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的碰撞破坏,是两者相撞弱者坏,就像日前的安全帽事件。但是对于地球上的印度洋板块和亚欧大陆板块来说,即使是激励的猛撞,珠穆朗玛峰也很难发生倾倒,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下。

1、碰撞的力学原理

虽然,严格的计算模拟碰撞中的力学行为,十分困难。但是我们还是可以大概的知道碰撞的力学过程。总体来讲,高速的碰撞,材料的应变率效应就会非常明显,材料来不及响应,宏观上就表现为偏「硬」易断。

在模拟断裂的时候,有一种方法较为简单直观,称之为Cohesive方法。它把裂纹扩展区域认为是两个东西的粘接。当粘接的好好的,两者位移为零时,粘接力为零。但是两者位移变大,粘接力先增大后减小。如下图。

2、珠穆朗玛峰的地形

喜马拉雅山脉位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大陆板块的交界处,这两个板块的挤压造就了喜马拉雅山脉,如下图。

从喜马拉雅山脉的地形图上(下图),可以看到,山脉南方低,北方高。板块挤压刚开始肯定不会出现这种情况,这是经过了成千上万年的累计,才形成现状的样子。印度洋板块位于亚欧大陆板块的下方,两者的持续挤压,把亚欧大陆持续太高。

由此可见,珠穆朗玛峰时属于亚欧大陆板块的,两者的挤压碰撞在挤压区域造成较大的应力,如果碰撞是激烈的,那么在这个挤压处容易出现裂缝,从而亚欧大陆被撞断。此时,珠穆朗玛峰由于自重向印度洋板块倾倒。这就像用集中力砸一个鸡蛋壳,会在力点发生破坏一样。这里的前提是亚欧大陆已经被抬起了较大的位移,碰撞点位离珠峰较远,如上图。

但是实际上,虽然亚欧大陆被太高了,撞击点起始还是基本位于珠峰的下方,我们把这个撞击力分为水平和向上。水平力对于亚欧大陆是挤压,向上的力对于亚欧大陆产生力矩,在亚欧大陆的某处,有受拉区域。岩层耐压不耐拉,因此,很有可能在亚欧大陆中间某处,板块下表面出现断裂层。对于印度洋板块也类似。如下图。

撞击点位置主要是受压,而远处则有受拉的情况,因此激烈撞击下,远处受拉先达到拉伸极限发生断裂破坏。撞击点附近则可能仅仅是擦了一点点皮。所以,此时珠峰并不会发生倾倒。

3、总结

印度洋板块与亚欧大陆板块发生激烈碰撞(高速),虽然南方低北方高,但是珠峰并不会向南发生倾倒。原因在于发生激烈碰撞断裂点可能不是位于碰撞点附近,而是较远处的受拉区域。


这种剧烈碰撞,按照以往的交通事故鉴定,首先是看净质量,再看主动性,珠峰往哪边偏与动能方向刚好相反就是了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