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中真假美猴王一劫歷來有兩種說法,正常的一種是孫悟空打死了六耳獼猴,另一種陰謀論則是說真的孫悟空被打死,由聽話的六耳獼猴替代他去西天取經。那麼到底最後陪唐僧去西天取經的是孫悟空還是六耳獼猴呢?且聽劍寒慢慢道來。

劍寒認為被打死的肯定是六耳獼猴,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死的六耳獼猴是孫悟空的二心,所謂二心就是心魔。證據如下:

證據一,五十八回的回目就叫:二心攪亂大乾坤,一體難修真寂滅。一體二心是孫悟空的善惡兩念。

孫悟空的善念和惡念分別化為真假美猴王,這也是為什麼兩人本事長相完全一模一樣,但是心性卻不同。這也很好的解釋了為什麼憑空多了一個與孫悟空本事一模一樣的六耳獼猴,如果六耳獼猴不是孫悟空的「二心」,他去哪裡學了一身和孫悟空一模一樣的本事?還有孫悟空的火眼金睛是喫了蟠桃和大把仙丹之後被老君的乾坤八卦爐給燻煉出來的,嚴格來說是煙燻出來的眼疾,如果六耳獼猴不是孫悟空的心魔化身,難得六耳獼猴也被八卦爐煙燻過?這個在原著中是絲毫證據找不到。

證據二,真假美猴王快到西天時,如來對眾佛說了一句話,「汝等俱是一心,且看二心競鬥而來也。」

這句話意思很明顯,成了佛的眾佛,只有一心,猴子還沒有成佛,他有兩個心,如今這兩個心爭鬥起來了。

證據三,《西遊記》原著中第59回一開頭就說了:話表三藏遵菩薩教旨,收了行者,與八戒、沙僧剪斷二心,同心戮力,趕奔西天。

這裡只提到豬八戒、沙和尚剪斷二心,可沒說孫悟空剪斷二心,所以,這就是為什麼只有真假美猴王,而沒有真假豬八戒和真假沙和尚。有人肯定要較真說,怎麼沒有,六耳獼猴各變了一個假八戒和假沙僧,你也說是六耳獼猴變得,還有什麼好說的。

什麼叫「二心」,一體之內有二心,一心之外,還有一個二心,「二心」通俗一點說就是心魔。

修佛之人修到一定的時候都會產生二心(心魔),欲成佛,先成魔。為什麼這麼說呢?成佛的過程就是剔除心魔的過程,鏟盡心魔自然成佛,這和道家修鍊需斬三屍(修仙的過程就是斬三屍的過程,三屍斬盡便可羽化成仙)是一個道理。

心魔(二心)這東西,本來就是存在的,一心和二心就是人性的善惡兩念,人在追求成佛時,追求的越強烈,心魔就會反抗的越強烈,佛性成長,魔性也會跟著長大,長到一定程度,便會凝成一個和自己一模一樣的實體,這個實體便不受控制,便自由了。

自由的魔性和原來自身的佛性就開始公開對峙。這其實好事,因為魔性的完全顯現,纔有可能完全剔除,如果魔性藏的很深,說明你佛性不夠強大,就無法剷除心魔。孫悟空打死六耳獼猴,實際上剔除了自身最強大的一個心魔,剔除了這個心魔,孫悟空已經接近成佛了,只是功德還不圓滿,取到真經功德圓滿之時,自然立地成佛。為什麼如此說呢?

我們首先看一下如來佛是如何描述六耳獼猴的:

如來佛說:「周天之內有五仙,乃天地神人鬼;有五蟲,乃蠃鱗毛羽昆。這廝非天非地非神非人非鬼,亦非蠃非鱗非毛非羽非昆。又有四猴混世,不入十類之種。」菩薩道:「敢問是那四猴?」如來道:「第一是靈明石猴,通變化,識天時,知地利,移星換鬥。第二是赤尻馬猴,曉陰陽,會人事,善出入,避死延生。第三是通臂猿猴,拿日月,縮千山,辨休咎,乾坤摩弄。第四是六耳獼猴,善聆音,能察理,知前後,萬物皆明。此四猴者,不入十類之種,不達兩間之名。我觀假悟空乃六耳獼猴也。此猴若立一處,能知千里外之事,凡人說話,亦能知之,故此善聆音,能察理,知前後,萬物皆明。與真悟空同象同音者,六耳獼猴也。」

那獼猴聞得如來說出他的本象,膽戰心驚,急縱身,跳起來就走。如來見他走時,即令大眾下手,早有四菩薩、八金剛、五百阿羅、三千揭諦、比丘僧、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觀音、木叉,一齊圍繞。孫大聖也要上前,如來道:「悟空休動手,待我與你擒他。」

那獼猴毛骨悚然,料著難脫,即忙搖身一變,變作個蜜蜂兒,往上便飛。如來將金缽盂撇起去,正蓋著那蜂兒,落下來。大眾不知,以為走了,如來笑雲:「大眾休言,妖精未走,見在我這缽盂之下。」大眾一發上前,把缽盂揭起,果然見了本象,是一個六耳獼猴。孫大聖忍不住,輪起鐵棒,劈頭一下打死,至今絕此一種。

如來不忍,道聲:「善哉!善哉!」大聖道:「如來不該慈憫他,他打傷我師父,搶奪我包袱,依律問他個得財傷人,白晝搶奪,也該個斬罪哩!」如來道:「你自快去保護唐僧來此求經罷。」大聖叩頭謝道:「上告如來得知,那師父定是不要我,我此去,若不收留,卻不又勞一番神思!望如來方便,把松箍兒咒念一念,褪下這個金箍,交還如來,放我還俗去罷。」如來道:「你休亂想,切莫放刁。我教觀音送你去,不怕他不收。好生保護他去,那時功成歸極樂,汝亦坐蓮臺。」

上端文字信息量很大,這裡如來說,周天之內,有四猴混世,六耳獼猴是其中之一,六耳獼猴知前後,萬物皆明。

既然六耳獼猴知前後事,他為什麼沒有算出如來佛祖能夠識破他真身這件事呢?這隻能說明一個問題,這眼前的六耳獼猴並不是真的六耳獼猴,他只是孫悟空的「心魔」所化,如來為了取經團隊的團結,並沒有點破,而把這個罪名安在了六耳獼猴的身上。

關於這個細節還有一個證據能證明,在真假美猴王難辨之時,兩人到了幽冥處閻羅那,讓諦聽來辨認,他聽過之後,已經辨認出來了,卻不敢說。把皮球提給瞭如來佛祖,如果他說出真相,估計這《經》就沒有辦法取了,這可是破壞取經隊伍團結的大事,諦聽看來是真聰明。

還有這句,「那獼猴聞得如來說出他的本象,膽戰心驚。」如來口中說的本象,是六耳獼猴,但是假悟空卻膽戰心驚,為什麼如此呢?這獼猴並不是六耳獼猴,他是悟空的惡念化身,他知道把他看做六耳獼猴,就在劫難逃了,因此化作蜂兒想逃跑。為什麼呢?道理很簡單,如果說他是假悟空,他還會繼續狡辯,因為他根本不是假的,他是真的,只是一個悟空是善念化身,一個悟空是惡念化身,兩個悟空都是真的。你不能說惡念化身的悟空就是假的。

所以,如來佛祖不點破,而說假悟空是六耳獼猴,這樣,他就沒話說了,六耳獼猴是沒有資格在取經團隊裡面的,只能逃跑。六耳獼猴只是如來用神通幻化出來的表象。這也是為什麼真悟空打死六耳獼猴的時候,如來佛祖一向慈悲為懷,但是,並沒有出手阻攔。反而說「善哉,善哉」,因為,孫悟空是在剷除自己的心魔,是好事,所以「善哉,善哉」。

接著是孫悟空叩頭謝如來,從前的孫悟空是絕對不會叩謝如來的,孫悟空無論見誰都是隻「唱喏」不「叩拜」,從剷除心魔開始,孫悟空首先叩謝如來,後面見到觀音菩薩也是叩拜,見到玉帝也是叩拜,與真假美猴王之前,完全是兩個感覺,這就是因為悟空的「二心(心魔)」已除,開始一心取經禮佛。

而且,如來看到孫悟空心魔已除,便說「你休亂想,切莫放刁。我教觀音送你去,不怕他不收。好生保護他去,那時功成歸極樂,汝亦坐蓮臺。」如來為什麼會說孫悟空「功成歸極樂,汝亦坐蓮臺」,因為如來此時已經完全斷定,除去心魔的孫悟空會一心保護唐僧,取經必定成功,孫悟空也必然得正果位成佛,所以由此一說。

因此,綜上所述,劍寒認為,最後陪唐僧去西天取經的肯定是孫悟空而非六耳獼猴。對此,你怎麼看?歡迎關注劍寒一起討論。

我是劍寒,網路文學作家,我的古典仙俠連載小說《狂仙》,每天都有更新,喜歡可以關注我。


其實西遊記就是一個騙局。專門針對孫悟空的一個騙局。自從孫悟空上天,就陷入了一個個圈套當中。在他學本領的時候。他的師傅就預料到了這一切。所以,他師傅曾對他說過。你這去,定生不良。你若惹出禍來,不許說是我的徒弟。若說出半個字,我便知之。到時候我會將你剝皮銼骨。將神魂貶至九幽之處。叫你萬劫不得翻身。後來。孫悟空上天之後。哦,不。應該是在他把金箍棒升上天的那一刻。天上就開始留意起來。這猴子不知從哪裡學的一般本事。在東海龍王和閻王爺下,文書要告狀,孫悟空的時候。玉帝便欲派人捉拿孫悟空。這時候。太白金星卻阻止道。且慢那猴子既是天地所生。又修成了仙道,不如叫他上天來。大小封他個官兒。也好約束於他。可是。當孫悟空嫌官小,反天回花果山之後。他們派哪吒。和孫悟空戰上一場之後。他們就知道。這猴子定是在什麼地方學得了一些本事?這猴子倒是個無足輕重的人物。可是,萬一得罪了他背後的師傅。那可就麻煩了。於是。一個針對孫悟空的連環計就此形成。他們先把孫悟空叫上天來。叫他做齊天大聖。又命令他去看守蟠桃園。你想啊!猴子看到桃子的時候哪有不喫之理?而且又是舉辦蟠桃會的時候。孫悟空聽說喫蟠桃竟然沒有請她喫。心裡自然很鬱悶。於是。孫悟空就偷了桃。喝了酒。你想啊!如果真的是舉辦蟠桃會的話。怎麼可能沒有士兵把守。天上那麼多的神仙。怎麼可能讓孫悟空一個小小的弼馬溫盜取了蟠桃喝的仙酒?其實這都是他們故意要孫悟空這麼做的。他們這麼做的目的是什麼呢!就是為了有更加充分的理由來對付孫悟空。他偷蟠桃喝仙酒難道沒有罪嗎?就算你孫悟空後面有靠山。他也沒有什麼話說的了。而且,玉皇大帝還想藉此機會。讓各方神仙紛紛震怒起來。好好,一個蟠桃會被孫悟空攪亂了。各方神仙,自然震怒。所以也有更多的兵力來對付孫悟空。而且孫悟空迷迷糊糊的還闖入了太上老君的兜率宮。當他走到那裡的時候,那裡一個人也沒有。這裡又是一個疑點。堂堂兜率宮怎麼可能沒有人看守呢!就這麼被孫悟空輕而易舉的給闖了進去。偷喫了仙丹。這也是一個計策。所以。孫悟空大鬧天宮,其實是天上的人做出一系列計劃,對付孫悟空的陰謀。後來孫悟空被壓在五行山下。如來佛祖本可以一掌劈死孫悟空。但是後來他覺得。孫悟空還有利用價值。就把孫悟空壓在五行山下。500年後保護唐僧西天取經。他之所以要讓唐僧去西天取經。其實他的目的只是為了要統治東方。將他們佛教的文化傳到東方這邊來。把東方道教一點點的給蠶食。在真假美猴王這一集裏。被打死的應該是孫悟空。


肯定是孫悟空無疑了,悟空想要成佛,必然要破生界和魔界,六耳獼猴其實是魔界,不破此界即使取到了真經也和悟空沒有關係,畢竟真經對他來說是徒勞無用的,悟空乃是天地所生,其性趨人而分善惡,唯獨魔性一直難除,我認為西遊記自始至終是在教化孫悟空。悟空本就通靈之物,生而野性,經師教導,懂善辨惡。他不是要大鬧天宮,而是對上面的惡所不能忍受,所以最終被壓五行山下,如來也是騙了悟空。經過一路的降妖除魔,人情婆娑之後,悟空終究還是還原真身--鬥戰勝佛。只是遊歷山川,辨識善惡,揭示人道、仙道、佛道、魔道、妖道的種種因果循環而已。


這個六耳獼猴根本就不存在,不過是孫悟空玩的一個分身法而已!如來原來也說,這個是孫悟空(二心爭鬥而來),那麼為什麼要改口說六耳獼猴並許諾他:功成歸極樂,汝亦坐蓮臺!因為觀音來了並告訴他,孫悟空先去了她哪裡,還去了天庭和地府!也就是,孫悟空已經知道了取經的祕密!那麼如來就不能夠把孫悟空趕出取經隊伍(說孫悟空有二心,就是這個打算),否則後果很嚴重(壞了玉皇大帝的事!)所以,不得不替他隱瞞,編一個六耳獼猴出來,並給他好處!所以後來去的,還是孫悟空!


獼猴和悟空是一個人。作者寫悟空變換不同身份和層面的角色,表現了故事的精彩和神祕。豐富了悟空的傳奇。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