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是觀呼吸了,釋迦牟尼佛在大念住經中宣講四念住的時候,身念住就是觀呼吸,而你的自然無為在佛法中是不曾存在的,因為禪定本身必須專註於所緣,你什麼也不專註是構不成禪定的,更無從實證解脫之法


靜坐,在古代哪一種都可以。因為,古代到市集都需要走兩三天。想看到新聞,都是好幾天才有一個素材。

而現代人,每分鐘都比古人一年的信息量多。這就是因時因地而修法有所不同。

現代人修觀呼吸,一百個中沒有一個可以入靜的。時代不同了,基礎不同了。

所以,對現代人最重要的是靜。而不是觀。


謝邀

從根本來講,二者是無所謂好與不好的。

自然無為重在與空性相應的慧。

觀呼吸,是遍觀入出息之出入,長短,冷暖,有無。

相較二者,要完全掌握,自然無為,是要明心見性才行。

而觀呼吸,則相對容易掌握。

所以,個見認為,還是觀呼吸,較普遍且易實行,二者目的都是相同的,並無差別。


這兩者並不矛盾,初級修鍊的人也不可能做到自然無為,一方面是由於你初期的修鍊身體僵硬姿勢也沒有完全掌握,呼吸也相對來說比較粗重,畢竟剛剛從凡人想一下子進入修鍊狀態是很困難的,其中最大的障礙就是雜念紛紜,難以入定,尤其是你的耳朵在受到外界環境的干擾,常常不能安靜,心隨時都會跑掉, 所以,為了清靜自然,你必須閉耳竅,所以就需要向自己的身心去聽息,此耳向內聽的話,自然而然就閉住耳竅不向外去聽了,為了剋制雜念,你還可以採用數息的方式,一呼一吸為一個數,12341234反覆去數,到的是心靜的時候,,就不用數了,一半兒靠人力一年靠天然,自然而然就好入定了。

當然要想闖過入定關,還需勤奮努力,加大加長練功的時間!思想上要去重視它,盡量少參加一些社交活動啊,減少沒必要的應酬,讓自己的生活簡單起來,傳統起來,培養良好的品德,在家學的勤快點兒,營造一個好的家庭氛圍,有自己獨立的空間,自然而然就會入定了

凝神丹田,要想清靜,自然無為,必須有元神化為真意,意守丹田,要練出兩眼之間的性光,此光即為元神,化為真意守丹田 ,由此元神當家作主神息相依,自然好入定。


自然無為的方式比觀呼吸高級得多,但是,各有各的用處。


冥想靜坐,是為了達到極靜入定的狀態。觀呼吸守丹田等都是不同的方式而已,也還有其它各種方式,不必拘泥於此。

到了一定的境界,這些形式的東西都不重要了,可以有也可以沒有。


謝邀!

如果是修佛的話,入門應該是制心一處,後面就不知道了

如果是內丹的話得按火候來,有文火、武火、沐浴等

以上只是個人的簡單理解,不一定對。

佛們的修法題主可參考一下《莫訶止觀》《小止觀》《六妙法門》等

內丹可以看下《樂育堂語錄》

有的寺院有打禪七,或南傳寺院有短期出家,題主可以參加一下。


靜坐都是以呼吸為主,沒什麼自然無為的方法。

無為,是《道德經》中的重要概念,


啥叫自然無為?心裡的做意自然無為那就自然無為了?不過是好點妄想罷了,沒有所緣何來止何來觀呢?


觀呼吸取得成效,自然回答你觀呼吸好。

「無為禪」有了進步,也會回答你無為好。

得到這麼多主觀的衝突回答,豈不是讓心思更亂?

我所接觸的大部分觀呼吸的都有了一定精進,我亦如此。所以只能回答你觀呼吸是廣泛使用的修行方法之一,而且得到一定基數的成功案例驗證。

但是否觀呼吸就要比無為好?不一定,我想你要都試試看主觀感受一下才知道。

(我還真沒現實里見過有自然無為禪定的同修……可能是地域不同?)


題主要先明白觀呼吸是為了什麼?靜坐是為了達到心一境性,名為靜坐實際是思維的高度集中,就像觀呼吸目的是為了排除雜念調伏內心妄想,並非為了觀呼吸而觀呼吸,佛法講止觀雙修,先有止而後有觀,觀呼吸就是為了達到止的境地。至於觀的話,要看題主想要達到什麼目的了,不同的煩惱有不同的觀想對象。


觀呼吸好

沒有自然無為這一說


我可以負責的說,都可以!你只要能保證沒有紛亂的雜念,怎麼做都可以。甚至不必是坐!有人說靜坐參禪,馬祖說磨瓦成鏡。有人說必須觀息,老莊,宋明理學,曾國藩沒有一個是觀息的。有人說必須內視,大小周天,奇經八脈之類的,我沒見過一個人成仙的。你觀察這些方法,亂七八糟。但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不起雜念!這才是根本,你只要能修的心裡不起雜念。你就是蹦迪都沒事!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