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這個民族的人生觀中,一個人的一生大概分為幾個時期。幼年、青年、壯年、老年。那麼在每一個不同的階段面臨的是不同的生活條件、狀態、智慧和能力。那麼肯定不可一概而論,在幼年孩子們一般不用考慮生活問題,他們面臨的是學習和玩耍。這樣《弟子規》這種以教育為主的的書就非常合適了。

雖然《弟子規》是教育孩子們要當乖孩子。但是並沒有說當乖孩子就不能走志向和理想。當弟子的時期都是青年之前,這個時候還沒有脫離家庭父母的照顧,如果還不到十歲就離家出走一個人獨立生活,那麼結局最好也只能是一個小乞丐。

《弟子規》的名字就已經圈定了它的應用範圍。那麼就是身為弟子、孩子、後輩的時候應該有的態度。當我們走向社會或者面臨其他問題的時候,我們的身份就會隨之改變,這個時候《易經》中的一句話「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就很適合正在成長的人了,無論做任何事。我們都要努力、自強。就算運氣不好不順利又怎樣?就算知道結果不一定如意又怎樣?我們都要盡自己的一切力量與智慧,大步前進。

我們古人就給我們的典籍非常多,除了《弟子規》《三字經》等啟蒙類型的,還有很多勵志益智的經典比如《道德經》《莊子》《孟子》《中庸》《論語》《易經》等。還有很多故事類、名言累。如今網路很發達,網路中涵蓋了基本全部的知識庫,有時間多查詢一下。,把網路用對了對我們教育下一代有著不可估量的價值


中國,中庸之國。傳統文化就是講中庸,不偏不倚。老子莊周的天人合一。順其自然,是中庸的一部分。儒家也是(德不孤必有鄰),佛家更是,與人為善。

金庸的武俠小說,武林各路英雄,尋找武功祕籍,找到後,只有四個字:「仁者無敵」。

仁,是儒家觀念。《三字經》、《弟子規》等,都是由此衍生。

我國傳統文化,重視生老病死,講究慎終追遠。今年清明節小長假,為什麼高速出現堵車?大家的認祖歸宗意識在加強。

我國是一個極其重視民族傳承的國度,五千年文化之所以生生不息,於此有關。

要想做好傳承工作,孩子的獨立性,就打了折扣。因為,「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孩子的向外擴展。

既然是中庸,就講仁義。用仁義來化解紛爭。而不是倚靠戰爭式殺戮。古代發明的火藥,製成炮仗,用到紅白喜事,不像西方野蠻民族,製造武器,射殺對手。

獨立是美式說法。美國是合眾國,屬於移民國家。對於原居民的印第安人來說,白種人是外來的。他的祖宗並不在美國本土,也就談不上認祖歸宗。美國的文化習俗,三代以上不知祖宗為誰。

要講區別,我國雖然祖宗意識很強,但族內合作意識淡漠。勾心鬥角(窩裡鬥)多的是。

美國重視抱團。財團內利益趨同,合作意識相當濃厚,這也是國會議會互不攻伐的基礎。西方雖然數典忘祖,但有他的長處。我們要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再也不能窩裡鬥了(嘴裡滿口仁義道德,背後裏男盜女娼)。

古代的經書,都帶有濃厚的封建色彩,初學者無法分辨那些需要繼承,那些需要規避。因此,乾脆一概擱置,到一定年齡段再接觸。

初學者,不妨找出毛主席的書學習。從簡單入手,語錄啊,詩詞啊,然後學習老三篇,繼而學習五傳著作。提高了政治覺悟,練習了白話文遣詞造句,加強了文學修養,確立了獨立人格,可謂是一功多得,何樂而不為。


一個人在12歲之前是性格形成的時期,善念的培養很重要。

瞭解人生的真相,要等到18歲之後。

當然,我們的社會還是有一些不安定因素。可以根據年齡大小,選一些現代編著的安全教育類書籍:防火、防電、交通安全、等各類意外傷害的;以及各類防社會犯罪的,比如,防偷盜、防暴力侵害、如何逃生、如何求救等等。

為人處世方面,只有經歷過,才會明白。不必著急。

健康成長最重要。人最大的不幸是心理障礙,有一句話:

有的人被童年治癒一生,有的人用一生去治癒童年。


父母的言傳身教比書好!


有啊!想獨立嗎?三十而立。想戰鬥嗎?諸子百家,春秋戰國。就怕你沒時間讀!


你不覺得《弟子規》就是嗎?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