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译:朱岩

在1949年8月29日,代号”革新一号“(RDS-1)的苏联首枚原子弹在哈萨克斯坦塞米巴拉金斯克核试验场爆炸。这是一枚钚原子弹,苏联核物理学家哈林顿院士曾在1993年首次承认,该弹是山寨美国的第一枚内爆式钚弹,主要技术资料是英国德裔共产党员克劳斯福克斯在参与曼哈顿计划时获得的,随后秘密提供给苏联。福克斯后来被英国法院判处14年有期徒刑,是当时间谍罪量刑的最高等级。1959年,克劳斯福克斯因在狱中表现良好提前五年获释,出狱后返回民主德国,出任民主德国核能物理研究院副院长,1979年获得民主德国最高荣誉:卡尔·马克思勋章。

佩尔西最后的使命:一个德国人,花美国的钱,研制了苏联原子弹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个信仰坚定的共产党员,在美国,花美国人的钱,研发出了一枚钚原子弹,之后又把全套资料提供给了苏联的传奇故事。所以,美国的钚弹之父,苏联的钚弹之父,也就是美国和苏联的原子弹之父,是同一个人。

人所共知的是,苏联的情报人员曾及时地将美国研发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的全部细节无一遗漏地窃取到手。据一份60年前的资料披露,1950年初,美国的国家安全人员曾逮捕过一个被指控犯有间谍罪的名叫克劳斯福克斯的人,此人1933年自纳粹德国逃出,晚些时候取得了英国公民资格。他在1944-1946年间曾合作参与美国洛斯-阿拉莫斯核武器研究中心的理论室工作。被逮捕后福克斯承认他曾向苏联间谍提供过有关美国第一颗原子弹的构造及其工作原理方面的详尽情报。福克斯同时供认,他在1946年夏天刚刚回到英国后,在担任哈鲁埃尔原子中心理论部负责人时又与另一个苏联线人有过几次接头。现今已弄清楚,此人正是超级情报员亚历山大费克利索夫,已于2007年10月过世。

1950年3月1日,福克斯听毕对其判决:14年监禁。他于1959年6月被提前释放后,选择了在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定居,并在德国国家核物理研究院当上了副院长。

情报传递手霍尔

在洛斯-阿拉莫斯研究中心的苏联谍报组中还有一位情报员名叫蒂奥多埃尔文霍尔,他是曼哈顿计划中最为年轻的科研人员,物理学实验专家。他是纽约一个犹太人熟皮匠之子,堪称“神童”。他年方14岁就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学习,18岁就成功获得学位毕业。随后自1944年1月起就在洛斯-阿拉莫斯研究中心工作,并在此时此地同时进行核武器“内部起爆”理论、方法的研究、确立。所谓“内部起爆”的含义就是,通过第一级原子爆炸中高临界环节的压缩处置,达到高临界条件下的链式反应,并由此取得更大物理反应。自1944年秋天起,霍尔向苏联情报部门不断补充提供美国原子弹试制计划中的有价值的情报细节。

到目前为止已经彻底调查清楚,霍尔和福克斯二人的间谍行动完全是各自独立的,他们中任何一人总的说来都不具有同谋共事的嫌疑,而在后来,霍尔传送出去的情报要多得多。无论如何,命运是饶过了霍尔,使他免于牢狱之灾。他毕业于芝加哥大学,通过了生物物理课程的学术论文答辩,并在纽约的斯隆—凯特林肿瘤研究所谋到了职务、1962年他调入英国剑桥大学下属的著名的卡文迪什实验室。正是因为惧怕东窗事发,他后来再也没有返回美国。

佩尔西最后的使命:一个德国人,花美国的钱,研制了苏联原子弹

俄罗斯核武器博物馆中的陈列品——世界上最大的亿吨级航投氢弹。

霍尔的名字只是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才偶尔显露过,那是在公布了由前苏联内务部费京中将署名的有关“韦诺娜计划”的报告部分内容解密之后,其中透露了霍尔与内务部工作人员库尔纳科夫会面的大量细节,并将霍尔贬损得一无是处,说他如何如何卑躬屈膝向俄国人讨好、献媚。逼得霍尔不得不另找机会发表文章极力为自己洗刷,索性称对方是无中生有对他栽赃,但文章末尾他却不敢署上自己名字,他另署个名字“穆拉德”。不过后来与他相好的记者们借为其整理传记材料之际大力为其“整容”,说他19岁就成了“天才物理学家”,以一个熟皮匠之子的寒微身份完成了博士后学业。1997年卓泽夫奥尔布赖特与马尔西亚康斯塔尔两位作家曾出版一部书,详尽地讲述了霍尔的一切秘密经历。在这两位作家对其进行的访谈中,霍尔实际上承认了其以往的间谍活动经历,但又表达得尽量拐弯抹角,因为他知道虽然事隔多年,但弄不好也会招致法律追究。

最有价值的间谍

1992年,退役的克格勃上校弗拉基米尔契科夫开始发行其记录往日经历事件的回忆录。其中他特意以肯定口气说,除了早先人所共知的以外,苏联情报机构在洛斯-阿拉莫斯还安插有另一个间谍,此人以“佩尔西”这个名字潜伏其中。据契科夫的说法,从一开始克格勃就为此人取了个化名叫“亚瑟菲尔丁”。他的这种说法自已发出就引得外界争论个不停:是否真有过这个“佩尔西”?而知情人都知道,在“韦诺娜”计划解密时,他并未提到过此人此事,但他在后来发表的访谈中又称此间谍为“佩尔斯”。有些专家确信此人就是佩尔西,但另一些专家认为这纯属他后来杜撰。晚些时候契科夫又竭力否认这两人是同一人,然而他说的是真话吗?不过,从别的渠道发出的信息为此做出了证实:1994年俄罗斯对外情报机构终于证实确有佩尔西此人,并在当年10月就发表了类似的相应证词,承认曾招募过这个真名叫作莫里斯科恩的间谍,至此这一问题的真实答案终于水落石出。

2009年美国出版了一部新书《核快车:一枚政治核弹及其扩散》,此书作者为美国当年核武器研究设计人员托马斯里德和丹尼斯蒂尔曼。此二人确信,这个“亚瑟菲尔丁”正是所谓“佩尔西”本人,他们恰恰也认定了这个化名,因而契科夫的原话并非无中生有的捏造。据他们的看法,此人确实曾在洛斯-阿拉莫斯工作过,并且在那里长期担负过重要的职务,直到退休后才离开。除此之外他们还确认,他们知道他的真实名字。斯蒂尔曼甚至想起这么件事:在90年代中期,他曾想过要告发“菲尔丁”并打算在其不知情的情况下把他送到离洛斯-阿拉莫斯最近的圣达菲市的联邦调查局分局。斯蒂尔曼曾对“菲尔丁”的助手说起过此人的许多可疑之点,但这位助手却莫名其妙地病了,待他康复后又被调到别的城市去了,他的这一调查于是半途而废。后来“菲尔丁”在洛斯-阿拉莫斯的职业生涯已接近尾声,加上斯蒂尔曼也认为自己终究无权利打探别人私人秘密,所以他也一直缄口不言,直到如今写书时才披露。

按照里德和斯蒂尔曼的说法,“菲尔丁”,也就是实际上的科恩此人,正像以往的福克斯、霍尔一样,一直在与苏联情报部门合作,尤其是在头脑理念方面与苏联当局完全契合。而从所有外表迹象来看,他们在战后便不再喜欢苏联这个国家,并且最终单方面撕毁了原先与苏方暗中签订的合作合同。但苏联人后来没有忘记他们,至少是直到1954年早春也没有惊动他们。所以又有苏联间谍再次同科恩联系并请求他为苏联最后一次效力。科恩既是出于感激之情又不得不遵命而为,于是继续留任下去直到自己辞世。他的最后一把效力是极富价值的,他不多不少地将氢弹的基础结构与工作原理单独列出并和盘托出,而这些成果当时是苏联科研人士望尘莫及的,做到这步对科恩来说不过是举手之劳。

苏联人窃取的氢弹内爆理论

科恩递送的富有超级价值的思维概念正是内爆理论,为要明白这一理论的由来,必须从现今已知的所有有关氢弹研发历史的情报资料中去寻找答案。

在上个世纪40年代之初,核物理学家们已经毫不怀疑这种可能性,即以高浓度铀-235或钚为基础可以制造出威力巨大的炸弹,当时美、德甚至日本的物理学家都已在头脑中形成了这一概念:原子爆炸产生的效能足以点燃氘,而氘是氢的重级同位素,它在系列核反应之后剧变成为氦,并能释放出极为巨大的能量。

佩尔西最后的使命:一个德国人,花美国的钱,研制了苏联原子弹

最先得出相关结论的人是诺贝尔奖得主恩里克费米,他当时在哥伦比亚大学工作。1941年9月他与匈牙利来的移民科学家埃德瓦尔德特勒尔分享了这一推论成果。特勒尔这位移民人士当即坚定地要进行相关开发计划。从各方面看来,正是特勒尔很快就产生了据此制造超级炸弹的想法。经过计算显示出,每一克氘在转化为氦的核聚变中所产生的爆炸具有如此大的威力:可达到150吨TNT炸药的效果。这意味着,只用12公斤的氘就足以使一枚炸弹具备百万吨级TNT炸药的威力,这一发现在那时确实令人惊喜。

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在1943年春着手相关研制工作,新来的移民特勒尔一到就投入了这项工作。这些研究成果当时曾被提交到一个不公开的会议之上,这个会议是在1946年4月18日至20日在洛斯-阿拉莫斯召开的。会上讨论了这种超级炸弹的具体研制工作,它被载入历史纪录时被称作是“经典超级产品”。从概念上讲它十分普通:拿个原子弹过来,把它放在一个坚固的圆柱体容器之中,并在其周围安放上装有清纯氘元素或是氘与氚的混合物的安瓿管装置。以原子装置起爆所发出的冲击波点燃并压缩氢燃料使其达到所需的温度、压力标准,氢弹就成功了。

此次会议的参加者之中有一位正是罗伯特福克斯,他曾在1945-1946年间独自从事实施氢弹试验过程中的理论分析工作。但除了特勒尔之外,还有一位著名数学家约翰冯涅曼合作参与。1948年3月13日他向费克利索夫介绍了自己的个人研究成果。不仅如此,他还有机会去打探正要上马的“超级炸弹”的机密。1948年4月20日,苏联国家安全部门的领导人将这些情报信息汇报给了斯大林、贝利亚和莫洛托夫。此后一系列事件证明,福克斯和涅曼是当时仅有的第一批得到热核燃料机密情报的人物。尽管后来这个人才济济的机构中的所有人后来均已知情,但比他们两人要晚得多。

再回过头来说特勒尔,1946年时他与其同事们对“经典超级炸弹”能否试制成功一度难以把握,对以原子弹作为导火物起爆所产生的冲击波之大小产生了有根有据的疑点,也就是怀疑其起爆有可能吹散重氢,使重氢无法顺利地转化成氦。于是当年8月特勒尔提出了氢弹结构的新设想,其中可裂变物质与氘的同心对流层处在由常规炸药环绕分布着的晶状体中。这一简图特勒尔称之为“闹钟”。由此可以相信,其中氢物质完全可以部分地转化为氦物质,尤其能加强由原子引爆产生的威力。

经年之后,特勒尔又萌发了一个新的卓越异想:采用氘与锂-6的固态化合物以代替液态的氘,这样热核爆炸时会产生快中子并与锂-6的核子相撞,由此产生初级氚也就是超重氢,而超重氢是最具价值的热核爆炸材料。

然而美国人的这个“闹钟”计划终究没能付诸实施。特勒尔与数学家斯坦尼斯拉夫乌拉姆后来提交了另一个有关原子弹火具与热核材料容器结合的实施方案并各处分发,所以那个“闹钟”简图又被称作是备份的。由第一级原子弹点火爆炸会产生强烈的核辐射,其速度要远远高出其中物质扩散的速度。辐射光线首先传送到热核材料密封舱,使密封舱变化为高温的等离子体并在瞬间极度膨胀,开始压缩热核材料使其达到必须的稠度。这一化学结构足以产生期望中的热核反应,该反应被称作“内爆发辐射”,是制造氢弹的核心技术,在世界上独一无二。

由美国直通苏联的“核快车”开动

1951年5月9日,美国进行了当时载入史册的名为“乔治”的原子弹试验,爆炸威力为22.5万吨TNT当量。在这枚原子弹爆炸装药的中心,有个环形小面包似的装置,它是个不大的安瓿管,装有液态的氘、氚材料,以它们被压缩后释放出的强烈核辐射为证,“乔治”的试验成果确认了特勒尔-乌拉姆方案的实现,并开辟了真正意义上的走向氢弹制造的途径。

佩尔西最后的使命:一个德国人,花美国的钱,研制了苏联原子弹

图一:1952年5月1日在美国内华达州,海军陆战队的实战演习全面铺开,该演习的现场背景则是一次例行的新式核武器的试爆。就在当年,美国研制的世界上第一颗处于雏形的氢弹完成了试爆。

他们在以后一年半时间里又经过一系列努力,在太平洋上一个叫作埃尼维多克的环礁上试爆了世界上首个真正的热核材料装置“麦克”。它有两层楼高,重量82吨,核燃料用的是液态的氘、氚化合物和冷却的液氢,其爆炸的整个威力达到了1040万吨级,几乎是700个投放在广岛那枚原子弹的规模。其中四分之一的能量释放出自氢材料,其他的出自铀外壳。根据数学分析显示,经核辐射压缩后的氘材料能量达到了7200万个大气压的压力数值,这在当时是不可思议的,真可谓是超级炸弹,是特勒尔多年幻想的实现。

回过头来再说福克斯和冯涅曼,必须提到的是,依靠核辐射力压缩热核材料这一理论正是由他们二位学者首先提出的,那还是在“麦克”试爆的六年半之前的事。而至今仍不清楚的是,苏联的物理学家们当时是否连这一氢弹初级理论都没有掌握?而从所有苏联科技文献资料中,都没有发现过任何与“内爆发辐射”理论有关的一鳞半爪信息,“万丈高楼平地起”不假,但他们起步的“平地”又是什么?只是一片空白而已。

1954年3月1日,美国人的第二枚热核装料的名为“布拉沃”的核弹试爆在比基尼环礁上开始,“布拉沃”的威力要远远胜过“麦克”,足足是其一倍半大,达到1500万吨级当量。而在随后的七周里,这个试验场上又进行了四次较小规模的氢弹试验,但威力也都是百万吨级的。

在这一时期,苏联也研发了威力较小的使用初级氘锂混合材料的热核装置,当时被称作是“千层面包”,而其研制路线颇似特勒尔的“闹钟”,据称是由安德烈萨哈罗夫及其助手们独立研发产生,1953年8月12日在谢米巴拉金斯克的试验场试爆,爆炸威力为40万吨当量。然而其热核材料所产出的能量能够得以利用的部分却在20%以下,无法达到其“分层”体系设计中的大威力效果,他们自己人也明白与美国差得远。

1954年1月14日安德烈萨哈罗夫与雅科夫泽利多维奇向上司哈里通发去了报告书,报告书中提议研制双相结构的氢弹,其中热核材料系统要以燃气加以压缩并且是在原子弹完成引爆之后形成。由此可以得知,当时苏联的物理学家们尚未认识到以核辐射力压缩热核材料的可能性。然而到了1955年11月22日,苏联空爆了真正意义上的航空氢弹“埃尔德斯-37”,威力达到160万吨当量,其工作原理竟然是与美国同样的“内爆发辐射”,知情人自然要发问:他们苏联人在此方面长期存在的理论空白又是如何被填补的?

于是出现了一大块任人推测的空间。《核快车》一书的作者们提到了那个神秘的“亚瑟菲尔丁”,斯蒂尔曼在书中写道,当他对前苏联“阿尔扎马斯-16”核武器研发机构的科技领导人尤里哈里通做过访谈之后才听说,在1954年3-4月间,雅科夫泽利多维奇首次提出“内爆发辐射”装置的问题。萨哈罗夫在其备忘录中确认,当时想要得到相关现成结论的不只有他自己,同时还有其他几位理论家。就此里德和斯蒂尔曼一致认为,有关“辐射力压缩引起热核反应”的关键情报正是由“菲尔丁”向苏联人提供的。据他们的调查结论,在1954年3月末苏联间谍曾经急着要与“菲尔丁”接头,并索要有关“布拉沃”氢弹工作原理的情报,很可能甚至还对其加以威胁说要揭露其身份秘密。而“菲尔丁”当时无法拒绝,于是乖乖地递交了与“内爆发辐射”有关的机密。这已经足够了,其余的部分苏联科研人员完全可以自己解决。

佩尔西最后的使命:一个德国人,花美国的钱,研制了苏联原子弹

还有哪些独立的资料可以证实这一推测?有人成功地找到了间接的证据。1996年3月在前苏联杜布纳核研究所曾召开过一个研究核武器装备历史的会议。与会的报告人中有一位全俄科学研究院的实验物理学家格尔曼冈察洛夫,他有机会接触到早期完整的秘密档案资料。他的论文当年曾发表在苏联《物理科学成就》期刊和美国《今日物理》期刊上。冈察洛夫透露,1947年10月苏联情报部门费力搞到了一份情报,全是特勒尔那一组从氘、氚、锂一系列介质中深钻热核反应课题的成果。

这类情报的取得只能有赖于个人,也就是与美国氢弹研究开发直接相关的个人,或至少是与特勒尔过从甚密者以及他周围的人。此人不可能是霍尔,他当时还在芝加哥大学考研;也不可能是早已回到英国的福克斯。其余的有关的人,只要是在洛斯-阿拉莫斯为苏联国家安全部门服务的人,一定是个出色的好情报员,这当中唯一可能的肯定就是这个“菲尔丁”先生。

洛斯-阿拉莫斯研究中心理论室的前领导人、福克斯的顶头上司、著名学者汉斯贝特曾这样说过:福克斯是唯一一位本人又是知名物理学家的专业情报工作者,并是一位在实际上改变了世界历史进程的人物之一。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个信仰坚定的共产党员,在美国,花美国人的钱,研发出了一枚钚原子弹,之后又把全套资料提供给了苏联的传奇故事。所以,美国的钚弹之父,苏联的钚弹之父,也就是美国和苏联的原子弹之父,是同一个人,他是个德国人,名叫克劳斯•福克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