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中真假美猴王一劫历来有两种说法,正常的一种是孙悟空打死了六耳猕猴,另一种阴谋论则是说真的孙悟空被打死,由听话的六耳猕猴替代他去西天取经。那么到底最后陪唐僧去西天取经的是孙悟空还是六耳猕猴呢?且听剑寒慢慢道来。

剑寒认为被打死的肯定是六耳猕猴,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死的六耳猕猴是孙悟空的二心,所谓二心就是心魔。证据如下:

证据一,五十八回的回目就叫:二心搅乱大乾坤,一体难修真寂灭。一体二心是孙悟空的善恶两念。

孙悟空的善念和恶念分别化为真假美猴王,这也是为什么两人本事长相完全一模一样,但是心性却不同。这也很好的解释了为什么凭空多了一个与孙悟空本事一模一样的六耳猕猴,如果六耳猕猴不是孙悟空的「二心」,他去哪里学了一身和孙悟空一模一样的本事?还有孙悟空的火眼金睛是吃了蟠桃和大把仙丹之后被老君的乾坤八卦炉给熏炼出来的,严格来说是烟熏出来的眼疾,如果六耳猕猴不是孙悟空的心魔化身,难得六耳猕猴也被八卦炉烟熏过?这个在原著中是丝毫证据找不到。

证据二,真假美猴王快到西天时,如来对众佛说了一句话,「汝等俱是一心,且看二心竞斗而来也。」

这句话意思很明显,成了佛的众佛,只有一心,猴子还没有成佛,他有两个心,如今这两个心争斗起来了。

证据三,《西游记》原著中第59回一开头就说了:话表三藏遵菩萨教旨,收了行者,与八戒、沙僧剪断二心,同心戮力,赶奔西天。

这里只提到猪八戒、沙和尚剪断二心,可没说孙悟空剪断二心,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只有真假美猴王,而没有真假猪八戒和真假沙和尚。有人肯定要较真说,怎么没有,六耳猕猴各变了一个假八戒和假沙僧,你也说是六耳猕猴变得,还有什么好说的。

什么叫「二心」,一体之内有二心,一心之外,还有一个二心,「二心」通俗一点说就是心魔。

修佛之人修到一定的时候都会产生二心(心魔),欲成佛,先成魔。为什么这么说呢?成佛的过程就是剔除心魔的过程,铲尽心魔自然成佛,这和道家修炼需斩三尸(修仙的过程就是斩三尸的过程,三尸斩尽便可羽化成仙)是一个道理。

心魔(二心)这东西,本来就是存在的,一心和二心就是人性的善恶两念,人在追求成佛时,追求的越强烈,心魔就会反抗的越强烈,佛性成长,魔性也会跟著长大,长到一定程度,便会凝成一个和自己一模一样的实体,这个实体便不受控制,便自由了。

自由的魔性和原来自身的佛性就开始公开对峙。这其实好事,因为魔性的完全显现,才有可能完全剔除,如果魔性藏的很深,说明你佛性不够强大,就无法铲除心魔。孙悟空打死六耳猕猴,实际上剔除了自身最强大的一个心魔,剔除了这个心魔,孙悟空已经接近成佛了,只是功德还不圆满,取到真经功德圆满之时,自然立地成佛。为什么如此说呢?

我们首先看一下如来佛是如何描述六耳猕猴的:

如来佛说:「周天之内有五仙,乃天地神人鬼;有五虫,乃蠃鳞毛羽昆。这厮非天非地非神非人非鬼,亦非蠃非鳞非毛非羽非昆。又有四猴混世,不入十类之种。」菩萨道:「敢问是那四猴?」如来道:「第一是灵明石猴,通变化,识天时,知地利,移星换斗。第二是赤尻马猴,晓阴阳,会人事,善出入,避死延生。第三是通臂猿猴,拿日月,缩千山,辨休咎,乾坤摩弄。第四是六耳猕猴,善聆音,能察理,知前后,万物皆明。此四猴者,不入十类之种,不达两间之名。我观假悟空乃六耳猕猴也。此猴若立一处,能知千里外之事,凡人说话,亦能知之,故此善聆音,能察理,知前后,万物皆明。与真悟空同象同音者,六耳猕猴也。」

那猕猴闻得如来说出他的本象,胆战心惊,急纵身,跳起来就走。如来见他走时,即令大众下手,早有四菩萨、八金刚、五百阿罗、三千揭谛、比丘僧、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观音、木叉,一齐围绕。孙大圣也要上前,如来道:「悟空休动手,待我与你擒他。」

那猕猴毛骨悚然,料著难脱,即忙摇身一变,变作个蜜蜂儿,往上便飞。如来将金钵盂撇起去,正盖著那蜂儿,落下来。大众不知,以为走了,如来笑云:「大众休言,妖精未走,见在我这钵盂之下。」大众一发上前,把钵盂揭起,果然见了本象,是一个六耳猕猴。孙大圣忍不住,轮起铁棒,劈头一下打死,至今绝此一种。

如来不忍,道声:「善哉!善哉!」大圣道:「如来不该慈悯他,他打伤我师父,抢夺我包袱,依律问他个得财伤人,白昼抢夺,也该个斩罪哩!」如来道:「你自快去保护唐僧来此求经罢。」大圣叩头谢道:「上告如来得知,那师父定是不要我,我此去,若不收留,却不又劳一番神思!望如来方便,把松箍儿咒念一念,褪下这个金箍,交还如来,放我还俗去罢。」如来道:「你休乱想,切莫放刁。我教观音送你去,不怕他不收。好生保护他去,那时功成归极乐,汝亦坐莲台。」

上端文字信息量很大,这里如来说,周天之内,有四猴混世,六耳猕猴是其中之一,六耳猕猴知前后,万物皆明。

既然六耳猕猴知前后事,他为什么没有算出如来佛祖能够识破他真身这件事呢?这只能说明一个问题,这眼前的六耳猕猴并不是真的六耳猕猴,他只是孙悟空的「心魔」所化,如来为了取经团队的团结,并没有点破,而把这个罪名安在了六耳猕猴的身上。

关于这个细节还有一个证据能证明,在真假美猴王难辨之时,两人到了幽冥处阎罗那,让谛听来辨认,他听过之后,已经辨认出来了,却不敢说。把皮球提给了如来佛祖,如果他说出真相,估计这《经》就没有办法取了,这可是破坏取经队伍团结的大事,谛听看来是真聪明。

还有这句,「那猕猴闻得如来说出他的本象,胆战心惊。」如来口中说的本象,是六耳猕猴,但是假悟空却胆战心惊,为什么如此呢?这猕猴并不是六耳猕猴,他是悟空的恶念化身,他知道把他看做六耳猕猴,就在劫难逃了,因此化作蜂儿想逃跑。为什么呢?道理很简单,如果说他是假悟空,他还会继续狡辩,因为他根本不是假的,他是真的,只是一个悟空是善念化身,一个悟空是恶念化身,两个悟空都是真的。你不能说恶念化身的悟空就是假的。

所以,如来佛祖不点破,而说假悟空是六耳猕猴,这样,他就没话说了,六耳猕猴是没有资格在取经团队里面的,只能逃跑。六耳猕猴只是如来用神通幻化出来的表象。这也是为什么真悟空打死六耳猕猴的时候,如来佛祖一向慈悲为怀,但是,并没有出手阻拦。反而说「善哉,善哉」,因为,孙悟空是在铲除自己的心魔,是好事,所以「善哉,善哉」。

接著是孙悟空叩头谢如来,从前的孙悟空是绝对不会叩谢如来的,孙悟空无论见谁都是只「唱喏」不「叩拜」,从铲除心魔开始,孙悟空首先叩谢如来,后面见到观音菩萨也是叩拜,见到玉帝也是叩拜,与真假美猴王之前,完全是两个感觉,这就是因为悟空的「二心(心魔)」已除,开始一心取经礼佛。

而且,如来看到孙悟空心魔已除,便说「你休乱想,切莫放刁。我教观音送你去,不怕他不收。好生保护他去,那时功成归极乐,汝亦坐莲台。」如来为什么会说孙悟空「功成归极乐,汝亦坐莲台」,因为如来此时已经完全断定,除去心魔的孙悟空会一心保护唐僧,取经必定成功,孙悟空也必然得正果位成佛,所以由此一说。

因此,综上所述,剑寒认为,最后陪唐僧去西天取经的肯定是孙悟空而非六耳猕猴。对此,你怎么看?欢迎关注剑寒一起讨论。

我是剑寒,网路文学作家,我的古典仙侠连载小说《狂仙》,每天都有更新,喜欢可以关注我。


其实西游记就是一个骗局。专门针对孙悟空的一个骗局。自从孙悟空上天,就陷入了一个个圈套当中。在他学本领的时候。他的师傅就预料到了这一切。所以,他师傅曾对他说过。你这去,定生不良。你若惹出祸来,不许说是我的徒弟。若说出半个字,我便知之。到时候我会将你剥皮锉骨。将神魂贬至九幽之处。叫你万劫不得翻身。后来。孙悟空上天之后。哦,不。应该是在他把金箍棒升上天的那一刻。天上就开始留意起来。这猴子不知从哪里学的一般本事。在东海龙王和阎王爷下,文书要告状,孙悟空的时候。玉帝便欲派人捉拿孙悟空。这时候。太白金星却阻止道。且慢那猴子既是天地所生。又修成了仙道,不如叫他上天来。大小封他个官儿。也好约束于他。可是。当孙悟空嫌官小,反天回花果山之后。他们派哪吒。和孙悟空战上一场之后。他们就知道。这猴子定是在什么地方学得了一些本事?这猴子倒是个无足轻重的人物。可是,万一得罪了他背后的师傅。那可就麻烦了。于是。一个针对孙悟空的连环计就此形成。他们先把孙悟空叫上天来。叫他做齐天大圣。又命令他去看守蟠桃园。你想啊!猴子看到桃子的时候哪有不吃之理?而且又是举办蟠桃会的时候。孙悟空听说吃蟠桃竟然没有请她吃。心里自然很郁闷。于是。孙悟空就偷了桃。喝了酒。你想啊!如果真的是举办蟠桃会的话。怎么可能没有士兵把守。天上那么多的神仙。怎么可能让孙悟空一个小小的弼马温盗取了蟠桃喝的仙酒?其实这都是他们故意要孙悟空这么做的。他们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呢!就是为了有更加充分的理由来对付孙悟空。他偷蟠桃喝仙酒难道没有罪吗?就算你孙悟空后面有靠山。他也没有什么话说的了。而且,玉皇大帝还想借此机会。让各方神仙纷纷震怒起来。好好,一个蟠桃会被孙悟空搅乱了。各方神仙,自然震怒。所以也有更多的兵力来对付孙悟空。而且孙悟空迷迷糊糊的还闯入了太上老君的兜率宫。当他走到那里的时候,那里一个人也没有。这里又是一个疑点。堂堂兜率宫怎么可能没有人看守呢!就这么被孙悟空轻而易举的给闯了进去。偷吃了仙丹。这也是一个计策。所以。孙悟空大闹天宫,其实是天上的人做出一系列计划,对付孙悟空的阴谋。后来孙悟空被压在五行山下。如来佛祖本可以一掌劈死孙悟空。但是后来他觉得。孙悟空还有利用价值。就把孙悟空压在五行山下。500年后保护唐僧西天取经。他之所以要让唐僧去西天取经。其实他的目的只是为了要统治东方。将他们佛教的文化传到东方这边来。把东方道教一点点的给蚕食。在真假美猴王这一集里。被打死的应该是孙悟空。


肯定是孙悟空无疑了,悟空想要成佛,必然要破生界和魔界,六耳猕猴其实是魔界,不破此界即使取到了真经也和悟空没有关系,毕竟真经对他来说是徒劳无用的,悟空乃是天地所生,其性趋人而分善恶,唯独魔性一直难除,我认为西游记自始至终是在教化孙悟空。悟空本就通灵之物,生而野性,经师教导,懂善辨恶。他不是要大闹天宫,而是对上面的恶所不能忍受,所以最终被压五行山下,如来也是骗了悟空。经过一路的降妖除魔,人情婆娑之后,悟空终究还是还原真身--斗战胜佛。只是游历山川,辨识善恶,揭示人道、仙道、佛道、魔道、妖道的种种因果循环而已。


这个六耳猕猴根本就不存在,不过是孙悟空玩的一个分身法而已!如来原来也说,这个是孙悟空(二心争斗而来),那么为什么要改口说六耳猕猴并许诺他:功成归极乐,汝亦坐莲台!因为观音来了并告诉他,孙悟空先去了她哪里,还去了天庭和地府!也就是,孙悟空已经知道了取经的秘密!那么如来就不能够把孙悟空赶出取经队伍(说孙悟空有二心,就是这个打算),否则后果很严重(坏了玉皇大帝的事!)所以,不得不替他隐瞒,编一个六耳猕猴出来,并给他好处!所以后来去的,还是孙悟空!


猕猴和悟空是一个人。作者写悟空变换不同身份和层面的角色,表现了故事的精彩和神秘。丰富了悟空的传奇。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