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就信息化质控与智慧医院建设工作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副局长焦雅辉表示,随着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与医疗相融合,我国医院信息化建设也进入了新阶段,要进一步探索发展,为群众提供更精准、更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我国医疗工作中,长期存在医疗资源不均衡的痛点:优秀的医生资源聚集在大城市、大医院,基层医院优秀的医生资源薄弱。在北京天坛医院,国家神经系统疾病质控中心尝试用“互联网+”的方式探索解决之道。据了解,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信息平台通过大数据技术,不仅开发了一款人工智能辅助治疗决策系统提高基层医生诊疗水平,还通过改进相关国家指标,使中国脑血管病人的一年复发率相对降低了28%,致残率相对降低了26%。

  在发布会上,北京天坛医院常务副院长王拥军感慨医生资源不均衡的问题时说,“比如脑血管病治疗,同样的核磁,不同医师看到的信息是不一样的。优秀医生看到的是疾病的发病机制、病因,但有的医生看到的只是梗死的大小、出血点位置。”

  王拥军介绍,为了让高质量的医疗普及到社区和基层医院,今年国家神经系统疾病质控中心开发了一款人工智能辅助治疗决策系统“BioMind天医智”,预计6月份开始试用。安装辅助治疗决策系统之后,计算机会自动告诉医生病人的病因、发病机制、哪些是重点指标、应该选择怎样医疗。焦雅辉将其形容为医生的“外挂”:它就是知识库的升级版,现在增加了自我学习功能,让医生在给病人看病的时候,知识领域广泛拓展。有医生告诉记者,用了辅助系统,病人自己都能看懂核磁结果。

  建立辅助系统无疑需要海量的监测数据。据了解,目前国家神经系统质控中心建立了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信息平台,采集全国2774家主要医院的医疗数据,利用大数据技术,了解各个医疗机构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情况,并建立标准的治疗规范和统一的治疗指导。在信息平台,可以看到医疗机构的行政数据和病种的监测数据两类数据。医疗机构的行政数据包括全国三甲医院神经系统疾病平时的医疗质量、平均住院率、在院病死率等、转归指标。病种的监测数据主要包括对神经系统医疗过程指标,目前是来自于全国2000多家医院的病种上报数据。同时,平台还有远程指导功能,国家质控中心跟31个省级质控中心可以进行远程交流、远程会议、远程指导、远程培训、远程教育。

  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信息平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