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哥白尼式的革命

康德哲學,又稱之為先驗哲學,或者說叫做哥白尼式的革命。之所以叫這個名字,是因為一種認知是否客觀和必然,不取決於認識是否符合對象,而在於我們有關對象的認識是否遵循了我們在純粹知性概念中所具有的內在、先天的思維法則。

也就是說,感知系統的內在格律是先於感知過程而發生的。所以必須對純粹理性進行批判。

前面我們說過,定在,也就是有限的存在者,也就是有限的感知者,他的感知是被先天所規定好的。能知規定著所知,要了解所知,必須反過頭來看能知是怎麼樣的。

他說,他的純粹理性批判,不是對某本書或某個哲學體系進行批判,而是對於一般理性能力進行批判。其中包含兩點

1、展現出理性所具有的一切獨立於經驗的先天知識和作為認識基礎的先天邏輯。

2、藉此論證一種科學的形而上學

那麼,康德所說的先天(a priori)是什麼意思呢?他有四層含義,

1、先於對對象的認識。

2、在對對象直觀之前,已經具備純粹直觀的形式。

3、來源於純粹理性本身,因而是獨立於經驗

4、具備普遍性和必然性

而他的核心命題是,先天綜合判斷如何成為可能?

2、分析判斷和綜合判斷

首先,我們來講,什麼叫做分析判斷?

分析判斷有三個特點,

1、謂詞內容已經包含在主詞之中,不增加知識

2、都屬於先天判斷,故而無需藉助經驗,只需要對主詞內容進行演繹即可。

3、一切分析判斷僅僅依據於矛盾律就可以進行,對他的否定必然陷於矛盾。

舉個例子,比如說單身漢是沒有結婚的男人。

我們可以看到這句話中,單身漢和沒有結婚的男人是等價的,這句話是一句廢話。但是這句廢話之中,後面的部分是從單身漢這個概念中直接分析出來的。只要有了單身漢這個概念,那麼就可以直接分析出謂詞來。

並且,我們也不能說,單身漢不是沒有結婚的男人,這句話就自相矛盾了。

另一個是綜合判斷,他有一個核心特徵,就是能夠拓展知識,謂詞包含出超出主詞所蘊含的內容。

比如,花是紅的。

那麼,憑什麼說花是紅的?花也可以不是紅的。也就是紅這個內容,不能從花中直接分析出來,需要你依靠經驗才能獲取。因此具備拓展性。

很顯然,這兩個判斷,實際上一個指向的就是唯理論,一個就是經驗論。

那麼,分析判斷必然是先天的,不存在後天分析判斷,那麼就自相矛盾了。而綜合判斷,則有先天和後天。

後天綜合判斷,就是經驗性判斷,通過經驗獲得大量的信息。例如花可以是任何顏色,通過經驗,可以添加大量的內容。

那麼根據排列組合,綜合判斷、分析判斷、先天、後天,可以有四種可能性,

那麼,剩下來就是所謂的先天綜合判斷。那麼什麼是先天綜合判斷呢?

先天綜合判斷是來自於純粹理性和純粹知性,獨立於經驗。先天綜合判斷和後天綜合判斷,都可以拓展新知,不過,綜合判斷不能僅僅依靠不矛盾律。

而是要依靠另一種邏輯,那就是先驗邏輯。

比如說,一切發生的事物都有原因。這是一個先天綜合判斷。

我們來看,一切發生的事物,都有原因,這句話如何能成立呢?休謨就認為,原因只是習慣性聯想,所以可見,一切發生的事物不能分析出原因來,他是一個綜合判斷。那麼他是不是一個純粹的經驗性判斷呢?

康德認為不是的,因為我們的知性要把原因和一切事物聯合起來,並且要肯定這種聯合是必然的。那麼,為什麼我們要把這兩個東西聯合起來,他的機制是如何發生的,這就是康德要解決的問題。在休謨那裡,休謨認為,聯合起來那個東西,就是心理的習慣性聯想,而康德要證明,這個東西,不是經驗性的,而是先天普遍的。

康德認為,所有的知識都要以這種先天知識類型作為他們的基礎,構成他們的原理體系。其中,最為重要就是數學、自然科學和形而上學。

這三者都是先天綜合判斷,所有知識,其基礎都是先天綜合判斷。

那麼,這種研究主體先天認識形式的理論,就是所謂的先驗哲學。

由此,我們得到了三個概念,先天、先驗和超驗。

超驗最容易理解,就是超出先天認識形式之外的,比如上帝,理念等等。

先天和先驗,這兩個概念就不容易區分,那麼我們可以把先驗的特點歸結如下,

1、先驗是指我們認識活動上所具有的能力

2、先驗是我們認識對象的認識方式

3、先驗是作為經驗的前提、根據的東西

4、知識的先天運用和先天知識的可能性

先驗指的是,獨立於經驗,卻使得經驗能夠成立的條件性。那麼他和先天有什麼區別呢?

先驗的核心要旨在於,他要讓經驗成立,他是經驗成立的先天條件。而先天不一定是經驗的成立的條件。

那麼,先驗必然是先天的,但是先天不一定是先驗的。比如說1+1=2,他無需去數一個東西和另一個東西,就可以知道這個等式是成立的,並且是必然成立的。再比如三角形內角和等於兩個直角。也不要拿一個量角器去量,也可以知道。

而先驗是探討,你憑什麼說,1+1=2是成立的,所以先驗是對先天的再反思。

再比如,假如我面前有一台電腦,電腦由四部分構成,代碼、軟體、網路,操作系統。

如果我們把網路想像為後天經驗,因為只有連網,我們才能獲取大量信息。那麼,軟體是先天知識,因為無需通網,軟體也是能夠運行的(當然你有了一個瀏覽器,沒有網路,也不能上網,預示著沒有經驗,無法形成知識)。操作系統就是先驗,因為軟體得以成立需要有一個操作系統,並且操作系統也是軟體,只不過他是讓軟體得以成立的軟體。最終把這些全面還原到最小單位,就是代碼。但是操作者並不知道,代碼才是真正的推手,那就是超驗。

反正,經驗只有藉助這套先驗原則才有可能成立,才能獲得他們的普遍性和有效性。

那麼,關於先天綜合判斷如何成立,他有三個問題,

1、純粹數學如何可能?

2、純粹自然科學如何可能?

3、形而上學作為科學如何可能?

3、先驗感性論

那麼,要研究人類的認識問題,首先要知道,人類有兩種能力,就是感性和知性。

感性是接受性的,是直觀。知性是統一性的,是概念。

先驗感性論,就是探討人類的感性能力是否有先天的形式,也就是存在不存在先天的直觀形式。同時回答,純粹數學如何成為可能。

感性,是人類的某種內在的能力,他發生作用的方式,是接受外在的刺激,並且提供直觀。直觀是一種與對象直接的、不需要中介的關聯方式,而這種能力發生作用的結果,就是感覺。

這種被動性、接受性的能力,之所以能夠發生,是因為背後還有某種主動性的,先天性的形式在起作用。

當,對象以某種方式刺激內需,直觀才會發生。所以人類的知識的形成,是需要對象和內心固有的某種形式結合而成的。並不是所有外物都能進入內心,只有能夠符合固有的某種形式的那部分外物才能進入內心,成為真正能夠刺激內心的對象。

對象刺激內心感官後獲得的直觀,是經驗性直觀。而那個用來接收刺激,使刺激得以成立,是純粹直觀。

而研究感性的一切先天原則的科學,稱之為先驗感性論,而與之相對的研究知性的先天原則是先驗邏輯。

所以,要研究純粹直觀,就必須把知性和經驗性直觀統統排除掉,留下來一個純粹形式,這種純粹形式,或純直觀,就是空間和時間。

4、空間和時間的形而上學闡明和先驗闡明

什麼是空間?什麼是時間?

康德認為,

在這個研究過程里,我們將會發現感性直觀有兩種純形式,它們是先天知識的原則,這兩個純形式就是空間與時間。

空間不是一個從外部經驗得來的經驗概念。因為為著使某些感覺與在我以外的某些東西(也就是,與不同於我所在的空間另一空間里的某些東西)發生關係,以及同樣地為著能把那些感覺表象為互相在外、互相靠近,從而不只是彼此不同,並且是彼此在不同的地方,這樣就一定要以空間觀念作為前提。所以,空間觀念不能從外部現象的關係里根據經驗獲得。正相反,這外部經驗本身只是通過我們所設想的空間觀念才有可能。時間不是從任何經驗得來的經驗概念。因為如果時間觀念不是作為一種前提先天地成為同時或繼續的基礎,那麼同時或繼續就不會進入我們的知覺里來。只有在時間這個前提之下,我們才能表象許多東西在同一時間存在(同時地)或在不同時間存在(繼續地)。

換言之,時空是人類的主觀直觀純粹形式。空間是我們外感官的形式,他能使得我們感知所有外部現象的先天的直觀的條件。

時間,則是我們內感官的形式,讓我們感知所有內心狀態的先天的,直觀的條件。我們能夠通過時間,來獲得內心狀態的經驗。

那麼,時空為什麼是主觀的、先天的、純粹的形式呢?對於這套論證,就是形而上學闡明和先驗闡明。

形而上學闡明,就是要顯示時空的先天性和直觀性。先驗闡明,就是要闡明概念的原則性,也就是從這條原則出發,可以看出其他先天綜合知識的可能性。

那麼,空間的形而上學闡明,分成四部分

1、空間不是外來的經驗性概念。因為當我們把外部事物表現為不同的位置關係之時,已經有空間表象的存在作為前提。

2、儘管我們可以想像出空間內不存在的任何事物,但是無法想像空間本身不存在。

3、我們無法設想許多個空間,空間在本質上是唯一的。空間是整體的,統一的。空間是這些經驗性直觀的基礎和前提。

4、空間是一個無限的給予量。任何概念是有限的,無法包含無數數量的表象,但是空間是可以的。

前兩個說明,空間在我們經驗以前(邏輯之前),就早已被規定好了,故而是先天的。而後兩個說明,他是一個純直觀,所以空間是先天直觀。

而另一個是先驗闡明,也就是闡明這個原則對於一門知識有著莫大關係。這就是幾何學。

空間表象是幾何學得以成立的基礎,幾何學是先天綜合的科學,

1、幾何學在本源上是直觀的,不是分析的。例如兩點之間距離最短,無法通過分析兩點之間而得到。距離最短是綜合的,而藉助就是直觀。

2、這種直觀是先天的,是純粹直觀。

那麼空間怎麼會存在於主體之內呢?康德認為,空間是作為主體所固有的感性的先天直觀形式,就是空間表象。

那麼,同理可證,時間也是如此。

在形而上學闡明中,時間具備四個特點,

1、時間不是外在經驗的經驗性的概念。即使我們不知道同時性這樣的概念,我們仍能有同時性的感覺。

2、時間是一切直觀的基礎。我們可以設想在時間內排除一切現象,但是無法想像取消時間本身。

3、時間是感性直觀的純形式,時間處於感性的界限內。時間是唯一的,統一的。故而是直觀的。

4、時間是無限的。那個唯一的時間是無限的,不同時間的量度是通過無限的時間的限定的得到的。

在先驗闡明那裡,康德要說明,某個先天綜合知識能夠成立,

1、時間是建立在先天必然的基礎上,因此是普遍必然的

2、變化和運動概念只能通過作為先天直觀形式的時間表象才能可能。

比如說,某物在某地存在,又在同一處不存在。那麼,這句話如果沒有時間的進入,這句話就成為自相矛盾的話。只有在時間的流逝之中,才能成立。

所以時間是一切直觀的以在我們心中產生的主觀條件,是感性的先天直觀的純粹形式。

並且,在時間和空間之中,康德認為,時間要優於空間,處於優先的地位。

因為空間只能限制外部現象,而時間則不然。因為即使是外部現象,也要最終被納入內部來規定,最終只能屬於內部狀態。所以無論外部還是內部現象,都要隸屬於時間內直觀。

時間是代數得以成立的根源,比如說1+1=2。在時間內,先有一個1,再有一個1,最終成為2。

5、先驗觀念論和經驗實在論

時空的先天直觀性質,解決了純粹數學如何成為可能。

儘管通過時空,我們感知到感性對象,但是並非全部的事物都可以成為我們的對象。只有符合感性的先天直觀形式的事物,和時空契合的事物,才能被感知。

但是這類能夠被我們感知的對象,只是現象,而不是物自體。

所謂現象,就是因為符合感性的先天直觀形式,而得以對象化了的事物。而物自體,是和主觀形式完全無關,純粹的客體。

對於物自體,我們完全無知。

那麼,我們舉個一個例子,比如說,軟體得以成立的原因,是因為後面的代碼。比如,電腦里的圖片,實際上是由後面的代碼決定的,假設代碼是不可知的,那麼代碼就是物自體。他是現象界得以成立的根源。

要理解,物自體,必須把前面我們所說的「知」和「在」的關係看明白。

那麼,物自體的出現,是有兩個目的,

1、駁斥唯理論哲學。唯理論哲學,認為可以通過理性達到物自體的獨斷論。

2、駁斥經驗論哲學。經驗論哲學,在休謨那裡走入了懷疑論,由於有先驗形式,所以並不是純粹經驗的,具備有效性。

所以,時空具備先驗的觀念論,他使得我們止步於物自體。時空也劃定了現象界和物自體,在現象界之中,具備客觀性和有效性,這就是經驗的實在性。

所以,先驗的觀念性和經驗的實在性,必須兩者兼顧,否則缺一,則知識無法建立。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