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形而上學的一般過程或者康德之前是「人」-->"謂語"---》「自在之物」,無論是經驗論,懷疑論,獨斷論還是邏輯論,形而上學。

康德反過來了。

正常人類思維過程是從個人「經驗」出發,去獲取「知識」或者「真理」,康德從地心說和日心說的相對運動過程獲得啟發,提出將人的思維過程看成是客觀世界認知人本身的過程,反過來,那麼我們就會發現不是「我們」--「經驗」|「思考」--「自在之物」,而是「自在之物」--「被思考」|「被經驗」--「我們」,這是純粹理性批判的出發點,當然純粹理性批判的目的是建立一套哲學體系或者哲學話語。

A,第一版序和第二版序比較筆記:

第一版序:形而上學,獨斷論,懷疑論--》判斷力---》針對判斷力可能性和不可能性的判斷--》純粹理性的批判,探討理性,邏輯,純粹,形式,確定性,意見,純粹知性概念,演繹,意圖在自然形而上學的基礎上建立一套思辨體系。

第二版序:邏輯學,規定,理論知識 ,實踐知識,數學和物理學是 對象的先天理性知識,即對象去認知數學和物理學,那麼反過來,物理學和數學必然先天於對象。形而上學是經驗的先天知識,概念則是形而上學的先天知識。無條件者<-超越一切經驗和界限。

思辨理性的運用,即無條件者的思考觸發的不是理性邊界的擴大,而是理性能力的縮小。

形而上學和邏輯學,不能通過思辨理性來超越經驗--消極;積極性在於限制了無限感性擴散。實踐運用和理性運用的關係,道德屬於實踐運用。

道德運用是思辨理性的一個實踐,和反道德的運用當然也是思辨理性的一個實踐運用,就道德抽象出來的思辨理性的一個相反批判,或者否認批判,將會構成完備性,因而是積極的。

空間與時間從屬於感性,只是感性直觀的一種形式,必須現有知性概念,才有直觀,物必然包含要素,自在之物只有是感性對象,才有直觀,才能有知識。

理性思辨知識 必然限制在經驗對象之上,對於自在之物本身,即便不能經驗,但是可以思辨。作為經驗對象的自在之物與自在之物本身。

因果律--》對於靈魂,我們可以設想為靈魂作為自在之物本身,和經驗對象的靈魂。知性概念--》演繹--》表象,經驗對象。因果律只能在第一種意義上產生作用,而不能在對於自在之物本身上產生作用。

意志的自由性在於在第二個意義上作為自在之物本身是自由的,但是在第一個意義上,必然不自由。

感性和智性表象--

批判的定義:

  1. 對於物自身、自在之物,我們無法避免無知
  2. 我們可以認知的都必須在表象

上帝的概念和靈魂的概念

知識和信仰的概念

純粹理性和思辨理性

如果把所有人類能思考的理性總集作為純粹理性,那麼唯物論,宿命論,無神論,唯心論,懷疑論,乃至自由衍生的不信,狂信,迷信的剩餘部分——純粹知識採取的獨斷處理獨斷論——》批判這種理性,也即在否定人類知識一切邊界之外如果是第一層的理性, 那麼針對這種邊界之外的批判就是康德的所謂純粹理性批判。

以上是第一版序和第二版序主要部分筆記。

B.關於導言部分筆記

  1. 先天知識和後天知識的概念, 簡單來說非經驗的知識為先驗知識
  2. 先天知識的可能性,原則,範疇
  3. 判斷的概念,所謂綜合判斷和分析判斷主要是就同一性作為區分, 即A包含B叫做分析判斷,A,B互相獨立但又鏈接叫做綜合判斷
  4. 經驗判斷都是綜合判斷
  5. 先天綜合判斷---從概念出發,觸發鏈接表象,先天知識就是這樣建立在綜合的先天擴展性原理之上

6.數學判斷都是綜合的,簡單來說 1+1=2, 這個2的概念是兩個1的概念鏈接產生了一個1的概念之外的概念,所以是綜合,純粹幾何的任何原理都不是分析的。

7.自然科學如物理包含先天綜合判斷作為基本原則

8.形而上學也一樣包含先天綜合知識。

純粹理性總課題:

1.純粹數學如何成為可能;

2.純粹自然科學如何成為可能;

3.形而上學作為自然的傾向如何成為可能;

4.形而上學作為科學如何成為可能;

理性:提供先天知識諸原則的能力

純粹理性: 先天認知諸原則的理性

純粹理性工具論:純粹理性知識得以現實地實現的原則的總和;

純粹理論工具論的應用從而誕生純粹理性知識體系;

評判純粹理性,來源和界限的科學稱之為純粹理性入門,這種入門叫做批判,用處就思辨理性的角度不是擴展理性,而是否定和澄清理性。

先驗:相比較於關注對象的知識,關注於我們關注對象,特別是該對象成為先天可能的認識方式的知識叫做先驗知識。

先驗哲學:這樣一種針對這種包含綜合知識和分析知識的先驗哲學的分析的批判,目的不是擴展先天知識,而是相反

先天知識必須是純粹

道德本身不具備先天性,但是關於道德的概念是先天的,實踐性的經驗的東西不屬於先驗哲學

作為先驗哲學的一個體系而言,必須包含關於純粹理性的一個要素論,一個方法論。

感性和知性屬於先驗哲學,因為人作為對象恰恰是因為感性和知性被給予到人,所以先驗感性要素就是關於感性如何被給予人,先驗知性要素就是知性如何被給予人

B1.先驗要素論筆記:

感性:被對象刺激獲取表象的能力

知性:

直觀:對象被給予我們,感性提供了直觀

概念:直觀通過知性被思維,而從知性誕生概念

感覺:被對象刺激,在表象能力上產生的結果叫做感覺,經過感覺的到的直觀叫做經驗直觀

現象:經驗直觀未被規定的對象叫現象

質料:現象中與感覺對應的東西

形式:使得現象的雜多能在某種關係中整理稱之為現象的形式

質料被後天給予,但是形式卻是先驗感性的部分

純粹的:在其中找不到任何屬於感覺的東西的表象

純粹形式,現象的一切雜多通過某種關係得到直觀,感性的純形式本身也叫純直觀。

廣延和形狀屬於純直觀,先天作為感性形式存在內心

先驗感性論:關於感性一切先天原則的科學,而先驗感性論作為先驗要素論第一部分

兩種關於先驗感性的直觀的純形式——時間和空間

B11.關於空間的筆記:

外感官和內感官: 通過外感官,把對象表象為在我們之外的空間之中,形狀和大小;通過內感官,內部的東西在時間中被表象出來。時間只能在內部感官,空間只能在外部感官。

空間不能是從外部經驗中抽引出來的經驗性概念,空間表象不能從外部對象關係由經驗得來,而是外部對象關係通過空間表象得到

空間作為外部直觀的必然先天表象,空間不存在則不存在表象,空間看成是現象的條件,而不是附屬於現象的規定

空間不是一個普遍的概念,而是一個純直觀,關於空間的雜多,諸多空間的普遍概念都是對空間的限制,有關空間一切概念依賴於先天直觀——簡單來講我們是從關於空間的先天直觀推導出空間的概念,然後通過空間的概念得到一個表象,然後該表象被賦予我們

空間表象為一個無限給予量

先驗闡明--將一個概念解釋為一條規則叫做先驗闡明

1.知識從一個概念推導出來

2.知識只有以這個概念給定的解釋方式為前提才是可能

空間所表象的不是自在之物的屬性,空間只是外感官的一切現象的形式,使得外主觀成為可能的主觀感性條件

主張空間的經驗性的實在性同時主張空間的先驗性的觀念性

B12.時間:

時間不是經驗對象,相繼和並的概念

不能在現象中取消時間,但能從時間中去掉現象,時間是先天給予

時間的原理是一維的,不是叢經驗中來,同時性和相繼性

時間不是推論性,是感性直觀的純形式

時間的無限性是針對時間的限制才能發現時間無限制而被給予

時間不是獨立的,而是附屬於物的客觀規定

時間不過是內部感官的形式

時間是所有現象先天形式條件

變化在時間中才有可能

時間並不依賴對象本身而是依賴於直觀它的客觀主體

時間和空間是可以作為獲取先天綜合知識的來源

先天綜合命題:空間和時間是一切感性直觀兩個合成的純形式

派生直觀和本源直觀

概念 判斷

B2.先驗邏輯

對象在表象關係中被思維,直觀和概念構成一切要素

感覺--感性知識的質料

純粹概念--只包含某個對象的思維的一般形式

感性---內心受到某種方式刺激感受現象的能力,直觀只能是感性

知性--自己產生表象的能力,認識的自發性,思維只能是知性

邏輯則是兩方面處理的能力,包含普遍的知性運用邏輯和特殊的知性運用邏輯

工具論---特殊的知性運用邏輯叫做工具論

知性的法規--普遍而又純粹的邏輯只於先天規則打交道

作為普遍邏輯---抽掉了知性知識一切內容及其對象的差異性,只與思維的單純形式打交道

作為純粹邏輯----不具備經驗型原則,一切都必須先天確定

應用邏輯----表象知性的必然運用規則,阻礙促進主觀偶然,條件性給予經驗,研究的是注意,注意障礙和後果,錯誤來源,懷疑,顧慮,確性等狀態

普遍純粹邏輯與他的關係和純粹道德學與德行論的關係,道德律無法產生科學,類似應用邏輯學需要的是經驗性和心理學的原則

先驗邏輯部分:

先驗邏輯----普遍邏輯剝離一切知識內容,一切知識與客體關係,只考慮知識相互關係的邏輯形式即一般思維形式

並非任何一種先天知識都是先驗的,只有那種使我們認識到某些表象的先天被運用,或者是先天地才可能並且認識到何以如此的先天知識才叫做先驗的

空間運用於一般對象--先驗,運用於具體對象--經驗,只涉及對知識的批判,不涉及知識和對象關係

普遍邏輯劃分為分析論何辯證論

真理---知識和它的對象一致

知識的真理性而言,就質料而言不得要求普遍標誌

形式知識

真理--一種知識與知性和理性的普遍形式法則一致

普遍邏輯把知性和理性全部形式職能分解為各種要素,並將該要素成為原則,這種拆分原則過程叫做分析論

被當成工具論的普遍邏輯稱為辯證論,在古代不過是幻象邏輯,當然也把對這種幻象邏輯的批判稱為辯證論

先驗邏輯分為先驗分析論和先驗辯證論

先驗分析論---

1.先天知識分解為純粹知性知識的要素

2.這些概念是純粹概念,而不是經驗性概念

3.它們不是感性和直觀,而是屬於思維和知性

4.它們應該是一些要素概念,和因此派生出來的概念分開

5.這個概念表應該完備,也應該完全覆蓋整個知性領域

6.只能藉助先天整體理念對完備性做闡明

7.純粹知性和感性分開,並與一切經驗性東西分開。

8.這個完成的部分包含純粹知性的概念和純粹知性的原理

概念分析論

不是對概念分析,對知性能力本身的分解

純粹知性概念---線索

知性在一般邏輯的運用--非直觀,是推論性的,藉助於概念知識,但是概念建立在機能之上,機能不同表象在同一表象下加以整理的行動的統一性。

概念--基於思維自發;感性直觀基於印象接受性

知性只能對概念判斷

判斷是一個對象間接知識,對於一個對象表象的表象,知性表現為判斷能力

如能把判斷的一切機能找到,則能把判斷中統一的機能完備地描敘。

知性在判斷中的邏輯機能:判斷的量(全稱,特稱,單稱),判斷的質(肯定的),判斷的關係(定言的),判斷的模態(或然的,實然的,必然的)

1.單稱判斷沒有外延,單稱判斷和普適性判斷關係單一性和無限性

2.先驗邏輯中,必須無限判斷和肯定判斷分開,普遍邏輯前者歸於後者,普遍邏輯抽掉謂詞。

3.思維在判斷中一切關係:a謂詞對主語,b,根據對結果,c,被劃分的知識和全部

4.選言判斷--兩個或好幾個彼此關係,而非次序關係

5.邏輯的對立關係和協同關係

6.模態判斷對內容無價值,或然判斷和實然判斷,必然判斷,假言判斷關係

關於範疇

綜合---思維自發性要求針對先驗感性的空間和時間的雜多,貫通接受和融合,構成知識,各種表象加工

純粹綜合--不是經驗性給予,而是先天性給予的綜合,從普遍的方面看,就是提供純粹執行概念

一般綜合--不過是想像力的結果,把這種綜合用概念表達式知性的機能

先驗邏輯讓我們不是把表象,而是把表象的純綜合帶到概念上。

要達到一切對象先天知識,必須首先給予純粹直觀雜多,其次通過想像力對雜多綜合,但沒有給出知識。

純粹知性概念---一個判斷中不同表象統一性的機能,一個直觀中各種不同表象的單純綜合以統一性。

範疇表:1.量的範疇(單一性,多數性,全體性),2.質的範疇(實在性,否定性,限制性),3.關係的範疇(依存性與自存性,原因性與從屬性,協同性)4.模態的範疇(可能性,存有,必然性)

知性先天包含一切本源的純粹綜合概念即範疇表,知性也因為這一點是一種純粹知性,只有通過概念才能直觀雜多理解事物。

範疇作為純粹知性的真正主幹概念,也有純粹派生概念

純粹派生的知性概念稱為純粹知性賓格,因果性範疇,協同性範疇,模態的雲謂關係。

範疇互相結合產生大量先天派生概念

關於純粹知性概念的演繹

演繹:闡明許可權或者合法性的證明

先天演繹:概念先天和對象發生關係

經驗演繹:概念通過經驗和對經驗的反思

空間概念,時間概念,知性範疇的演繹

原因概念:A具有這種性質,B必然從A裡面依據一條絕對普遍規則產生出來,原因概念要麼純先天知性,要麼作為感性幻想放棄

範疇作為先天概念的基礎--經驗只有通過範疇才有可能

綜合---雜多的聯結,無論是直觀雜多的聯結還是非經驗性直觀雜多的聯結,是一個知性行動

聯結概念---除了雜多概念和雜多的綜合概念之外,還有一個統一概念

直觀--先於一切思維被給予的表象

純粹統覺和經驗統覺---產生出我思表象的那個自我意識叫做純粹統覺

先驗統一----不被任何其他表象所伴隨

知性---先天地聯結並把給予表象的雜多納入統覺統一性下來的能力

統覺的本源綜合統一---先天必然綜合

統覺的綜合統一性原理---知性一切運用最高原則

統覺的先驗統一性--使一切在直觀中給予的雜多都結合在一個客體概念中的統一性

統覺的經驗統一性只有主觀有效性

判斷---使得給予的知識獲得統覺的客觀統一性的方式,「是」的目的是為了使得給予表象的客觀統一與主觀統一性區別開。

思維和認識的差別在於,思維是是一個對象被範疇捕獲,認識是一個對象給予直觀

純粹知性概念--通過單純知性和一般直觀對象發生關係,只是思維形式

感性直觀雜多綜合的--先天可能和必然

一般直觀雜多--範疇

想像力--一個對象不在場也能在直觀中表象的能力

統覺--與其說是作為一切聯結的根源,以範疇的名義指向一般直觀的雜多,先於一切感性指向一般客體。

內感官--包含直觀形式,不包含直觀的內容。

形象的綜合---一種先驗活動,對想像力的先驗活動,對雜多進行規定的意識

知性不在內感官已經發現了對雜多的這樣一類聯結,而是通過它刺激內感官而產生這種聯結

如果外感官是受到外部刺激下認識客體,那麼內感官是內部刺激認識我們自己

想像力的先驗能力--再生的綜合

概念--雜多的統一性--規則--

先驗統覺---純粹的,不變的,本源的意識

空間和時間的先天雜多成為感性直觀的基礎

經驗的形式--知覺的無例外和綜合的統一

感官,想像力,統覺--一般經驗的可能性和經驗對象的知識得以建立基礎

統一性的先驗原則---純粹統覺提供一條在一切可能直觀雜多中的綜合統一原則

知性藉助範疇和對象產生必然關聯

感性和知性必須藉助於想像力的先驗機能才能發生關聯

感性觀察對象 知性提供規則

一起經驗性的規律只是對知性純粹規律的特殊規定

純粹知性概念在範疇中是一起現象的綜合統一性規律

原理分析論

普通邏輯--知性,判斷力,理性,在一般知性條件下,討論概念,判斷和推導

原理分析論--是判斷力的法規,指導判斷力將含有先天規則條件的知性判斷概念運用於現象

一般知性---規則的能力

判斷力---把事物歸涉到規則之下的能力

純粹知性概念的圖形法---感性的形式條件,範疇只有在該條件下才能作用於任何一個對象的普遍性條件,知性概念在其運用中限制於其感性的這種形式的和純粹的條件稱為純粹知性的圖型法

概念的圖型--想像力為一個概念取得形象的普遍處理方式的表象

純粹感性概念--基礎是圖型

形象--再生對象的想像力的經驗性產物

感性概念的圖型--純粹先天想像力的產物

純粹知性概念的圖型---範疇表達的一般概念的性規則而進行的純粹綜合,想像力的先驗產物

分析判斷和綜合判斷

一切綜合判斷至高原則:每個對象服從可能經驗中直觀雜多綜合統一的必要條件

原理---範疇客觀運用的規則

純粹知性原理:1.直觀的公理;2.知覺的預測;3.經驗的類比;4.一般經驗性思維的共設

1.直觀的公理--一切直觀都是外延的量

2.知覺的預測---實在的東西作為感覺的一個對象具有內包的量,即有一個度

3.經驗的類比--不是構成地作用,而是調節性地作用,諸對象不是直接歸屬於範疇,而是歸屬於範疇的圖型

第一類比--》實體的持存性原理--》實體在現象的一切變化中持存,它的量不增加也不減少

實體--前後相繼或者同時並存只有作為時間規定才能被表象,現象的基底,實體是一切時間規定的諸基底

偶性---一個實體實存的種種特殊方式,諸規定

第二類利弊--》按照因果律的時間相繼性原理--》變化依據因果律的連接的規律發生,現象的一切變更都都只是變化,實體的產生和消失不是變化

連接--不單純是感官和直觀,也是想像力綜合的產物,想像力在時間關係上規定內感官

次序--客觀次序和主管次序,知性將時間秩序放到了現象上

充足律---可能經驗的根據

一切經驗性的知識都需要想像力對雜多的綜合

因果律針對時間秩序而非時間過程

因果律-->動作的概念-->力的概念-->實體的概念

連續律--》新狀態是通過無限種程度形成,這些程度之間區別必0-a更小

第三類比--》按照交互作用或者協同性的法則同時並存的原理

一切實體在空間中被知覺同時,都存在於普遍交互中

一般經驗性思維的公設

1.凡是與經驗的形式條件相一致的,都是可能的

2.凡是與經驗的質料條件相關聯的,就是現實的

3.凡是按經驗普遍條件都到規定的,就是必然的

把對象區分為本體和現象的理由

先驗運用--與自在之物和一般物相關

經驗運用--與現象相關

偶然--非存在是可能

純粹知性概念永遠不能有先驗運用

知性永遠不能跨越感性,先驗分析論表明知性先天能做到的只對一般可能經驗形式預測

純粹範疇不應當有經驗性運用

本體--非感性直觀的客體

知性通過感性受到限制,用本體稱呼自在之物是知性限制了感性,不能通過範疇認識自在之物

反思---知性的先驗運用和經驗運用混淆引起

全稱判斷,特稱判斷,肯定判斷,否定判斷

邏輯反思和先驗反思---相同性和差異性,一致和衝突,內部和外部,質料和形式

先驗正位論--不是從對象角度,而是從所屬邏輯的條目來定義方位,客體究竟是屬於自在之物本身還是現象

萊布尼茲的智性體系--反思概念表的運用,現象智性化

洛克的理性發生論--知性概念感性化

無的概念---不是屬於感性直觀的直觀,1.沒有對象的空虛的概念(理論的東西),2.一個概念的空虛對象(缺乏性的無),3.沒有對象的空虛直觀(想像的東西)4.沒有概念的空虛對象(否定性的無)

先驗辯證論筆記

先驗幻想--一般的辯證論為幻象邏輯

真理和幻象並不在直觀對象之中,感官不犯錯誤的原因在於無法判斷

知性不犯錯誤--結果與規律一致性

錯誤--感性和知性的混合

內在的原理---可能經驗範圍之內的原理,超出內在原理的即為超驗的原理,先驗的超驗的是兩個不同概念

先驗辯證論揭露先驗判斷的幻相

原則---概念在普遍中認識的特殊知識

理性--知性規則統一於原則的能力,通過概念賦予雜多的知性知識先天統一性

理性的邏輯運用-知性想到規則,判斷力把知識歸到該規則下

理性的純粹運用--孤立理性,從條件序列延伸到無條件序列

純粹理性的概念--理性概念用於統握(Begreifen),知性概念用於理解(Verstehen),無條件者概念

一般理念和先驗理念

超驗的辯證的三段推理

先驗理念三個等級---與思維主體的絕對統一,現象的諸條件的絕對的統一,思維的所有一般對象的條件的絕對統一

辯證理性推理三種類型:主體的先驗概念--》主體本身絕對統一性,謬誤推理;一般條件系列之絕對總體性的先驗概念,二律背反並不認識的物推論到一切存在者的存在

先驗謬誤

我思

靈魂正位表---1.靈魂是實體,2.就其質而言靈魂是單純的,3,靈魂具備單一性,非多數性,4靈魂與空間中可能對象相關。

能思

1.我思,2.作為主體,3,作為單純的主體,4.在我思中作為單一主體

唯物論和唯靈論

學理

從理性心理學到宇宙學的過渡

我思是一個經驗性命題,靈魂不過是一個人格

觀念論和二元論

先驗心理學,「我在」關於笛卡爾的思考

先驗實在論---即非我,把外部表象認為自在之物

唯物論,唯靈論,二元論---思維著的我和自在之物

理性心理學目標:1.靈魂與有機體的相互作用協同性;2,這種協同性何時開始。3.這種協同性何時結束

物質和運動都是表象

反駁---獨斷反駁,批判反駁,懷疑反駁

赫拉克勒斯之柱---純粹理性辯證運用:1.一般思維諸條件的綜合;2.經驗性思維諸條件綜合;3.純粹思維諸條件綜合

我在---超出可能經驗之外

純粹理性的二律背反和三段論推理以及謬誤推理,精氣論

反論--現相

回溯的綜合和遞進的綜合

理念表

宇宙論理念 :1.對一切現象給予整體進行複合的絕對完備性,2.對現象中一個給予整體進行分割絕對完備性。3,一個一般現象產生的絕對完備性,4.現象中變化者存有之依賴絕對完備性

無條件者---這個序列整體被給予,沒有邊界;第二種含義,時間就消失的時間而言,叫做世界的開端,就空間而言,空間的邊界。

世界和自然的定義自由的定義---世界概念和超驗自然界概念

純粹理性的背反論--獨斷論和背反論

純粹理性的二律背反---先驗理念第一個衝突:正題;世界在時間中有一個開端,在空間也包含於邊界之內。反題:世界在時間中沒有一個開端,在空間中也無邊界---時空二律背反

先驗理論第二個衝突:單子論的二律背反——實體由單純構成,除了單純和單純複合,世界之外沒有什麼東西實存---世界沒有複合物由單純體構成,世界上沒有單純體存在。

先驗理論第三個衝突:因果律的衝突:自由產生因果性自然律的原因;沒有自由,世界一切東西都是自然律。

先驗理論的第四個衝突:作為世界的起源,絕對存在者的必然存在;世界內外從來不存在絕對必然的存在

伊壁鳩魯主義和帕拉圖主義的對立

先驗z哲學之外的純粹數學和純粹道德學--蘭帕特關於π不可通約證明

理性的狹隘局限性---無法理解無限

大全的概念

不可理解性---不可理解性,深淵之中的深淵

世界概念的大性和小性

絕對必然的悖論---理念和經驗的衝突

宇宙辯證論的鑰匙--先驗觀念論

先驗觀念論何經驗觀念論的分歧

空間和時間之中沒有自在之物,只有表象

經驗,回溯 知覺

純粹理性的二律背反--有條件被給予,則該條件所屬整個序列被給予,感官對象作為有條件被給予,它的所有條件的整個序列給予--三段論推理

理性一個邏輯上的設定命題--通過知性對一個概念與它的諸條件的這樣一個連接跟蹤,儘可能對這種已經加在這概念本身上的連接加以延伸。

任務概念

Sophisma figurae dictions==

芝諾-=--阿格里斯和烏龜--芝諾的神

per disparata===辯證性對立和分析性對立

無限回溯和有限回溯

第一個宇宙論的概念--條件序列只有在回溯的綜合本身當中,而非自在地作為某種先於一切回溯被給予的特有事物的現象中,才能發現。

辯證論消除宇宙論二律背反---自在之物要麼是有限的,要麼是無限的

理性的調節性原則-為了達到客體概念,必須如何進行經驗性回溯

絕對無條件者在經驗中從來找不到

直線---人類理性永遠無法理解直線,世系

限制序列的知覺和回溯無限的知覺

理性原則---只能在經驗中體驗現象

經驗性回溯中,不可能找到關於一個絕對邊界的任何經驗,在經驗上絕對無條件的經驗不存在

世界無條件的回溯---無限後退還是不可確定地繼續的回溯。

只能在概念中擁有世界整體,不可在直觀中擁有世界整體

regressus-in indefinitum----無論如何經驗中無法設置邊界,只是一個現象向一個現象前進的回溯

感官世界沒有確定的量

現象在世界中有條件,但世界本身沒有條件

廣延物的分解經驗中不可完成

數學性先驗理論和力學的先驗理論

戈爾迪之繩結---亞歷山大斬斷

事件發生一種是自由的,一種是自然律的

品格和自由

現象之物的品格和自在之物的品格

理性,知性,經驗

意願 --應當

一律性

自由是否與自然必然性在同一個行動中衝突

超驗---無條件者,超驗基於純粹先天概念,非經驗

純粹理性的理想---

理念--理性試圖使得經驗的可能的統一性無限接近於理念系統統一性,但不可能達到

理想---理念之上---帕拉圖神聖知性理念。

藍本

先驗理想---Prototypon transzendental

通盤規定---全部可能性關係--謂詞演算--排中律--一切可能性的總和

一切實存者都是通盤規定

先驗肯定和先驗否定

先驗基底作為通盤規定的基礎---關於實在性一個大全的理念

真實的否定---限制

通過全有--自在之物本身概念---被通盤規定表象----先驗理想

三段式推理---大前提包含邏輯劃分,小前提限制範圍,結論則通過部分對該概念規定

原始存在者---最高存在者

上帝的概念---先驗神學

理智的概念--至上的和至高的

思辨理性證明上帝的三種方式---自然神學的證明,宇宙論的證明,本體論的證明

本體論的證明--絕對必然的存在者

實存--只跟經驗相關聯,單純從概念證明實存不可能

偶然之物與偶然之物的智性

豐產性和自由性

自然神論和一神論,先驗神論,本體神學

思辨知識---自然知識

道德律

最高存在者---完美無缺的理想

先驗辯證論附錄---純粹理性諸理念的調節運用

一般基本力

始基沒有必要不得

種的原則和亞種

形式的同類性原則,特殊化原則和連續性原則

造物的連續性階梯法則

絕對對象和理念對象的差別

獨立的理性---一個關於存在的理念,

理念存在物--無法通過經驗獲取,目的在於給經驗一種統一性

先驗之物---理性把系統統一性擴展到一切經驗之上的調節性原則的圖形

純粹理性的三種理念---上帝的理性概念,一般世界的概念,獨立理智

怠惰的理性

顛倒的理性錯誤

循環論證

最高創造者的理念---人類的知識起源於直觀,前進至概念,終結於理念

先驗方法論筆記

純粹理性的訓練,純粹理性的法規,純粹理性的建築,純粹理性的歷史

純粹理性的訓練--否定而非培養

定義

公理

演證

教條和教理

理性的二律背反--事實和說法

理性的中立性原則,理性的獨斷論何懷疑論

無知,觀察,探究

理性的局限和理性的界限

假設和狂熱

一個的概念--我

反證法的明示的

理性的最終三個目標--意志自由,靈魂不朽,上帝存在

實踐和幸福--先驗自由

三大問題:

1.我能夠知道什麼?

2.我應當做什麼?

3.我可以希望什麼?

道德律和準則

實踐理性和思辨理性

意見知識和信念

確信和置信

學理上的信念

純粹理性的建築術

沃爾夫的體系

世界概念

自然形而上學和道德形而上學

純粹理性的歷史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