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邀!無論古今,人這一生都會遇到許多機緣巧合的事情。

那一回武松在十字坡遇到"菜園子"張青,與他結為兄弟。張青說給他一件事情。後來又有孫二孃再次提到這件事情,並把故事中主人"頭陀"留下的念珠,雪花鑌鐵戒刀等寶物送給武松。頭陀殺人,武松也殺人,那把刀,那串念珠,那個鐵界箍還有度牒等等頭陀的東西,就這樣莫名其妙的歸了武松。而且正如孫二孃所言,只有叔叔配得上這些。度牒做了護身符,鐵戒箍遮住了頭上的金印。那把夜裡寒光呼嘯的戒刀,也有了更好的主人。這真是像極了"宿命"。

有了這些回顧,我們就不難理解武松後來上了梁山,頭上還一直戴著這個頭箍。在他看來,一定是感覺到自己的命運即是如此。


我覺得這沒有什麼可奇怪的。武松為了遮蓋臉上的金印戴上頭箍易容。上了梁山以後也沒脫掉,一直戴著。這就是習慣成自然。

人都有好的或不好的習慣。就如一個人一直戴著帽子,習慣了就一直戴著。如果脫掉帽子,就會覺得頭上涼嗖嗖的不舒服。

再者,愛美之心人皆有之,自尊心也人皆有之,哪怕如武松這樣的英雄,也不例外。有個頭箍蓋住金印,總比天天讓人看到自己曾經是個囚犯好。再說戴個頭箍也不難看,反而顯出行者的瀟灑,符合英雄的審美觀。

所以武松就一直戴著頭箍,哪怕上了梁山也不脫掉。因為戴上頭箍只有好處,沒有任何壞處或不便。


武松,古代歷史性人物,武林高手,屬正義的民間傑出"替天行道"者,於封建腐敗官府作鬥爭,為民除害,未進梁山之前,身單力薄,抵擋不了眾多官府兵將的圍攻追殺。

為防不則,改容夜行,進梁山入夥後,官府兵將己不敢靠近,武松仍然保持來時裝束。這本來是一件不起眼的事情,但是從中可以看出武松,時刻警示自己,此來的原因和目的,不忘初心,牢記除暴安良的自行使命,忠心和義友們一道為替天行道而砥力前行!

從中可得出結論;無論什麼事都要圍繞中心去奮鬥,為使命不忘初心,眾人團結纔有強大的力量!……


武松在十字坡得遇菜園子張青和母夜叉孫二孃兩口子,之後,武松怕官府搜捕到他而連累他夫妻兩個。

即時要走,孫二孃立即攔住:「你臉上的金印瞞得住誰?」隨後取出一套皁衫、珠串並戒箍,給武松裝扮上,好似訂做的一般,正合適,孫二孃說:「真是造化,如今纔可放心讓叔叔去」。武松出了十字坡,見有官兵到處張貼搜捕他的告示,而他大搖大擺從他們身邊走過並未被認出來。自此,武松一直是這個裝扮……

魯智深也一樣,因打死鎮關西,怕喫官司到寺廟中避禍,不得己出家為僧,後來上了粱山也一直以和尚自居。

我想這大概和過去古人的習慣有關,即出了家再還俗恐怕惹人笑話……


與魯智深一樣,打死鎮關西後,化裝為和尚,到了梁山還裝是和尚,其實早不是什麼僧人了,是"花和尚"了,武松也是如此


習慣了,摘掉不舒服。


古人講究誠信為本,既然當了行者,就要一直幹下去!頭箍是行者的標誌!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