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在中国普及起来,单是实名登记并不可得到全面监管。国务院、中央军委空中交通管制委员会办公室(简称国家空管委)起草了《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征求意见稿)》,拟向轻型及微型无人机分别释放 120 米以下、50米以下空域。《条例》经工信部咨询公众,乃中国首次从国家战略层面部署监管无人机。

工信部今月 26 日在官网公开由国家空管委起草的《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征求意见稿)》,展开即日至 2 月 28 日的公开征求意见工作。这是中国首次就无人机分类分级管理立法,也是国家空管委首次参与制定的暂行条例。《条例》明确指出「遥控驾驶航空器和自主航空器」统称无人机,涵盖民用、警用、军用等不同类别,也将无人机分为微型、轻型(驾驶员应满 14 岁,或有成年人在场监护)、小型(16 岁)、中型及大型(18 岁)五类。

向微轻无人机开放低空

在消费级无人机市场内,轻型无人机占了大多数。《条例》明言中国空域均为管制类空域,故在维持整体制度不变之下,向轻型及微型无人机分别释放 120 米以下、50 米以下的空域,空中禁区、机场、军事禁区、危险区域等周边除外,以疏导合理的飞行需求。

何为轻型无人机?

《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

根据运行风险大小,民用无人机分为微型、轻型、小型、中型、大型。其中:

微型无人机,是指空机重量小于0.25千克,设计性能同时满足飞行真高不超过50米、最大飞行速度不超过40千米/小时、无线电发射设备符合微功率短距离无线电发射设备技术要求的遥控驾驶航空器。

轻型无人机,是指同时满足空机重量不超过4千克,最大起飞重量不超过7千克,最大飞行速度不超过100千米/小时,具备符合空域管理要求的空域保持能力和可靠被监视能力的遥控驾驶航空器,但不包括微型无人机。

小型无人机,是指空机重量不超过15千克或者最大起飞重量不超过25千克的无人机,但不包括微型、轻型无人机。

中型无人机,是指最大起飞重量超过25千克不超过150千克,且空机重量超过15千克的无人机。

大型无人机,是指最大起飞重量超过150千克的无人机。

建无人机综合监管平台

还有值得关注的是,《条例》表明建立「具备监视和必要管控功能的无人机综合监管平台」,将民用无人机的飞行动态信息传递至公安机关﹐并由公安部门成立民用无人机公共安全监管系统。也就是说,你飞行的一举一动都在国家的掌握之中。

无人机龙头大疆创新(DJI)回应南方日报说,很高兴见到《条例》征求意见稿出台,「总体看(对)条例持开放态度,鼓励行业健康发展,大疆也支持国家层面对无人机行业科学合理的管理」。

民航局曾颁法规意见书

此前,无人机相关法规由民航总局制定。2015 年 11 月,民航局飞行标准司颁布了《轻小型民用无人机系统运行管理暂行规定》咨询通告,对无人机重量、飞行速度等作出分类,并制定了民用无人机机长的许可权,甚至规范无人机酒驾等行为。

民航局运输司计划颁布法例,要求无人机企业「需取得通用航空经营许可」及「购买或租赁不少于两架无人机」,「应当在中国登记、取得适航证」等。但征求意见书一出,就被指监管门槛太高。法例原定于 2016 年 2 月 1 日起正式执行,但因曾引起行业争议,故已暂缓执行。

工信部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