗的终极手段。

据不完全统计,二战期间日本总共生产了680多万刺刀,远超其它各参战国。那么,在火器已经大量使用的二战,日军为何还如此在意“刺刀突击”呢?其实原因很简单,要想把一个刚刚入伍的懵懂少年变成冷酷无情的杀手,最直接而有效的方式就是让他去练习拼刺,甚至去拿活人做刺杀训练!

白刃战曾经是日本武士的自豪:直到被美军的冲锋枪打成筛子!

这种训练的结果会迅速使士兵丧失原有的良知和最基本的道德理念,迅速变成一个毫无情感、赤裸裸的杀人机器。在中国战场上,国民党军队的拼刺水平往往不如日军,在与日军进行近距离拼刺时,可能三四个中国士兵才能战胜一个日本兵。这种情况直到1940年以后才有所缓解。当时日军大批主力被抽调到亚洲其它战场,拼刺水平普遍有所下降。

白刃战曾经是日本武士的自豪:直到被美军的冲锋枪打成筛子!

当热衷于“万岁冲锋”的日军在太平洋战场上遇到火力凶悍的美军时,其结局也只能是集体“玉碎”了。其中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1942年8月21日的瓜岛泰纳鲁河口之战了。当时,由一木清直支队长率领的约1000人日军在泰纳鲁河口和美军遭遇,由于此前美军已经侦察到日军的动向,在河口附近布置了机枪火力点和带刺铁丝网,因此战斗一开始就呈现了一边倒的局面,无数端着步枪亡命冲锋的日军士兵瞬间被打成了筛子,战场上尸横遍野。最终,双方的战损比达到了惊人的1:20!日军的精神胜利法遭到了彻底的失败。

白刃战曾经是日本武士的自豪:直到被美军的冲锋枪打成筛子!

战后,日本将拼刺技术逐渐发展为类似剑道的体育项目——《铳剑道》,还列入了自卫队的训练内容。值得我们尤其关注的是,日本文部科学省2017年4月公布新版日本中学“学习指导纲要”专门指出,要在中学体育教育章节内新增名为“刺枪术”的武术科目,纲要称“应让学生能够更深层次接触日本的传统和固有文化。”

看来,日本的这一根深蒂固的“传统”并没有就此消失,而是以另一种形式实现了传承与发扬。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