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这个民族的人生观中,一个人的一生大概分为几个时期。幼年、青年、壮年、老年。那么在每一个不同的阶段面临的是不同的生活条件、状态、智慧和能力。那么肯定不可一概而论,在幼年孩子们一般不用考虑生活问题,他们面临的是学习和玩耍。这样《弟子规》这种以教育为主的的书就非常合适了。

虽然《弟子规》是教育孩子们要当乖孩子。但是并没有说当乖孩子就不能走志向和理想。当弟子的时期都是青年之前,这个时候还没有脱离家庭父母的照顾,如果还不到十岁就离家出走一个人独立生活,那么结局最好也只能是一个小乞丐。

《弟子规》的名字就已经圈定了它的应用范围。那么就是身为弟子、孩子、后辈的时候应该有的态度。当我们走向社会或者面临其他问题的时候,我们的身份就会随之改变,这个时候《易经》中的一句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就很适合正在成长的人了,无论做任何事。我们都要努力、自强。就算运气不好不顺利又怎样?就算知道结果不一定如意又怎样?我们都要尽自己的一切力量与智慧,大步前进。

我们古人就给我们的典籍非常多,除了《弟子规》《三字经》等启蒙类型的,还有很多励志益智的经典比如《道德经》《庄子》《孟子》《中庸》《论语》《易经》等。还有很多故事类、名言累。如今网路很发达,网路中涵盖了基本全部的知识库,有时间多查询一下。,把网路用对了对我们教育下一代有著不可估量的价值


中国,中庸之国。传统文化就是讲中庸,不偏不倚。老子庄周的天人合一。顺其自然,是中庸的一部分。儒家也是(德不孤必有邻),佛家更是,与人为善。

金庸的武侠小说,武林各路英雄,寻找武功秘籍,找到后,只有四个字:「仁者无敌」。

仁,是儒家观念。《三字经》、《弟子规》等,都是由此衍生。

我国传统文化,重视生老病死,讲究慎终追远。今年清明节小长假,为什么高速出现堵车?大家的认祖归宗意识在加强。

我国是一个极其重视民族传承的国度,五千年文化之所以生生不息,于此有关。

要想做好传承工作,孩子的独立性,就打了折扣。因为,「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孩子的向外扩展。

既然是中庸,就讲仁义。用仁义来化解纷争。而不是倚靠战争式杀戮。古代发明的火药,制成炮仗,用到红白喜事,不像西方野蛮民族,制造武器,射杀对手。

独立是美式说法。美国是合众国,属于移民国家。对于原居民的印第安人来说,白种人是外来的。他的祖宗并不在美国本土,也就谈不上认祖归宗。美国的文化习俗,三代以上不知祖宗为谁。

要讲区别,我国虽然祖宗意识很强,但族内合作意识淡漠。勾心斗角(窝里斗)多的是。

美国重视抱团。财团内利益趋同,合作意识相当浓厚,这也是国会议会互不攻伐的基础。西方虽然数典忘祖,但有他的长处。我们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再也不能窝里斗了(嘴里满口仁义道德,背后里男盗女娼)。

古代的经书,都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初学者无法分辨那些需要继承,那些需要规避。因此,干脆一概搁置,到一定年龄段再接触。

初学者,不妨找出毛主席的书学习。从简单入手,语录啊,诗词啊,然后学习老三篇,继而学习五传著作。提高了政治觉悟,练习了白话文遣词造句,加强了文学修养,确立了独立人格,可谓是一功多得,何乐而不为。


一个人在12岁之前是性格形成的时期,善念的培养很重要。

了解人生的真相,要等到18岁之后。

当然,我们的社会还是有一些不安定因素。可以根据年龄大小,选一些现代编著的安全教育类书籍:防火、防电、交通安全、等各类意外伤害的;以及各类防社会犯罪的,比如,防偷盗、防暴力侵害、如何逃生、如何求救等等。

为人处世方面,只有经历过,才会明白。不必著急。

健康成长最重要。人最大的不幸是心理障碍,有一句话:

有的人被童年治愈一生,有的人用一生去治愈童年。


父母的言传身教比书好!


有啊!想独立吗?三十而立。想战斗吗?诸子百家,春秋战国。就怕你没时间读!


你不觉得《弟子规》就是吗?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