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是如何评价苏辙的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苏辙的生平及事略。

苏辙(1039一一1112),字子由,同叔。北宋散文家,诗人,宰相,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在北宋时代是非常有名的人物,同其父苏洵,兄长苏轼被世人并称"三苏"。

苏辙在父子三人中,官位是最高的,曾为北宋右丞相,在政治上他极力反对王安石,司马光等人的变法,认为王安石的"青苗法",司马光的"差役法"虽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但主要还是以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为目地,而广大农民并没有从中得到实惠,其负担还是很重,仍没有走出困境。没有真正的解决根本问题。

苏辙独树一织,论事精辟独到,言简意赅,非常中肯,他的见解令王安石等不得不承认很有道理。

苏辙一生涉猎非常广泛,除了政治外,在散文,诗词,儒学,书法等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他擅长政论和史论的写作,在散文写作上有自已的主张。苏辙曾在《上枢密韩太尉》中说:"文者,气之所形也,气可养而致",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一个人要写好文章,除了广阔的生活经历外,还必须注意内心的修养。

开国元勋朱德曾评价苏辙父子三人说: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蛾眉共比高。

据说苏询,苏轼,苏辙父子三人其所以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是和他们背后的一个女人的帮助和培养支持分不开的。这个女人便是苏洵的妻子,苏轼和苏辙的母亲,程氏。

程氏是一名大家闺秀,出身于名门望族,她是大理寺丞程文应的女儿,自幼便精通诗书。她十八岁嫁入苏门后,其夫苏洵并不喜欢读书上进,到处游荡。后来在程氏的百般苦劝下,二十五岁后才幡然醒悟,决定发奋读书,自强自立的。

苏轼和苏辙也是从幼年开始。就受到母亲的"亲授以书"才成才的?


这个伟大的女人就是「程夫人」,今天我来说说东坡先生的母亲"程夫人",这是我推出的《东坡轶事》系列之五。她平凡的就像一个普通的女性,她伟大的就像是一个神话般的存在!正是因为有她"勉夫教子",才成就了"三苏"奇迹!

程夫人:她的父亲是眉山大理寺丞程文应、祖父是摄录参军程仁霸,她家境殷实,程家在眉山也算是名门望族。做为大家闺秀的程夫人,为什么要嫁给一穷二白的苏洵呢?这个婚姻"门不当,户不对",其实不然。苏家在当地也算是大户,只是到了苏洵这一辈,有点家道中落,可苏洵的父亲苏序特别重视三个儿子的教育,程夫人嫁给苏洵那年,苏洵的哥哥苏涣已高中进士,苏洵也天资聪慧,只要加以时日,也必能高中,所以才有了这段姻缘!

程夫人

一、勉励夫君

《三字经》上对苏洵的记载:"苏老泉,二十七,始发奋,读书籍"。

苏洵年少时,因天资聪慧,不喜八股之文,最好游山玩水!其父对他也是无可奈何,只能听之任之。在程夫人嫁给苏洵后,他依然秉性不改,不仅在川内四处游历,还到中原和江南游历!丈夫就像一匹野马,不服管教。程夫人嫁入苏府,不仅生活过得清苦,还要忍受丈夫这种放荡不羁的性格!但程夫人有大家闺秀的气质,耐得住寂寞,她相信她得丈夫终有一天会浪子回头!

终于在苏洵27岁那年,有一天,他对程夫人说:"吾自视,今犹可学,然家待我而生,学且废生,奈何!"(苏洵说,他现在自我反省,打算从今天开始认真读书,但是家里的生计都需要我去操心,如果去学习,就不能去讨生活,这可怎么办?)程夫人其实等待这一天很久了,她很欣慰的对丈夫说,你放心读书吧,家里的生活交给我就是了!从此,苏洵闭门谢客,专心读书,而我们的程夫人变卖了嫁妆,做起了小买卖,在她得精心料理下,苏家的日子逐渐变得殷实起来。

二、是苏轼和苏辙的启蒙老师。

程夫人教育孩子们

在苏轼和苏辙两个孩子十岁以前,因为苏洵要出去科考,教育孩子的重任就放在了程夫人身上,我有两个小故事分享给大家。

1)、教育孩子要有仁义之心。

在苏轼和苏辙小时候,苏家老宅里有很多鸟雀。有一天,一只雏鸟不小心落在了地上,这时候家里的猫发现了它,虽然经过两兄弟的合力拯救,但是那只雏鸟还是死掉了,这时候有人建议不如把它烤来吃了吧!这个时候程夫人来了,她教育孩子们要有仁爱之心,小动物也有生命,虽然它已经逝去,但我们要尊重它。最后,在程夫人的带领下,两兄弟小心翼翼的把这只雏鸟埋在了土里,并深深的鞠躬致意!这件事情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象,直到两个孩子成年之后,依然保留著这份仁爱之心!

2)、培养孩子高尚的品德、情操和气节。

程夫人在孩子读书之余,经常给他们讲古今成败治乱的典故,从小培养他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有一次,程夫人给兄弟二人讲述东汉史《范滂传》。在东汉末年,宦官专权,欺压百姓,民不聊生,广大民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苦不堪言。范滂做为父母官,不计个人得失,甚至不惜牺牲自己,为百姓疾呼,最后被奸人所害。在最后行将就义之时,他舍不得自己的母亲,希望能得到母亲的原谅。而他的母亲对他说:"儿子你是最棒的!为母因为有你而自豪,你做的是对的!"

年轻的两兄弟深受触动,就对母亲说,他们长大了也要做范滂那样的人,希望母亲能够成全!程夫人说,你们要做范滂那样的人,难道我就不能做范滂的母亲吗?大丈夫当顶天立地,成就一番事业,要有爱国爱民的之心!这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种子,终有一天会长成参天大树!

三苏祠

司马光称赞程夫人:"贫不以污其夫之名,富不以为其子之累,知力学可以显其门,而直道可以荣于世。勉夫教子,底于光大。"程夫人之伟大,前可比"孟母"毫不逊色!后可比"岳飞之母",堪称中国最伟大的母亲,正是她成就了 "三苏"神话!

(本文系作者原创,图片来自网路,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果喜欢本文,请关注和点赞,有问题欢迎留言咨询。)


苏辙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苏洵,兄苏轼并称为「三苏"。但是相对于老少皆知的苏轼来说,我们后人对苏辙的了解却很少。

苏辙虽然比苏轼要小两岁,但是他的文采却一点也不输与哥哥苏轼。二人同去参加会试,兄弟二人皆考中高等。如果说会试有点太简单的话,那殿试可就了不得了。大宋历史上能考中殿试的几百年才出了四十多人,而苏轼苏辙兄弟二人皆为上等。

苏辙虽然名气没有苏轼大,但他与哥哥同进退,共患难的兄弟真情却是感动了很多人。我们都知道苏轼狂傲不羁,随性而为,惹了不少麻烦事。可是苏澈却恭谨内敛,深沉稳重,颇有政治家的风范。兄弟俩没有常见家族里的那种勾心斗角明争暗斗,反倒是兄友弟恭手足情深。兄弟俩的情谊在他们的作品中也处处可见,其中最脍炙人口的就是苏轼的《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中秋之夜,苏轼大醉,望月思弟,生出无穷悲欢之感。「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将手足之怜念,离别之伤感,人生宇宙之哲理写成极品。而苏澈对苏轼也是情意深重,苏轼一生数迁,一次牢狱之灾,数次贬官远地。苏辙多次为兄补台,「乌台诗案」苏轼罹祸下狱,他呈上去的《为兄轼下狱上书》这份奏折,意在为兄长做无罪辩护。也因为这一文章,苏轼得救后,苏辙与兄同遭惩治,被贬官外放。后来苏轼又屡屡被贬,苏辙也总是追随著他。

一个家庭父子三人皆成大文豪,实属难得。而这都应该归功于一位伟大的女性,苏洵的妻子,苏轼苏辙的母亲———程氏。

程氏,父亲是朝廷大官,从小就开始读书,在家庭优渥的环境下接受了很好的文化教育。18时和比自己大一负的苏洵结婚。当时的苏家远没有后来那样富裕,甚至可以说是非常贫穷。」下嫁「到这样穷困的人家,程氏却并没有流露出半点富家小姐的娇气,而是跟其他家庭妇女一样,勤恳地伺候老人,照顾丈夫,做家务。

青年时期的苏洵每日不求上进,浑浑噩噩。可是程氏却没有嫌弃他,而是悉心劝导,尽职尽责的做好自己的妻子母亲的责任。好在后来苏洵终于醒悟,发奋图强。在苏洵一心读书的时候,程氏一个人把家里的大事小事料理得井井有条。此时苏轼苏辙都还小,程夫人除操持家务外,还担当著孩子们的启蒙教育任务,亲自教授他们的诗书,并经常给他们讲古今成败治乱的故事,培养他们的品德、情操和气节。正是程夫人教导有方,这才铸就了苏轼兄弟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 、人生观。

所以说唐宋八大家,三苏就占了三席,这跟程氏多年的付出是分不开的。


看看《三苏策论》,就知道苏辙并未被父兄所掩盖。


苏辙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自然是有其为人称道之处,其文受父兄影响颇深,但是作文文法近欧文,淡泊平和,以稳健为主。也擅长政论和史论,还是很有成就的。

但相比苏轼当然要逊色不少,苏轼可是一个在中国历史上少见的天才和全才,在各个领域都取得非凡成就,甚至开宗立祖,就这其才能的全面性来看,恐怕历史上无出其二,连诗仙李白估计都要自愧不如了。


九州两广;

历史三苏。


三苏,均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程氏苏洵的妻子,对于三苏的成功有著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如何评价三苏?这个问题其实是潜移默化的。

苏洵中年成才,苏轼和弟弟苏辙兄弟情深,一起经历了官海浮沉。都是唐宋八大家。

背后的女人应该是苏洵的妻子程氏


「每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好女人」,苏洵、苏轼和苏辙这三个成功男人背后的那个好女人就是程氏,即苏洵的妻子,苏轼和苏辙的母亲。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