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邀请,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自然地理方面的重要分界线,根据我国的自然地理状况,我们分成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这三大自然区。东部季风区的范围包括大兴安岭、古长城、贺兰山一线(大致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以东地区,以及青藏高原以东地区。在东部季风区内部又可以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划分为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

秦岭淮河在我国的自然地理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是一条重要的分界线。冬季0℃等温线经过秦岭淮河、4500℃年等积温线经过秦岭淮河、年降水量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经过秦岭淮河。所以从气候的角度来看,秦岭淮河以南是亚热带季风气候,以北是温带季风气候;从自然带角度来看,秦岭淮河以南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以北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不仅仅是气候和自然带的差异,河流水文方面也差异明显,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的河流一般年径流量较大、无结冰期、水位季节变化较小,以北地区反之。在农业生产方面,南方地区以水田为主,而北方地区以旱地为主。在古代交通运输方面,南方地区以水运为主,北方地区以陆运为主。最终也使得秦岭淮河南北两侧的人们有不同的地域文化。


秦岭淮河线为中国南北方地理分界线。

一、地理概念上的中国南北方分界线,也就是秦岭淮河线,是一个地理、气候、农业生产南北方分界线的概念,从地理、气候上来看:

是年降水量800毫米等降水量分界线;

雨季长短分界线;

湿润半湿润区分界线;

一月0度等温分界线;

暖温带、亚热带分界线;

农业生产南水田、北旱田分界线;

南主产水稻、北主产小麦分界线;

油料作物南油菜、北花生大豆分界线;

糖料作物南甘蔗、北甜菜分界线;

作物熟制南年二——三熟、北一年一熟或二年三熟;

二、上世纪新中国建立之初,国家制定《农业生产发展纲要》既以长江、秦岭淮河、黄河为农业生产分界线。

从这一点来说,中国秦岭淮河线南北的人,就要以身处秦岭淮河线的南北,分别为南北方人了!

三、人文历史的中国南北方分界线在哪里?文化上、习惯上、历史上的中国南北方分界线则是大致以长江为分界线的,这是被多数人认可的。

从这一点来说,秦岭淮河以南、长江以北地区的人,当然就是北方人了!实际上,这个地区处于中国南北方的过渡带,兼具南北方的地理文化、风土人情。

三、无论地理上、人文历史上的中国南北方分界线,不可能沿省界划分,都是穿省而过,所以,以省份划分为南北方是不现实、也是不可能的!

也就是说,中国南北方的分界线,在不同的领域、不同的行业、不同的要求下,有著不同的定义内涵。

仅供参考。


秦岭淮河是中国南北方的地理分界线。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