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來藏的屬性就是自性即是非自性,分別即是無分別,當體即空,無分別智的金剛經。?

二,(無自性+無變化+無參考系)=心經空性。三,覺囊派修自他相換法,是修空性還是修如來藏,或者兩者都是?四, 寂天菩薩的《入菩薩行論》 雲. 誰有於自他,欲速為救護. 於自他當換,是即密妙行. ?四,為什麼金剛經中佛說我沒有說任何法?1,是不是當體即空,都是分別。2,反過來這句話就是法。

五,外道問佛陀無自性怎麼能輪迴?佛陀以以芒果為例,芒果種子長成芒果樹,難道不是芒果的輪迴!那麼阿賴耶識業種子可不可以比喻為DNA?是數據在輪迴,是不是就是如來藏的一真法界?

六,佛陀開悟時說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這個智慧德相是不是就是如來藏?七,系統的動態平衡機制是不是屬於世俗諦的世間法,因為它是自性範疇。在深入這個機制本身就是也代表了無自性。八,夢裡說夢,夢即非夢,非夢亦非非夢,當體即空,空性。九,佛陀在金剛經中為什麼說實無一法可得,這是不是破法執,人的最大價值就是自由自在,不被自己製造的事物束縛。?十,涅槃究竟上講,就是毗婆舍娜---止?十一,佛經說的一切就是對現實世界的本質高度總結,概括,歸納。很多神話也只是對真理的一種象徵。?十二,佛陀是不是找到了世界的BUG,把世界撕開了個口子。?十三,萬法唯識,識又是空無自性,就是我們現在的一切。這個識就是如來藏還是阿賴耶識?十四,二分心智機制本身就是無自性的體現,俱生本覺智就是如來藏。?

十五,金剛經是不是也佛陀象心經中的觀自在菩薩一樣在止觀禪定中自然流出的?


緣起性空是說,一切法是以如來藏為因,無明業種為緣,因與緣和合,如來藏就把一切法產生出來了。一切法包括三界世間的五陰十八界法,也就是眾生世間。具體包括:五陰:色陰、受陰、想陰、行陰、識陰;六根: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六塵:色塵、聲塵、香塵、味塵、觸塵、法塵;六識: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眾生生存的整個世界都包括在其中了,這些法都是如來藏依靠各種業緣而產生出來的,緣盡就滅去,沒有真實性,是如來藏幻化出來的,空幻的,本質都是如來藏性。因此眾生的五陰十八界世間就不是真實的,是空的,是生滅的,是苦的,是無我的。那麼眾生明此理,就不再貪愛自己的五陰十八界世間法,就能斷除生死輪迴苦,就不會被束縛在生死苦海當中了。十二因緣: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憂悲苦惱。這是一個生死鏈條,破盡無明,生死鏈條就斷,就沒有生死苦受了。

一盲引眾盲,相繼落火坑啊。

一堆害人害己的顛倒見,無葯可醫了。


我只想說一句,任何理論都是正確的也都是不正確的,主要看什麼適合你,你的態度是什麼,立場是什麼,

萬法唯心造,萬法都是人類的分別妄念(思維意識心造作),沒有真實存在的主體,以美醜為例,事物最初是離於美醜(事物沒有美與丑之分),是人賦予了事物美醜,人執著於此不得解脫,沒有真實的美醜存在,這就是空性,一切想法觀念都是妄念,不被妄念束縛(不執著妄念)即解脫

語言文字為交流的方便而建立,但是被人類執著為真實,以垃圾為例,人類建立了垃圾的概念,認為垃圾是無用的東西,可是存在垃圾回收站,我們認為的垃圾有利用價值,說明並不存在所謂的真正的垃圾(沒有垃圾)


謝邀。

佛道一如道德經 前 言_徐成翼_新浪博客,看懂這本書您也就明白了。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解析:

關於「道」,佛陀以「空」來稱呼;儒家以「無極」來稱呼;耶穌就用「上帝」、穆罕默德就用「真主」來稱呼。那到底什麼是「道」?如果將「道」解釋成規律,那隻能去幼兒園哄孩子。

「道可道」嗎?當然「可道」。它本來寂滅,無在無不在,動靜一如,顯微無間。大則包含十方,小則細入微塵。一片清虛,萬相無礙。寂靜而絲毫不減,喧擾而絲毫不增。動靜兩時全體現,從來不曾隱藏,從來不曾顯露。歸納一下就是:它是不生不滅的,是實相無相的,是時空無限的。有首詩所描述的正是「道」。

有物先天地,

無形本寂寥。

能為萬象主,

不逐四時凋。

上面的文字已經把「道」給說得很形象了,但問題是,不明白還是不明白,因為「道」是需要體悟的,不能只在文字名相上繞來繞去。事實上,「道」本無名,為了溝通方便,就給它命了一個假名。「道」著重在「空」上論述;「名」著重在現象界論述。

既然「名」都是假的,如果我們一味地執著在經典文字名相上,那肯定是找不到「道」的,要麼放棄和否定,要麼容易落在宗教信仰的層面。所以,我們學佛修道需要藉助經典的指引,但不要迷執在經典的文字名相上面。

當我們把「物質」解析,第一步是分子,再解析就是原子,原子外圍是電子,中間則有質子、中子,再追溯下去是光子、介子、夸克。目前所能夠找到的是夸克,再擊碎之後發現是「能源」,然後就看不見了,是一個「空」的世界。物理學家只能夠看到「能源」,看不到「空」的玄妙。

「空」不等於「能源」,「能源」是瀰漫在整個無邊無際的「空』裡面的。它們合在一起,無形無色、無質無礙,所以稱做「無」。

「無,名天地之始」,「無」是天地渾沌未開之際的狀況。這個「無」裡面不是什麼都沒有,如果是頑空,那就不可能生出萬物。所以,這個「無」是真真切切的「有」。

「有,名萬物之母」,「有」是宇宙萬物產生的母體。我們可以方便的把「有」理解為「能源」。當因緣成熟的時候,「能源」會凝結而形成極微小的粒子夸克,然後再慢慢凝聚而形成核子、質子、中子、電子、原子、分子。不同的分子再經過排列組合,就形成千差萬別、形形色色的現象界,一切你、我、他、山河大地、日月星辰,就是這樣演變出來了。

「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當我們明白了這個「無」和「有」之後,就要常常站在宇宙的本體,也就是要從「空」、從「道」的角度去感悟天地萬物的整個演變過程,以體悟它們的奧妙、浩瀚和偉大。反過來還要常常站在「有」的立場去觀察天地的孕化,以至於演變出五彩繽紛的世界。我們會感到,大自然造化萬物竟然是如此的「徼」妙、玄妙。

《心經》說「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其中的「色」就是「有」,「空」就是「無」。現在的物理學家發現能源能夠轉換成物質,物質又可以轉換成能源,也就是「有」「無」之間可以互相轉換。但是,不管怎麼轉換,都是「同出而異名」,都是來自於無邊無際的「空」、無邊無際的「道」。

這樣的「道」實在是無法形容、無法詮釋。難怪老子在深度體悟「道」的玄妙之後,由衷地感嘆說:「玄之又玄,眾妙之門」。它不是一般的玄妙、深奧,而是玄妙又玄妙、深遠又深遠,是宇宙天地萬物之奧妙的總門。

說到「門」,大家頭腦里馬上會有個「門」的相,生活中,我們什麼樣的門沒見過!正因為如此,修道的人最容易著相去找悟道的「門」,道家把「門」叫做「竅」,用一些隱喻、暗語,猶抱琵琶半遮面,說得人心痒痒,於是努力去找這個「門」,這個「竅」,而這一找,則讓我們億萬年也悟不了道。

特別補充:通常意義的「宇宙」是從三維的角度說的,而「法界」則包含了更多高維次的空間,所以在以後的文章里我通常都說「法界」。


問題如此多,善哉!末學僅就有觀點的問題試答。

問一:略

答一:對如來藏無觀點。

問二:無自性+無變化+無參考系=心經空性?

答二:末學感覺這個公式不完備。自性為常,變化為斷,無參考系即無有異體,比照中論的「八不」,還差五個,即無生(有)、無滅(有的無)、無一、無來、無去,所以末學認為此「公式」不完備。對此公式,可以反問「誰」無自性,「誰」無變化,「誰」無參考系?所以還剩下一個「誰」,因此並非中道的空性。

另外,心經的空性,末學認為是宣說「五蘊」的空性,五蘊即我,因此是「我空」,與「我法(包不包括無為法,末學尚無定見)俱空」有所不同。

問三:略

答三:對此無見

問四:略

答四:對此無見

問五:輪迴主體是什麼?

答五:輪迴的主體肯定是離言性的,也就是說用概念無力指稱,強說的話,比喻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末學認為,輪迴主體就是「勝意我」,(當然這是個名詞,你也可以叫它阿賴耶、賴阿耶……無不可),作個比喻,我去網吧上網,十塊錢倆小時,玩遊戲的時候的我,就像此世間的我,倆小時後我就得下機,下機時候的我就是勝意我,然而這個網吧不要錢!!!還TM不讓下機!以一點「下機」,網管(可以理解為佛陀)就會讓你進入一個新的遊戲,這個遊戲的開始是「你正要下機回家……」然後,循環往複,直至真正下機。這個過程中,雖然從來沒有出現過片刻的「勝意我」,因為「遊戲1中的我」「遊戲2中的我」是無縫相續的,但是實際上,網管或者說程序每次都是在給那個「勝意我(終極ID)」開新的遊戲,所以輪迴的主體(在不同的遊戲裡面玩的主體)是勝意我。但是,這個勝意我的性質是不可思維的(比如勝意我有自性嗎之類的問題),因為它是離言性的(脫離概念表述的),而任何思維都是概念的運作。

所以,修行就是「如何下機」的問題,末學當然也在摸索,就像密室逃脫一樣,肯定比較複雜但有意思,而且絕對不是強行退出遊戲就能下機。

末學認為DNA、種子的比喻不太好,所謂數據、信息,不過是「遊戲我的ID」的代名詞,不是輪迴主體。

對如來藏無見。

問六:略

答六:對此無見

問七:動態平衡系統的自性問題?

答七:動態平衡系統是否可以理解為「有負反饋機制的系統」,整體看(見分)來該種是穩定的,仔細看(相分)沒有一刻是不變化的。世間法都承認,動態平衡是相對的(見百度百科),並不存在動態平衡的封閉系統,且封閉系統受熱力學第二定律的約束,熱力學第二定律是不可逆的,可以理解為一種「正反饋」規律,而正反饋性在末學的理解就是「煩惱性」,即正反饋就是苦,因此相反,在觀照負反饋現象時,我們能相似的領悟「離苦」的道理,所以才容易生起認為這是殊勝現象的傾向。綜上,動態平衡系統無非是有漏法、有為法。

問動態平衡系統是否有自性。中觀的觀點,有無自性俱不可。若有自性,則與外界系統隔絕,成了永動機了(違反世間法),若無自性,我們說了半天在說啥?夢話?

問八:夢中夢的比喻?

答八:和答五中比喻相似,但是夢中夢的比喻不好,因為夢中夢是層疊,上網喻是線性的。

問九:破法執後,「我」就自由了?

答九:還需要破我執哦~

問十:略

答十:對此無見

問十一:神通、神話如何理解?

答十一:無非是一種有為法的名言,猶如視頻通話、人工智慧。能於神通、神話中剎那領悟勝意,說明你智慧殊勝。

第十二:佛陀如何比喻?

答十二:譬如答五中比喻,佛陀是網管,高級程序員,對他來說沒有bug,程序員對自己的產品都很自信。

問十三:萬法唯識,其識的自性如何?

答十三:唯識的識,其自性有無皆不可。唯識,本身就是一個矛盾定義的概念,遍計所執自性是自性,依他起自性是他性,圓成實自性是勝意自性,具備這三個屬性才是唯識的識,而這本身就是矛盾的。然而,恰恰是矛盾的,所以是離言的,所以是勝意的,所以是中道的。

問十四:略。

答十四:無見。

問十五:略。

答十五:無見。


【佛性,佛緣,佛心,佛禪,佛法】

相由心生,佛渡眾生,所以,眾生平等。此乃佛性。

佛傾聽眾生苦,佛化眾生,佛緣,就在身邊。

佛說不清道不明,心善所及,皆為佛心。

佛道: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渡化世人,懺悔孽緣,勸人從善,佛禪所普,皆是善緣。

佛身成,化萬道,佛法無涯,皆是塵埃,定禪,佛,自在人心。

〖佛界〗根基乃因果本源

【因果法則】之力

〖因果定律〗

《有始有終》

《有頭有尾》

《苦情果》

《因果循環》

《惡果不斷》

《取果棄因》

《割發代因》

行其定律,遵守本源之規,自然能煉化因果法則,持其法則,自然能從容面對因果。

佛經,菩薩手札都是凡物。看參考,不可盲從。

天道滋生出輪迴,因果


沒時間與興趣談論這些跟現實脫節的東西,三個字:,假!大!空!


一切都是要在三摩地顯現。如來藏本無藏。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