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无论古今,人这一生都会遇到许多机缘巧合的事情。

那一回武松在十字坡遇到"菜园子"张青,与他结为兄弟。张青说给他一件事情。后来又有孙二娘再次提到这件事情,并把故事中主人"头陀"留下的念珠,雪花镔铁戒刀等宝物送给武松。头陀杀人,武松也杀人,那把刀,那串念珠,那个铁界箍还有度牒等等头陀的东西,就这样莫名其妙的归了武松。而且正如孙二娘所言,只有叔叔配得上这些。度牒做了护身符,铁戒箍遮住了头上的金印。那把夜里寒光呼啸的戒刀,也有了更好的主人。这真是像极了"宿命"。

有了这些回顾,我们就不难理解武松后来上了梁山,头上还一直戴著这个头箍。在他看来,一定是感觉到自己的命运即是如此。


我觉得这没有什么可奇怪的。武松为了遮盖脸上的金印戴上头箍易容。上了梁山以后也没脱掉,一直戴著。这就是习惯成自然。

人都有好的或不好的习惯。就如一个人一直戴著帽子,习惯了就一直戴著。如果脱掉帽子,就会觉得头上凉嗖嗖的不舒服。

再者,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自尊心也人皆有之,哪怕如武松这样的英雄,也不例外。有个头箍盖住金印,总比天天让人看到自己曾经是个囚犯好。再说戴个头箍也不难看,反而显出行者的潇洒,符合英雄的审美观。

所以武松就一直戴著头箍,哪怕上了梁山也不脱掉。因为戴上头箍只有好处,没有任何坏处或不便。


武松,古代历史性人物,武林高手,属正义的民间杰出"替天行道"者,于封建腐败官府作斗争,为民除害,未进梁山之前,身单力薄,抵挡不了众多官府兵将的围攻追杀。

为防不则,改容夜行,进梁山入伙后,官府兵将己不敢靠近,武松仍然保持来时装束。这本来是一件不起眼的事情,但是从中可以看出武松,时刻警示自己,此来的原因和目的,不忘初心,牢记除暴安良的自行使命,忠心和义友们一道为替天行道而砥力前行!

从中可得出结论;无论什么事都要围绕中心去奋斗,为使命不忘初心,众人团结才有强大的力量!……


武松在十字坡得遇菜园子张青和母夜叉孙二娘两口子,之后,武松怕官府搜捕到他而连累他夫妻两个。

即时要走,孙二娘立即拦住:「你脸上的金印瞒得住谁?」随后取出一套皂衫、珠串并戒箍,给武松装扮上,好似订做的一般,正合适,孙二娘说:「真是造化,如今才可放心让叔叔去」。武松出了十字坡,见有官兵到处张贴搜捕他的告示,而他大摇大摆从他们身边走过并未被认出来。自此,武松一直是这个装扮……

鲁智深也一样,因打死镇关西,怕吃官司到寺庙中避祸,不得己出家为僧,后来上了粱山也一直以和尚自居。

我想这大概和过去古人的习惯有关,即出了家再还俗恐怕惹人笑话……


与鲁智深一样,打死镇关西后,化装为和尚,到了梁山还装是和尚,其实早不是什么僧人了,是"花和尚"了,武松也是如此


习惯了,摘掉不舒服。


古人讲究诚信为本,既然当了行者,就要一直干下去!头箍是行者的标志!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