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位大師們,您們好。我初中了,在一年前解觸了佛法,便開始修習禪定,開始聽了萬行法師的開示後,開始歡喜奉行,逐漸有了第一次入定,第二次,第三次……一直到了開學,因為學業問題,一直沒來得及打坐,一直到了這個暑假,才又漸漸地偶爾打一兩次。直到有一天,我在打坐過程中入定漸深,從身體里泵發出了一股從未有的喜樂感,便以為是初禪了。高興是自然高興,不過再一次打坐已然是後三天,從這次起,我感覺我再沒有入定了,(好像依稀有過一次小定)禪定功夫好像一下子退了一大步,便意識到是初禪的執著心害了我,執著於境界,不顧呼吸了,,,,再觀呼吸時,便時不時地被念頭帶跑偏,待到意識到時,境界又退散了。一直就是這樣,故面臨著境界大退轉和甚至禪定心消失,掉入魔道的大危險,緊急請教各位大德,望各位大發菩提心與慈悲心,救助一下我這個迷失的眾生


王言。

大師。何者如來禪定。

答言。

大王。沙門瞿曇。有九次第定。入三摩拔提。

一者 初禪。

二者 二禪。

三者 三禪。

四者 四禪。

五者 空處。

六者 識處。

七者 不用處。

八者 非有想非無想處。

九者 入滅盡處。

大王當知。沙門瞿曇。離諸欲惡不善法 有覺有觀。離生喜樂 入初禪行。

離諸欲惡者。

謂初禪所對 諸愛染法。

遠離彼法。名離諸欲。

離諸惡不善法者。

謂因貪嗔痴起殺生等十不善業。是名不善法。

遠離彼法。是名初禪。

有覺者。

謂共覺故。

何者是覺。依何境界隨順初禪。是覺多種。

謂知覺思惟觀集定等。

是名為覺。

何者是觀。

即彼隨順初禪覺行。思惟 觀受 欲定 知覺。

是名為觀。

依於厭行 共彼有覺有觀 而成初禪依。

於厭行 共彼有喜有樂 而成初禪行。

是名 有喜有樂 入初禪行。

行者。

所謂 受持念護 喜樂知等。

是名為行。

大王當知。沙門瞿曇。住初禪中。得無生法忍。增上欲心。

是故入初禪求無生法忍。

為求轉勝無生忍故。於初禪中生不堅固想。起上欲心 舍彼初禪 求第二禪。

為欲入彼第二禪故。

離彼初禪有覺有觀心。

滅於彼心 離於彼心。

凈於彼心 寂靜彼心。

內凈。心一處。無覺無觀 定生喜樂。

入第二禪行。

內凈者。謂

對治彼障第二禪法。

寂靜彼法清凈無濁。

是名內凈。

心一處者。謂

滅彼初禪一切覺觀。寂靜一味猶如大海。

一切諸水入皆一味。所謂鹽味。入第二禪。滅彼初禪一切覺觀。寂靜一味無覺無觀。

如是名得無覺無觀三昧。

依彼三昧生喜。謂於佛法僧中生於喜心。

依彼喜心。諸善功德自然滿足。

為欲令彼無生法忍。轉轉增勝。轉轉光明。轉轉勝妙。轉轉柔軟。得上欲心。

於彼第二禪中不住不樂。更求勝上第三禪行。

生如是心。知彼喜心障第三禪及無生法忍。是故離喜行舍憶念。安慧身受樂。

是樂 聖人亦說亦舍。

依彼二禪無生法忍勝上欲心。離彼喜樂。入三禪行 得三昧樂。厭於彼喜。

生如是心。此無喜樂。是無常樂。是盡滅法。非常非恆。非真實樂。非究竟樂。

如是知已轉更復起勝無生忍 增上欲心。依彼勝忍增上欲心。不樂苦樂 遠離苦樂。

先滅憂喜。不苦不樂舍念清凈。入第四禪行。

得第四禪三摩拔提。柔軟心 自在心 寂靜心 光明心 正直心。舍彼一切所有樂事與諸眾生。

與彼眾生安隱樂時。即時得彼勝無生忍光明現前。

得彼勝忍光明現前故。令行速疾。於第四禪勝妙樂中。不生樂心。遠離彼樂舍念清凈。

惟見無邊虛空現前。過一切色相。滅一切有對相。

不念種種相。知無邊虛空。即入無邊虛空行。

如是觀色。略有二種。

一者 四大。

二者 依四大。

四大者。謂

地 水 火 風。

依四大者。謂

色 香 味 觸

如是廣有八種色相。

離彼色相。無彼色相。滅彼一切諸色相。

名過一切色相。

隨何等法有其色相。

彼法必有所對礙相。滅彼一切所有對相。不念不行種種異相。而能過彼種種異相。而不念彼種種異相故。惟見虛空相。

是故知無邊虛空。即入無邊虛空行。是故說言。過一切色相。

入彼無邊虛空三昧已。生如是心。

虛空無邊。虛空無際。虛空無岸。隨何等法。

以無邊等故。彼法無有前際中際後際。

如是觀一切法 無前中後際。入如是三昧。即於一切眾生起大慈心。即舍一切法。得平等智而現在前。

爾時於彼無生忍中。始得勝進光明現前。

過一切無邊虛空相。現前知無邊識相。入無邊識處行。

生如是心。是無邊虛空相。惟是識想分別。

得如是心知一切法。惟是識相。是識無量。

入如是三昧。得無生法忍。非究竟成就。

無生法忍。過一切無邊識相處。現前知無所有處。入無所有少處行。

無所有者。

無彼所有貪嗔痴等分別之心。種種分別虛妄分別。

一切世間有為之法。皆從虛妄分別心生。無彼所有故。言無所有。

少者。

如向所說。法中少相 細相 微相等。名少相。

無彼少相故。言無少。

過彼一切粗細想故。言無所有無所少。

住是三昧。得於轉勝無生法忍光明現前。

為得彼勝無生法忍。而不樂彼無所有無少三昧。生勝欲心。轉求增上三昧勝行。

生如是心。是無所有 無少行相。亦是細相虛妄分別故。

次觀非想非非想。

何等是非想非非想。

非想者是空。

非非想者從因緣生。

爾時非想非非想三昧現前。過一切無所有處少相。入非想非非想處三昧。

行住於彼處。生如是心。彼非想非非想處。無所可樂 遠離彼法。

即證諸法不生不滅三昧現前。

知一切法不生不滅。

見一切法自性寂滅不行不住。

爾時名得勝上清凈無生法忍。

是名九種次第入三摩拔提。

大王當知。沙門瞿曇畢竟成就如是定法。是故我言。無有過失。


護法居士:正法:【六波羅蜜】 具足十法修行禪波羅蜜?

zhuanlan.zhihu.com圖標

http://www.tzulien.org.tw/

末學師父的網站,有視頻也有文字檔,都是四念處相關的禪修疑問解答。

回到您的問題,您是還沒熟練,被境界沖昏頭。

禪修,您若預期、想要,如何念住於所緣達到心一境性,您以往沒這期待心牽著,念住於所緣久了,就漸達心一境性,您現在,挂念著、想要,這想要心一境性的心,又試著要念住所緣的心,這二心,如何讓您達一心?

禪修是單純人最容易達到,一複雜了,二心或多心,可能永遠達不到。

放輕鬆,別期待,就只是念住於所緣,離開所緣時回到所緣就好,沒多久,您就漸能漸熟練的。

別急,急了,可能在練習貪,貪的累積,會達心一境性嗎?

祝福!


修定首先是要持戒清凈,不知道你有沒有受戒。如果沒有戒,即是入定了也是邪定。何況如果有定了是會生起解脫智慧的。你說的所謂入定,只是獲得了少許輕安,就是所謂相似定,不是真入定了。

修禪定必須要有師父親自指導和攝受,看看書本上和聽聽講法,那都是普及性的知識,真到實修上,就不是那麼簡單了。

禪修切記不要自學,否則盲修瞎練,肯定要出大問題的。還是到寺廟裡跟出家師學習吧。更多的修學佛法的知識,請您搜索和關注威信公號:佛法正覺。大家共同修學佛法,共沾法雨。


不勤修,禪定退失也正常,何況你原來修的也不純熟。再修就是了,還能再入定的。

《止觀禪修開示》聖法大長老,《定慧之路》廣超法師,《禪修次第》艾雅凱瑪。


您小小年紀遍接觸佛法,真是善根深厚。然而道若屬修,修成還滅。您目前主要問題是見地不明,在生滅法上浪費時間。各種神通境界,能修來就能失去。我們的現實生活中的境界、禪定中的境界、中陰投胎的境界,與我們的夢一樣,都是幻化。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現前。學習佛法應該從我們不生不滅的本性入手,明白我們自性本來清凈,本不生滅,本自具足,本不動搖,能生萬法。只有找到它,才是找到萬法的源頭,不被各種境界所動搖。那麼何為禪定?在六祖壇經中,六祖慧能大師早已開示:「善知識。何名坐禪。此法門中。無障無礙。外於一切善惡境界。心念不起。名為坐。內見自性不動。名為禪。善知識。何名禪定。外離相為禪。內不亂為定。外若著相。內心即亂。外若離相。心即不亂。本性自凈自定。只為見境思境即亂。若見諸境心不亂者。是真定也。善知識。外離相即禪。內不亂即定。外禪內定。是為禪定。菩薩戒經雲。我本元自性清凈。善知識。於念念中。自見本性清凈。自修自行。自成佛道。」您現在被禪定時生起的禪悅幻象所左右,內心迷亂,即為不定。生滅的,想留也留不住,不生不滅的,想甩也甩不掉。金剛經雲,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放下吧,別被幻象所惑!您要是認為在坐墊上那一兩個小時是修行,其他二十小時不是修行,那麼很難修行成功。我們修行,不是光在坐墊上打坐,而是要在生活中隨緣起用,在各種境界中不斷打磨自己,照破外相的種種變化,覺而不動。

五度如盲,般若如眼!您應該先讀一讀大乘經典,如心經,金剛經,楞嚴經,楞伽經,法華經,圓覺經,六祖壇經及歷代祖師大德的開示,打開你本具的如來智慧,才能談到修行。否則只是盲修瞎練,迷失在種種幻象之中,縱使能入四禪八定,仍是宇宙中漂泊的塵埃,找不到回家的路。

關於什麼是本性,我們應該多研究佛陀及祖師大德的經典。但我也畫蛇添足說上兩句。本性是不生不滅,如如不動的,一直在我們六根門頭,放光動地。比如我們做夢的時候,夢裡雖然也有你有我有他,也有山河大地,但相對現在這個世界都是虛幻的。但在夢裡我們卻認為是真實的。夢裡的世界一切與這個世界毫不相干,但有一樣東西是相同的。夢裡有一個覺照,知道有你,知道有我,知道有山河大地,但卻不屬於這個夢,夢裡的一切卻從她裡面產生。這個覺照無形無相,能生出一切妙用。那麼同樣,在我們現實世界中,也有這樣一個覺照,也在覺照著你我他,覺照著山河大地,芸芸眾生。她不屬於這個世界,卻時刻與你形影不離。這個覺照就是我們的佛性。所以,我們見聞覺知的一切境界都是它的作用。又比如,我們世界的一切好比是電視機里播放的內容,我們的覺性就是電視機屏幕,六道輪迴就如同電視機里的各個頻道。在這裡,我們既是演員,也是導演、編劇,也是電視機屏幕。我們在電視劇里扮演的角色生生死死,但電視機屏幕本身沒有變。如果我們錯把電視劇里的人物當成自己,那麼就會有產生痛苦。而那個電視機屏幕,就是我們的本性,永遠閃耀著它的光輝。

我們明白這個本來空寂,能起見聞覺知妙用的本性才是真正的自己,原來認為的自己只是它的作用,那麼就要轉變角度,從原來第一人稱視角變成第三人稱視角,變成一個整體的觀照,無分別的觀照著生活中的一切。比如內心升起念頭,就看著念頭起,看著念頭落。外面有人罵你,你靜靜的旁觀,內心如如不動。同時應對身邊人升起一種如幻的同理心,儘可能的奉獻自己,為別人服務,六度萬行,同時不著一塵。當然,這些不是一句兩句能說完,也不是短時間能體驗透徹的。所以還是以佛陀及祖師大德言論為依據,不斷學習體會。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