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仁月饼,月饼里被黑得最惨的王者

来自专栏 24季美好生活17 人赞了文章

五仁月饼至今仍是月饼界的传说。

它曾在微博、知乎等各种平台上引起腥风血雨,#五仁月饼滚出月饼界#这样的话题一度占领微博热搜。

然而,阿里2017年电商销售报告却显示,五仁月饼一骑绝尘,稳居月饼销量榜榜首。

▲ 一枚广式五仁月饼

为什么五仁月饼能让人爱不释手,又能让人恨到反胃?凭什么五仁成了众矢之的?

提到五仁月饼,人们在害怕什么?

人们印象里难吃的五仁月饼,大多数是用国营老食品厂的盒子装著的。

这种五仁月饼有两大特点:一是极为坚韧、特别头铁。

扔到桌子上,桌子都会喊疼,拎一块五仁月饼甚至都可以当板砖行凶。

二是内涵极为丰富,里边不知道大你几岁的果仁簇拥著「红绿丝」,一口下去让你终身难忘。

▲ 人怕出名猪怕壮,广式月饼也一样。皮薄馅足的广式月饼风靡全国,广式招牌五仁月饼也被各地食品厂改变、加入各种配料,创造出各具特色的五仁月饼。

不过,将五仁月饼推向全国的广东人却从来没有吃过「红绿丝」月饼,他们会一脸懵逼地说:里个系乜野?

也就是说,传统的广式五仁月饼,根本不存在红绿丝。

经过人们改头换面的五仁月饼,才是无数人痛苦的童年回忆,也是现在受到人们无情diss的万恶之源。

▲ 这就是红绿丝,单就往五仁月饼里加「红绿丝」这一项,就足够让五仁月饼稳坐最难吃月饼宝座。

对很多80后来说,「红绿丝」简直是噩梦一般的存在:月饼有、汤圆有、各种糕点有,就连八宝饭也有啊!

往五仁月饼里加的红绿丝,究竟是什么魔鬼?

张爱玲小说《金锁记》里曾提到过民国时期的红绿丝:用青梅做绿丝、用红玫瑰做红丝。

那时候的红绿丝,就已经广泛作为糕点的配料存在了

▲ 八宝饭上的不是青椒红椒,是红绿丝啊!

然而建国后百废待兴,国营食品厂工业生产的红绿丝根本没条件用这么高端的食材制作。

擅长「以形补形」的人们想到,用萝卜、橘子皮等蔬果仿冒。

▲ 红绿丝做法其实很简单:先用明矾或石灰水漂洗剪成丝的萝卜、橘皮,让它们变硬;再用大量色素和糖腌制几天就算完成。

虽然这种食物在现代人眼里基本已经算是反人类的存在了,可在还没吃饱饭的年代,还要啥自行车?

花了小几周的工资买到限量出产的月饼,你不吃的话不是分分钟遭到父母的男女混合双打么?

苦苦等了一年、满怀希望地迎来中秋,结果等到一个夹著红绿丝的五仁月饼。作为80后的童年阴影,五仁月饼真不是浪得虚名。

做好正宗的五仁月饼,怎么就这么难?

三鲜汤、四喜丸子、八宝饭……都是食材精心搭配的完美典范,为什么泱泱华夏,吃货大国,就做不好一枚小小的五仁月饼?

请所有diss五仁月饼的人记住:五仁月饼是所有月饼中最难制作的月饼。

▲ 五仁月饼实名diss所有用冬瓜蓉代替果肉的月饼

首先,五仁月饼的原料要求远远高于工业生产的月饼。

别说你没吃过工业生产的月饼。

水果月饼可以用冬瓜蓉+香精做;莲蓉馅儿可以用土豆+香精做;豆沙可以用咖啡渣+香精……

▲ 冬瓜馅儿的水果月饼

只有五仁月饼,哪种食材都伪造不了。

瓜子就是瓜子,杏仁就是杏仁,核桃仁就是核桃仁,任何一种稍微出点差池,都会影响到整体的风味。

▲ 没想到吧,反而是五仁月饼最真材实料

《20世纪上海文史资料文库》就记载了民国时上海某粤菜馆的五仁月饼。

首先选用来自天南海北的上等新鲜好料——浙江北山的杏仁、广东西山的橄榄仁、海南岛的椰丝、青岛的生油,然后现做、现烤、现卖,非常受上海本地人欢迎。

▲ 能受到上海人的认可,五仁月饼会难吃吗?

后来的五仁月饼明显想走成功之后再量产的路子。比如1939年昆明成立的「冠生园」,做五仁月饼时去除了橄榄仁、花生仁,并将柑橘蜜饯替换为冬瓜蜜饯。

料都不一样了,那还能叫传统五仁月饼吗?这里就更别提后来用红绿丝来代替蜜饯的做法了,那根本都是对五仁月饼的亵渎。

而且,一枚优秀的五仁月饼,远远不止选好原料那么简单。

随便抛出几个问题,就能让所有普通月饼哑口无言:五仁选哪几种?每种的配比是多少?每种的炒制时间是多少才能让馅料吃起来刚刚好?

你现在应该知道,为什么大多数五仁月饼吃起来粘牙且恶心;而坚定支持五仁月饼的人则说五仁月饼咬一口饼皮香软、馅料松脆、唇齿留香了。

▲ 回想一下在市面上买到的五仁月饼,里面果仁、糖浆的比例是多少?每种果仁吃起来的口感是怎样的?

所以在五仁月饼被人们的唾沫星子淹没时,也有无数五仁真爱粉站出来力挺:「看到没?并不是五仁不好吃,分明是你们制作打开的方式不对!」

甚至连国家都看不下去五仁月饼良莠不齐的情况。

在《月饼》生产规范里,明确提到用核桃仁、杏仁、橄榄仁、瓜子仁、芝麻仁等5种主要原料加工成馅的月饼才可称之为「五仁月饼」。

一个完美的五仁月饼,是怎样的?

《红楼梦》第七十六回写道:只有一家之长的贾母才能吃「内造瓜仁油松瓤月饼」,听起来是不是很熟悉?

没错,这种大内御膳房制作的,用松仁、核桃仁、瓜子仁等果仁做成的糕饼,就是当时贵族享用的五仁月饼。

不过,你一定不会喜欢明清时期的月饼。

明清时人们把月饼当成稀罕物,不光要在尺寸上追求更大,在口味上也要奔向极致。

▲ 明末《帝京景物略》里提到过有二尺大的月饼;清朝时北京最好的糕饼铺致美斋,做出来的月饼也是一尺多,真正的比脸还大。

这里说的极致,就是甜到你齁。

当时主流月饼都是自来红、自来白,用果仁搭配大量白糖、冰糖翻炒成馅的烤制月饼。

▲ 自来红、自来白是按照皮色区分的,现在的自来红已经经过多次改良。

那时的人们吃月饼,除了八月十五当日慢慢地吃、吃一整晚以外,还要留一部分到除夕再吃,叫「团圆饼」。

所以你可以想见,放到除夕都不会坏,该是加了多少糖?

人们心中的完美月饼,可能要追溯到宋代。

▲ 月饼一词,最早就出自宋朝,宋朝月饼和明清时的妖艳贱货完全不同,少油、不腻还十分精致。

先看颜值,苏轼说:「小饼嚼如月,中有饴与酥」;还有的人说「薄软云衣似,团栾月样描」;

再看内涵,宋朝是月饼大发展的时代,除了桃仁、杏仁、松子仁、南瓜籽、芝麻、橘皮也常用做月饼,可以说宋朝人最早发明了五仁月饼;

最后看宋朝人对月饼的要求:要甘而不腻、清淡寡油,月饼皮要用米粉而不是面粉做,要磨得极细……

▲ 如果五仁月饼真的要寻亲认祖,可能还真找不到现在以五仁月饼为招牌的广式月饼的头上去。

要是有人按照古方造出了一枚宋朝月饼,你pick不pick?

物喜的风雅宋月,就能满足你对宋朝五仁月饼的所有想像

▲ 早在南宋时的《梦梁录》,里面记载当时杭城的酒肆茶馆等生活,文中首次出现了「月饼」二字。物喜研究了不少金华周边的月饼资料,走访民间老手艺人,复原出一盘宋月,追溯南宋风雅。

只需一眼,风雅宋月立马就能让你想到水润的江南女子。即使不在中秋时节,风雅宋月都能和精致的苏式糕点一拼高下

▲ 颜值极高、精致秀气的五仁月饼

用五常大米炊蒸熟透、铜磐压实的饼皮,纯正的米香里,还能让人感到清凉解腻的薄荷味;其次是层次分明的五仁馅儿,瓜子仁、核桃、芝麻、花生、杏仁各种谷物酥脆程度不同、香味也有差别,不过到最后,一定是满口的芝麻余香。

吃过宋月的五仁馅月饼,你才会知道:不是所有的五仁月饼都应该被开除月饼界。

▲ 根据宋代金华地方食谱《吴氏中馈录》复原的米粉月饼,饼皮用米粉而非面粉,非火烤而是气蒸。物喜的经典口味是五仁和芝麻,佛手和抹茶则是今年新研制的口味。五仁香脆,芝麻浓密,佛手爽口,抹茶清香。

每一个用心制作的五仁月饼,都应该被好好对待。

古法蒸制、低糖少油

手工制作、用料讲究

满足你对古方月饼的一切幻想

扫码立刻购买

?? 撰文 / 小楼

?? 图片 / 网路

?? 主编 / 易小婉

?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

持续关注我们,发现更多食物背后的故事和知识,共同参与关于餐桌的美学实验,不错过当季的小众美味~

如果喜欢我们

记得来公众号找我们啊~

微信公众号:24季私享家(ID:fanmei-1)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