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科普一下,彗星的运行轨道并不都是拉长的椭圆形,除了椭圆形以外,彗星还有双曲线和抛物线这两种轨道形式。太阳系现有的彗星一般都来自外层的柯伊伯带到奥尔特云之间的广阔区域,在这片寒冷的区域中大量的物质如氢、氧、氮、氨、碳、甲烷等等以及水都是以固态的形式存在,它们互相凝聚成了一个个大小不一的天体,正常情况下它们都是沿著固定的轨道稳定的围绕著太阳运行。

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如引力摄动或者天体间的碰撞,有一些天体的动行轨道受到了干扰,这时它们就会偏离正常运行的轨道,向太阳系内部运动,这些天体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彗星了。彗星运行的轨道是受了两种力的影响,分别是向心力和离心力。

向心力就是太阳的引力,它让彗星向太阳的方向靠拢,而离心力是由彗星绕太阳公转形成的切向速度产生的,它使彗星的运行轨道不是笔直的向太阳飞去。在这两种力的较量中太阳的引力稳稳的占据了上风,它使得彗星加速向太阳飞去,但在这同时,离心力又会使彗星的轨道与彗星和太阳之间的直线呈现出一个或大或小的夹角。这个过程可以理解为彗星获得了动能,而损失了角动量。

因此,彗星的轨道是其离心力决定的,如果离心力过小,这颗可怜的彗星就会一头撞上太阳。1987年8月,人类就目睹了一次彗星撞太阳事件,一颗直径约1公里的彗星以每秒570公里的速度撞向太阳,结果是还没等撞到太阳,这颗彗星就被高温瞬间蒸发了。

如果彗星的离心力再大一点,它就可以逃过这一劫,但它的离心力还不足以摆脱太阳的引力,在它到达近日点后,速度会达到最大,在太阳的引力作用下又会向远日点飞去,在远离太阳的过程中,彗星是一个减速的状态,直到达到远日点,如此周而复始,形成一个椭圆形的轨道。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彗星之所以有一个独特的拉长的椭圆形轨道,是因为它的离心力较小造成的。

彗星的离心力与向心力的差距越小,它的轨道就越接近圆形,当彗星的离心力大于向心力时,在经过近日点之后它的轨道就会变成抛物线或双曲线,从而飞离太阳系,成为宇宙空间中的流浪天体。

值得一提的是,围绕太阳运行的彗星注定会有一个悲伤的结局,它们每一次靠近太阳,都会损失一部分物质(这部分物质就是我们所见的美丽的彗尾),总归有一天,它们会在某一次靠近太阳的时候「香消玉殒」。除此之外,它们还会被太阳系内的各大行星捕获,例如1994年天文学家就观测到一颗名为「苏梅克一利维9号」的彗星被木星捕获,在木星强大的引力作用下,它被撕成了碎片。


回答完毕,欢迎小伙伴们关注我们,感谢您的支持!


这是因为彗星是一个天外来客

彗星彗星,为什么要叫做彗星,这是因为它拖在身旁的长长的彗尾。

彗星来自遥远的奥尔特星云,那是一个寒冷的冰冻之地,与太阳系的距离最远可达一光年。从那个地方看到的太阳只是一颗像星星一样的光点。在太阳系形成之初,太阳系的残留物质就远远地漂流在太阳系的寒冷边疆。

这些冰冻的冰块和石头就这样围绕著太阳系,静静地流浪了几十亿年,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将一直在这里流浪直到太阳系的末日。

但是有一些命运非凡的家伙,他们受到太阳系内的行星引力的扰动,渐渐离开这个寒冷荒凉的地方,向太阳系内部漂去。

这些冰块和石块在接近太阳系的过程中,由于受到的引力增大,他们的速度越来越快。知道最后以接近垂直的方向向太阳系内部砸去。由于路程很长,且方向接近垂直,所以他们的轨道看起来呈细长的椭圆形。

在靠近太阳的时候,由于阳光的蒸烤,这些星体上的冰会挥发成为水蒸气,伴随著一些物质溢出星体表面,这些物质被太阳风吹向远离太阳的方向,拖在彗星的身边,这便是长长的彗尾。


彗星是太阳系很小的天体,它沿著扁扁的轨道绕太阳运行,是由冰物质组成,当彗星接近太阳时,冰物质升华为气体,形成一条很长的彗尾。


垂直切割一个圆,是圆形。斜著切割一个圆,就是椭圆。行星的轨道是椭圆恰好证明所谓的恒星也是运动的。给一百万,我给你讲比牛顿爱因斯坦的理论更加精彩的理论,不给钱就别问了。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