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一些材料说,马林科夫关心三农问题,还提出轻重工业均衡发展,对外立场温和稳健。


长文预警,也许偏题,但可从中管窥蠡测某些可能的趋势。

--------------分割线-------------

斯大林,作为已经拥有了无限权力的独裁者,当他在尘世的生命即将走向尽头的时候,他所要考虑的是什么?毫无疑问,是接班人的问题。接班人选得如何,直接关系到他死后是否会被反对派反攻倒算或者围绕著他的意识形态的存亡。斯大林就是这么一个独裁者,他从1925年联共(布)十五大击败托洛茨基、瓦解三驾马车之后开始掌握著苏联的党和国家的机器,到二战结束威望达到无限顶峰,已经没有任何人可以在他活著的时候打败他,所以他自然要考虑死后的事。

斯大林有没有选定接班人呢?普遍认为,晚年斯大林所中意的接班人是安德烈?亚历山德罗维奇?日丹诺夫。此人几乎就是基洛夫的翻版——年轻有为、根正苗红,和领袖随时合拍和对政策的精准理解,并且意志坚定无可动摇。他很早就参加了革命,以前是军队的政工干部,后来一步步升到中央委员会。基洛夫被杀以后没多久,日丹诺夫就被调到列宁格勒当州委书记,这是他崛起的起点。接著,在战前苏联兼并波罗的海三国的时候,日丹诺夫作为接收大员被派去在当地建立党和苏维埃的组织。苏联卫国战争时期,日丹诺夫领导列宁格勒市民同时挡住了德国和芬兰的北路入侵军,把守住了莫斯科北部这个最重要的城市。芬兰投降以后,他被派去芬兰,当了芬兰人的麦克阿瑟。此间还参与组织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这个组织相当于第四国际,日丹诺夫在其中发挥著领导者的角色。1944年,他加入书记处以后,更是紧跟斯大林,参与构建了斯大林模式的意识形态体系。日丹诺夫对马列主义的哲学阐释迄今为止都影响著中国的马列研究。

私生活方面,日丹诺夫的儿子尤里还娶了斯大林的女儿,小两口虽时常拌嘴吵架,官司甚至还闹到岳父斯大林这里来过,但关系总体上还是和睦的。日丹诺夫在党政军各领域都有著丰富的工作经验,而且有当时苏联领导人里面罕有的国际工作履历,从他被委以如此之多的重任可以看出,斯大林是把他作为接班人来培养的。斯大林和他的从大清洗时代走来的盟友们很多都产生过矛盾,他也常常认为那些战友有著各种各样的瑕疵。比如莫洛托夫,斯大林怀疑其妻子热姆任丘娜的忠诚,也对莫洛托夫本人在莫斯科三国外长会议上的自作主张和妥协主义十分不满。卡冈诺维奇则完全是个投机家,投斯大林所好又往往马屁拍到马蹄子上,斯大林知道此人可以执行他的政策而不会有所违背,但也仅此而已,不堪大用。至于伏罗希洛夫,此人军事上几乎是一个庸才,卫国战争时期在西线一泻千里,转进频繁,如果没有铁木辛哥救场,苏联就危险了。在政治上,此人的立场也不明确,斯大林信不过他,以至于政治局会议都不想让他参加。而和日丹诺夫,斯大林一向都是保持著同志式的友谊和忠实的合作关系,这毫无疑问是建立在他的政治可靠性上的。遗憾的是,这位本来最有可能接过斯大林的衣钵的政治明星在1948年就去世了,时年五十四岁。斯大林白发人送了黑发人。当时,苏联人已经知道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繁荣,与自己买面包都要排队的现状一对比,自然就会滋生许多不满,再加上斯大林模式已经出现了肉眼可见的许多弊端,人们对斯大林体制的怀疑也在加重。斯大林试图维持一个统一和稳定的苏联作为核心和资本主义阵营对抗,那他就必须清洗内部的这些主张改革和变动斯大林体制的支流,他没有别的选择。日丹诺夫和他在政治局的战友、知名经济学家也是党务工作者、负责计划工作的沃兹涅先斯基此时已经看到了苏联社会的弊端,他们对症下药,主张发展国内市场、扩大民用必需品的生产和提高居民生活水平。他们试图加强社会保障,具体行动是加大规模进行住房建设和生产诸如小汽车一类的消费资料。在政治领域则主张改变无产阶级专政式的疾风闪电的政治体制为人民民主下的投票表决,主张社会公众也要参与到立法当中来。对此持支持态度的还有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部长会议主席的罗季奥诺夫、苏联部长会议副主席柯西金和莫斯科市委兼州委第一书记波波夫。他们属于一个在后来被强加上去的所谓团体——列宁格勒集团。从支持者的职位可以看出,当时苏联党和国家的高层有人已经倾向于变革了。但这样的变革符合斯大林对当前形势的设想吗?显然不适合。这一系列的改革政策要求苏联收缩战略空间,减少对东欧、核工业和其他军工的投入,而这样显然会削弱社会主义大家庭军事上的影响力,从而使得资本主义阵营在世界范围内得逞。因此斯大林很轻易地就想到了背叛、投降主义、痴心妄想一类的内容。再加上列宁格勒在党委选举的时候进行了一些诸如没有把反对票计入的撒谎行为,斯大林对列宁格勒党支部的忠诚度的怀疑加深了。这些事日丹诺夫、沃兹涅先斯基等人未必有份,但是他们共事于列宁格勒,所以他们肯定要受到这些影响。导致日丹诺夫死后的那场冤案的直接关键性因素还在于继承人之间的无情斗争。以马林科夫和贝利亚为代表的军工负责人一派知道,一旦列宁格勒的政策得到采用,他们就会很快失去权势。马林科夫和贝利亚虽然并不是盟友,但此时的共同利益使得他们走到一起,共同斗争列宁格勒一方。在他们最终决定动手之前,日丹诺夫就去世了。

第二年,即1949年,年初,在马林科夫等人的活动下,中央政治局通过了一个认定沃兹涅先斯基和罗季奥诺夫等人从事反党分裂活动的决议。决议甚至把他们和当年早已被批倒批臭的季诺维也夫相比,足以见得事态的严重性。不久后,他们就被捕了。马林科夫在得到了阿巴库莫夫掌握的安全部门得到的所谓「证据」后,转达贝利亚,再由贝利亚报告斯大林,斯大林拍板同意了逮捕。于是列宁格勒和莫斯科的党政部门负责人及其亲属214人被逮捕,其中绝大部分人被枪决。

苏联在1947年废除了死刑,为了这起案子,1950年,最高苏维埃又宣布对一些「背叛祖国、间谍和怠工破坏者适用死刑」,从而为这些人走上断头台铺平了道路。很难说斯大林是不是真的相信了马林科夫和贝利亚,或者是否真心认为必须要杀掉这么多人。在行刑的那一天,斯大林曾经给贝利亚打过电话,他在电话中动摇了:「我还是不相信沃兹涅先斯基会背叛,希望枪下留人。」贝利亚回答:「他们全都已经被处死了。」斯大林仍说:「那就别去动他们的孩子。」这一次角逐,显然军工派的贝利亚和马林科夫赢了。但日丹诺夫死后,列宁格勒集团带来的接班人斗争的政治余波还没有结束。曾经参与了杀害列宁格勒集团的安全部负责人阿巴库莫夫在这次事件中,则扮演一个悲剧的受害者角色。新的斗争是围绕著日丹诺夫的死因展开的。在当时,最有希望的日丹诺夫已经死了,而莫洛托夫在政治局已经靠边站,能够说得上话的只有布尔加宁、贝利亚、马林科夫和赫鲁晓夫。布尔加宁是个好好先生,对于权力毫无觊觎之心,排除。赫鲁晓夫和其他人比起来,话语权仍不够重,而且有在地方工作时的一些污点,排除。马林科夫被赶去领导空军,明升暗降,排除。因此,实际掌权的话事人只有贝利亚一人。而且列宁格勒集团被消灭了以后,马林科夫和贝利亚也没有联合的必要了。因此,针对贝利亚的斗争则是非常迫切的。结合贝利亚的秘密警察领导人身份,他在政治局的同事们对他的恐惧和担心也是自然而然的。在斯大林仍活著的时候,他们斗争往往要借助斯大林之手,而斯大林也希望以此看出哪些同僚是不符合他的世界观的。事件的起因是,国家安全部一个侦查员中校柳明给斯大林去信,状告他的上司阿巴库莫夫有阻碍他调查一位名叫艾廷格尔的医学教授杀害中央书记谢尔巴科夫案子等等「危害国家的行为」,并且告发存在一个「医生间谍集团」,这些医学专家受雇于外国情报部门,通过治疗手段缩短苏联领导人的寿命,古比雪夫和高尔基就是这么死的。时间是1951年7月2日。

柳明通过马林科夫找到了斯大林,将信呈上。结果就是阿巴库莫夫被查明「确有其罪」遭到逮捕,伊格纳季耶夫接替阿巴库莫夫成为安全部的新领导人。阿巴库莫夫是贝利亚的左膀右臂,他受到打击,毫无疑问贝利亚的权势和地位会受到影响。马林科夫—贝利亚—赫鲁晓夫集团都是执行斯大林路线的人,缺了其中任何一个,这个体制都可以运转下去,但是最后保留在舞台上的只能够有一个。

阿巴库莫夫本人被捕不是事件的结束而是开始。马林科夫、赫鲁晓夫等人对阿巴库莫夫记恨在心不是没有理由的,特别是赫鲁晓夫,他知道阿巴库莫夫掌握了他在乌克兰镇压之中进行的某些不正当活动的证据,消灭阿巴库莫夫对他有利。对于贝利亚,因为斯大林已经起疑,所以他为了自保,也要消灭阿巴库莫夫,综合来看,阿巴库莫夫必死无疑。正因为他受到的压力来自于未来可能组成最高权力核心的政治局委员们而不是斯大林,所以阿巴库莫夫纵使并不接受即使是严刑逼供而作出的口供笔录,他还是在斯大林死后被枪决了。在此时,赫鲁晓夫等人则转向获取军事领袖们的支持,足资佐证的是此时被当作狂妄自大的典型而受到处罚的卫国战争英雄朱可夫的文章和活动重新见诸《真理报》报端。随著党对军队的政治约束减弱,斯大林死后的1953年,朱可夫才得以发挥作用,利用军队的力量消灭贝利亚,而1957年,马林科夫作为部长会议的高层才会被掌握军队和安全机关的赫鲁晓夫、朱可夫等人击败。他们选择了由军队控制党的某些活动,或者说分离军队和党来获得权力,这使得苏军对于党和国家的忠诚度减低,而这未必能够在当时看得出来。直至819事件发生,叶利钦轻而易举就控制了境内的苏军,人们才发现这一裂痕。回到1951年的多事之秋。针对信中提到的医生间谍集团的调查则开始了。国家安全部取来了日丹诺夫的心脏,并告知当年参与治疗日丹诺夫的医生们这是普通病人的心脏,要求他们对其死因作出判断。结果是医生们都认定此人死于心肌梗塞,包括当年认为日丹诺夫并没有任何心肌梗塞症状的医生费奥多罗夫都作出了这个结论。要知道,当年他们给日丹诺夫定的死因是高血压。而在日丹诺夫接受治疗的时候,这些人不仅开小差,还故意作出不符合日丹诺夫身体状况的诊断报告,明明应当长期静卧治疗,却要病人四处活动,这是否加速了日丹诺夫的死亡,不得而知。日丹诺夫死后,斯大林已经知道了他的死亡有些蹊跷,但人死不能复生,斯大林并未深究其中原因,再加上当时正忙于和列宁格勒集团斗争,这一支流被掩盖了。身陷囹吾的阿巴库莫夫知道对他的陷害来自于柳明,所以他毫不犹豫地报复了柳明。他很清楚面对这样复杂的情况,斯大林不可能全信柳明一面之词。阿巴库莫夫向前来审讯的侦查员报告柳明曾对政治局内部的一些事务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特别是委员们之间的关系变化。这一个重大的发现被斯大林掌握以后,斯大林顿时觉得柳明可能在利用他,于是柳明被免职。柳明的存在,也许使得政治局委员们感到担忧,他们认为柳明作为贝利亚掌管下的安全部一伙的人,可能掌握了不利于他们的信息,因此柳明在斯大林死后和阿巴库莫夫一道被枪决。1952年底,当年参与了对日丹诺夫治疗的犹太医生季马舒克写信给苏共中央,声称当年医生们合伙害死了日丹诺夫。这一揭发和一年前柳明的信不谋而合。而当时斯大林的健康状况已经非常糟糕,他的医生建议他停止活动,这引起了他的猜疑。此时,斯大林通过审讯犹太人反法西斯委员会秘书费飞尔,已经掌握了艾廷格尔除了是一位医学教授,还是一个「犹太民族主义反苏分子」的双重身份。既然艾廷格尔如此,则医生们更加洗脱不了干系。案件开始出现明显的逻辑,即反苏分子操纵医生阴谋杀害党和国家领导人,他们的行动在日丹诺夫身上取得了成功。1953年1月,受到牵连的医生们被处决,其中有斯大林的私人医生维诺格拉多夫。

医生案件的结果是贝利亚被削弱而马林科夫和赫鲁晓夫的势力加强。

贝利亚的权势进一步衰退是米格列尔人案的发生。贝利亚在乔治亚拥有非常庞大的党羽集团,乔治亚共产党(布)中央委员会有大量的贝利亚的人,其中很多都是贝利亚的同族人即米格列尔人。斯大林注意到贝利亚在乔治亚的反常的积极活动是1951年的事情。1951年,斯大林批准对乔治亚的贿赂问题进行调查,并且在贝利亚的母亲住所里安装录音器。这说明贝利亚作为斯大林的一把刀,已经越来越不受重视并且被怀疑。斯大林担心在贝利亚的经营下乔治亚可能成为一个独立王国,也担心贝利亚利用他手中握有的在国安机关中的人脉和权力作出什么出格的事情。于是,斯大林参照当年处置列宁格勒案件时的手段对有关人员进行监听,以求获得什么足够逮捕他们的证据。但是没有。贝利亚知道斯大林对他的怀疑,斯大林的警卫长弗拉西克向斯大林报告了乔治亚官场严重的贪腐和官僚主义现象,政治局为此通过了一项彻底打击乔治亚官场的决议(1951年11月)。该决议声称,之所以乔治亚贪腐有增无减,是因为乔治亚共产党(布)中央委员会以及政府机关内部有「这么一伙庇护受贿者并千方百计为他们帮忙的人」。决议把格共(布)中央第二书记巴尔米拉视为主要负责人。指控巴尔米拉犯有民族主义错误。进一步提出,如果放任下去,莫斯科将彻底失去对乔治亚的控制。于是结果成为自然的:乔治亚共产党中央几乎所有主要领导人都被逮捕了。斯大林意犹未尽地指出:这背后还有一个大米格列尔人撑腰——毫无疑问,这指的是贝利亚。同时,斯大林在苏共中央主席团的会议上提到近期的医生间谍集团案件时,更加露骨地说:该治治国家政治保卫总局了。于是党的地位提高到了安全部门之上,安全部门不论何时都要接受同级党组织的监督和领导。这使得涉足安全部门较少而掌管党务工作的马林科夫的力量加强,马林科夫也有了名正言顺的理由控制安全机关的活动。考虑到当前形势,则可以勾勒出斯大林即将去世前的苏联高层框架:马林科夫—赫鲁晓夫—贝利亚三足鼎立。事实上,贝利亚已经成为孤家寡人。他还握有巨大的权力,但是已经不再具有成为领导人的可能。斯大林如果死去,则贝利亚可能将不是马林科夫—赫鲁晓夫集团和整个中央委员会的对手。斯大林在消灭了列宁格勒集团、削弱莫洛托夫和打击了贝利亚以后,引进了像是波诺马连科、勃列日涅夫、苏斯洛夫这样的新人进入苏共中央,以期实现精英阶层的更新和轮替。但遗憾的是,他死后十多年间,苏联最高层还是那几个熟面孔在彼此争斗。而被他打击的官僚集团借尸还魂,迅速攀附到苏维埃国家的每个角落里,盘根错节的既得利益集团遮天蔽日,使得上下流动变得越来越难。这一局面多久改变的呢?是1985年,苏联最后一位活著加入斯大林时代的苏共机关的苏联领导人契尔年科的死去,以及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的出现。斯大林是拥有无限权力的独裁者,因此他可以轻而易举地平衡战友们的政治力量对比,他在苏联高层拜占庭般的权力金字塔顶端操控一切,但是他要是不存在了,整个金字塔就会崩塌,这是毫无疑问的。1953年3月5日,在经历了几天的痛苦以后,约瑟夫?维萨里昂诺维奇?斯大林在孔策沃的别墅里去世了,留下尚未完全成型的——或者还未完全符合斯大林设想的最高权力组成,撒手人寰。

接下来的发生的事,因为已经超出本文的范围,所以只是简单叙述。

贝利亚和马林科夫最先改变了斯大林的路线和政策,开始重视起价值规律来,并且对濒临崩溃的农村伸出了援手。贝利亚还主导了停止了刑讯逼供、废除古拉格劳改营的改革,这一被索尔仁尼琴倍加鞭挞的「邪恶制度」画上了句号。1953年底,贝利亚被捕并被枪决,政治局收回了年初表彰季马舒克揭发有功而颁发的列宁勋章并清理掉了斯大林晚年政治斗争被关押的那些人,为医生间谍案平反。马林科夫和赫鲁晓夫成为苏联最高领导人。1956年,赫鲁晓夫发表秘密讲话,彻底否定斯大林,斯大林体制在东欧受到巨大冲击。1957年,赫鲁晓夫联手朱可夫打倒了马林科夫和莫洛托夫、卡冈诺维奇等人,他们虽被指控为反党集团,但是结局已经比前面几个反党集团好得多了。马林科夫去了水电站,卡冈诺维奇去了联合制钾公司,莫洛托夫成为苏联驻蒙古大使。而赢得最终胜利的赫鲁晓夫则借故清洗军队,逼走了朱可夫,独掌大权。1964年,羽翼已丰的波诺马连科、苏斯洛夫、柯西金等人发动政变,赶赫鲁晓夫下台。到此时,斯大林的时代,就彻底结束了。

从履历看,典型的苏联康生。当然,没那么阴而已。

你觉得康老会带领中国改革开放?

PS.其实说柯老更像点


泻药....

马林科夫啊....跟赫鲁晓夫比,马林科夫可以说是当时苏共内部的稳健派,毕竟在西方眼里马林科夫就是斯大林的傀儡、苏联特务部门长期的二把手而已(笑)

如果我们来看马林科夫的发家史的话,嗯,跟叶若夫、贝利亚差不多,都是靠制造冤假错案发家的;然后跟贝利亚一样涉足于宏观的国家经济管理,可以说此公可是小一号的贝利亚:能干是能干,但是因为太过于稳健常常被认为是平庸无能之辈而已;不像贝利亚那样敢于作出重大决策,而是更为关注琐碎的日常管理。不过马林科夫有一点可是比贝利亚好,性格上他可没有贝利亚那样狂妄自大,知道自己到底是几斤几两的水平。众所周知列宁格勒案件是清洗以日丹诺夫、沃兹涅辛斯基等人为首的的列宁格勒派(虽然日丹诺夫早在列宁格勒案件前的1948年去世),却往往不知道之后还发生过乔治亚案件,那个乔治亚案件可是斯大林对于贝利亚的一次警告与削弱:当时乔治亚可是贝利亚的「基本盘」,乔治亚党委第一书记可是在乔治亚本地掀起了一场对于贝利亚的个人崇拜的:想想看,那时斯大林可还没死呢!

于是马林科夫就入了斯大林的法眼:虽然与贝利亚关系也很近但是没有贝利亚那种狂妄;同样也能干。要知道,在苏联全面工业化时期斯大林把苏联建设成了一个有国家的超级垄断企业(这里有人很迷惑:不是说美国才是有国家的企业吗。美国可是一群有国家的托拉斯,注意,一群!),他所需要的只不过是能够让企业继续维持的具体执行者而已,而马林科夫就知道自己只不过是一名具体执行者,只不过是斯大林的马仔与跟班。

至于马林科夫在斯大林死后具体的执政行为来看,平衡工业发展水平、鼓励农业发展、平反冤假错案、提倡与老牌帝国主义国家缓和关系等,是,虽然是好事,但作用也是有限的,不能贬低也不能夸大。他的改革,是基于苏联官僚体制不变的基础之上的,而且就改革的内容与形式来看,也只不过是对单一依靠国家政权力量的行政-计划经济的小修小补,后来的赫鲁晓夫改革内容也与他很相似,只不过赫鲁晓夫过于激进而已。但是!马林科夫与莫洛托夫、卡冈诺维奇等人一样,反对赫鲁晓夫全盘否定斯大林,如果马林科夫始终掌权的话,可能斯大林的历史评价问题不会像现实中那么极端而已。至于题主所问的「如果马林科夫挫败了赫鲁晓夫的夺权企图,苏联会怎样发展?」这一点我不太好说,因为马林科夫实际上只执政了两年就让位给赫鲁晓夫,两年时间就想见改革成效简直就是天方夜谭。而且历史不能假设,因为历史要是假设的话,变数太多了。


要不搞个系列吧

「如果贝利亚挫败了马林科夫的夺权企图,苏联会怎样发展?」

「如果日丹诺夫没死,苏联会怎样发展?」

「如果赫鲁晓夫挫败了勃列日涅夫的夺权企图,苏联会怎样发展?」

「如果谢列平挫败了勃列日涅夫的夺权企图,苏联会怎样发展?」

「如果苏斯洛夫挫败了安德罗波夫的夺权企图,苏联会怎样发展?」

「如果马谢罗夫没死,苏联会怎样发展?」

最后安利某书:

「如果戈地图是正常人,,苏联会怎样发展?」


历史没有如果


变数太大了,不好说,如果贝利亚死定。马林科夫估计会把勃列日涅夫的发展方式提前?就看他活多长时间了,对外就不好了,对整个共产国际阵营的影响……估计他不会反斯大林主义…


苏联已经没有和斯大林能力相当的内行人了,换谁上都难免有所衰退。不过只要中国后来不反水,自保的问题应该还是不大的。


推荐阅读: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