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有曾有過便祕的困擾,排便時間長,排便疼痛,甚至長達一星期未排便……便祕是一種最常見的消化系統問題,對於不同的人而言,便祕的定義會有所差別。但多數醫生認爲,醫學上對慢性便祕的定義是每週排便次數少於3次,且持續4至6個月。那麼,有沒有辦法能緩解這種困擾呢?

首當其衝的就是增加飲水量。脫水會加重排便,大便乾燥也不易排出,攝取充足的水分,結腸就不會從食物殘渣中吸收過多水分,大便也會比較鬆軟,易於排出。咖啡中的咖啡因會增加便祕的機率,如果一定要飲用咖啡,建議在喝之前先喝兩杯水。春季乾燥,夏季炎熱,北方的朋友更要多喝水,儘量每天喝足八杯水。如果因身體出汗導致水分流失,就要多喝水,補充缺失的水分。需要注意的是,患有心臟或腎臟疾病的人,在改變飲水量之前,最好先諮詢醫生。

增加纖維的攝入,遠離垃圾食品。可溶性纖維能幫助你吸收營養;而不溶性纖維則能增加糞便的體積和含水量,讓排便更順暢。像燕麥、燕麥麩、蘋果、堅果、扁豆和豌豆富含可溶性纖維,而不溶性纖維則能從麥麩、種子、杏仁、全穀物及絕大多數的水果和蔬菜中攝取。特別提示的是,水果蔬菜最好連皮整個吃下去,因爲皮中含有大量不溶性纖維,而果汁的纖維含量就較少了。

固定排便時間,最好是早晨。因爲早晨是結腸蠕動最活躍的時候,再喝一杯熱飲,也有助於促進腸道蠕動。此外,餐後便意加劇,要充分利用好身體發出的自然信號。有便意就去上廁所,不要錯過排便的最佳時間。儘量不要因爲其他事情強忍便意,錯過時間以後就可能沒感覺了,而且糞便在腸道內停留時間越長會變得越乾硬。長此以往,只會加重便祕的情況。

有人認爲,坐馬桶是生活條件好的表現,然而,有研究顯示,這個姿勢並是最利於排便的做法。試試下面這個做法,或許能讓排便更順暢,幫你減輕排便的痛苦。坐馬桶排便時,在腳下放個小凳子。保證膝蓋高於臀部,此時,直腸處於容易排便的角度。並且保持身體稍稍前傾,雙手放在大腿上。同樣,前傾也是爲了讓直腸保持較好的角度。放鬆並深呼吸,放鬆肛門括約肌,讓直腸開始排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