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诱发「冰河世纪」的原因,学界有著许多不同的观点,比如海流中断、或彗星碰撞。不过总的来说,大家认为二氧化碳的减少,才是最可能的原因。

有趣的是,来自麻省理工学院、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以及伯克利分校的一支科学家团队,却于近日提出了一个新颖的观点。

其在《科学》杂志上发表的一篇文章中称,热带地区古老的地质构造活动,可能导致了二氧化碳的减少,从而带来了冰川时代。

这些年来,尽管冰川时代在地质记录中留下了明显的印记,但对于产生如此剧烈的天气变化的诱因,却依然模糊。

最新的观点是:「当海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相互撞击时,它们可以向上弯曲,并最终形成像喜马拉雅山脉一样的地质结构」。

由这些碰撞引起的断层带,被科学家们称作『缝合线』。研究小组发现,最近三次大冰期前,较大的缝合线,似乎都出现在赤道附近,这很可能不是一种巧合。

研究一作 Oliver Jagoutz 表示:「我们认为,低纬度的弧形大陆碰撞,是全球降温的触发因素」。

这可能发生在 1~500 万平凡公里的范围内。尽管听起来很多,但实际上,地壳是非常薄的。如果事件发生在一处很巧的位置,显然会对全球气候造成巨大的影响。

那么所谓的热带缝线,与全球变冷有怎样的联系呢?该团队称:

当大陆版块相撞时,被称为蛇绿岩的海洋岩石,会被推向地表。暴露于空气中的这种岩石,可以有效地捕捉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与之发生反应,从而引发全球性的冷却事件。

如果该理论站得住脚,那么曾经的冰河时代,也可能是同样的原因导致的。

而经过数百万年的二氧化碳吸收,暴露在空气中的蛇绿岩会被日渐销蚀,对气体的吸收能力也会下降。之后重建的地球大气层,又逐渐让地球恢复了温暖。

Jagoutz 表示:「我们发现这个过程可以在冰川时代开始和结束时发挥作用」。

为进一步研究这种情况会隔多久发生一次,研究人员假设该观点是正确的,然后惊喜地发现 —— 几乎每一次的全球变冷,都伴随著赤道附近的缝合线的产生。

为此,研究人员首先首先确定了当前地球上的各大缝合带的位置,然后对版块构造进行了计算机模拟,以大致计算出它们的形成时间和地点。

起初,团队只是将热带缝合线与冰期之间的联系,推导到了 8000 万与 5000 万年前的冰川时代。但是最新的研究表明,他们可以进一步追溯到 5.4 亿年前。

模拟结果表明,5 亿年前在热带地区形成的大约 10000 公里(6210 英里)长的大缝线,与百万年后的冰川时代紧密相连。从地质学的角度来看,这样的时间跨度是相当短暂的。

据悉,那几次冰川时代始于大约 4.55 亿年前的晚奥陶世、3.35 亿年前的二叠纪 - 石炭纪、以及 3500 万年前的新生代。

研究团队还注意到,当缝合线形成于热带意外的地区时,竟然就没有引发冰川事件。不过现在,仍有一个较大的热带缝合线,坐落在印度尼西亚的岛屿上。

遗憾的是,尽管它是目前世界上最活跃的碳吸存场所,但速度实在太慢,无法抵消现代社会不断增长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有关这项研究的详情,已经发表在近日出版的《科学》(Science)杂志上。原标题为:

《Arc-continent collisions in the tropics set Earth』s climate state》

《热带地区大陆版块的弧形碰撞 决定了地球的气候状态》


这种观点似乎能够解释大周期的冰川事件,但无法解释最近一百万年以来每间隔9-11万年就发生一次的小冰川事件!另外,二氧化碳究竟是气候变化的主因,还是气候变化的被动指标也很难确定!本人坚持认为:是地球和太阳在宇宙中的运行的引力周期,导致地球自转轴与太阳的照射位置引发的周期性能量变化所致。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